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403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正定中学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绵竹年画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类型。

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

所谓大毛,就是在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恭等武将,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

二毛,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画幅稍小于前者,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

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

横披是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

《迎春图》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展示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被专家学者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斗方多是讽喻性独幅小品,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

其他还有中堂(如《麻姑献寿》)、条屏(如《三国演义》)、木版拓片(都是名人字画,这是全国其他任何一种年画所没有的)等。

现在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深受人们的青睐。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

它既承传了唐代手工绘制的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术。

在绘制时,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要刻成线版。

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手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

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做“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

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年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年画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

这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

年画艺人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

桃红、佛青、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与活力。

但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造意与和谐。

艺人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

他们把多年来的配色经验,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

“深配浅、酽(浓)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

”他们还借助同类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增加画面的节奏感、立体感。

绵竹年画的构图高度简练,在有限的画面上较合理地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取得对称、均齐和别致的装饰意趣,构成了绵竹年画完整、饱满的艺术特色。

从武将文官到仕女童子,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上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这种“取一而舍万千,明一而现千万”的大胆构想和处理,超越视觉范围,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最后不能不说到“填水脚”,这是绵竹年画里最具特色的画法。

除夕之夜,为老板制作年画的工作都结束了,艺人趁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里的金色,把剩下的颜色填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

在画“填水脚”时,艺人不受线条和颜色的约束,凭真功夫一气呵成,寥寥数笔;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非高手不能为之。

“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深为艺术界称道。

如果有机会到绵竹年画博物馆参观,那各个时期琳琅满目的年画精品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1.下列对“绵竹年画的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绵竹年画的内容有文臣武将、民俗民风、历史故事、讽喻小品、名人字画等。

B.绵竹年画的类型有门画、大毛、二毛、三毛、斗方、横披、中堂、木版拓片等。

C.被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的《迎春图》场面宏大,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

D.年画艺人们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又创作出了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各式新年画。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贴于大门之上,在整张粉笺纸上描绘的秦琼、尉迟恭等武门神和画幅稍小的文门神,属于绵竹年画中的门画。

B.绵竹年画大量单纯艳丽、强烈明快的颜色与少量的复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同时又显得适意与和谐。

C.绵竹年画一般很少设背景,画面上的白纸,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内容,还给人以自由驰骋的想象天地。

D.年画艺人们技艺高超,生活清贫,在一年工作结束后,都要利用余色余纸绘制“填水脚”去赚点外快。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张贴年画,是为了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以及求福、求喜、求富贵,跟贴春联一样。

B.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在绘制时,都要先刻成线版,然后套色制作。

C.不同艺人绘制的年画和同一个艺人绘制的不同年画风格都不相同,说明绵竹年画没有艺术标准。

D.艺人们画的“填水脚”,如果能先勾线条,而且颜料充足,时间充裕,会显得更天真、质朴、粗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夷精舍记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盘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

闽之诸山,皆后出也。

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缘隙蹬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

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崖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航溪而上,以左右顾视。

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徒倚而不忍去。

山故多鸟,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

水流有声,草木四时敷华。

道士即溪之穷,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暮,而不可留矣。

山距驿道才一二里许。

而溪之长,复倍于驿道之远,促促而来,遽遽而归,前后踵相属也。

余亦遽归之一耳。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天山,在武夷一舍而近,若其外圃,暇则游焉。

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得酒啸咏,留必数日。

淳熙之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①,则又曰:

“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

”盖其游益数,于其溪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

诛锄草茅,仅得数亩,面势清幽,奇木佳石,扶揖映带。

使弟子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

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

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

余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

且曰:

“其为我记之!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也。

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也久矣。

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

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尝不游,胸中盖自有地。

而一时弟子(曾皙)鼓瑟铿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

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有以识之,试以告夫来者,相与酬醉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幔亭之风②,抑又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注:

①赋祠官之禄:

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

②幔亭之风:

相传秦始皇有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缘隙碴道     缘:

沿着。

             B.草木四时敷华 敷:

开放。

C.前后睦相属也 属:

连接,接着。

       D.元晦躬画真处 画:

描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

A.

侧卧小舟航溪而上                          复倍于驿道之远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

D.

其为我记                                  试以告夫来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而吾以捕蛇独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夷山山势宏伟,山形奇特,历史悠久,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流连忘返,但一日之游时间仓促,游览者往往匆匆而返。

B.因居住地距武夷山较近,朱元晦与门徒常携书前往,颂诗经楚辞,饮酒长啸。

辞官后,享受祠官的俸禄,更能常游武夷山水

C.精舍面对溪水,背倚巨石,功能区域划分明显,道庐只有其规模的一半,朱元晦和他的弟子们在精舍学习并尽享生活乐趣。

D.朱元晦是一介儒生,心中有“道”,虽居深山,却不行寻仙访道,炼丹吃灵芝之举,而是效仿孔子收徒讲学,逸情于山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

(2)而一时弟子(曾皙)鼓瑟铿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完成8~9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 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

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②龙泉剑:

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

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8.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

 

9.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

              ?

