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755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杭州某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概述

1.1项目名称

杭州XX区XX路(XX路~XX大道)建设工程

1.2建设单位

杭州XX区XX总公司

1.3项目拟建地址

本工程位于XX区中部,道路沿线均为农田,XX路起终点XX路、XX大道为现状道路。

1.4项目背景、建设必要性

项目背景

图1-1杭州市位置图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南第一州”。

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我国东南沿海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

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的杭州还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XX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中国东南部的交通枢纽。

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纽,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全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

市区人口达409.5万。

总人口660.4万。

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

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XX、XX、萧山、余杭8个区,临安、富阳、建德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XX区位于杭州市南,XX下游,距杭州市中心约7公里。

境内地势平坦,除回龙山、冠山、紫红岭等少量低山丘陵外,均为XX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

杭州XX区建于1990年3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目前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XX区。

XX区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杭州高新开发区(XX)总规划面积85.64平方公里,其中江(XX)北区块11.4平方公里,毗邻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是高新技术的创新源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江南区块73平方公里,沿XX而建,与XX隔江相望,是杭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城。

全区人口19万。

从规划看,未来的XX区将形成西、北部沿XX边为公共服务设施、研发居住综合带,中部为产业园区带,南部为研发居住带和生态保护带的城市形态,呈沿XX平行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在用地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

XX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带动XX中部经济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2011年6月杭州市XX总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根据合同要求,我院即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踏勘现场,认真研究工程项目,合理安排、科学调度设计资源,全力配合业主,以期实现预定的工程总体进度要求。

建设的必要性

XX区中部是XX区的产业园区带,是城市发展的主方向,它的建设将有利于提高和改善XX区的城市环境与质量。

XX路西起XX路,东至XX大道,全长373.351米(指施工范围),标准道路红线宽16米。

XX路的建设将提高XX区的交通能力,完善和发挥道路的网络效应,用以集散客流和服务。

使东西向联系更密切、快捷,同时也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促进该区块功能的完善。

1.5编制依据

1、关于编制“杭州XX区XX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2、工程区域1:

1000地形图及道路红线图。

3、XX区政府、XX区规划建设局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

4、《全国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浙江省单位估价表》;

5、《浙江省施工机械台班单价》;

6、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7、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2007年

8、《杭州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

9、杭州市统计年鉴(2010年),杭州市统计局;

10、项目相关设计及勘测资料。

1.6研究范围及内容

建设项目直接影响区

项目直接影响区为XX区。

研究范围

根据设计委托书,本工程为杭州XX区XX路工程,长约373.351m。

道路所处位置详见“XX路位置图”。

图1-2春波路位置图

研究内容

本工程范围包括:

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雨污水工程、给水工程及绿化、照明、交通设施工程等,及上述工程中产生的各项配套服务。

1.7主要研究结论

工程建设条件

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XX区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各区前列,经济实力雄厚,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单位

指标

备注

技术指标

1

占地面积

M2

6152

2

道路等级

I城市支路

3

计算行车速度

Km/h

30

4

道路工程

4.1

范围总长

M

373.351

4.2

路面宽度

M

16

4.2.1

车行道宽度(半幅)

M

5

4.2.2

人行道宽度(半幅)

M

3

4.3

交叉口

0

未包含起终点

5

桥梁工程

5.1

1号桥

预应力空心板梁桥

5.1.1

桥梁跨径

M

20

5.1.2

桥梁横断面宽度

M

16.5

6

排水工程

6.1

雨水管

M

370

6.2

污水管

M

350

7

其他管线工程

7.1

给水管

M

373

7.2

燃气工程

M

373

7.3

电力工程(10KV管沟)

M

373

7.4

通信工程

M

373

经济指标

1

总投资

万元

1158.4

1.1

工程建设费用

万元

747.0

1.2

前期费用

万元

277.2

1.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92.2

1.4

预备费用

万元

42.0

资金筹措

本工程为杭州XX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资金,由政府筹措后下拨。

建设进度设想

本工程计划2011~2012年安排实施,初步设想如下:

2011年6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2011年8月,完成勘察工作;

2011年9月,完成初步设计工作;

2011年10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

2011年12月,完成监理招标及施工招标工作;

2012年1月~2012年7月,完成项目全部建设。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建议尽快实施。

第2章工程建设必要性

2.1区域概况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元代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钱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为省治。

钱塘、仁和、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城、昌化等州县皆属杭州路。

因遭战乱,杭州城内的不少宫殿被毁,工商业曾一度衰落,XX也渐被泥土淤塞。

但由于在南宋时期打下了繁华基础,恢复较快。

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北京),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

对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大有作用。

所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杭州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区域范围经历了不断变化。

