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319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docx

南开大学当代国际关系复习要点pdf

(一)

毛泽东主席1974年2月22日下午会见了赞比亚共和国总统肯尼思·戴维·卡翁达和夫人等贵宾。

周恩来总理、王洪文(四人帮)副主席、王海容部长助理、唐闻生、章含之参加了会见。

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毛泽东说: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第一世界:

指美国和苏联两个具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

第二世界:

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并指出超级大国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地位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第三世界:

指亚洲(除了日本以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指明了两个超级大国是当时造成世界不安和动乱的主要根源,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从而激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也引起第三世界国家的极大不满。

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反对超级大国干涉和控制的斗争。

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对美国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侧重打击苏联霸权主义,有效地牵制了苏联的扩张主义势力。

邓小平的发言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

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指明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应联合起来,结成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战争政策。

意义:

1、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

2、“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突出了美国和苏联两个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同全世界反霸权主义力量的矛盾。

3、“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4、“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要努力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永远不称霸,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形象。

5、"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强调根据不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来制定和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使我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更加稳妥的现实基础上;强调要充分发挥第三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联合第二世界和利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及战争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为我国"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开辟了道路","为世界反霸斗争和世界政治前途创造了新的发展条件"。

(二)

1、有利影响。

  我国面临的某些战略压力减轻了。

因为,美国现在的目标重点主要是放在中东、阿拉伯等恐怖主义猖獗的国家。

也就是说,美国在战略关注和战略部署上要“加强中央,收缩两翼”。

“中央”即西亚、中东,“两翼”即欧洲和东亚。

因此,从克林顿第二任期开始的美国战略中心转向东亚西太平洋的趋势受到重大阻碍。

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终于可以在这个方面喘一口气了。

我想对我国的好处在于:

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个时机的话,我们就可以有一段外来威胁较少的时间好好地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创设我国的大战略。

因为我国没有世纪性的大战略。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近十年、二十年根本目标是什么,不知道为了这个根本目标根据大战略如何来动员和应用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

此外,我们还应当优化政策、战略能力、武装力量。

此外,我们还应趁此机会设计出一个卓有成效的微机决策体制。

  2、我们遇到的重要外交机会

  如果我们能利用好这个机会,对我们提高国际地位以及处理很多问题都是很有好处的。

这个机会就是:

美国因为要打击恐怖主义,就需要要求国际合作,中国的合作对美国来说很重要。

合作有两种:

短期的合作。

比如,美国要打击塔利班,它就需要中国向它提供情报。

因为情报在战争中是极其重要的。

此外,在军事方面中美两国可以合作的地方还有很多。

长期的合作。

美国要建立世界反恐怖主义体制,如果中国不加入,美国就会有很多事情干不成,它的面子也不好看。

比如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美国就有可能受到阻挠。

此外,在军控问题上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合作。

因为美国当然希望中国再也不向中亚地区出售武器。

美国今年的经济时一定会衰退的。

一旦美国经济衰退,国内需求量减少,对外投资间减少,东亚地区会不会再次出现经济危机呢?

是有可能的。

中国的经济也会受到冲击。

比如,我们的出口、对外投资都会遇到困难。

由于中国经济抗冲击的能力比美国等一些国家要强,一旦经济危机发生,美国一定会需要要借助中国的力量来复兴美国的经济或稳定东亚的经济。

  3、不利的影响

  ①中长期的不利影响:

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溢出效应”。

我们如果能够审时度势,利用好机遇,就可以把这个不利影响缩小到最小程度。

  ②美国的最新政治信条(鲍威尔主义)的提出对中国十分不利。

首先,这个信条的提出以我们的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来判断,我们都是很不愿意接受的。

