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307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docx

兰青线接触网施工工艺标准

 

兰青铁路增建第二线接触网工程

施工工艺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二十一局兰青二线站后工程项目部

2007年6月

 

前言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电气化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接触网,也正是我国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接触网工程是一项工序繁杂的施工项目,但在铁路运输能力日益增大,新型电力机车的投入运营的情况下,对接触网的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造一段高质量、少维修、外美内实的接触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

为了提高接触网工程的施工质量,履行合同要求,争创优质免检工程,体现我队高标准、严要求、知难勇进的创业精神,施展精致的施工工艺,发挥高超的专业水平,特制定本工艺标准,望大家求实创新,团结协作,严格执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广泛积累,积极推广。

本标准为试行标准,定有待改进和充实之处。

在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方法,共同促进,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水平。

第一章下部工程

一、基坑开挖及基础浇制、基础砌石加固

1、基坑开挖

H60-H93支柱坑坑口尺寸:

850mm×600mm;H90-H170支柱坑坑口尺寸:

1200mm×600mm;软横跨、硬横跨钢柱基础尺寸依据《兰青施设网109》图施工,施工时注意基础底部掏窑尺寸和掏窑质量。

位于既有线路上的支柱基坑深度:

直线区段以既有两轨面连线为基准,曲线区段以外轨超高的一半为基准,支柱基本埋深加既有道床高度;位于新建线路上的支柱基坑深度:

以既有路肩面为基准,在保证基本埋深的基础上,允许浅挖100mm。

带底板的支柱坑要加深(底板的厚度),底板安放要平正;无底板的支柱坑,坑底要整平并夯实。

支柱坑要端正,坑壁平整。

塌方坑要采用打防护板的方法开挖,防护板抗压强度≮100KPa。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立杆整正,以免基坑积水,影响路基稳定,并及时做好场地排水,保证基础地面周围排水通畅。

2、基础浇制

基础浇制前除严格按施工规范对各种地材做好检验和校对工作外,基础浇制如遇排水沟影响而无法改移基础时,基础必须做好排水工作,需在基础浇制时做好穿管之类的排水,排水量必须大于或等于排水沟的正常排水量,祥见《兰青施设网109-04》图。

硬横跨钢柱基础浇制时应测量和计算量基础的高差,若高差≤500mm,应调整使两基础面标高相等。

3、砌石加固

在路堤高填方地段的支柱(加长柱除外),当路堤高度≥8米时,如果支柱外缘距边坡距离≤0.2米,边坡需砌石加固,加固尺寸见《兰青施设网109-09》、《兰青施设网109-10》。

硬横跨钢柱在高路堤边坡地段,基础顶部外缘距离边坡起点s<0.2米的地段,基础外边坡进行砌石加固,加固尺寸见《兰青施设网109-11》。

平面所砌石块表面平整,几何尺寸规则,大小基本均匀,平面砌石间要用水泥砂浆勾缝,勾缝要求外表美观。

砌石时四周棱角要求分明,砌完后用水泥砂浆勾边,勾边宽度一般以40mm为宜。

二、支柱整正

由于本区段土质多为湿陷性黄土。

因此,为了保证受力后支柱的稳定性,支柱加固、回填必须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

加固部分采用M5水泥砂浆砌MU20片石,尺寸要符合要求,砌石整齐,挤压紧密,砂浆饱满;回填部分要用原土回填,每回填300mm夯实一次。

1、钢筋混凝土支柱

整正标准:

顺线路方向(除锚柱外)均为中心直立;曲外、曲内中间柱、转换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侧倾斜杆高(从地面算起)的0.5%(直线柱、曲外柱以地线孔计,线路侧支柱顶外缘垂线与地线孔处线路侧支柱外缘间距为140mm为宜,曲内柱则以80mm为宜),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柱横线路方向为外缘垂直,顺线路方向为中心直立;锚柱顺线路方向端部向受力反侧倾100mm。

腕臂柱侧面限界严格按设计要求整正,施工误差为+30~+80mm;硬横梁柱侧面限界施工误差为+30~+300mm。

横卧板安放位置、数量要符合设计要求。

Ⅰ型横卧板均置于上部,Ⅱ型横卧板均置于支柱根部。

对于直链型接触悬挂:

位于直线、曲外区段的支柱,Ⅰ型横卧板均安放在线路侧;位于曲内的支柱,Ⅰ型横卧板安放在田野侧。

对于既有Ⅰ型横卧板,又有Ⅱ型横卧板的支柱,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两者要分别位于支柱两侧安放。

