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希腊罗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859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 希腊罗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3讲 希腊罗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讲 希腊罗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3讲 希腊罗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3讲 希腊罗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讲 希腊罗马.docx

《第3讲 希腊罗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 希腊罗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讲 希腊罗马.docx

第3讲希腊罗马

第3讲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明备考方向

握主旨精要

课程标准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本讲主要讲述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体现出古代西方政治制度中民主、法治的趋势。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为民主措施越来越全面细致,民主制度逐步完善,民主机构趋于规范。

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完善过程,对其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考纲要求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形成原因

(1)地理: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

①地理特点:

山岭纵横、土地贫瘠、海岸曲折,天然良港众多。

②地理影响:

A、政治上:

易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

山岭沟壑众多、无广阔平原,海洋上遍布彼此孤立的海岛,这使得古希腊易形成彼此独立的城邦国家。

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面对城邦间的激烈争夺,需要全邦人团结起来保护城邦的利益,这是促使民主政治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

B、经济上:

平原少、土地贫瘠,海岸线曲折,众多优良港湾,使得古希腊农业不发达,促进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C、价值观上:

广泛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和宽松开放的政治氛围,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D、民族精神上:

小国寡民的城邦提供了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动力,造就了古希腊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2)政治:

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

城邦: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代希腊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家。

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

公民:

是指父母祖籍都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不具有公民资格。

城邦特征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城邦性质

具有共同地域的公民自治团体

城邦政治实质是城邦公民的政治。

城邦影响

公民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古代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使它始终保持独立自治,没有像中国春秋战国一样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帝国。

(3)经济: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阶层渴望追求民主权利。

(根本原因)

(4)公民素质:

公民是希腊民主政治的核心力量。

2.发展过程

阶段

时间

人物

改革内容

意义

奠基

公元前6世纪初

梭伦

废除债奴制;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设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确立

公元前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

建立十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政,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顶峰

公元前5世纪

伯利克里

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提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的权力;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实行财产等级制是以财产取代血缘作为权力分配的标准。

陶片放逐法:

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威慑作用,迫使他们言行谨慎,不敢肆意妄为,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在梭伦改革中,第四等级公民无权担任国家公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

克里斯提尼改革相对于梭伦改革的进步:

●以地域为基础划分行政选区,代替旧的血缘部落。

●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

3.历史影响

(1)意义:

①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理论:

主权在民、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分立。

实践: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2)局限:

①范围:

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是少数人(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②性质:

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

[拓展提升]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的文明形态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所属

文明

文明特征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古代

中国

大江大河纵横、耕地面积辽阔。

大陆性气候,适宜粮食作物种植。

大河

文明

农业文明、

自然经济

君主专制、君权至上

封闭、保守、安于现状

古代

希腊

山岭沟壑、、土地贫瘠、三面环海、港湾众多。

地中海式气候,适宜经济作物生长。

海洋

文明

商业文明、

海外贸易频繁

民主政治、集体管理

开放、自由、富于探索精神

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发展过程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项目

法律  

时间

特点

评价

习惯法

公元前6世纪

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贵族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

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

内容广泛,条文比较明晰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

罗马建国(前509年)至公元前3世纪中叶

万民法:

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3世纪后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界限不复存在。

①背景:

罗马的对外扩张使不同民族之间矛盾显现;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

②适用范围:

从仅限于罗马公民到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③内容:

公民法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万民法侧重于调节贸易、财产等民事经济纠纷。

④特点:

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万民法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3)由零散到形成体系

①零散:

皇帝重视立法,掌握法政大权;法学家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

②体系:

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编纂完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作用

(1)维系统治:

①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③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影响后世:

①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

当代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很多都来源于罗马法。

诉讼原则:

不告不理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契约至上原则

②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巧学助记]罗马法发展中的“一、二、三”

“一个核心”:

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两个标志”:

《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个阶段”: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

1.地理环境并非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

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是由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社会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2.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只适用于部分雅典居民。