但是,如果中国不接受这个信条,而其他的国家却接受了,建立了一个体制,中国却不在这个体制之中,中国的处境将会非常被动。

此外,中国本身确实也有恐怖主义。

而且即使是中国国内没有恐怖主义,只要美国说中国有恐怖主义,它就会以治理恐怖主义为由进入中国,插手中国事务。

此外,我们可以反对美国新的政治信条,但是国际上有的国家却接受它,这会影响我国同那些国家的关系。

  4、目前形势给我国带来的直接的对外政策的困难。

美国要打击阿富汗,就有可能在中亚各国建立起美国的军事存在。

这些军事存在溢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都有可能造成对中国挑战。

即便美国只有打击恐怖主义这个最单纯的动机,随着打击恐怖主义还是会产生地缘政治、地缘战略的副产品。

况且,美国的动机不会很单纯。

此外,我国有一些人常常会把危机想象的比事实更大,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沉重压力。

这一思想也会反应到国际关系当中。

具体来说,美国可能会要求中国提供军事情报。

由于情报是很复杂的,提供出去很难说就不会影响到我国本国的利益。

也就是说,美国可能会提出让中国难以接受的合作要求。

我们要抵制这些要求的难度会很大。

所以说,中国既要坚持反对恐怖主义,又要防范霸权主义,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得罪了阿拉伯国家,也不能使得恐怖分子把矛头只想我们自己,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四、美国当前的总体形势。

  国际社会形势对美国当前狭义和广义相间的战略目标十分有利。

狭义目标是预防和冻结恐怖主义对美国发动较大规模袭击的可能性。

广义上目标,紧随着打击恐怖主义而来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上的意义。

此外,通过构建国际反恐怖主义体制的优势在美国。

因为,目前,美国国内的民众舆论给美国实行它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保证。

首先,美国国内群情激奋,积极服从政府的统帅,甘愿承担目前可以想象的一切代价。

与此相关,美国政坛上骤然出现了久违了的两党一致的态势。

其次,美国得到了异常广泛的国际支持。

虽然这些支持大多数都是口头上的,有许多附带了保留性的意见和希望,但美国这次得到的国际支持是1945年以后所没有过的。

最后,美国这次的战略目标明确、集中。

一国的战略目标越明确,越集中,它的效率也就越高。

而且,美国当前的战略供给及其充裕。

再次,由于美国大的战略目标明确,使得美国战略调整得到了便利。

  六、中国今后应该怎么办?

中国应该坚决支持反恐怖主义,有保留地支持美国的反恐怖主义战争,同时又要提防霸权主义。

我们要准确地预测我们将会碰到的具体问题,来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认为总的原则是:

我们尽可能地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

因为只有参与进去之后才会有发言权,而且参与了之后,中国提出的意见、作的斗争在美国国内受到的支持才会更大。

(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住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

1乒乓外交的推动

2由于此时苏联处于强势美国欲拉拢中国

3国际局势的此削彼长,国际上,毛主席的3个世界划分理论和积极支持第3世界国家正义主张,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美国的声音因此越来越弱,而在美国国内,毛主席支持美国被压迫的黑

人运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美国也出现了许多的红卫兵,要造当权派的反。

由此可见,美国就在这样的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出访北京。

(四)

《日本国宪法》自1947年5月3日起实施。

它规定,日本国实行以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日本国和日本国民总体的象征,无权参与国政;“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此目的,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第9条)。

日本国国家议会称国会,由众、参两院组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和唯一立法机关。

众议院定员480名,任期4年。

国会可通过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有权提前解散众议院重新选举。

参议院定员242名,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不得中途解散。

在权力上,众议院优于参议院。

每年1月至6月召开通常国会,会期150天,其它时间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国会和特别国会。

内阁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由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和分管各省厅(部委)的大臣组成。

