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921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第1节数数

(一)

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并认识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感知10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0以内各数;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

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

首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

再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

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

10000这个数比10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

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并且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进而发现“十”“百”“千”“万”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第2课时数数

(二)

教学反思:

在数数的过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

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

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

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

在练习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习,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

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1.2.1写数

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写法是学习多位数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 万以内数的写法时,主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写法时,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个三位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然后指导学生对着计数器的数位写出这个数。

再在千位上拨上3,该怎样写?

在教学完写法后,引导学生小结万以内数的写法。

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例,拓展认数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之一。

教学万以内数的写法时,注意捕捉与本课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

 

1.2.2读数

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读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计数单位“千”和“万”的基础上进教学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万以内数的感性认识。

教学时以数的组成为基础,借助计数器进行教学,其中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时主要从以下以方面展开教学:

1、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计数和建立在对数位意义的正确理解之上,其外在表现是理解组成。

所以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利用计数器建立数与位之间的关联,借助已有知识让学生试读、探索数的读法。

2、由一般到特殊,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时先学习一般数的读法,再教学有0的数的读法。

主要借助直观教具,利用已有经验试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读法的特点,通过比较及讨论找出正确的读法,中间、末尾有“0”的数是万以内数的读法的难点。

针对这一难点,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在读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不同的错误。

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的理解不够透彻。

重点指导在读数时,先分析这是一个几位数,然后再读数。

并通过“中间的0不读可能会引起哪些错误或交流的困难?

”“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不读”等问题引导学生明理。

3、注重结合例子归纳数的读法。

读法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讲座并总结出万以内数的读法: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2.3认识算盘

教学反思:

认识算盘是根据《标准(2011)》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

让学生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于千以内数的“位值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早在600多年前,它就在我国广泛使用。

后来,又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它可以帮助人们数数、记数和计算。

因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认真备课,感觉自己做得较好的三点:

1、直观与动态讲解相结合,认识算盘。

上课前,我曾猜想:

班里不会有人认识算盘,一是因为生活中不常用,二是算盘几乎成为一种古董。

结果从学生的表现来看,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认识算盘,而且他们有的家里有算盘。

学生的学习起点要远远高于我当初的设想。

猜谜语的形式引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充分利用动态的小精灵讲解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同时结合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算盘,了解算盘。

2、适当介绍拨珠的指法,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教材中虽然没有介绍拨珠的指法,但教师进行讲解示范时,学生们还是比较感兴趣。

孩子们愿意尝试用正确的指法进行练习。

3、适时渗透数学传统文化。

算盘是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教学中,我就抓住了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算盘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1.3大小比较

教学反思:

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顺迁移即可。

因此,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并不急着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真正理解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比较数的大小”这一内容,相信教过的老师都会认为比较枯燥,因此我将教学设计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整堂课的知识点都巧妙融入游戏比赛之中,让学生从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真正倡导“在乐中学,在乐中悟”。

 

1.4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反思:

《较大数的估计》这部分知识是小学低年级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年龄所限,对一些物体的估计和实际数相差很大,为了让学生明白估计不是乱猜,我按照以下方法组织教学。

1、着力于学生的语言发展,能用完整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创设情境,寻找估数的方法

通过创设一碗黄豆有多少粒?

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计得必要性,然后通过讨论、合作,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从而探索出以下几种方法:

(1)是凭经验估计;

(2)先数出一把黄豆有多少粒?

再大体估计有一共多少粒;(3)先数出1小杯有多少粒,再看总数里有这样的几份……。

由于学生主体性参与,因此他们感悟得深、理解得透,为下面的估计教学顺利做好了铺垫。

3、体会估数的方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估一估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为此设计了一个“1200名学生占城1列有多长?

”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促使学生再次萌发估计的需求,产生探索动力,学会具体应用。

4、运用中提升对估计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理解估计方法的应用,切实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估计,必须掌握好估计方法,才能提高估计的能力。

 

1.5整理与复习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复习、自觉地梳理知识是衡量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一般说,教师为了达到复习量的高密度,往往在课前精心地选择习题,而在课堂复习时,将大量的习题呈现给学生,似乎学生在大量练习中可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但课堂的实践表明,教师的一片苦心,并不能换来学生的认真态度,有时学生的反感情绪则会抵制练习的密度。

为此,不少教师感到十分苦恼。

其实,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树”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

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

长期这样教学,能促使每一个学生头脑中不断形成有层次的、条理化的“知识树”,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2.1千米的认识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而就是这种情境加上他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引导他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而知识就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学习知识和思考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的主要资源。

因此,如何提供给学生更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益。

提供了公路旁的里程碑、铁路边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志等,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能够见到的一些场景中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千米”。

通过教材上提供的这些素材,通过课前准备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感悟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

 

2.2毫米的认识

教学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们二年级认识千米之后的又一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本节课我采取: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测量建立表象,然后结合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对他们的认识进行检测,进一步巩固毫米在他们脑中的印象。

1、联系生活进行感知

长度单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寻找“1毫米”,他们很快找到了许多。

例如:

指甲盖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十张白纸的厚度等等,他们的眼睛真的很厉害,而且对物体的判断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加强操作实际测量

测量在认识长度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