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926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docx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辨析

1、哲学概论易混易错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分析:

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2、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分析:

错误。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分析:

错误。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4、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分析:

错误。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往往是零散和、朴素的。

5、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分析:

错误。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分析:

错误。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分析:

错误。

哲学有正误之分。

真正的哲学(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分析:

错误。

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

9、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10、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分析:

错误。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11、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之母。

(分析:

错误。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12、哲学是具体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分析:

错误。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具体科学研究之母。

13、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1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分析: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1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分析: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关系≠辩证关系。

16、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分析:

错误。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与存在何为世界的本原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17、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分析:

错误。

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但从哲学发展过程看,唯物主义并不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分析:

错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才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19、科学家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科学家的发现再次证明存在就是被感知。

(分析:

错误。

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科学家的发现表明的是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明了可知论;科学家在实验上观测到某种效应,表明的是物质决定意识,体现的是唯物论观点。

20、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分析:

错误。

精神的力量不能派生出物质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21、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分析:

错误。

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

22、真正的哲学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分析:

错误。

推动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分析:

错误。

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24、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分析:

错误。

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主要得益于它坚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5、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

错误。

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判断是否是真正的哲学的标准是是否正确反映时代要求,是否代表时代的先进思想。

26、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分析:

错误。

哲学通过社会实践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27、真正的哲学决定社会变革。

(分析:

错误。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但不能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唯物论易混易错

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分析:

错误。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分析:

正确。

注意: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3、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分析:

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概括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而不是万事万物的简单相加。

4、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分析:

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5、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分析:

错误。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6、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分析:

错误。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7、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分析:

错误。

意识在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

8、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分析:

错误。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9、、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

(分析:

错误。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

10、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

(分析:

错误。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

1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分析:

错误。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改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12、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分析:

错误。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3、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分析:

错误。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4、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分析:

错误。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主观条件;是否尊重规律才是我们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5、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分析:

错误。

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6、规律有好坏之分。

(分析:

错误。

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7、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分析:

错误。

规律是客观的,其本身无正误之别、无好坏之分。

但规律可能给人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带来坏的结果。

18、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分析:

错误。

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9、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分析:

错误。

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2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制约。

(分析:

错误。

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规律。

21、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分析:

错误。

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

22、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分析:

错误。

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23、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分析:

错误。

规则不同于规律。

规则可以改变,规律不能改变,也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2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分析:

错误。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5、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分析:

错误。

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易混易错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分析:

错误。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分析:

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分析:

错误。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分析:

错误。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分析:

错误。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6、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分析:

错误。

真理(或正确的认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7、物质是认识的来源;读书是认识的来源。

(分析:

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认识属于认识论概念,意识属于唯物论概念;读书属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不是来源)

8、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分析:

错误。

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9、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分析:

错误。

颠倒因果关系。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0、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分析:

错误。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是指站在一个具体角度去认识一个具体事物),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分析:

错误。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12、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分析:

错误。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以及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

13、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分析:

错误。

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4、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

(分析:

错误。

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1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分析:

错误。

要在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16、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

(分析:

错误。

现象、本质是客观的,认识属于主观的。

17、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分析:

错误。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18、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分析:

错误。

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结束了,并不等于人类的认识到此结束了,人类认识还要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

19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一切常规,敢想敢做。

(分析:

错误。

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敢于打破常规,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创新是辩证的否定。

20、真理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分析:

错误。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1、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分析:

错误。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分析:

错误。

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

在错误的认识指导下得实践活动则会导致盲目的实践)

23、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分析:

错误。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实践属于直接途径。

24、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

(分析:

错误。

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

25、创意源自人们的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

(分析:

错误。

实践是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的源泉)

26、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分析:

错误。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应用实践,更不是因为实践的需要,实践的需要往往带有主观性)

27、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分析:

错误。

真理不可能反复)

28、在实践的发展中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分析:

错误。

真理是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就不是真理。

29、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分析:

错误。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30、真理需要在修正其谬误中才能向前发展。

(分析:

错误。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谬误就不是真理,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非在修正自身谬误中向前发展。

31、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性的认识。

分析:

错误。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说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一定不正确。

32、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分析:

正确。

四、唯物辩证法易混易错

(一)联系观易混易错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分析:

错误。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分析:

错误。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分析:

错误。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4、原因和结果可以任意转化。

(老教材内容)

(分析:

错误。

转化是有条件的,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5、只要是先行后续关系就一定是因果联系。

(老教材内容)

(分析:

错误。

因果关系不仅具有先行后续的特点,而且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6、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

(分析:

错误。

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7、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

(分析:

正确。

8、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分析:

错误。

“一定意义上”才是。

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更强调层次性、有序性。

系统和要素关系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没有。

9、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分析:

错误。

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0、关键部分总是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分析:

错误。

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

11、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分析:

错误。

建立新的联系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

1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分析:

错误。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二)发展观易混易错

1、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分析:

错误。

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分析:

错误。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

(分析:

错误。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分析:

错误。

前对后错。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分析:

错误。

前两句对后一句错。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6、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分析:

错误。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辩证地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7、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分析:

错误。

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新旧事物。

8、只有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才能引起质变。

(分析:

错误。

事物内部结构顺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9、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分析:

错误。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但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事物的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10、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分析:

错误。

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11、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分析:

错误。

发展一定是质变,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质变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

12、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因此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分析:

错误。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但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13、事物总是处在渐进、不显著的变化之中。

(分析:

错误。

事物的变化包含量变与质变,而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之中。

14、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

(分析:

错误。

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15、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分析:

错误。

事物发展的趋势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趋势≠总趋势。

16、事物发展的趋势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分析:

错误。

不能混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状态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和倒退,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三)矛盾观易混易错

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分析:

错误。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分析:

错误。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3、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注意:

二者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分析:

错误。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

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只是矛盾双方关系对立的这一方面。

5、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分析:

错误。

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即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分析:

错误。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笼统说是相互联结和相互分离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具体包含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只是其表现之一。

7、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分析:

错误。

正确。

根据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把握矛盾的次要方面。

8、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分析:

错误。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和关键。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注意: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分析:

错误。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析:

错误。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分析:

错误。

说反了,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13、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分析:

错误。

前对后错。

14、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分析:

错误。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1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

错误。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

分析:

错误。

前对后错。

后者是有区别的:

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17、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分析:

错误。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8、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分析:

错误。

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9、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分析:

错误。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影响,而且矛盾的主次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分析:

错误。

主矛次矛、矛主矛次的方法论意义;这是知识的混淆。

21、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分析:

错误。

还有矛盾的主要方面;缩小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涵。

22、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

分析:

错误。

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2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分析:

错误。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时存在,不能相互转化。

但可以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知识。

分析:

错误。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包括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知识三个内容。

25、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分析:

都正确。

(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易混易错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分析:

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实质。

分析: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3、辩证的否定地事物发展的状态。

分析:

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4、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现实的肯定;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分析:

错误。

创新是既肯定又否定,实质是“扬弃”。

5、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向自身的回归。

分析:

错误。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质的飞越,向前发展。

6、丰富的专业知识、强大的人类智慧是创新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