最上面一块横卧板低于路肩面:

填方区段:

用2块Ⅰ型横卧板时H60或H78为200mm;HL60或HL78均为500mm;用3块Ⅰ型横卧板时H93为200mm;H170为500mm。

挖方区段:

一般腕臂柱用2块Ⅰ型横卧板时H60或H78为200mm;用3块Ⅰ型横卧板时H78为300mm;H170为500mm。

横卧板安放要端正,密贴支柱,无缝隙及夹土,Γ型螺栓、螺帽、垫片数量要齐全,紧固牢靠,无少用或漏用现象。

支柱整正完毕后,用红油漆标明轨面线。

轨面线要平直,宽度为10mm。

支柱地面处四周用原土培成400mm高、支柱缘外200mm的梯形平台,靠近线路侧培土按尺寸若污染道床,可以考虑以石碴外端为界线,严禁污染道床。

多余弃土应及时清理出路基,不得污染道床,破坏原路基和排水沟。

如有破坏,应及时恢复,并保持水沟的畅通。

2、钢柱

整正标准:

锚柱整正标准和钢筋混凝土支柱相同。

软横跨钢柱横线路方向为中心直立大150mm,顺线路方向为中心直立。

硬横梁钢柱顺线路方向和横线路方向均中心直立。

钢柱整正,用厚度不同的垫片垫在主角钢下,其数量不得超过3片。

三、拉线部分

开挖锚坑的坑口尺寸按技术交底施工。

地锚杆埋设前要做防腐处理(涂沥青漆缠麻袋片再涂沥青漆)。

锚板立放,其中心位于该锚支的延长线上,平面朝拉线方向,凸面冲地,锚板与拉线棒垂直,出土地锚杆与地面夹角为45°,要保证地锚杆短环打承力索,长环打接触线。

回填土要分层夯实,地锚杆出土点要用红油漆圈标,宽度为20mm,便于以后观察其加固回填质量。

四、基础帽制作

基础帽制作尺寸按技术交底施工。

表面要光洁平整,棱角完整且分明,无蜂窝麻面、裂纹、破损、掉角现象。

基础露出地面200mm,站台上基础露出站台面100mm为宜。

第二章上部工程

一、材料

接触网使用材料主要是电力金具,其外观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接触网工艺的外观美感和内在质量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在各种构件安装前,核对所选用的零件规格、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相当重要。

零配件外观质量要良好,瓷件釉面完整无损,无裂纹;金具无锈蚀、镀锌层无剥落现象;线材无断股,接头等缺陷;管(杆)件、角钢无弯曲变形;焊接件焊口密实,无虚焊现象;绝缘子电气性能符合要求,同时要求产品合格证、说明书齐全,及时做有关材料的试验报告。

于是,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是保证上部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

二、外线肩架安装

角钢、槽钢、底座安装之前,先对安装位置进行测量定位(用红油漆划出宽度为10mm的安装线)。

角钢、槽钢、底座安装以路基面为基准,

高度按设计平面图要求安装。

回流线跳线肩架位于回流线肩架上200mm处安装。

角钢、肩架、底座安装时要水平,密贴支柱,螺栓、螺帽、垫片数量齐全,紧固牢靠。

回流线下锚角钢为回流线悬挂高度+200mm;架空底线下锚角钢安装高度与其悬挂高度相同。

螺栓穿向:

顺线路穿向的螺栓,丝扣均向西宁方向;横线路穿向的螺栓,丝扣一律向田野侧;垂直地面穿向的螺栓,丝扣一律向下;固定螺栓穿向无法改变的或特殊设计的,维持原状。

三、支持结构安装

1.软横跨:

角钢、底座安装高度以轨面线为基准。

当导高为6000mm,结构高度为1400mm时,软固底座、软固角钢安装高度为:

上部固定绳角钢(底座)7550mm;下部固定绳角钢(底座)6400mm。

耳环杆、杵头杆丝扣外露20mm,最短直吊弦为500mm,直吊弦、斜拉线回头长度均为400mm且端部炜成横线路可视的直径为80mm的圆圈。

软横跨受力后固定绳水平绷紧,双横承力索平行,受力均匀,V型连板无偏斜。

杵座楔型线夹、双耳楔型线夹大肚子一律冲下。

直链型接触悬挂的承力索与接触线在同一铅垂面内;电隔断的绝缘子亦在同一垂面内。

花兰螺栓顺线路方向可视。

调节立柱垂直无偏斜。

软横跨道岔处悬吊滑轮为加长悬吊滑轮,其他为普通悬吊滑轮。

弹簧补偿器使用标准:

