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核电的论据.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9135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核电的论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力发展核电的论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力发展核电的论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核电的论据.doc

《大力发展核电的论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核电的论据.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发展核电的论据.doc

要大力发展核电。

论据如下:

1、不能将日本核泄漏的事故归罪于核能本身。

首先,导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根本原因,是实际灾难的严重程度完全超出了其设计抗震能力和抵御海啸的能力,加上设备老化和紧急情况下人为处理不当等。

福岛核电站设计抗震能力8.2级,实际大地震的震级为9级,设计抵御海啸能力为7米,实际海啸则涨到10米,甚至20米高。

第二,日本几乎全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内,又是海岛国家易受台风海啸影响,所以在日本核能利用问题存在天然隐患。

我国幅员辽阔,核电站选址可避开自然灾害频发区。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同样是人为因素,完全有机会通过良好的管理来避免,这些事故不能作为不发展核电的理由,而是提醒我们要更加谨慎的发展。

2、发展核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自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各国争相发展核电及核技术。

我国向来受西方发达国家核技术封锁,在此问题上向来只能自力更生。

作为有核国家,我国开发核能也将对本国核技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都有重要意义。

3、核能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安全性将逐步提高。

历史上包括最近确实出现了一些核安全事故,但我们要知道,核技术是从二十世纪兴起的新兴技术,其各项进程都还在发展阶段,安全性日趋提高。

高能量技术发展初期都会面临安全问题,如火药的发展:

现代火药发明以后的较短一段时间内也发生了很多安全事故,但随着科技发展,其爆发能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今利用火药进行各项爆破作业已非常成熟,换言之,当时如果因为火药的不安全事故而停止利用,那么人类的现代文明进程又将推迟若干年了。

发展核能也是一样,不可因噎废食。

从核电技术安全性改进的历程来看:

以1954年前苏联建成的世界第一个核电站和1957年美国建成的第一个核电站为代表的第一代核电技术现已淘汰;日本的核电站是第二代核电技术的代表,在这一代技术中,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主要由冷却水系统得以保障,但针对堆芯熔化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仍然需要外部支援,特别是应急电力;美国的AP1000和欧洲的EPR系统是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安全性和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在安全系统上,第三代反应堆主要装备了蓄水池,在紧急情况下能释放出大量的水,从而达到降温等应急需求。

4、核能较传统能源有许多独特优势。

A.与火电相比:

第一,交通压力较小,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而煤炭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电煤或燃料用煤需长途运输,而一座十亿瓦的核电站每年所需燃料仅30吨;第二,火电严重污染环境,发电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大量粉尘,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世界各国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相比之下核能在安全性的前提下污染很小;第三,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由贮存着太阳能的古生物残骸长时间转化形成,近代以来人类对这些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导致煤炭石油等不能成为人类长期能源,据美国地质局在2000年左右的估计,按当前消费水平煤炭仅供使用200年,所以核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C.与水电相比:

水电开发过度,面临枯竭。

如:

岷江的干支流的水电站约有60座以上,开发率超过了80%。

中国的水资源有60%-70%分布在西南,而在西南地区的疯狂开发至水电开发接近饱和,过度的开发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d.与其他清洁能源相比:

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率远不如核能,而且条件更为苛刻,投资巨大。

地热、温差发电等对发电环境均受地域限制。

生物能源等目前还停留在技术研究和实验阶段,无法投入使用。

e.与所有能源相比:

核能发电成本低,远低于太阳能,略低于火电成本。

参考资料:

1、21世纪经济报道:

《科普核电站的风险和技术》;

2、凤凰网:

采访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

3、中国气象局:

4、百度百科:

“核能”词条;

5、中国核能协会:

http:

//www.chi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