现辖上城、下城、拱墅、江干、XX、XX、萧山、余杭8个区。

属县则有萧山、余杭、临安、建德、富阳、桐庐、淳安七个县(市)。

地理位置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纽,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全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

市区人口达409.5万。

总人口660.4万。

杭州经济发达,有“钱塘自古繁华”之称,经济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

XX区位于杭州市南,XX下游,距杭州市中心约7公里。

境内地势平坦,除回龙山、冠山、紫红岭等少量低山丘陵外,均为XX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土平原。

2.2XX路建设的必要性论证

XX路服务对象

XX路位于XX区中部,属XX区的产业园区。

本道路在于强化本区块路网通行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XX路两侧地块均已规划,而完善的路网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故XX路的建设迫在眉睫。

XX路为城市支路,车行道宽度为10米,道路两侧人行道均为3米。

XX路建成后完全能达到其在XX区路网分配的任务。

起到优化路网缩短运距,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沿线土地资源使用开发情况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

XX路的建设是该地块周边地块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XX区在努力形成一个能促进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城市氛围,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将为XX区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平台。

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改善生活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道路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改善程度

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

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农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

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规划区范围内所有耕地均将变成城区,农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供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XX区的城市化进程。

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城区的交通条件,加速该区域的社会发展。

由于交通的便利和对外联系的加强,将带动影响区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亦将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通讯等事业的发展,这将最终提高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问题主要是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道路营运期将使道路沿线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应大力整治噪声污染,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

道路交通空气污染主要为扬尘和汽车尾气。

本工程道路建设后,将改善区域交通状况,减少扬尘。

道路建成后,应设立监测点,禁止污染严重的车辆上路;道路两侧植树绿化。

第3章社会经济分析

道路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应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

3.1杭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1、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表3-1杭州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单位:

亿元)

指标

年份

国内生

产总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2004

2543.18

132.23

1318.23

1092.72

2005

2942.65

148.21

1496.94

1297.5

2006

3441.51

154.86

1734.58

1552.07

2007

4100.17

163.47

2056.93

1879.77

2008

4781.16

178.64

2389.38

2213.14

2009

5087.55

190.51

2387.12

2509.92

2004~2005

15.7

12.1

13.5

18.7

2005~2006

17

4.5

15.9

19,6

2006~2007

19.1

5.5

18.6

21.1

2007~2008

16.6

9.3

15.8

17.7

2008~2009

6.4

6.6

0.2

13.4

从2004年至2010年期间杭州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除第一产业增长率较上年有较大提升外,其余指标增长率均有所下降。

从2004年到2009年,杭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00%,年平均增长14.86%。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了44.1%,年均增长7.58%,第二产业增长了81.1%,年均增长12.61%,第三产业增长了129.7%,年均增长18.1%。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涨幅约一倍,速度较快。

第一产业:

杭州市农业发展趋于稳定。

由于季节性原因北部地区有时旱情较重,粮食减产较多。

近阶段以平均增长率为14%来计算,到近期2011年产值达到247.58亿元。

第二产业:

由图2-1所示,由于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底数较小,增长率较高,随着产业基础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其增长率远期呈下降趋势。

近阶段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较快,以保守估计平均增长率12%来计算,预计近期2011年产值达2994.4亿元,以较高增长率20%来计算,预计近期2011年产值达3437.45亿元。

第三产业:

从2004年~2007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从2007年起出现回落,表明杭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对外抗力弱,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现阶段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年平均增长率为18.1%。

今后第三产业将成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速度,以规划预测平均增长率20%来计算,到近期2011年产值达3614.28亿元。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94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07.96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844.47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2893.39亿元,增长12.3%。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839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86642元,分别增长9.7%和11.4%。

3.2产业结构优化

1、农业现状总体特征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

农业适用科技日益推广,基本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粮经比例趋于合理。

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还存在的一定的问题:

农村经济区域发展差距大,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总体实力不强。

2、工业现状总体特征

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500.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7%,“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1%。

实现全部工业销售产值12821.87亿元,增长19.6%。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1114.53亿元,增长24.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

轻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511.58亿元,增长20.3%,重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602.95亿元,增长2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180.12亿元,增长38.8%,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7.3%提高到19.4%。

3、第三产业现状总体特征

第三产业发展态势相对良好。

房地产业、餐饮旅馆业、商贸、金融业、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呈快步发展态势,占国民经济比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开始成为杭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房地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4、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2:

51.8:

43调整成2009年的3.7∶50∶46.3,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二三一”产业结构,结构比例总体呈稳定。

表3-2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年份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国内生产总值

100

100

100

100

100

第一产业

5.2

5.1

4.5

4

3.7

第二产业

51.8

50.9

50.4

50.2

50

第三产业

43

44

45.1

45.8

46.3

3.3其它主要经济指标

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大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交通优势日益显现。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表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年份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978.4

