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432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docx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下学期四月份考试高一历史doc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号

总分

得分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顼目

数量

产量

收入(白银)

30亩

90石

90两

10亩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125两

家念

58头

(35)

55两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经历了五个演变阶段:

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政治因素始终主导城市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功能

C.重农抑商政策左右城市变迁

D.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

3.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

A.小农经济是各朝代统治稳固的基础

B.皇权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C.土地兼并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D.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有着共同利益

4.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in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

5.19世纪末《申报》报道:

“(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

”该现象反映出

()

A.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

B.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

C.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D.中西文明激烈碰撞

6.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C.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7.顾炎武曾说: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

矣这表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8.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己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

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

A.幺幺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

C.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

D.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9.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A.“光荣革命”后,英国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10.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

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

%1我国己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B.①②③

C.②④D.①②④

11.“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12.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

C.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

13.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

“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

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符合此评价的是()

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

14.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力本稿”“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

()

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5.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如最大的民族资本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1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

%1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

%1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1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16.二战后,几乎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这表明()

A.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

B.自由竞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

C.实行高福利是整个欧美世界都在学习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动力

D.凯恩斯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祸首

17.1986年3月,安徽省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成立。

它是安徽全省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及从业人员自愿组成的全省联合非营利社会团体。

对此点评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②说明安徽最先进行了改革尝试

③是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产物④说明安徽摆脱了姓“资''姓“社"的束缚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①②④

18.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思想,它们()

A.通过制定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对干预经济在认识上看法不同

D.看似互相矛盾但目的一致

19.胡佛总统之所以被美国选民抛弃,是因为()

A.他是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

B.他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加剧

C.他提出的竞选纲领不得人心

D.在他总统任期内发生了经济危机

20.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对苏联某位领导人的经济改革评价道:

“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

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

”据此推断这位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21.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它属于经济体制范畴,是在基本

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为促使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互相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

这种经济是()

A.“混合经济”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D.“新经济"

22.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利

23.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B.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政府形象

D.暂时缓和社会矛盾

24.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从胡佛的自由放任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

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内部严重分化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互相渗透

C.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扩大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趋向缓和

25.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其中C-D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C.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

D.土地改革的完成

26.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27.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

28.1978年,重庆炼钢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其中,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

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机器的质量上乘

B.长期封闭政策的恶果

C.盲目自大意识的束缚

D.勤俭节约风气的流行

2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30.“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因此,

材料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十独)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

1年

10221S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的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反映了184()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32.通电就是面向广大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通电发展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6年12月3日

广州绅商易学清等11人联名通电提出,勿将广九路权许外人。

1907年11月11日

安欲铁路公司通龟,力清白办滴口至信阳铁路。

1909年11月

湖北铁路协会等团体通龟幸机处、外务郃等,申求该省境内铁路淮子商办。

1911年10月12日

湖北军政府即发出10道通电,宣告武昌光复,并呼吁各省响应。

1912年1月2日

孙中山在南京发表《临时大总统祓历改元通龟治

1912年4月29日

南京留守黄兴通电,倡导“劝慕国民捐,以减少J卜债之输入”。

1919年2月

北京翁地社会团体即纷纷通电,要求公布并废除中日间所定各项密约。

1919年5月22日

成都高等师范全体学生通电,要求怒放被捕学生,慰留辞职校长,惩

办卖Efeto

1919年8月2日

少年贵州会通电称:

“敝会星地处佛隅”,但“责无旁贷”,各顼行动

“务期达到目的

1935年3月2日

蒋介石通电倡导发展体育运动:

“查运动为锻炼国民体税,以达成强

种救国重要工作之一。

实应极力援偶,普遍发展/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提出改组政府、停止内战等王张。

1936年12月19日

中共发表《对西安事变通电为呼吁各党各派,共赴国难。

——摘编自夏维奇《“政治之利器:

通电与近代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电产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电发展的方向。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通电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

类别或者内容

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

本土文学

农业、工业

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

篇数

15

13

9

4

根据材料,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34.30多年来,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化。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这次会议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

(2)30多年的改革以1992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什么不同?

推动重心发生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30多年来,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

请完成下表。

措施典型代表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琮海特区等O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

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

云南省隆阳区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四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1.【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这是“家庭”的经营状况,经营内容有“耕”(稻)有“织”(绢),具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给出的是单个家庭家庭收入的构成情况,看不出国家政策的影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材料中农民养蚕卖出接近一半,另外收入是按照白银来统计,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较发达,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该农户种桑养蚕、卖出原材料将近一半、自己织绢等收入几乎相当于总收入的一半等细节来看,当时该地区的丝织业是比较发达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是古代商业贸易的场所,然后根据题干中描述的“城''与“市''的关系演变可以看出先有“城”,然后在“城”中出现“市”,并且相对于“城”来说,“市”存在的区域与范围在不断扩大,结合“市”的概念和功能来看,可知这种演变的主导因素就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