(√)

雅典民主的范围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而非居民,如外邦公民、奴隶和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3.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相互对立的两部法律。

(×)

狭义上的罗马法指的是公民法,它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

广义上的罗马法指的是万民法,它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万民法与公民法是就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而言的,是罗马法发展到不同阶段的产物,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公元3世纪,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界限逐渐消失。

4.《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

(√)

从罗马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成立)至公元前3世纪中叶,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称为公民法。

《十二铜表法》颁布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49年),符合公民法的时间。

5.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罗马法适用范围是罗马公民(自由民),奴隶不适用于这些法律,罗马法提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知识体系构建]

全面认识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见前面教案)

2.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运作方式

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地位

公民大会

全体公民参加

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五百人议事会

抽签产生

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监督官员执行大会决议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陪审法庭

抽签产生

负责各种诉讼

最高司法和审判机关

3.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为政

(1)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轨道;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伯利克里改革使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民主范围不断扩大:

由血缘世袭到以财产地域为主,由财产等级限制到逐步取消,由贵族共和到公民广泛参与、轮番而治。

(3)民主制度不断创新: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的尝试等民主运作方式。

主权在民、公民平等、法律至上,权力分立等思想的提出和实践

(4)是少数人的民主。

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是少数人(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例1] (2012·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柏拉图评述公元前5世纪某城市时说:

“这座城市里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这座城市”是指古代的(  )

A.佛罗伦萨      B.伦敦

C.雅典D.巴黎

[解析] 从题中时间“公元前5世纪”和“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可看出当时城市里民主气氛活跃,人们言论自由,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

[答案] C

[例2] (2011·山东高考)“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次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解析]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陪审团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这样的判决很难保证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排除C项;这种司法程序还有改进的空间,不能说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排除D项;“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说明雅典尊重公民的权力,所以公民的平等不仅仅是形式的,排除B项。

[答案] A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如例1

2.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如例2

预测角度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具体方式,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高考试题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

(1)从地理、城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等角度分析雅典民主制形成的原因

(2)展示图文史料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从文明的多样性和中西文明差异的视角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不同点及成因

1.有学者认为:

古希腊民主政治是特定的地缘——自然环境基础上,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人类所创造的政治文明形态中的一种。

这里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指(  )

A.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要冲位置

B.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C.古希腊人对民主、自由的追求

D.城邦政治及小国寡民的特点

解析:

选D 地理环境仅是影响地域政治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城邦政治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面对城邦间的激烈争夺,需要全邦人团结起来保护城邦的利益,这是促使民主政治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仅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间接条件。

2.(2012·南京二模)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

“……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

……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此段描述(  )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解析:

选A 从材料信息看,雅典民主政治在“公开场合进行”,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发言的人和出席的人。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故选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分权与制衡”,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3.《先秦与古希腊:

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

“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解析:

选D “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分别指希腊的民主政体和中国的专制政体。

两者分别是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的产物,从历史发展趋势看,民主政体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故A、B、C三项理解正确;两者分别体现了专制和民主的不同特性,有本质的区别,故D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罗马法的历史特征

1.从地位上看,罗马法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欧洲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2.从形式上看,罗马法体现出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3.从内容上看,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公民的社会地位,调整了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等许多领域。

4.从作用上看,罗马法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对后世影响深远。

5.从局限上看,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例3] (2012·安徽高考)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解析] 根据题干中审判官或仲裁官受贿将被处死可看出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十二铜表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排除B项。

[答案] D

[例4] (2012·江苏高考)“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本题采取排除法。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而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①错误;《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汇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故④表述错误。

[答案] B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如例3

2.考查《十二铜表法》的影响,如例4

预测角度

罗马法在调节罗马社会生活、解决社会冲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探讨罗马法的精神,对我们当前法制建设极具指导意义。

高考的命题角度主要有:

(1)比较罗马法体系中《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其阶段性特征

(2)侧重于罗马法中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特点的考查,体现以史为鉴的原则

(3)运用全球史观,从文明演进的视角考查罗马法对近现代东西方立法和司法的影响

4.(2012·福州期末)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

“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

”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习惯法

解析:

选C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从时间可知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习惯法在公元前五世纪之前,排除A、B、D三项。

5.(2012·蚌埠调研)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这说明罗马法(  )

A.维护了财产私有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维护了奴隶制度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内容。

据“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受害人得诉诸赔偿”等信息可知,法律规定私有财产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答案为A。

6.丘汉平在《罗马法·序》中指出:

“良以世界现存法系,其未受罗马法之熏染者,殆不一见。

中日固勿论,彼素称独立之英美法系,亦难逃外……以是欧美诸国之法律学校,罗马法列为要科。

苟从法学之价值观之,罗马法为治法者之基本学问。

”该材料主要说明(  )

①罗马法是古罗马人留给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②罗马法是研究法律的重要资料 

③罗马法具有极高的法律价值④罗马法是现存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

材料充分肯定了罗马法的法律价值,它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研究法律的重要资料。

但其是否是现存最完备的法律体系,材料没有说明。

故选A。

拓展:

东西方古代文明的创新和价值各有哪些?

(1)古代希腊:

创造出法制基础上任期制、议会制、差额选举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2)古代罗马:

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成为近代许多欧洲国家的立法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许多诉讼原则直接源于罗马法。

(3)古代中国: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机构职责分明、权力制衡、相互补充,中央有效节制地方。

有利于农耕经济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2011·安徽高考,节选)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

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

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怎样理解材料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分析其进步作用。

[思维流程]

1.审设问,明确阅读重点

本题共有两问,一是对梭伦改革“摧毁权威的根基”的理解,二是梭伦改革的进步作用。

2.定时空,锁定答题范围

由材料和设问可明确界定时空范围是古代雅典。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第一问:

难度不大,联系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度可知其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第二问: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即可。

4.读材料,获取有关信息

(1)略读材料,明确层次大意:

第一段材料可根据省略号分为两层,省略号之前为第一层,指出了雅典早期政治制度为贵族寡头政治;省略号之后为第二层,反映出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经济地位的上升以及扩大政治权利的要求。

第二段材料说明了梭伦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进行改革。

(2)精读材料,细研关键语句:

①“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可知雅典早期的政权被贵族所垄断。

②“强有力的中产阶级……要求政治自由化”

说明工商业奴隶主阶层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因此梭伦改革的作用在于对贵族垄断政权局面的冲击。

③“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梭伦改革有利于公民权利的扩大,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可看出改革应避免社会动荡,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5.扣教材,条理作答

[满分之答] 理解:

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进步作用:

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状元纠错本]

1.黑格尔曾说:

“爱奥尼亚的明媚的天空固然大大地有助于荷马诗的优美,但是这个明媚的天空决不能单独产生荷马。

……在土耳其统治下,就没有出过诗人了。

”这段话表明的主要观点是(  )

A.黑格尔提出了“自然环境决定论”

B.自然环境是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之一

C.土耳其统治下的爱奥尼亚没有产生诗人

D.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荷马史诗

答案:

B

2.下列雅典的机构中能反映古代雅典政治是“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的有(  )

①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 ③民众法庭 ④十将军委员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答案:

D

4.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

“(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线。

”这部法律是(  )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D.公民法

答案:

C

[易误点提醒]

1.自然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希腊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社会、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促成的。

2.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

《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部分保护平民利益,但从根本上说维护的仍然是贵族的利益。

3.习惯法和成文法的区别

习惯法和成文法是从法律的表现形式上看的,公民法和万民法是从法律的适用范围上看的,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卢湾期末)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的乡村辐射;多数城邦的经济都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人口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

由此可见,希腊城邦的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农耕文明

C.小国寡民D.民主政治

解析:

选C 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这体现出希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