1119.2

1308.3

1577.6

1804.9

增长率(%)

14.4

16.9

20.6

14.4

3、人民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表3-4五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指标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16601

19027

21689

24104

26864

农民人均纯收入

7655

8515

9549

10692

11822

3.4道路客货运输量分析

杭州市2009年完成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分别为30116万人次、1321519万人公里,同2008年的29084万人次、1262027万人公里相比,增长率分别为3.5%、4.7%。

杭州市2009年全市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22372万吨、2453539万吨公里,同2008年的22550万吨、1693612万吨公里相比,增长率分别为0.8%、44.9%。

详见下表3-5

表3-5全市公路运输历年发展状况表

指标

年份

公路客运量

(万人次)

公路货运量

(万吨)

公路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公路货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2004

22833

18895

1041828

1101106

2005

24124

19909

1065885

1322163

2006

25810

20924

1145621

1621061

2007

28025.06

22569

1247733

1690499

2008

29084

22550

1262027

1693612

2009

30116

22372

1321519

2453539

2004~2005

5.65

5.37

2.31

20.08

2005~2006

6.99

5.10

7.48

22.61

2006~2007

8.58

7.86

8.91

4.28

2007~2008

3.78

-0.08

1.15

0.18

2008~2009

3.55

-0.79

4.71

44.87

从2004年至2009年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成递增趋势,而货运量却从2007年就开始逐年递减,而且有加剧递减的发展趋势。

从2004~2009年,公路客运量年均增长5.7%,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4.9%;公路货运量年均增长3.4%,货运周转量年均增长17.4%。

第4章交通量预测及分析

4.1功能定位和规划发展目标

杭州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杭州主城由于受用地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其进一步的空间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提出“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提出“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发展方向,构建了杭州市发展的整体空间格局。

在这样的大环境在,XX区的建设也日新月异。

完善区域间路网结构、改善区域交通环境的需要,XX路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提高路网服务功能。

规划发展目标为:

1、根据社会经济变化趋势及XX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的特有模式。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抓住城市化发展机遇,改变该片区空间布局混杂局面,提升环境品质,有效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增长。

2、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城市规模和建设环境容量相协调,将XX区建设成为人工环境融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城市。

4.2区块功能定位

本工程位于XX区中部,从规划看,未来的XX区将形成西、北部沿XX边为公共服务设施、研发居住综合带,中部为产业园区带,南部为研发居住带和生态保护带的城市形态,呈沿XX平行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在用地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的布局结构。

XX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对XX中部经济的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3本道路交通量分析

预测年限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支路为15年。

本项目预测特征年2013年、2018年、2023年、和2028年的交通量。

出行分析及交通量预测

由于本片区处于新建,因此无法对现状交通进行调查,也不能直接由现状标定模型来推算远期规划期的交通量。

故本次流量分析预测采用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函数的基础上,将其定量地转换成发生交通量和吸引交通量。

由于各项数据缺乏,不可能完全基于四阶段规划预测的方法进行,在此作如下考虑,通过XX区总体规划布局以及规划居住人口等,并基于XX未来交通方式的比例,车辆载客率、人均出行次数等来推算其总体交通量,并在规划路网上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得到各道路的交通量。

对规划年限内的交通量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

图4-1交通需求预测基本研究框架

1、出行分析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通常异常活跃。

伴随交通设施建设,土地逐渐开发,工厂、学校、机关、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都是重要的发生源,导致交通量的迅速增加。

因此,用地性质的变化,更可能成为交通量长期诱发的原因。

根据出行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出行分为两大类:

生活类出行和生产类出行。

生活类出行主要指人们为满足一定的生活需求而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范围内,活动对象是人,按不同的出行目的可分为上学、购物娱乐、旅游等,生产类出行主要指人们为满足一定的生产需求而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动,发生范围更广,活动对象是人,按不同的出行目的可分为工作、商务办公、物流等。

2、交通量预测

道路性质分析:

XX路由西向东服务其所在区块,西起XX路,东至XX大道,道路全长约为373米。

XX路为城市支路,XX大道为城市主干道。

XX路与XX大道交叉口为右进右出形式的非信号灯控制交叉口。

XX路主要服务区块两侧地块的交通联系。

根据用地开发功能具体情况进行就业或居住人口的预测和出行次数的预测,交通小区划分遵照规划用地布局进行划分,共划分为居住交通小区、商业金融交通小区、公共服务交通小区、工业交通小区。

道路交通需考虑小区域交通量和新建道路吸引交通量。

吸引交通按照主干道估算。

表4-1区域出行次数预测表(运营首年2013年)

居住

商业

金融

公共

服务

工业

合计

居住(人)

3165

3165

就业(人)

3270

2765

3300

9335

人均出行次数

2.5

8

5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