走向柳暗花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528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柳暗花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向柳暗花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走向柳暗花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柳暗花明.docx

《走向柳暗花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柳暗花明.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向柳暗花明.docx

走向柳暗花明

走向“柳暗花明”

  一路跟踪2007年的短篇小说,驻足回望,竟发现绿树掩映、果实累累、清香诱人。

短篇小说整体上的式微已历多年,现在自然不能称复兴的时代已经来临,但说短篇小说走出迷惘,呈现出回黄转绿、柳暗花明的态势,我以为并非妄言。

比之2006年以及几年前,短篇小说从数量上讲似乎没有明显的增长。

从作家队伍看,老一代作家渐渐退隐,但新一代作家已然成熟,壮大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实力。

从短篇小说的自身发展看,它已在边缘地带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位置和成长空间,扎根抽枝、开花结果,显出一派气定神闲、摇曳多姿的景象。

从年初到年终,谈歌《天香酱菜》、阿来《机村人物素描》、王祥夫《玻璃保姆》、范小青《蜜蜂圆舞曲》、毕飞宇《相爱的日子》、刘庆邦《黄花绣》、红柯《大漠人家》、陈忠实《李十三推磨》、郭文斌《点灯时分》、邵丽《人民政府爱人民》……纷至沓来,篇篇精彩,引导着我们进入一个个新颖别致而又深邃广大的短篇小说世界。

  

  1

  短篇小说滑向了社会的边缘地带,不需要承担那么沉重的“时代使命”了,这倒真正为它“减负”了。

但短篇小说特有的“现实性”品格,不允许它回避当下,遁入空门。

那么它就只有用“智取”的办法,即通过一种巧妙的角度或便捷的途径,进入现实生活的“腹地”;或者采用“内攻”的方法,即直接切入当下人们的精神心理世界,透过人们的心灵图像折射广大的社会人生。

于是短篇小说获得了艺术的自觉和自由。

  这里我们首先要说到邵丽的《人民政府爱人民》,这是一篇典型的表现底层社会的作品,但它却比同类小说更真实、鲜活、深广。

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对现实生活有一种深邃的发现。

在这篇作品中,县长崔涌和副县长老刘,呈现出一种原生态般的逼真和浑厚来,也许他们不是那样高尚、纯粹,但他们对农民的天然感情、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以及他们自身生活的种种难处,读来真是感人肺腑!

这样的人物,只有较长时间浸泡在生活底层,才能发现和塑造出来。

更令人惊喜的是作者还刻画了两位独特的农村人物,一位是被人看不起外号叫“老驴”的李长旗,一位是他的女儿李童。

老驴人不坏,但却是那种没脑子、没血性、没能力――永远扶不起来的角色,有困难只知道找政府,但帮来帮去还是困难户。

这是中国农民中最窝囊的一种人物,连阿Q也不如,有着很深的社会和文化根源,在过去的作品中十分鲜见。

李童呢?

高中毕业考上大学,聪明好学,自尊要强。

但家庭的贫困在她的心里既埋下了“坚毅的种子”,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她向政府求助上学的目的一时没有达到,就心生怨恨,贸然出走,杳无音信。

这样的农村青年,让人感佩,也让人忧虑。

这也是作者对农村人物的宝贵发现。

  2007年的短篇小说,对乡村社会的揭示是深入的,也是广泛的。

李进祥的《狗村长》以河湾村的一只黄狗为主角,艺术而又不无嘲讽地显示了农村基层政权的瘫痪。

邓宏顺的《棉花团》,则以一个工作队员的视角,提出了应该如何看待、评价村干部的问题。

陈应松的《金鸡岩》则以苍凉的群山背景和突兀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山民无望的生存环境和他们不屈的抗争精神。

农民宿五斗之所以要攀上高耸入云的金鸡岩开荒种玉米,是因为在村子四周再也找不到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了,他只有向大自然挑战、向自己的身体极限挑战,才有生存的希望。

于是被困在高高的金鸡岩顶孤身耕作的宿五斗,成为中国农民的某种象征形象,深刻在了我们的脑子里。

  表现打工族在城市里的生存境遇,是当下文学的一个流行主题。

短篇小说以它灵敏的触角和精深的思考,丰富和深化了这一主题。

王祥夫的《玻璃保姆》,以有趣的情节、精湛的构思和朴素的叙事语言,讲述了待业青年小麦给煤老板当狗(名叫“玻璃”)保姆的故事,折射出的却是煤老板对人的尊严的蔑视和生活中的变态心理。

