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103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名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名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名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名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名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名言.docx

《教育名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名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名言.docx

教育名言

高尔基: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爱因斯坦: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孔子:

“不愤不启,不启不发。

  北宋学者欧阳修:

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善。

  陶行知先生: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叶圣陶先生: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郭沫若: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赞可夫: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1.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2.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61页

  3. 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

  发起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4. “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为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

……”

  ——《魏书生文选·第一卷》P.7(漓江出版社)

  5.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

  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

  熄地燃烧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6.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

  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7. “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柏拉图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42页

  8. “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

  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

  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

  ——中国邹韬奋:

《工程师的幻想》1956年版

  9.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

  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

  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

没有这种自我

  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10.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

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

  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

  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11. “总之,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

若一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陶行知全集》卷一P.44

  12.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

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

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销——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和教师的谈话》

  13.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

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陶行知:

《教学合一》

  14. “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

《教育漫话》

  15. “如果学生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

《民主主义与教育》

  16. “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7.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只教给学生以最本质的、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记忆里。

  ——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8.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

《爱弥尔》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启发式教学:

  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创新与实践:

  1.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2.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

  2.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

关于启发式教学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 林斯基  ——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赞科夫

  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张载

  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

  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魏书生

关于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教学方法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1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关于启发式教学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 林斯基  ——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赞科夫

  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张载

  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

  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魏书生

关于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关于创新与实践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

  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

  7.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9.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振宁

  10.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关于情感教育

  1.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苏霍姆林斯基          

  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

  5.爱人吧!

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

应当这样生活:

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

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6.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

  7.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苏霍姆林斯基

  8.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

  9.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