首相由国会提名,天皇任命,其他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免,天皇认证。

日本政府实施行政改革后政府机构为1府12省厅。

日本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下属各级法院。

采用“四级三审制”。

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审理“违宪”和其他重大案件。

高等法院负责二审,全国共设四所。

各都、道、府、县均设地方法院一所(北海道设四所),负责一审。

全国各地还设有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负责民事及不超过罚款刑罚的刑事讼诉。

最高法院长官(院长)由内阁提名,天皇任命,14名判事(法官)由内阁任命,需接受国民投票审查。

其他各级法院法官由最高法院提名,内阁任命,任期10年,可连任。

各级法官非经正式弹劾,不得罢免。

检察机构与四级法院相对应,分为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区(镇)检察厅。

检察官分为检事总长(总检察长)、次长检事、检事长(高等检察厅长)、检事(地方检察厅长称检事正)、副检事等。

检事长以上官员由内阁任命。

法务大臣对检事总长有指挥权。

日本为君主立宪国,宪法订明“主权在民”,而天皇则为“日本国及人民团结的象征”。

如同世界上多数君主立宪制度,天皇于日本只有国家元首名义,并无政治实权,但备受民众敬重。

日本政治体制三权分立:

立法权归两院制国会;司法权归裁判所,即法院;行政权归内阁、地方公共团体及中央省厅。

日本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国会(众议院480席,参议院242席)。

选民为20岁以上的国民。

原则:

日本国宪法中时常被列举的三大原则是:

尊重基本人权、国民主权(主权在民)及和平主义(放弃战争)。

日本政治以这三大原理及其中最基本的对个人(个人尊严)的尊重为基调运行。

在三大原则当中,尊重基本人权是最根本的原则.正因为每个人各自得到作为人类最大限度的尊重,也因此各人的考虑在政治上不得不得到反映,故需要到国民主权(主权在民)。

于是,在个人被尊重的前提下,不得不建立和平的国家及社会,和平主义(放弃战争)的原则也被采用了。

(五)

内容: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

条约的核心内容是,缔约国双方均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集团、行动和措施,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条约有效期为30年。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规定,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

在同一期限内,苏军从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国政府,由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起对上述设备的恢复与建设的费用;苏军撤退前的时期,该地区的民事行政,应由中国政府管辖。

大连的行政,也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

后考虑到朝鲜战争等新情况,1952年9月,双方又协商延长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期限。

1955年5月,驻旅顺口苏军全部撤出。

《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规定,苏联从1950年至1954年五年内,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年利为1%;这笔贷款作为中国偿付苏联卖给中国的机器设备与器材之用;中国在1963年底以前,将用原料、茶叶、美元等分期还清这笔贷款及利息。

在上述条约和协定签订的同时,中苏外长还以互换照会的形式声明,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同时宣布,苏联将其在东北自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及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房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

评价: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当时的缔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

但是,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苏友好交往期间,在条约执行中就已发生一些使中国人民不甚愉快的事情。

如在关于无偿移交日本投降后在东北留下的财产问题上,苏军在撤离东北时,实际上已将所有能拆卸运走的厂矿机器设备和器材物资等几乎全部搬走,只移交了一些空房子;在两国贷币的比值问题上,苏联不顾中国政府的异议,将卢布比值定得很高,将人民币的比值压得很低。

这些情况,暴露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倾向。

这种错误倾向在以后的中苏交往中更有所发展,从而使同盟条约不可避免地蒙上阴影,并最终导致两国关系的破裂。

同盟条约在1980年期满后未再延长。

(六)

特点:

同盟(结盟)关系。

影响:

有力的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刑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标准答案,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友好互助。

特点是苏联以老大哥自居。

(七)

吉田书简,是指在旧金山对日媾和后,为了促使日本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实现媾和,在美国压力下,由日本首相吉田茂以书信形式发布的一个文件。

具体是由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交给日本首相吉田茂一封关于处理日台关系意见的一封信,在美国的压力下,吉田茂最终在这封信上签了字又寄回给杜勒斯,吉田书简从而正式形成。

“吉田书简”出台的过程中,日本方面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说“吉田书简”是日美两国共同炮制的。

日本政府利用冷战的有利形势,顺应美国的冷战战略而决定与台湾当局媾和。

因为一旦走上与美国及东南亚进行贸易的轨道,中国大陆市场的经济魅力就消失殆尽。

况且为了恢复日中贸易而损害日美关系在政策上也是不具合理性的。

为了在媾和之前就取得对台媾和的优势,日本采取利用美英矛盾、美中矛盾的策略,不时抛出对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渗透以分裂中苏的策略作为令美国让步的筹码。

