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090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一、研读第三段 

1.学生诵读。

 

2.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1)丁卯三月之望:

“丁卯”即明天启七年(1627),“三月之望”即三月十五日。

按:

此事当在天启六年(丙寅,1626)三月,系作者误记。

此文刻碑时已改正。

(2)吾社之行为土先者:

课本注解:

“我们社(指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表率的人。

”不少选本的注解都释“吾社”指复社。

有些选本的注解释“吾社”指东林党,谓张溥是东林党后期组织复社首领之一,追述当年东林党人反对魏阉的斗争,故称东林党为吾社。

说明:

张溥组织复社,在崇祯年间。

崇祯初酝酿,崇祯六年(1633)在苏州虎丘举行大会。

《五人墓碑记》作于天启年间,复社尚未正式成立。

张溥早年继东林之志曾组织过爱国社团应社,后与郡中名士张采等联合匡社、则社等众文社,合并成为复社。

故从广义来说,“吾社”是有“东林党”及“复社”性质;但如直接释“吾社”为“复社”或“东林党”,似为不妥。

关于“复社”,吴伟业有《复社记事》一文,记张溥、张采及社中诸人活动。

至复社之名则取兴复绝学之义。

(3)缇骑:

缇(ti),帛桔红色。

缇骑,服桔红色服的骑士,本为皇帝(及贵官)出行时的前导或随从,担任警备,后来用为逮捕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如明锦衣卫校尉,清步兵衙门番役皆是。

说明:

秦设中尉,掌京师治安,皇帝出行,在驾前先导,戒备非常。

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下有缇骑二百人,后汉相承。

以服桔红色,乘马,故称缇骑。

此文中指魏阉捕人的差役。

(4)“谁为哀者”,据上文“哭声震动天地”,缇骑之间应为“为谁而哀”或“为哀者谁”,此系倒文,不能译为“谁在哭”。

(5)“以呵”“以免”的“以”,同“而”。

(6)以大中丞抚吴者:

指以大中丞的身分巡抚吴郡的人。

巡抚,官名。

句中“抚”字作动词用。

中丞,本汉官职名。

汉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

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明初设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御史中丞,并常以副都御史或亷都御史官衔出任巡抚。

此文中指应天巡抚毛一鹭。

说明:

课本注释云:

“以大中丞职衔做江苏巡抚的人,指毛一鹭。

”查清初置江南省,后分置江苏省,“江苏”建省始于康熙年间,以江宁、苏州两地首字得名。

是明代尚无江苏省之名,当无“江苏巡抚”之设。

注文称“江苏巡抚”不妥。

(7)傫然:

课本注解为;“聚集的样子,一说重迭相连的样子。

”其他选本注解,或作“聚集的样子”,或作“依次重迭相连之貌”,或作“凭高聚立貌”。

有一选本注为:

“颓丧貌,此指无声息,无知觉。

“凭高聚立”,形容“墓”为宜,而此文中“傫然在墓”应指墓中人。

“无声息,无知觉”是从“颓丧”转化而来,又似不合墓中人当初慷慨就义气氛。

“五人墓”为五人并葬,想必依次相连,而非重迭堆积。

故释为“依次重迭相连之貌”为宜。

3、学生翻译。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天动地。

(闭党爪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问道:

“谁在哭?

”大家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上)。

这时以大中丞官衔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周公的被捕(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赶(他)。

中丞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

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斩了(这)五(个)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并埋在坟墓里的人。

4、教师小结。

本段追述五人为周顺昌声义及死难经过。

点明起事时间,着重描叙斗争情况。

由阉党凶残激起群情愤怒,痛击缇骑;当权者捕杀为首的五人,并点出死难者五人的姓名。

二、讲读第四段

1、学生诵读。

2、学生提出疑难词句,教师解答。

3、学生翻译。

然而,(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

(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

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4、写法指要:

将五人当刑时的表现作为一个独立层次来写,进一步突出了“激于义而死”一语。

以上两段皆叙事,承首段而来 

5、教师小结。

第四段:

记叙五人慷慨就义时壮烈情景,并补述由死难到墓葬的情况,突出了五人刚毅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讲读第五段。

1、学生诵读。

2、学生提出疑难词句,教师解答

(1)缙绅绅而能易其志者……

缙绅,指官宦。

作者认为缙绅是知书达理者,应能抵制“大阉之乱”,然能如此者为数甚少,故慨叹“缙绅而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并以之与“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的“五人”相比,以突出“五人”之难能可贵。

缙绅:

士大夫,做官的人。

古代做官的人上朝时要把笏(hu,记事手板)插在腰带上。

缙,插;绅,大带。

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

缙绅,名词作动词。

(2)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古时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

编入户籍之民,亦称编户。

古时平民编户,贵族不编户,故以编伍之民(亦称编户之民或编人、编氓)指平民百姓。

“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意指五人为普通平民,是“草野之无闻者”,其身分非“缙绅”。

又“伍”亦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此文中的“编伍”指户籍,非军队。

(3)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矫诏,假托君命,发布诏书、命令。

此种情况古代常有。

阉党捕杀异己时常诈称君命。

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

明末阉党对忤己者,动辄诬之为东林党,加以迫害,故云“钩党之捕”。

(4)不敢复有株治

株,株连,因一人犯罪而牵连多人。

株冶,株连治罪。

当时阉党捕人株连甚广。

由于“五人”事起,有所敛迹。

(5)大阉亦逡巡畏义……

逡巡畏义,课本注解为;‘迟疑不决,畏惧正义”。

按:

逡,退却。

逡巡为迟疑徘徊,欲行又止貌。

逡巡畏义指因畏惧正义,故欲阴谋篡位而未敢行动。

如仅释逡巡为迟疑不决,未全尽意。

3、学生翻译。

唉!

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当官而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的广大地域,有几(个)人呢?

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对有牵连的(东林)党人的逮捕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暴行了);魏阉也犹疑不决,畏惧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后来)等到当今皇帝即位,(魏阉)就吊死(在)路上,(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解释:

“非常之谋”:

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上(熹宗)不豫(病危)时,魏忠贤张(嚣张)甚,中外危惧。

上召皇弟信王(后即位,即明怀宗)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宜(皇后,熹宗之后)为托,及委用忠贤语。

信王出,上崩。

忠贤自出,迎王太。

王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店也。

是时群臣无得见王者,王秉烛独坐。

或曰,忠贤欲自篡,而崔呈秀以时未可,止之。

” 

4.写法指要:

本段只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仍是在“义”字上做文章,这是为下段更深一层的议论作铺垫。

5、教师小结。

这一段作者层层深入地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1)指出五人的行为非同一般。

阉党横行,冤狱遍地,“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普天之下能有几个缙绅能抗暴斗虐,矢志不移!

而五人却能不畏强权,不避刀枪,从容就义,谈笑而死,从对比中显出他们的皓皓之志,铮铮之骨。

(2)用对比说明五人之为死而义难能可贵。

他们生于编伍之间,属平民百姓,“素不闻诗书之训”,虽然没有受过礼义教育,可是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和那班饱读诗书缙绅之流相比,判然不同,因其难能,益觉可贵。

(3)用双重否定句作结,说明五人的斗争作用巨大。

由于他们的“发愤一击”,使得即使在刑网森严的情况下,也“不敢复有株冶”,甚至连宦官头儿魏忠贤也畏罪自杀了。

五人的斗争和牺牲,对阉党的专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社会实是莫大的贡献。

四、导练:

教师个别指导,具体答疑。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意。

 2.完成课后练习一、四题。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苏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二)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三)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

(二)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

(三)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四)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五)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逃脱,放虎归山,铸成大错。

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地爬上帝王的宝座。

其人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外还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

我们接着将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会加深我们对“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给生字注音,并指名朗读课文。

阉yan旌jing湮yan皦jiao缇ti抶chi溷hun傫lei脰dou詈li逡qun冏jiong

(三)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

1、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

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

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

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

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

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

(关于东林党: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

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

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

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

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2、周顺昌简介

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

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

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

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