3.【答案】A

【解析】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地主与政府争税源,土地高度集中不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兵源,而且容易激化阶级矛盾,进而严重威胁皇权稳固,所以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维护小农利益,根本日的就是巩固统治。

故A正确。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材料反映了豪强占有肥沃土地的史实,这是土地兼并的结果。

5.【答案】D

【解析】“(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体现了列强在中国开矿设厂时与中国传统习俗产生冲突和碰撞,没有体现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也不能说明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故A、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外国企业,与民族工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列强开矿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冲突和碰撞,反映了中西文明激烈碰撞,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洋商在上海大量收购蚕丝,江浙一带农民纷纷弃农从事养蚕制丝,“卖丝争赴市",将蚕丝卖到市场上,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但无法得出从此时开始,故A项错误;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外商大量收购农产品,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题干中主要提到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与商品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提到的是土地兼并者称呼的改变,与小农经济危机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中对土地兼并者的称呼由“豪强”或“兼并之徒"演变为"田主",说明民间对土地兼并者的态度由仇视转变为认同,故C项正确;题干所示信息与农民生活艰难无关,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是在西汉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非,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额应该超过其他任何地方,原因是此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额高与国家政策相关而不是体现广州在海上幺幺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故C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外国支付收入''理论实际体现了英国对外国的盘剥,A、C两项强调稳定和扩

大国内市场,与该理论不符。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D项错误,故B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稻谷和粟粒等遗迹的数量众多可知,我国己经开始种植农作物,故①正确;从稻谷遗存分布在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可知原始农业具有南稻北粟的特点,故②正确;从稻谷和粟粒等遗迹分布的区域南北方都有,可知③正确;但材料中无法体现南北方种植粮食的时间,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人们更加注重明确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增加,中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反对野蛮等,这些都发生在19世纪初的欧洲,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人们生活价值观的变革,故选A项。

12.【答案】C

【解析】工人运动的兴起属于工业革命在政治方面的影响,与人口向城市集中这种经济现象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都不属于精密仪器,故B项错误;“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新型工厂制度产生"——T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符合史实和逻辑,故C项正确;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是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指导思想,但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井II制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因而不符合题干中的要求,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这种土地制度之下,土地逐渐集中到地主手中,贫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为抑制土地兼并而采取的一种土地制度,故C项正确;方[□均税法是按照土地多少征收赋税的税收政策,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商业促进商品流通,如果商品不流通则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的重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反对提升商人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就是强调商业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要,故D项正确。

15.【答案】A

【解析】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型组合选择题的解法是选多不选少,只要符合要求的项都应该计入答案,依据这一原则,虽然③④项在教材此处的叙述中没有特别涉及,但也是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应该计入答

案。

16.【答案】A

【解析】A项与题干中“几乎整个欧美世界”相符。

B、D两项与史实不符。

C项与题干无关。

1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组织名称及成员构成看,当时安徽私营经济得到发展,并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说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①③正确;安徽改革走在了前列有史实依据,但是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点,故②错误;人们挣脱姓“资”姓“社''的束缚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18.【答案】D

【解析】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方法和手段截然相反,但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答案选D,A、B、C三项不是二者的共同点。

19.【答案】B

【解析】美国20世纪3()年代大危机爆发后,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仍然推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导致经济危机的加剧,这是他在后来的大选中被选民抛弃的最主要原因。

20.【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具有开创性”“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具有开创性的是赫鲁晓夫改革。

21.【答案】A

【解析】在70年代经济滞胀影响下,欧美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A正确;B是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体制;C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D出现在90年代。

22.【答案】C

【解析】不顾苏联自然条件,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是赫鲁晓夫“蛮干”的表现。

23.【答案】B

【解析】福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福利制度能很好的保障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其实施目的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和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优化政府形象是福利制度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暂时缓和社会矛盾”表述不准确,故D项错误。

24.【答案】C

【解析】胡佛的自由放任、罗斯福的国家干预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要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克服经济危机,区别在于国家政府对经济是否干预,因此A、B、D均不正确,C项符合题意。

25.【答案】C

【解析】“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年至1957年,故A项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开展”加剧“左”倾错误,以大炼钢铁为中心,推动了城市人曰增加,故B项错误;1960年通过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纠正“左”倾错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故D项错误。

26.【答案】A

【解析】从材料的时间和内容"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等信息可以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违背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选AoB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是在20世纪后期进行的;D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确立的。

因此B、C、D均不符合题意。

27.【答案】B

【解析】1921年开始,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效果明显,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逐步得以巩固。

28.【答案】B

【解析】据材料“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机器的质量上乘说法有误,且材料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1978年,重庆炼钢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国内开展了“文化大革命”,造成国内长期动乱,再加之外部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打压和封锁,造成中国的落后,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盲目自大意识的束缚,该说法适用于晚清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