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918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6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docx

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2

2021年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

(2)

2022年杭州市科学中考知识点整理汇编

物质科学

1.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工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生成了其他物质。

本质

本质是分子本身没有变〔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指形态改变或三态变化。

本质是分子或粒子本身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粒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等发生变化。

燃烧、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列举和区别常见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榨取果汁,研碎胆矾,水结冰,摩擦生热,铁水铸成锅。

化学变化:

苹果腐烂,面包发霉,菜刀生锈,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

2.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描述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工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可燃性、复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说出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酸碱性等主要性质的含义,并能识别出它们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a密度〔物理性质〕:

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b比热容〔物理性质〕:

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

①一个标准大气压时CO2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单位:

mL/g〕

温度/℃

溶解度溶剂

-60

-40

-20

0

20

30

甲醇

66

24.5

11.4

6.3

4.1

3.6

丙酮

127

50

24

13

8.2

6.6

甲苯

8.7

4.4

4.0

3.5

3.0

2.8

②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单位:

mL/g〕

压强/大气压

温度/℃

0

25

50

75

100

1

1.79

0.752

0.423

0.307

0.231

10

15.92

7.14

4.095

2.99

2.28

25

29.30

16.20

9.71

6.82

5.73

〔5〕用物质的有关性质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比方,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这就是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容易被冰胀破,以及寒冷地区冬天水管被冻裂的原因;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人们通过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将丁烷气体液化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3.物质的密度

〔1〕知道物质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概念。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会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3〕记住水的密度1.0×103千克/米3和水银的密度13.61.0×103千克/米3。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

用天平、量筒、烧杯、细线等测量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响的密度大于水的物体的密度;用针压法测量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响的密度小于水水的物体的密度;参照第一种方法,在量筒中盛放一定量的细沙可以测出溶于水或与水反响的物体的密度。

4.熔点

〔1〕了解熔化和凝固现象,会描绘晶体熔化图像。

注意晶体有一定熔点,非晶体那么无一定的熔点即可。

〔2〕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3〕记住冰的熔点为0℃。

熔点和凝固点的数值相等,所以冰的凝固点也为0℃。

〔4〕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5〕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晶体可以自发地生长成规那么的集合多面体形态,非晶体形态那么为不规那么浑圆状;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无一定的熔点。

五.沸点

〔一〕了解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

1、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2、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

3、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

升华需要吸热,凝华会放热。

〔二〕了解汔化过程中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记住纯水在标准大汽压下的沸点的温度。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它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

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

纯水在标准大汽压下的沸点的温度100℃。

〔三〕区别蒸发与沸腾。

两者有以下四点区别:

〔1〕蒸发是液体外表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外表与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只能当温度到达沸点才进行;〔3〕蒸发的快慢与温度上下、液体外表积大小、液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沸腾与液面气压上下相关;〔4〕蒸发时会从液体内部吸热,具有致冷效果;沸腾时需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

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表

〔一〕说出饱和溶液的概念。

把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二〕知道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联系、区别和转化。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一般情况下〕等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一般情况下〕等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三〕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不同。

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时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压强越大,气体溶解能力越强。

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有的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四〕理解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五〕会查看溶解度表

七.外界条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了解温度对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

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水

1.说出水点解后的产物水电解后产生了氢气和氧气

2.描述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3.知道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4.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列举其他常见溶剂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

5.说出溶液的组成和特点溶液:

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6.识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7.列举常见悬浊液、乳浊液

8.理解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没有单位〕

9.进行简单计算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10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S+100×100%

10.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与操作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

用天平称取;液体:

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11.配置方案

12.地球上的水体与比例

海洋水:

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陆地淡水: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3.水体污染及防治

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生活用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江河中,都会使水体受到污染

14.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

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蒸馏

〔1〕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参加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作用:

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别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

原理:

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别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

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实验注意1.烧瓶底部加碎石片防止爆沸2.冷凝水下进上出3.装液量不超过烧瓶的1/2

15.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

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儿童身上4/5是水分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给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三)空气

1、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

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CO2)约占0.03%

2、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味无臭的。

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须的。

所有动物需要呼吸氧气。

此外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近乎所有植物的唯一的碳的来源。

3、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A马德堡半球实验B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

4、特点:

A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

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高度高,空气密度小应用:

高山反响。

C流速大,压强小。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

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5、大气压强的单位:

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

6、高压区:

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枯燥低压区:

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

7、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1.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

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

高压锅2.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

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氧气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1、无色气体2、能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ρ=1.977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