武晓军的《别墅里的生日》,同样是写一个叫春姝的女孩子给富人当保姆的故事,但焦点却集中在了打工者身上,通过小保姆们在别墅里偷偷过生日这一情节,强烈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悬殊,凸现了身为下贱的女主角的诚实、勤劳、自尊的精神品格。

钟求是的《五月的铜像》,写的是农民工登锁在城里的一次荒唐的犯法行为,竟然想偷盗“天使”铜像卖钱,但作者鼎力展示的是这位农民工盗窃铜像后的惧怕、不安和后悔,是他面对这尊“女神”的欣赏、感动和爱心。

作者在一个否定性的人物身上发掘了他向善、向美的一面。

尤凤伟的《彼岸》,整个作品写的是上层人物的高层社交,但牵动公司老板于总和那位国际交际花李静的神经的,竟是一位在公司打工的青年“徐某”,他因领不到工资而敲诈犯法被捕在押。

尽管这位打工青年最终也没有被“捞”出来,但他的贫困、他的孝心,已强烈地冲击和影响了上层社会人们的心灵,显示了农民工问题的突出和社会的一种进步。

  城市里的普通市民、企业工人等底层民众,也是2007年短篇小说关注的一个重点。

代表性作品有刘涛的《最后的细致》和刘庆邦的《年礼》。

前篇写年轻工人李皓,面对无可医治的绝症和即将走完的人生,没有诅咒、抱怨和要求,而是理智从容地干着一件事,要把他的家整理、修复得完美无缺,给妻子、儿子乃至将来进入这个家庭的男人,留下美好和方便,展示了一个普通工人赤诚的爱心和宽广的胸怀。

后篇写矿工家属田桂金,父母、哥嫂以及自家都很贫困,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为了大家庭的和睦,怎样挤出一点可怜的钱周旋在亲人中间,读来让人既辛酸又感动!

李皓和田桂金,处在社会底层,皆为芸芸众生,但他们的精神、人格,却是高尚的!

  

  2

  小说既可以反映世事沧桑,也可以表现心理波澜。

但我觉得,对短篇小说而言,表述人的内宇宙更是它所擅长的。

在一种“袖珍”式的文体中,演绎一段情感经历,渲染一场精神搏斗,描述一幕美好回忆,刻画一种“天人”感应……对短篇小说来说实在是得心应手的。

人的内宇宙自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广大的外部世界的曲折反映,表现了人的内部宇宙也就折射出了外部存在。

有理论家把它称为“心理现实”。

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是一个浩瀚而复杂的形而上世界,当下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探索这个形而上世界方面,多方突进,探幽烛微,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涌现出许多擅写心理世界的年轻作家,创作出一批风姿绰约的短篇小说。

  爱情、婚姻、家庭以及性,是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最让人触动灵魂和感情的。

毕飞宇在表现这一领域方面,无疑是一位高手。

《相爱的日子》用了一个很古典的题目,但这里的“相爱”没有温暖、没有浪漫,只有冷酷的现实和理性的权衡。

他和她,一双大学毕业而飘零在城市的孤雁,邂逅了、相爱了、同居了。

但他们并不是为了培养爱情之花,更不是为了结婚成家,而是为了用同病相怜的关照、年轻而饥渴的性爱,填补孤独荒凉的内心、抵御沉重窘迫的现实。

年轻男女之间最美好的情爱和性爱,却让蛮横的生存问题撒了一把盐。

读来让人忧伤、沉重、深思。

  2007年确实出现了许多表现人的情感律动的好作品。

如乔叶的《像天堂在放小小的焰火》,以敏锐的感觉、犀利的洞察,展示了男人与女人之间情感的丰富性、性爱的深邃性、人性的复杂性,如同打开了一个瑰丽的人的灵魂世界。

如须一瓜的《一次用心筹备的邂逅》,写白领男女之间的网恋与会见,凸现了他们在浪漫的激情想像与世俗的人生束缚之间的矛盾心态。

如方格子的《谁在暗夜里说,冷》以午夜声讯台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敞开了当代人――不管是城市人、还是乡下人,虽然生活处境那样的不同,但内心却一样地骚动、空虚、孤独。

这已是社会潜在的一种精神危机。

如金仁顺的《彼此》写都市男女的婚外情,他们心理的细腻、情感的脆弱,导致了爱情的易变、婚姻的短命。

这成了现代人的“流行性”心理疾病。

如上几位年轻的女作家,以她们独具的慧眼和锐利的笔触,拓展了短篇小说的表现领域和叙事能力。

此外,王棵的《暗自芬芳》描写守礁士兵的内心波澜,叶兆言的《我们去找一盏灯》探索抑郁症的病源,都写得鲜活而有深度,值得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