“吉田书简”表面上是美国压力的结果,实际上是日本为应付国际、国内反对与台湾当局媾和而逃避选择责任的一副最好的挡箭牌。

自1949年底日本决定单独媾和以来,日本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并没有发生变化,“吉田书简”所体现的原则并没有违反日本政府对中国的政策。

如果说旧金山媾和是日本投身于冷战的决定性一步,那么,与台湾当局媾和就是这条道路的自然延伸。

冈崎胜男在多年以后回答美联社记者戴维斯时所说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大多数的日本国民不喜欢共产主义。

我们对国民党的中国抱有极大的好感。

尤其是在战争结束时,蒋介石将军宣布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人在过去的所作所为不采取报复主义,日本人民对蒋介石将军充满感激。

并且托蒋介石将军的关照,在中国的日本官兵及平民皆得以顺利回到日本。

因此,选择国民党中国,我们有同感,亦即日本国民有同感。

我想进一步要强调的是,当时日本不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与国民党中国缔结和约是极其自然的,不管有无杜勒斯的期待。

”“吉田书简”不仅以台湾地位未定为前提条件,而且又对日本与台湾当局的“媾和”施加限制范围,是典型的“一中、一台”分裂中国的政策,亦即,“吉田书简”的出发点就是“两个中国论”。

(八)

第一条 维护和平的努力

第二条经济合作的促进

第三条自卫力的维持发展

第四条随时协议

第五条共同防卫

第六条基地的许可

第七条与联合国宪章的关系

第八条批准:

本条约必须经依照日本国和美国宪法上的手续的批准。

两国在东京互换批准书时生效。

第九条旧条约的失效:

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市签署的日美安保保条约在此条约生效之时失效。

第十条条约的终了:

本条约是为了维护在日本的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制定的具有联合国措施效力的充分的规定。

到日美两国承认的期限为止拥有效力。

(九)

政治需要啊!

要讨好右翼分子。

在日本政坛和商人右翼还是多的。

(十)

1,日美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

首先是的加强对朝鲜的遏制,近年来,朝鲜不断研制核武器,日本作为东亚强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任由朝鲜威胁其安全。

美国则认为朝鲜一直在谋求开发、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这可能威胁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需要对其进行遏制。

另外,日本积极与美国合作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仅针对朝鲜,也是针对中国。

其次是利用日美同盟应对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挑战。

现阶段,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日本也因中国崛起担心中国会威胁其在亚洲的地位而惶恐不安。

美国拉拢日本参加导弹防御系统、将战略重点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都包含着从军事上围堵和威慑中国,阻止中国成为地区主导性力量的意图

2,美国利用日美同盟实现其全球霸权

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是冷战后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尽管美国处于“一超”地位,但要独霸世界仍显得力不从心。

美国希望根据新的威胁和国际形势重新定位和改造日美同盟,促使日本为美国分忧,实现其全球霸权目标

3,日本试图依托美国进一步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

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毋庸置疑,但是其政治地位远不能与其经济实力相符合,,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实现“普通国家化”,是21世纪初日本的重要战略目标,而日美同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

日本可以在同盟的旗帜下,更广泛地参与地区和全球安全事务,逐步将自卫队派出国门,拓展自己的国际空间和军事实力

(十一)

《与台湾关系法》具有三个主要功能:

一、记载美国对台湾政策的目标,包括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维持台海现状,维持美台商业及文化关系、保障人权与台湾安全。

法律中明确指出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杯葛或禁运)解决台湾未来的作为,均会威胁太平洋和平与安全,美国将严重关切;美国将继续提供防卫性武器给台湾;美国也将抵抗任何诉诸武力,或使用其他高压手段,危及台湾人民安全与社会经济制度的行动。

