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144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docx

最新版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第五部分主要施工工艺要求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五部分:

工程主要工序的施工工艺

 

目录

1.主要施工工序2

2.管线施工要点2

2.1.室内管线敷设:

2

2.2.室外管线敷设:

5

2.3.线槽安装5

3.设备安装的要点7

4.各系统主要施工工艺7

4.1.综合布线系统7

4.1.1环境检查7

4.1.2器材检验8

4.1.3设备安装9

4.1.4缆线的端接13

4.1.5测试与验收14

4.2.安全防范系统18

4.2.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18

4.2.2防盗报警系统20

4.3.可视对讲系统21

4.3.1设备检查21

4.3.2系统的安装要求22

4.3.3系统的调试22

4.3.4系统的调试23

4.3.5系统的测试23

我公司已先后承接过多项智能化建筑的大型工程,都按合同及标书的要求,圆满的完成了施工任务,所承建的多个智能化系统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和省级扬子杯奖。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司培养出一批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和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同时在长期的工程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成为我司宝贵的财富。

在本工程中,我公司将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

1.主要施工工序

滨江大厦智能化系统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包括:

线管、线槽施工、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测试。

智能化系统施工典型的工序流程如下:

现场施工条件勘定——线槽敷设——线管敷设——线缆敷设——弱电井设备安装——前端设备安装——设备接线——设备调试——系统调试——系统测试——竣工验收。

2.管线施工要点

2.1.室内管线敷设:

室内线路的布线设计和施工短捷、安全可靠,尽量减少与管线的交叉跨越,避开环境条件恶劣的场所,便于施工维护。

对安全防范系统的传输线路要注意隐蔽保密。

施工时需要遵守下列规定:

Ø传输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应采取穿金属管、硬质塑料管、半硬质塑料管线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优选穿钢管或电线管。

传输线路采用耐压不低于250V铜芯绝缘多股电线。

Ø布线使用的非金属管材、线槽及其附件采用不然或阻燃性材料制成。

Ø报警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保护,并宜暗敷在非燃烧或吊顶里,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Ø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

敷设于封闭或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

Ø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Ø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宜与强电电缆的竖井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弱电和强电电缆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

Ø管内或线槽的穿线,应在建筑摸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线及线槽内的杂物清除干净,管内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锉平,管内应刮光。

Ø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小截面导线连接时可以铰接,铰接匝数应在五匝以上,然后搪锡,用绝缘胶带包扎。

Ø敷设在多尘或潮湿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的连接处,均应做密封处理(加橡胶垫等)。

Ø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Ø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时;

Ø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一个弯曲时;

Ø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二个弯曲时;

Ø管子长度每超过12m,有三弯曲时。

Ø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

在吊顶内敷设时,盒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Ø在吊顶敷设管路和线槽时,应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用支撑物固定。

Ø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m设置吊点或支点。

Ø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Ø线槽接头处;

Ø距接线盒0.2m处;

Ø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

Ø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Ø管线经过建筑物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Ø导线敷设后,应对每个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对其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M欧姆。

防盗探测器传输线路宜选用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的绝缘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Ø分线箱(盒)暗设时,一般应预留墙洞。

墙洞大小应按分线箱大小留有一定的余量,即墙洞上、下边尺寸增加20~30mm,左、右边尺寸增加10~20mm。

分线箱(盒)安装高度应满足底边距地0.5~1m。

Ø过路箱一般做暗配线是电缆管线的转接或接续用,箱内不应有其它管线穿过。

Ø为了确保用电安全,室内管线与其它管道最小距离为:

A、平行敷设

管内穿线

明敷导线

煤气管

0.1m

1m

乙炔管

0.1m

1m

氧气管

0.1m

0.5m

蒸汽管

1m/0.5m

1m/0.5m(电线管在上面/电线管在下上面)

暖水管

0.3/0.2m

0.3/0.2m

B、交叉敷设

管内穿线

明敷导线

煤气管

0.1m

0.3m

乙炔管

0.1m

0.5m

氧气管

0.1m

0.3m

蒸汽管

0.3m

0.3m

暖水管

0.1m

0.1m

Ø而系统中探测信号传输线,图象、声音复核传输线,不得与照明线电力线槽、同出线盒、同连接箱安装。

Ø安全防范工程中视频信号的传输,如果传输距离较短,宜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的传办方法。

黑白电视基带信号在5MHz时的不平坦度、彩色电视基带信号在5.5MHz时的不平坦度大于3db时、应采用电缆均衡器;在大于6db时,应加电缆均衡放大器。

Ø系统的功能遥控信号采用多芯直线传输的方法。

微机控制的大系统,可将遥控信号进行数据编码,以一线多传的总线方式传输。

而同轴电缆暗敷时,一般宜穿钢管;路径安排尽可能短些,配管不能急弯;弯管半径宜大点,通常为管径的10倍。

Ø建筑物内横向布置的暗管管径不宜大于G25,天棚内或墙骨水平或垂直敷设管路的管径不宜大于G40。

2.2.室外管线敷设:

Ø室外电缆线路的路径选择应以现有地形、地貌、建筑设施为依据,并按以下原则确定:

Ø线路宜短直,安全稳定,施工、维修方便。

Ø线路宜避开易使电缆受机械或化学损伤的路段,减少与其它管线等障碍物的交叉。

Ø视频志射频信号的传输宜用特性阻抗为75欧姆的同轴电缆,必要时也选用光缆。

Ø具有可供利用的架空线路时,可同杆架空敷设,但同电力线(1KV以下)的间距不应小于1.5m,同广播经距不应小于1m,同通讯线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Ø架空电缆时,同轴电缆不能承受大的拉力,要用钢丝绳把同轴电缆吊起来,方法与电话电缆的施工主法相似。

室外电线杆的埋设一般按间距40mm考虑,杆长6m,杆埋深1m。

室外电缆进入室内时,预埋钢管要作防雨水处理。

Ø需钢索布线时,钢索布线最大跨度坏不要超过30m,如超过30m应在中间加支持点或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跨距大于20m,用直径4.6-6mm的钢绞线,跨距20m以下时,可用三条直径4mm的镀锌铁丝绞合。

2.3.线槽安装

Ø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确定出安装位置,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等处,在线路中心进行弹线。

Ø支、吊架安装

要求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

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

支、吊架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5-2.0mm,在进出接线箱、盒、柜、转弯、转角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以内应设固定支持点支、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应小于扁铁30mm*3mm,扁钢25mm*3mm。

Ø线槽安装要求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线槽接品应平整,接缝处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脚,出线口的位置准确;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线槽线槽内配线要求

线槽内配线前应消除槽内的污物和积水;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

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

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和度,一般为3至6米;工作区为0.3至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至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

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芯上;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接部分间隔距是3~5m处设固定点。

在缆线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处300~500mm处设置固定点;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以防线缆下坠;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

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用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为束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应;在竖井内采用明配、桥架、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缆线,并应符合以上有关条款要求。

3.设备安装的要点

设备安装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Ø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便安装和施工;

Ø表面应完整,无损伤,螺丝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1m;

Ø机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靠;

Ø机内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保持良好;

Ø台内配线设备,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Ø所有机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大楼接地端排。

4.各系统主要施工工艺

4.1.综合布线系统

4.1.1环境检查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1)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宽度和高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房屋预留地槽、暗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要求。

4)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5)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4.1.2器材检验

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所用缆线器材规格、程式、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者或与设计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3)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

Ø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Ø管材采用钢管、硬聚氯乙烯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Ø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Ø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Ø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4)缆线的检验要求:

Ø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Ø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Ø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

Ø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三盘中截出100米长度进行抽样测试。

Ø剥开线缆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

Ø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Ø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62.5/125um或50/125u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Ø衰减测试:

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想差太大,应用光功率计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Ø长度测试:

要求对每根光钎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

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钎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

或做同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5)光纤调度软纤(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Ø光纤调度软纤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Ø每根光纤调度软纤中光钎的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6)接插件的检验

Ø接线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

Ø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邮电部有关规定。

Ø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Ø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受(RX)明显标志。

7)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Ø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Ø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4.1.3设备安装

1)插座的安装

Ø墙面嵌入安装

墙面嵌入安装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安装方式,使用86型底盒(暗装于墙内)底盒下缘距装修后的地面300mm。

Ø地插座安装

在一些大型的会议室及领导办公室等场所,部分信息点须安装在房间远离墙面的位置,此时为了使用方便的考虑,建议采用地插座的安装方式。

但此种安装方式因地盒造价偏高,故在实际安装中很难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Ø直接安装于办公家私上

此种方式主要针对大开间办公室等场所所采用的目前比较流行的性价比高的方案,主要采取两种施工解决方案:

第一种,对于信息点分布很密集的部位,施工时建议采用地槽敷设方案(此种方案建议主要适用于地面覆盖可拼装的地毯的办公场所)。

此种方案因采取的大部分部件(含地插、地槽及线管等)主要暗敷于楼板的找平层内,故其整体造价可能会偏高,施工难度大。

但因其在事先无法预知工作人员具体办公位置的条件下,灵活性好,不受员工办公位置改变的影响。

故现在一些大开间的办公场所、大厅及厂房等场所使用越来越广泛。

第二种,对于信息分布不很密集的部位,施工时管线敷设可经天花内敷设的水平的线槽开始,经过线管(线管沿墙内、柱面及楼板找平层内暗埋敷设)至信息插座安装处,并可将信息插座直接安装于办公家私上,这样一来,可降低因采用地槽方案而增加的造价,降低系统的整体投入成本。