传不习乎?

”(《论语》)

(2)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4)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6)寄蜉蝣于天地,                 。

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7)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而响应,             。

(贾谊《过秦论》)

(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

(《诗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紫貂   乔迁

猎貂,主猎紫貂。

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

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

满清王朝规定:

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

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

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

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

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

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

“喝了吧!

能顶一阵子的。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

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

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

用雪擦了三皮的身体,又用狍皮袄裹了三皮,把三皮背了回来。

三皮醒过来,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和贴在母亲胸口的紫貂皮。

三皮说:

“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四爷说:

“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日军占领东北,各地抗联勇击日寇。

一日,一抗联小分队路过,小住。

三皮在四爷家里见到抗联队长不住捶腰,嘴里咝咝痛苦呻吟,一问得知,因天寒地冻腰处枪伤疼痛。

三皮便对四爷说:

“给我坛陈年老酒吧!

四爷含泪而起,亲自斟酒给三皮。

三皮顶着风雪上了山。

四爷寻上山来,远远便看见了三皮,惊奇万分,感叹不已。

躺在雪地上的三皮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貂毯,从头到脚,只留下两个鼻孔出气,数不清多少只紫貂卧在三皮身上……

四爷热泪长叹:

“仁心呢!

三皮参加了抗联。

参加了抗联的三皮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俘虏。

三皮没熬得住日军的诱惑,成了汉奸。

汉奸三皮领着日军找到了抗联小分队的营地,上百条铮铮不屈的汉子血洒黑土。

清理抗联物品的时候,日军少佐发现了抗联队长腰间的紫貂皮,惊喜地扯下来。

一看,却有四五个枪眼,可惜的哇哇直叫。

三皮过来,谄笑着,吹嘘说道:

“这还是我猎到的呢……”

少佐目露神采,寒光闪闪的战刀一指三皮:

“你的,再猎一只给我。

三皮惊出了一身冷汗。

望着寒光闪闪的战刀,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脱光了衣衫。

四爷在山上发现了死去多日、冻得硬邦邦、光条条的三皮。

四爷来到三皮跟前,看到三皮胸口处有个碗大的洞。

四爷往里面看了看,里面没有了心,早让紫貂掏吃了。

        (《小小说精选》2011年1月20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始介绍“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的习性,不仅表现其灵性,与小说结尾相呼应,而且富有神秘传奇色彩。

B.“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

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这句话突出了紫貂皮的妙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紫貂也疼咱母亲呢!

”、“是紫貂知道你有孝心呢!

”三皮与四爷的对话,不仅映衬了三皮的“孝心”,而且为三皮的叛变投敌作了铺垫。

D.小说的结尾突兀诡谲,开头介绍紫貂有心善的习性,这里又写它残忍的掏吃人心,不合情理,自相矛盾,是一处明显的败笔。

E.小说中的四爷起着见证人与线索的作用,他的“陈年老酒”也如同“紫貂”一般,给小说带来传奇的色彩。

(2)联系文本,回答小说为何从对“猎貂”的介绍切入?

(6分)

(3)小说形象鲜明,词约意丰,试举例赏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技巧。

(6分)

(4)小说主人公,有的说是“三皮”,有的说是“紫貂”,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引得春风度玉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一情形在1000多年后有了根本的改观。

光绪五年(1879年),新任帮办甘肃、新疆善后事宜的杨昌浚目睹了左宗棠在西北的所为,赋诗一首: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不仅是个军事家,他对于发展西北的经济也颇为关注。

鉴于甘肃“地气高冷,节候暑少寒多,物产甚稀,……民间无衣之苦,甚于无食”的状况,他建议广种棉田,以解决穿衣问题。

他认为甘肃凡是可种罂粟的向阳肥暖之地,都适宜种棉花。

于是,他不仅通令下属各地严禁种植罂粟,劝告农民广种棉花,还采购纺车织具,设立专门机构,雇请民妇来教习纺织,并刊行《种棉十要》及《棉书》,分行陕、甘两省,目的在于“拔恶卉而植嘉苗,为一举两得计也”,期望这些举措能“为甘省开万年之利”。

左宗棠在西北注意修河、治路,于沿河、沿路“广种榆柳”,“数年来陇中遍地修渠、治道、筑堡、栽树”。

尤其是植树绿化举措颇得后人称赞,他命令“自径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这些柳树“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被后人艳称为“左公柳”。

收复新疆之际,为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

这固然出于军事目的,却也具有开发大西北的用意。

他令张曜率军在哈密办屯垦、水利,垦得荒地19000余亩,获粮数千石。

他还善于因地制宜,依据新疆许多地方“可渔可牧,不必垦田种粟亦可足民”的特点,认为“西北之利,畜牧为大;而牧利又以羊为长,其毛可织,其皮可裘,肉可为粮,小民日用所必需用也,何必耕桑然后致富?