但并未表示,一旦台海发生战乱,美军有义务出兵护台,亦未明确表示,如果台海危机是由台湾方面挑起,美方应具体如何回应。

二、在无外交关系的情况下,维持台美间经贸关系。

三、授权成立美国在台协会(AmericanInstituteinTaiwan;AIT)以代表新关系中的美方。

(十二)

(十三)

(十四)

当前中美关系处于一个很微妙的“老大和老二“的关系之中,即现存国际秩序领导者和最具潜力接班人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上,从一战前的英德到冷战时的美苏,这样的关系从来都很难处理,而今天的中美两家为了自身和世界的利益又必须将此关系处理好,这一过程当中自然少不了诸多的困难艰辛与博弈。

从今天全球化发展的深度上讲,中美两国所具备的经济和政治能力本身已经具有极强的外部性,两国能否和平发展不仅是两国本身的事情,更是关乎世界的繁荣与和平的大事。

中美两国间的和平共处与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与安全稳定的必要保障,加之全球性问题的突显,更是只有由中美这样的能提供公共产品的大国合作才能解决。

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求与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差距更一步加大,过去二十年全球化的扩张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正在集中爆发。

各国内部民众对政府的要求与政府能力之间的差距也在迅速拉大,包括最强(和潜在第二)的中美两国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今天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的挑战。

中美两国的”超大性“决定了它们必须为全球负责,而承担好这份责任的基本要求就是两国关系的合作性质。

主观上来看,国内和国外对于“老大老二”这对矛盾的认识是不同的。

在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外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也就是中国外交最近几年频繁遭遇挑战的重要原因。

而国内的大部分主流声音更加注重提醒国人不可盲目自大,需要谨小慎微的改善治理和发展经济,并没有意识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至少没那么强)经济体的这一局面。

国人这种自省式的观点本身是没有错的,在成绩面前,我们确实应该多思考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但国内和国外对于同一个事件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与认识必然导致误判与摩擦。

而客观上这种误判与摩擦又会反过来作用在民意上。

由于误判与摩擦的一再发生,中美关系这一对战略性关系变得缺乏基本的战略互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双发战略基础的缺失和战略定位模糊而造成的。

这点从两国民众的主流声音上便能看出,CNN2010年1月的民调报告显示,58%的美国民众认为拥有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的中国是美国的巨大威胁,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仅为35%。

更有2012年3月的拉斯姆森民调显示,74%的美国成年民众把中国看做至少是经济方面的巨大威胁,其中25%的人把中国描述为“敌人”。

而中国方面,各大网络论坛上都流行着对“美分”和“带路党”的抨击,还有人将赞善美国的行为视为“卖国”。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民粹主义的力量都在抬头,美国的民粹政治产生于社会经济困难的大背景下,而中国方面则来自于200年来近代屈辱和近期国力迅猛发展之间的对比导致的民族过分自信。

(十五)

《中日联合声明》主要内容有:

强调中日两国的悠久友谊,结束两国的不正常状态(战争状态),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等。

条款的八个主要内容是:

1.中日结束不正常关系;

2.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间接否认中华民国政府);

3.中国政府重申: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且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4.中日邦交建立

5.中国政府宣布:

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6.中日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用和平手法解决一切争端;

7.反对霸权主义;

8.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十六)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彻底摒弃了那种不是结盟就是对抗的冷战思维,是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新型国家关系的体现,是新世纪指导中俄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原则

所谓不结盟,就是中俄只结成伙伴,而不成为盟友;所谓不对抗,就是不同任何国家对抗;所谓不针对第三国,就是中俄友好合作不是为了反对某个第三国,相反,中俄不视任何第三国为对手和敌人,争取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不”思想是两国过去数十年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历史和现实都说明,搞集团政治、结成新的军事联盟或强化和扩大原有的军事联盟,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本国的利益,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应该抛弃。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显示了中俄合作的深度和中俄相互信任的高度。

它将进一步增加双方的政治信任,加深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给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将中俄全面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十七)

见(十)

(十八)

(十九)

从美国的战略角度来看,天皇制的保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