此方式的缺点是须与后期的装修方案紧密配合,灵活性差一些。

因此,对于大开间办公室信息插座的安装方式还可以找到其他安装方式,此处便不在一一列举;业主可根据自身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可能的办公功能需求,在保证系统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寻求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此外,对于出租的楼层,建议业主可采用如下方式解决:

因各楼层办公面积较大,故可按建筑结构平面,将每层分为A、B、C、D等多个区域。

按1点/15~20m2设置信息点,采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的CP点方式,于每区设置一个中继箱,将水平电缆端接于箱内的RJ45型快接式配线架上,此种布线方式既符合实际情况(暂时无法装修),又保护了业主的投资(按目前的实际情况,承租人一般均会根据各自的装修方案重新布线,自行设计配线机柜。

承租人的局域网可通过中继箱内的水平数据线与业主提供的楼层增值服务交换机接口上INTERNET等连接)。

Ø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

接线盒盖应与地面平齐。

Ø安装在墙体上,宜搞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Ø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Ø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Ø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一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Ø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纤敷设

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Ø核对光缆的长度,并应根据施工图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

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旁1m以内。

Ø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

牵引力应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

Ø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Ø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

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

Ø架空光缆应在杆上设置伸缩余兜,其数量应根据所在冰凌负荷区级别确定,对重负荷区宜每杆设一个;中负荷区2~3根杆宜设一个;轻负荷区可不设,但中间不得绷紧,光缆余兜的宽度为1.52~2m。

Ø光缆架设完毕,应将余缆端头用塑料胶带包扎,盘成圈置于光缆预留盒中;预留盒应固定在杆上。

地下光缆引上电杆,必须采用钢管保护。

Ø在桥上敷设光缆时,宜采用牵引机终点牵引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

光缆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应过紧;当遇桥身伸缩接口处时应作3~5个“S”弯,并每处宜预留0.5m。

当穿越铁路桥面时,应外加金属管保护。

光缆经垂直走道时,应固定在支持物上。

Ø管道光缆敷设进,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由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

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

Ø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因采用光功率计或其它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

Ø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发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

Ø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

3)机架安装要求

Ø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如无厂家规定时,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

Ø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

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Ø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施工图的防震要求进行加固。

Ø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Ø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4)配线设备机架安装:

Ø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想对应。

Ø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Ø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Ø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体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

5)各类接线模块安装:

Ø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Ø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6)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要求:

Ø桥架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Ø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Ø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Ø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Ø吊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倾斜现象。

Ø金属桥架及槽道节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4.1.4缆线的端接

1)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

Ø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

Ø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Ø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Ø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Ø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2)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Ø终端时每对对绞线应尽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4类线不大于25mm。

Ø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

Ø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标准规定。

Ø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卡接。

Ø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1DC、RJ45)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出厂规定进行操作。

Ø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端处屏蔽可靠接触,线屏蔽层应与接插件屏蔽罩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3)光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Ø采用光纤连接盒对光缆芯线接续、保护,光纤连接盒可为固定和抽屉两种方式。

在连接盒中光纤应能得到足够的弯曲半径。

Ø光纤融接或机械接续处应加以保护和固定,使用连接器以便于光纤的跳接。

Ø连接盒面板应有标志。

Ø跳线软纤的活动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之前应进行清洁,所插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Ø光纤接续损耗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

光纤接续损耗

光纤接续损耗(Db)

光纤类别

多模

单模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融接

0.15

0.30

0.15

0.30

机械接续

0.15

0.30

0.20

0.30

4)各类跳线的成端

Ø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接触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

跳线选用类型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

Ø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10m。

4.1.5测试与验收

4.1.5.1测试目的

系统经施工安装完毕后,我方可接受滨江大厦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评委会的委托,组织有关专家对滨江大厦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测试,旨在确定该系统是否符合标准、现今的国际、国内标准规范,并为系统的等级评定提供客观、可靠、全面的依据。

4.1.5.2测试内容

系统的性能测试

铜缆测试

所有传输测试都使用经认证的系统测试仪进行(必须适应支持超五类、六类系统测试的测试仪,如Microtest系列和OMINIScanner等,参照超五类、六类标准草案进行测试)。

所有测试过的端口都会提供一份软拷贝,以作管理之用。

所有端接的指引及要求,测试配置及测试程序及注意事项,都一一严格遵守,保证测试结果无误。

所有用于测试UTP链路表现,端接在配线架或端口的适配器。

其本身的表现都必须比原来的链路的表现为佳。

所有主干电缆的长度都不多于90米,而所有水平电缆UTP将会百分百测试以下的参数:

Ø接线图(连通性测试)

Ø长度

Ø衰减

Ø近端串扰

Ø远端串扰

ØACR

ØELFEXT

ØPowerSumNEXT

Ø回波损耗

ØPowerSumELFEXT

Ø回损

Ø传输延迟

Ø延迟偏差

表1设备安装检查表

阶段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标准依据

一、设备安装

1.设备机架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