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教学案
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
11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考情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
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
1、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
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景物加以生动得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1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
主题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不像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
1、时间跨度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
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更是命题人设题问题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真题体验阅读张笑天《上善若水》,完成题目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5分)
参考答案: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思考。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6分)
参考答案:
因为都江堰的建造:
①理念正确:
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
“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
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6分)
参考答案: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
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
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
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6分)
参考答案: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四、课堂小结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读懂散文(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学步骤:
一、如何读懂散文
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二、散文阅读模板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以景勾连情思:
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2)以景渲染气氛:
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3)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
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4)寓情于景:
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
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显得自然,能引发读者共鸣。
阅读模板
步骤一:
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
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
由物及人。
步骤二:
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
角度:
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
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
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
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
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
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
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张抗抗《窗前的树》,体会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这类散文需要抓住树的特征并分析由其特征所体现的情意。
步骤一:
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请先标记各段落序号,给全文切分层次,并在后面表格空缺处概括层意。
步骤二:
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请结合文中描写洋槐的句子,然后在后面表格处填写恰当的文字。
步骤三:
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请结合文中隐含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概括其不同时期的情感。
填入后面表格空缺处。
步骤四:
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槐树的四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又自信潇洒。
步骤一:
文章的思路
步骤二:
洋槐的特征
步骤三:
作者的情感
(一)总起
(①-④)
窗前的槐树
高大粗壮
满足幸福
(二)分写
(⑤-⑪)
四季的槐树
春季的槐树
灿烂壮丽
精神为之一振
夏季的槐树
郁郁葱葱
生出一种感动
秋季的槐树
金碧辉煌
不觉得感伤和悲凉
冬季的槐树
挺拔骄傲
活得自信、潇洒
(三)总结
(⑫-⑬)
窗前的槐树
衰而复荣
败而复兴
神秘默契
(二)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
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
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体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
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在表现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
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阅读模板
步骤一:
抓议论,明义理
议论说理类散文,首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不是一个完整严密论证的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语句去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阅读哲理散文时,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那么就可以很迅速地了解哲理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松地品尝文章中的哲理味道。
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其与段落每段的“主旨句”。
体会文中这些关键语句,把作者所要说之理准确地表达出来。
步骤二:
分层次,感理趣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能够感受作者在阐述道理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通过“趣”来吸引读者阅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类散文之“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例证当中。
作者的行文往往会从日常生活景物写起,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清文本的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
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或以上三种的综合)、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
前三种比较常见,而后两种尤其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步骤三:
析材料,明方法
思考材料,明确方法。
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说之理)而运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
这类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已经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了,文本的内涵已经把握,这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毕淑敏《造心》,体会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议论说理散文,阅读关键是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义理观点,以及为表达这个义理观点而运用的材料。
步骤一:
抓议论,明义理
(1)请用横线标记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
(2)请用波浪线标出第③④段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④段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参考答案:
(第③段)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的材料。
(第④段)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3)用着重号标出作者对“造心”需要有严肃态度的语句。
步骤二:
分层次,感理趣
请阅读全文,然后在下面横线或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1)
段落
层意
③
造心需要材料
④
造心要有手艺
⑤~⑨
造心的类型
造心的规模(⑤~⑥)
造心的质地(⑦~⑨)
⑩~⑪
造心需要好样板及其意义
(2)本文作者的感情倾向:
要用自己的双手造好的心。
步骤三:
析材料,明方法
(1)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题。
(2)“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一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理?
参考答案:
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阔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3)结尾运用“船”的比喻这一材料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
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复习巩固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要点
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读懂散文(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散文阅读模板
(三)文化游记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文化游记散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其特点有:
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模板
步骤一:
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文化游记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一般地,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纲”,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
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
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文化现象,如传统节日、茶文化、酒文化等。
鉴赏文化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
名山大川或因风景秀丽而著称,或因著名历史人物而扬名。
描写历史遗迹类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要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时代背景,诸如产生由来、历代传承、兴衰更迭等。
凡涉及历史人物的文章,要结合人物成就、古今意义以及后世人的评价。
历史事件类的文章,则要结合事件当时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多方面考虑。
而文化现象类的散文,诸如酒文化、茶文化等,本身源远流长,阅读时要追根溯源,综合分析。
俗话说,借古讽今,察古知今。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回忆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给现实人生指明道路。
以各种文化现象为主要写作对象的文化散文,则让人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冲击,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步骤三: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文化散文因涉及对象充满历史文化意味,语言上有种历史的厚重感。
一般来说,文化散文很少有李白般的浪漫情怀,而多了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
多用修辞,注重对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以上三步,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主旨大意了,也就整体上读懂了文章,为解题作好了铺垫。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朱增泉《文赤壁》,体会文化游记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本文是一篇文化游记散文,阅读关键是抓住苏东坡的经历与作者抒情之间的关系。
步骤一:
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1)请用横线标记出作者行踪的语句。
(2)请用波浪线标记出作者由写景到写人转换的语句。
步骤二:
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1)概括苏东坡在赤壁的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
苏东坡在赤壁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从而使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成为旅游胜地。
(2)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一段?
并写出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
参考答案:
第⑧段。
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
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步骤三: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某些位置上的关键句是理解此类文章的关键,如“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在整篇散文中起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
这样的关键语句还有很多,请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参考答案:
主观情绪:
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
“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2)“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中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
①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②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③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④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⑤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⑥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3)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参考答案:
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通过以上的三个步骤,我们就可把握住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此篇文章由赤壁之景引出苏东坡的历史经历,由苏东坡的历史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态度及对人生的感悟:
倡导人要有像苏东坡那样面对命运捉弄时的豁达情怀。
(四)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
体裁特点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1.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
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几者的综合。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3.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
无论写人、叙事,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4.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阅读模板
步骤一:
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文章中却已经具备了。
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步骤二:
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屑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静心寻找线索(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可以是情等),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完成共同的主旨,也就是看作者用一个什么“神”来将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材料统摄在一起的,而这个“神”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
步骤三:
区分表达方式
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
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
步骤四:
综合考虑,概括主旨
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语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或主旨。
读文示范:
学生阅读牛汉《活着的伤疤》,体会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
教师指导
步骤一:
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本文的主人公是秃手伯,重点描写的是秃手伯伤疤现在的状况。
步骤二:
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1)请结合写“伤疤”的语句,说说文章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
以“活着的伤疤”为题,揭示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显示了人物性格;以“活着的伤疤”为题,起到了线索作用,它贯串全文;同时,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简洁凝练,表意丰富,用“活着的”这一形容词短语修饰“伤疤”这个名词中心语,搭配新奇,耐人寻味,有悬念感。
(2)阅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文章开头由“口外草地回来的人”的伤疤写起,再详细写秃手伯隐秘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不死”的内涵,最后结尾又写到“我”的身心上的伤疤,逐层递进,文意不断丰富深厚。
步骤三:
区分表达方式
(1)具体描写秃手伯胸口伤疤的语句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突出秃手伯遭受的痛苦之深重。
(2)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结尾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简要议论“我”半个世纪以来对“有关伤疤的道理”的理解过程,以前,“我”对秃手伯的讲法不理解;而在“我”历经身体与心灵的痛苦折磨,留下许多很大很深的伤疤之后,才真正感悟到伤疤活着不死,时时提醒“我”重温曾经的苦痛的道理。
这些议论深化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3)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