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532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9秦统一中国教案

《秦统一中国》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7年级的学生对于秦始皇并不陌生,他们对于秦始皇的史实通过电视剧、动画片等各种媒体有所了解,在课堂学习中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再加上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史实,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分裂造成战争,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沉重的灾难,有助于理解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7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学中需要将问题探究方法、归纳总结、比较与讲解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图片,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的学习、掌握本课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

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

阅读教材,记住秦灭六国的时间;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建立的时间。

并在图中找到都城位置,记住秦朝的疆域四至。

通过对秦灭六国背景的理解,进而探讨出秦灭六国的意义。

培养识图、读图、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难点)

目标3:

阅读教材,列举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央、地方采取的措施。

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重点、难点)

目标4:

阅读教材,观察有关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图片,归纳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等多角度分析秦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

进而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重点)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四首开篇两句。

此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

那么,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是如何完成统一全国,巩固统一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

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

任务一:

【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课前预习——《秦统一中国》自主学习任务一,《秦统一中国》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Ø秦灭六国——讲授法

出示任务:

任务二:

【七嘴八舌】阅读课本及课件中材料,回答“1.秦灭六国的背景、时间、过程?

2.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意义?

”(教师可调出白板答题互动工具栏,可让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

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培养他们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此处教师应多给予鼓励。

学生活动:

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

总结。

1.

◆背景:

(1)战国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符合统一潮流趋势。

(2)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4)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教师通过引领学生回顾前面课程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

◆时间、过程:

(教师参考秦统一六国示意图,边讲边展示,让学生记住秦灭六国的顺序,时间、都城,统一六国完成的时间。

秦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根据地图,引导学生理解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的意图)

2.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引导学生由秦统一的背景分析出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师强调:

秦统一六国后才建立秦朝,之前名字为秦国。

过渡:

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以致秦朝是当时世界上大国之一。

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调整教材顺序,利于学生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背景的理解)

(结合PPT展示遗址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过渡: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秦始皇是否一劳永逸,安于现状呢?

他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呢,让我们进入下一子目: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Ø确立中央集权制度——讲授法

出示任务:

任务三: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问题2,问题3,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教师可让学生抢答)

1.秦王嬴政自称什么?

有什么权利?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意义?

(中央、地方)

探究:

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反馈指导:

学生积极讨论,并形成小组讨论学习结果进行展示。

学生回答后,老师结合秦朝中央建制示意图,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秦朝中央及地方建制概况。

并出示答案。

过渡: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王”这个称号已不能满足自己尊贵的身份,那么他会怎么办呢?

1.秦王嬴政自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师补充:

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就令群臣商议名号。

群臣提出: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最贵”,应上尊号“泰皇”。

赢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他宣布: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地方设郡县,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师补充:

中央机构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上设置的机构又归中央直接管辖。

可见皇帝的权利有多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郡县的首领由朝廷直接任免,发放俸禄,无封地,这也是和分封制不同的地方。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在这套封建官僚体系中,皇帝是权力的中心。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这就是君主专制。

这样就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可趣味的讲解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

探究:

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1.通过学习及阅读课本归纳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搜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加强学生对郡县制的理解。

过渡:

我们刚才学习了秦王嬴政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让我们总结一下。

教师:

出示幻灯片秦朝建制示意图,学生跟着示意图出示步骤,齐声回答。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复习,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出上述问题并能熟练记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落实课本重点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强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过渡:

教师:

以上我们学习了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可是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实在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一子目。

Ø巩固统一的措施——情景教学法

出示任务:

任务四:

【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1.文化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有什么意义?

2.经济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有什么意义?

3.交通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有什么意义?

4.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教师:

我们在学习这个问题之前,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

孔虚是齐国的富家子弟,他听说陶朱致富的事后,决定经商。

于是,孔虚便贩运盐和丝绸,前往魏国的大梁。

到了大梁,孔虚一打听,得知这里每升盐、每丈丝绸,都比齐国贵得多,高兴地跳起来。

谁知魏国的斤、尺都比齐国大得多,孔虚一不小心亏了大本。

孔虚卖掉货物,只得到不多的布币,又发现这些钱在齐国不能用,于是决定用这些布币进货再搏一次。

他一人押货,前往邯郸。

到了邯郸后,孔虚发现原来赵国的斗比魏国小得多,而两国每斗货物价钱差不多,大有赚头!

熟悉行情后,孔虚抓住时机又做了几笔生意。

商场得意,孔虚慢慢出名。

一位赵国商人听闻孔虚之名,登门向他贷款,并立据作证,但孔虚发现赵商写的字与齐国的字不一样,认为这个商人有意骗他,竟不知这正是赵国文字!

出来日久,孔虚思念家乡,于是把所赚得钱换成刀币,用马驮着,兴冲冲地回齐国。

快到家时,孔虚突然发现口袋已被刀币扎穿,空无一物,他心中非常沮丧,从此再也不经商了。

教师:

听完这个小故事,大家心里是不是有疑惑了,每个国家的度量衡怎么都不一样,到着这些疑问和本子目要掌握的问题,阅读课文。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

总结。

1.措施:

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意义:

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措施: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

意义:

改变币制混乱状况,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3.措施:

措施:

统一车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开凿灵渠,沟通湘江,漓江。

意义:

便利各地交通往来,便利南北水运交通。

4.措施: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师补充:

长城的修筑抵御了匈奴的进攻,巩固了北边边防,保护了中原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象征。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置身其中,深刻理解加强统一措施的重要性。

教师:

我们学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内容。

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问题,学生完成,教师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复习,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出上述问题并能熟练记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落实课本重点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强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知识结构

任务五: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他首创了皇帝制度,开创了历代君主使用“皇帝”的先河。

之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对巩固统治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6)当堂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到的知识

我学到的方法

我还要努力的

五、课后作业

将课后作业——提升训练—《秦统一中国》发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___________中学历史导学案

年级

 

执教人

时间

总编号

9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时

1

课题

第9课秦统一中国

学习

目标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

秦灭六国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

中央集权制度

导案

学案

【自主学习】

1.战国时期连年战争,影响了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稳定,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________,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________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2.地方: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统一度量衡: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4.车同轨:

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5.开灵渠、修长城:

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________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的“万里长城”。

6.秦朝的疆域:

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学案

导案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知识梳理】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课堂达标】

1.梁启超:

“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3.有一首诗歌:

“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

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教学反思】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

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秦灭六国

1.秦国经过________,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___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2.地方: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统一度量衡:

以秦制为基础,统一__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4.车同轨:

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5.开灵渠、修长城:

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______和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______,东到______的“万里长城”。

6.秦朝的疆域:

东至________,西到________,北至______一带,南达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交流,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

1.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2.你怎样评价秦始皇?

 

●课堂练习:

1、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秦朝统一于公元前221年②秦朝的都城在咸阳。

秦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秦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④秦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A.隶书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3、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

A.抵御匈奴B.抵御鲜卑

C.抵御乌桓D.抵御月氏

4.新转来的小英向同学们自我介绍说:

“我的姓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那么小英的姓是()

A.夏B.商C.秦D.唐

5.《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6.材料解析题:

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烧来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

──《说文系传》

(1)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2)依据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5BDACD

6、

(1)秦始皇(或嬴政)

(2)功:

统一中国;巩固国家统一(或推行郡县制、或统一度量衡)。

过:

实行暴政(或焚书、或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