长民者因其所利而利之,则讲求牧务,多发羊种宜矣。

”这些主张对他后来率军收复新疆极为有利。

把近代机器生产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绩。

同治七年(1868年),左宗棠在参与镇压捻军后抵西安,他为解决所部使用的军火从上海等地采办价值甚昂的问题,决定在西安设立机器局。

同治十一年,左宗棠进住陕甘总督任所,他将西安机器局的机器搬至兰州,创办了兰州机器局,以精通西洋枪炮制作的记名提督赖长为该局总办,并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抽调了技术工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炮弹。

兰州机器局的设立,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用意,更有收复新疆之图,因为在该局创办前一年,俄国已派兵占据伊犁,左宗棠便在筹画收回伊犁时提出“精求枪炮”的主张。

很明显,他在兰州设局是为了实现这一主张。

光绪三年(1877年),赖长在兰州机器局内试制了一台织呢机,用甘肃所产羊毛织成一块绒布,呈送给左宗棠验看,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

于是,左宗棠打算从国外购买全套织呢机,他写信并附赖长所绘织机图给在上海的采办委员胡光墉,以甘肃羊毛、驼绒均易购取,煤也易得,只要有机器便省工力等由请他从德国访购织呢机器。

直到光绪五年,织呢机器才全部运至兰州。

织呢局正式开工,中国第一家纺织工厂在西北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办兰州织呢局被左宗棠视为“气象更新”之举,高兴之余,他还费尽苦心就地取原料,想以成本低廉来抵制洋呢进口。

但是,兰州织呢局的生产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理想,所织成的呢绒品质很坏,几乎不能出售,品质上和价格上都比不上外国呢绒,即便把产品运到各通商口岸,也比从欧美输入呢绒要贵多了,再加上局中被安置了大批“干领薪俸”的冗员,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左宗棠经营近代民用企业的这次尝试未能成功,但他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把机器生产率先引入西北,已是一个创举。

(摘编自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左宗棠设立兰州机器局,有对内和对外两个意图,但“精求枪炮”的主张表明他更重视以武力收回被俄国军队占领的伊犁。

B.左宗棠主张开荒屯田和兴修水利,还主张在新疆许多地方不必只是强调“耕桑然后致富”,还应该“讲求牧务,多发羊种”。

C.鉴于甘肃的气候特点,左宗棠建议首先解决穿衣问题,并通令下属各地禁植罂粟而改种棉花,最终收到一举两得之效。

D.赖长用试制的织绒机织成了一块绒布不仅受到左宗棠的称赞,还促使左宗棠委托胡光墉最终从国外购回了全套织呢机。

E.生产的呢绒品质不好,价格上比不上外国呢绒,再加上局中大批冗员消极怠工,兰州织呢局在创办后仅4年就被迫停办。

 

(2)左宗棠“发展西北的经济”有哪些显著的具体成效?

请简要概括。

(6分)

(3)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引用杨昌浚的诗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左宗棠在发展西北经济时,善于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勇于在风气未开的情况下率先引入先进生产技术。

在“善于”和“勇于”中你更认同哪种品质?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启示。

(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新闻报道的生命,一是真实,二是及时。

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随时深入生活,如果事情已成明日黄花,再作报道往往就失去了新闻的意义。

B.赵本山、宋丹丹均在近日宣布“不再上春晚”,这对于喜欢“山丹丹组合”的观众来说,明年春晚将不能再看到他俩神气活现的表演了。

C.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D.西凤酒以弘扬中国酒文化为己任,在包装设计上把现代艺术与历史积淀相互结合,可谓珠联璧合,整个装饰艺术效果更加完美。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在以“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表现可谓半斤八两,

势均力敌,所以格外精彩。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西方媒体惯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报道理念,大量刊登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负面新闻。

他们对此还振振有词:

坏事件就是好消息。

想以此堵住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他们的指责。

D.林清玄于195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市,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白雪少年》等文集接连问世。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            。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⑤④⑥  C.⑤②④⑥①③  D.⑤④②①③⑥

16.以下是某位同学写给某高校的自荐信的正文部分,其在语体风格、用词、语言得体等方面均有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

(4分)

①我学习刻苦,考过好几次学年第一。

②此外,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

③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④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九名的骄人成绩。

⑤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⑥如有幸能到贵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和相关文字,按要求做题(5分)

据《长江日报》报道,今年1月23日、24日两天,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六所上海高

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

其中4所高校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

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

80.8%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71.1%受访者建议将语文课列为大学必修课。

 

 

 

 

 

 

 

 

(1)为该漫画拟一个题目,6个字以内。

(2分)                          

 

(2)你对漫画内容或有关报道有什么看法,写一则短评,50字以内。

(3分)

                                                                             

六、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

快往船舱里灌水。

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