5股道悬挂以下的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补偿使用Ⅰ型弹簧补偿器;5股道悬挂及以上的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补偿使用Ⅱ型弹簧补偿器。

弹簧补偿器固定端板一端安装于支柱侧,活动端和钢双耳连接器及焊接杵环连接。

2、支柱装配:

承、线锚角钢腕臂底座、双底座槽钢安装高度以轨面线为基准。

上底座、双上底座安装高度为7330mm,下底座、双下底座安装高度为5530mm;底座安装时需用力矩扳手,保证底座螺栓受力。

底座安装后平直密贴支柱,不得倾斜,施工误差为±20mm。

承、线锚角钢安装时,鸭嘴相互错开20~30mm、顶丝要顶紧,以免受力后角钢下滑和补偿绳磨双环杆。

3.0t系钢筋混凝土柱导高为6000mm,结构高度为1400mm时:

承锚角钢安装高度为8000mm;线锚角钢安装高度为6820mm;3.0t系钢柱导高为6000mm,结构高度为1400mm时:

承锚角钢安装高度为8080mm(Gm150~200/13、G250~250/15、G350~250/15)、8140mm(Gm200~350/15)、8180mm(G450/12);线锚角钢安装高度为6800mm(Gm150~200/13、G250~250/15、G350~250/15)、6900mm(Gm200~350/15)、6940mm(G450/12)。

2.35t系钢筋混凝土柱导高为6000mm,结构高度为1400mm时承锚角钢安装高度为8000mm,线锚角钢安装高度为6880mm。

2.35t系钢柱导高为6000mm,结构高度为1400mm时承力索钢锚角钢安装高度、接触线钢锚角钢安装高度同3.0t系。

拉线安装时,拉线紧绷,双拉线受力要均匀。

拉线安装前,拉线应经现场实际测量后集中预制。

双拉线UT型可调线夹大肚子朝向相背,螺栓丝扣外露20mm~40mm;楔形线夹朝向同向,注意其受力面。

线索回头长度均为500mm,回头和本线绑扎长度为100mm,绑扎线用同材质的绑扎线,绑扎线端部距拉线端部40mm。

拉线端部用绑扎线固定,距回头端部20mm处应用绑扎线与本线绑扎2圈固定。

螺栓穿向遵循外线肩架安装要求。

槽钢、底座水平,密贴支柱,紧固件紧固牢靠。

承力索支座距平腕臂头250mm(余头截掉),距套管双耳200mm,腕臂、棒式绝缘子无弯曲;定位管、平腕臂水平,管端管帽封堵良好,定位管与定位管支撑夹角为45°~60°,正定位组合定位支座位于1.5″定位管卡子里面,反定位组合定位支座位于1.5″定位管卡子外面。

回流线引线、上部地线要联结顺直、美观大方。

关节、下锚处回流线引线制作4个直径为100mm的弹簧圈接向回流线,回流线引线要绑扎密实。

隔离开关瓷柱要洁净、垂直,开关底座水平,连接牢靠。

操纵杆端正,无弯曲,开关触头啮合良好,操动机构灵活可靠,开关开、合闸角度符合要求(开闸90°,合闸180°),主闸刀开启时转向田野侧。

施工误差为零。

绝缘转换柱非支抬高500mm,非绝缘转换柱非支抬高300mm。

五跨绝缘关节中心柱,转换柱双底座槽钢采用1600型;非绝缘关节转换柱、中心柱、绝缘关节下锚转换柱、道岔柱双底座槽钢均采用1200型。

全补偿下锚及绝缘关节处均采用型号为FXBW2-25/120-738-1400的硅橡胶绝缘子,一端杵座,一端杵头。

双重绝缘全补偿下锚处硅橡胶绝缘子型号为FXBW2-25

/120-778绝缘子,连接零件一端为杵环杆直接与绝缘子连接,另一端用单联碗头挂板加双耳楔型线夹。

承力索支座中加铜质衬垫。

四、接触悬挂

1、接触线距轨面连线的高度、接触线相对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以设计参数为基准,允许施工偏差为±30mm,定位器坡度为300mm,温度变化时,定位器最大偏角≯18°。

定位管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