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114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docx

生物必修123加选修3基本知识

《必修1》必记知识归纳

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较小(1—10um)

较大(10--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

无核膜,无核仁。

DNA不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有核膜,有核仁。

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有。

但成分和植物不同,主要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病毒

①病毒不能用一般的培养基来培养,只能用活细胞或活的动植物来培养;②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有此细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膜上

③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不同是:

前者无核膜。

●只要是细胞生命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也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

氨基酸  约20种  结构特点: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结构通式见:

R

          |

         NH2—C—COOH

          |

            H

肽键: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或  -CO-NH-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 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 18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不同的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一样。

●蛋白质的功能:

①结构蛋白质(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

②催化作用(酶)、③运输作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血红蛋白质)、

④信息传递作用(细胞膜上糖蛋白质、胰岛素)、⑤免疫作用(抗体)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C、H、O、N、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

核苷酸(8种)

结构:

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

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

(4种)    构成RNA的核苷酸:

(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

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种类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例:

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水的作用:

①结合水:

细胞或生物体结构的组成成分;

②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

③自由水起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作用;

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⑤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⑥能调节生物体的体温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①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Ca2+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

Mg2+是构成植物体内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Fe2+是构成人体内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PO43-是构成生物体内磷脂、核苷酸、三磷酸腺苷的主要成分;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a2+,哺乳动物如果缺乏,则会出现肌肉抽搐;

③一定浓度的无机盐离子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如人:

0.9%青蛙0.65%

④可调节维持细胞PH平衡和渗透压

如:

H2CO3/HCO3与HPO42-/H2PO4-是细胞内重要的两个缓冲对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13、生物的膜系统:

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线粒体:

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

程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含少量的DNA、RNA。

●叶绿体:

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

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RNA。

●内质网:

单层膜,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车间”,。

●核糖体:

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脱水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高尔基体:

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用书上的话说: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分泌蛋白: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小泡、细胞膜(整个过程中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原料是20种氨基酸)

●中心体:

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 液泡:

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内含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有机酸、生物碱如秋水仙素、尼古丁)

●溶酶体:

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侵入细胞内的病毒和细菌。

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中心体、核糖体(蛋白质和RNA组成,与RNA病毒的化学成分相似)细胞核也是双层膜结构,但不是细胞器。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1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后三个都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19、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0、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2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2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

25、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ADP+Pi+能量;

●ADP+Pi+能量→ATP

26、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7、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1).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线粒体

有氧呼吸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一个分子葡萄糖脱氢氧化成两分子丙酮酸,脱下少量的氢[H],释放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的ATP。

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两个分子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H],释放出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前两阶段产生的氢[H],经过一系列反应,被氧化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较多的ATP

 

(2)无氧呼吸: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玉米的胚、甜菜块根等。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以上两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要少得多。

光能

(3)方程式与比较

叶绿体

6CO2+12H218OC6H12O6+6H2O+618O2

C6H12O6+6H2O+618O2酶6CO2+12H218O+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概念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H]+少量能量

②2丙酮酸+6H2O→6CO2+[H]+少量能量

③[H]+6O2→12H2O+大量能量

①C6H12O6→2丙酮酸+[H]+少量能量

→2C3H6O3

②2丙酮酸→2C2H5OH+2CO2

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2870KJ

C6H12O6→2C3H6O3+196.65KJ

→2C2H5OH+2CO2+225.94KJ

不同点

场所:

①②线粒体基质③内膜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条件:

除①外,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产物:

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合成38ATP(1161KJ)

少量、合成2ATP(61.08KJ)

相同点

联系: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四).呼吸作用的意义:

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主要用于:

热能散失和维持体温恒定,转移储存于ATP中,水解后释放能量用于细胞分裂、矿物质吸收、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生命活动。

    ②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呼吸过程产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酸转换作用合成丙氨酸,也可以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元或者葡萄糖等。

    

28、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9、叶绿体中的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

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0、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它内部的巨大膜面积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传递、转化(少数叶绿素a)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3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2、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把水光解成[H]即NADPH和氧;同时还生成ATP。

NADPH和ATP参与C3的还原。

33、暗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二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阶段分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二氧化碳的还原(C3的还原)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

CO2、[H]、ATP、酶

时间

短促

较缓慢

场所

内囊体的薄膜

叶绿体的基质

过程

①水的光解

2H2O→4[H]+O2

②ATP的合成/光合磷酸化

ADP+Pi+光能→ATP

①CO2的固定

CO2+C5→2C3

②C3/CO2的还原

2C3+[H]→(CH2O)

实质

光能→化学能,释放O2

同化CO2,形成(CH2O)

总式

CO2+H2O→(CH2O)+O2

或CO2+12H2O→(CH2O)6+6O2+6H2O

物变

无机物CO2、H2O→有机物(CH2O)

能变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切断光照或切断二氧化碳,那么C3和C5在那一刹那是怎样变化的的。

34、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限制了细胞的长大,②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与细胞质比值的限制。

通过模拟探究实验看出: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3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过程。

36、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经历时间远比分裂期要长。

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包括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体的复制结束后DNA数目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

若用抑制剂抑制DNA的复制,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前期:

核内的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核仁和核膜消失以及纺锤体开始形成。

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这一时期动物和植物不一样:

植物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有中心体,而一般的植物没有中心体)

  中期:

中期是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纺锤体完全形成时期。

  后期:

后期是各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由赤道移向细胞两极的时期。

这一时期染色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

为形成两个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的时期。

染色体解螺形成染色质,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植物分裂末期在细胞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细胞;动物分裂末期是细胞膜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37、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伴随生物个体的一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胚胎时期达到最大。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

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分化的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所含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但不同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后产生的信使RNA不一样。

3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植物组织培养:

离体的植物细胞或组织→愈伤组织→胚状体→幼苗→成熟植物体

(脱分化)(再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基是必需含有:

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必需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受精卵的全性最高;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比植物高,植物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培养植物个体;但动物细胞不能直接培养成动物个体,必需把体细胞核移植给去核的卵细胞,重组的卵细胞经过早期胚胎培养成早期胚胎,再经过胚胎移植给同种动物的子宫,在子宫内发育成胎儿。

所以说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39、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一样。

40、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①癌细胞的特点:

●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无限增殖;

●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一般情况下是由各种形态变成球形。

●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的癌细胞之间黏着性下降,导致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②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正常细胞成为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③致癌因子有:

物理致癌因子(各种物理射线)、化学致癌因子(有毒的化学物质)、病毒致癌因子(某些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把病毒的癌基因整合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使人体细胞发生癌变)

41、细胞的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42、衰老细胞的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

●呼吸速率减缓;

●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必修二》必记知识归纳

1、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

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萨顿的假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萨顿由此推论: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8、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在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互换。

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0、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1、基因分离的实质是: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红绿色盲(隐性)、血友病(隐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显性)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4、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6、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7、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8、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20、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1、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2、基因中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2)RNA的种类及其各自的作用:

mRNA、rRNA、tRNA

(3)密码子及其特点:

mRNA上相邻的三个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就是密码子;

注意下面几句话:

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几密码子来决定;

一个tRNA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几个tRNA来运输。

2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