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308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算乘法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docx

笔算乘法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三年级数学教案

笔算乘法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参考教案二_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

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

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

(13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

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课: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

求的是什么?

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

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3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

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

提问:

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

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

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

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

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

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

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

要求:

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36×12                 

(2)53×28

第1,2,3组同学做第

(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

(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家庭作业:

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比较、探索、归纳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准备谈话: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知识,想一想是如何计算的.

先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其他同学进行口算练习.

4×50       8×30        12×20       78×10

2×40       50×7        21×30       400×6

32×30       600×5       13×40       120×30

31×20       700×4       11×80       12×50

请同学说一说12×50,700×4你是怎样想的?

怎样计算的?

(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个十,积是60个十,也就是600)

(700×4可以看作7个百乘以4,积是28个百,也就是2800)

下面我们来订正两位同学的计算.

请板演同学自己讲一讲是怎样做的.

(一位数乘多位数,如果被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360×4可以看作36个十乘以4,积是144个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个百乘以3,积是78个百,也就是7800)

我们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那么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题?

(二)学习新课

板书:

例5 360×24= 例6 265×30=

这两道题怎样做?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写在练习本上,请几个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待订正时使用)同学们做题时,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把几种不同做法,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例5:

例6: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先比较例5的三种做法,请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再比较例6的三种做法,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请小组代表归纳发言:

认为例5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

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0前面的数,使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使计算简便.360×24可以看成36个十乘以24,积是864个十,也就是8640.

认为例6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

先算265×3,得795;在795末尾添一个0,得“265×30”的积,也就是7950.使计算简便.

(同学们自己获取了知识,兴趣很浓,教师充分肯定,给予鼓励)请同学们按要求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

(1)例5、例6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2)在计算例5、例6用简便方法时有什么相同点?

通过观察、讨论很容易发现:

例5、例6的相同点是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一个0.在计算例5、例6时,都是只乘0前面的数,然后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巩固反馈

出示做一做.

要求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其中几名同学写在投影胶片或玻璃片上,待订正时使用.

订正时请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想一想:

为什么前3小题末尾添一个0,而最后小题末尾添两个0?

(因为前3小题,被乘数或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一个0;而最后小题,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两个0)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如果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都有0,你们知道怎样简算吗?

出示例7:

计算450×20.

(投影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默读三个问题.思考片刻,在练习本上试做.试做完小组根据三个问题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

(把被乘数、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2)怎样乘?

(只乘0前面的数)

(3)乘完以后怎样添0?

(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老师板书.

教师再强调提问:

为什么要添两个0?

添一个0表示什么?

添两个0表示什么?

练一练:

个别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请同学讲一讲自己怎样算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打开书第15页,看一看自己归纳的方法和书上讲的一样吗?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方法简便吗?

怎样计算简便?

2.计算.

3.竖式计算.

240×22=                  280×20=

190×50=                  690×13=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随时个别辅导)

作业:

看书第14,15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准备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讲授新知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同时出示例5、例6两个例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发现不同的做法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比较,根据两个例题的相同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从而使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同时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继续研究,如果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又应该如何计算呢?

教师出示三个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试做.做完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虞丽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五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部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3.充分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应用知识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

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这类应用题的雏形,并能正确解决

教学关键:

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自然生动的生活情境

师:

今天老师可忙坏了,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学生:

想!

师:

早晨,老师的闹钟罢工了,竟然没有响,害的我没有赶上接送车,为了上班不迟到,所以我只好打面的到车站,再坐公共汽车过来了。

今天早晨我出门的时候,一共带了50元钱。

我先从家里出发,打面的到车站花了4元钱。

然后我又用了3元钱乘车到旧县。

(教师简要板书)

二、解决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师:

根据我提供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

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交汽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

虞老师到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生:

虞老师打完面的后还剩多少钱?

生:

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师:

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

生:

坐公共汽车比做面的少用多少钱?

师:

还有其他问题?

(学生表示没有了)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一块儿解决不好办,咱们一个一个来解决,怎么样?

师:

坐面的比坐公共汽车多用多少钱?

谁来解决?

生:

4-3=1(元)

师:

谁求出老师到达车站后还剩多少钱?

生:

50-4=46(元)

师:

谁能求出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

4+3=7(元)

师:

那么,老师到达旧县后还剩多少钱?

这个问题挺难的,你会吗?

三、自主探索求解新知的途径

1.第一次尝试

师:

请小朋友们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搜集信息。

小组内交流讨论,为全班交流进行准备)

师:

哪个小组愿意讲讲你们的做法?

生:

我们先求出了虞老师打面的和坐公共汽车一共花的钱数:

4+3=7(元)。

又用总钱数减去了一共花的钱数:

50-7=43(元)。

生:

我们先用总钱数减去老师打面的的花的4元:

50-4=46(元)。

然后再减去做公共汽车花的3元钱:

46-3=43(元)

生:

我们的想法和第一小组一样,但我们用的是综合算式:

50-(4+3)=43(元)

2.第二次尝试:

教师出示题目:

虞老师到华地百货用40元钱买了30本笔记本。

准备奖励给遵守纪律的小朋友9本,学习认真的小朋友11本。

虞老师还剩多少本笔记本?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师:

对咱们解决的这两个实际问题进行比较,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四、完善认知、释放潜能

师:

小朋友们算算买了笔记本后,虞老师还剩多少钱?

生:

43元减去笔记本的40元,你还剩3元钱。

师:

3元钱够我从旧县回家吗?

生:

(嚷嚷)不够了!

光打面的就的用4元钱了!

师:

(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走回家吧?

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一会儿不少学生举起了手)

生:

老师,你别走了,今天住我家吧。

(学生和老师都笑了)

师:

谢谢你啊,但老师回家得干活啊,所以不能住外面的。

生:

老师你可以到了溧阳城里不打面的。

早晨你是怕迟到,但放学晚一点回家没关系啊。

师:

这个办法太好了!

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

这节课小朋友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助虞老师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得谢谢你们了!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像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过?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有没有这种模型的存在?

结果通过找部分学生询问,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这类的应用题已经能够解决,因此,我将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问题并能灵活的解答定为本节课的首要目标。

本着这一思想,所以我在教学时放弃了课本的教例,而是选择从生活的角度进行探讨。

经过这番尝试,我发现学生无论是从理解知识还是从掌握技能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寻求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一、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

变单纯的例题为丰富的生活情境,把解题的过程转化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这样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觉的提高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创造自主探求研究的机会。

问题由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三、关注学生整体的活动状况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中!

 

  《可能性》教案

  南汪学校 贾培莲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

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⑵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

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目标:

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⑷教材的重点难点:

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老师教得轻松自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

学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选词填空”、“设计骰子”等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小朋友们,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做游戏。

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

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二、展开

  

(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

  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

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师:

“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

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小结:

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

(板书)

  师:

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2、再次感知(摸球)

  师:

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

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

  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

“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

(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

  师:

一定吗?

  【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

  小结:

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

(板书一定)

  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

  

(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

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

  4、概括

  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

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

  (三)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

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⑵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⑶三天后下雨。

  ⑷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⑸太阳从西边升起。

  ⑹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

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选词填空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

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人()会老。

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

  冬天()会下雪。

在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鱼离开水()会死。

在地球上,石狮子()在天上飞。

  三、巩固

  1、涂一涂

  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

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

  根据要求涂

  ⑴○一定是黄色的

  ⑵☆可能是蓝色的

  ⑶△不可能是红色的

  2、造句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

  师示范:

星期三过后一定是星期四。

  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地震可能会发生。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人一定会死的。

”

  “三十岁的爸爸妈妈不可能变成一岁的小宝宝。

  四、拓展

  设计骰子

  师:

前几天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