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8349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docx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产业背景

1.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中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信息服务,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要“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和物联网”;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要求“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同时“积极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方式的改造”;在促进服务业大发展中提出交通领域要“建立及时、全面、双向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疏导能力和效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系统集成、电信服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软件开发等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

在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要求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推动政府各部门实施网上协同办公,实现决策信息资源分层共享”;在推进“三农”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要求健全农村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政策性保险和信息服务。

“重点建设覆盖市、县的农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站点”。

《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要加快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围绕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传感器、孵化养殖、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五大领域,“十二五”末力争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在科技、商务服务业方面,要积极探索推进“物联网”的运用。

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加强农村金融和信息服务”。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随着安徽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安徽省重要的战略新兴技术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重点支撑的产业,需要有一大批职业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技能高的中高端从业人员充实到相关领域,这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学院所处的蚌埠市立足皖北,面向长三角,加快形成产业高地和现代城市服务体系,撑起皖北工业高地的"顶梁柱"。

蚌埠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突破1000亿元。

在各领域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端信息服务技术人才。

同时随着各种新型电子产品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蚌埠大学科技园等高新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其中近40%为电子信息类产品制造企业,需要大量的嵌入式与信息服务高端技术人员,这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对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紧随时代发展趋势,以信息服务和嵌入式系统为专业建设主体方向,充分发挥行业办学特色,坚持“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教学改革思路,加强专业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充分依托IT行业,培养信息技术高端专业人才。

二、项目建设基础

1.专业发展现状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立于1985年,2001年随学院升格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并被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在校生600余人。

自开办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响应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的要求,一直致力于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顺应区域经济特色与行业发展趋势,坚持校企合作,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向国家和地方各企事业单位成功输送了3000余名毕业生。

在新的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当前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形势,计算机应用专业立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培养信息服务人才和嵌入式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分为信息服务技术和和嵌入式应用技术两个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已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近年来,我们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相适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职业人才培养。

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努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

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学业与职业融合,课程与岗位融通”的“双融型”人才培养新理念,将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将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学生学业中,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初步贯彻了“双融”理念,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具备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3.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对行业、企业大量真实的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典型工作项目,以项目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设计多个循环递进相辅相承的教学情境。

在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并具备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以“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和“行动导向”为基本原则,从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教学模式形成教学内容系列化、任务模块规模逐级推进、实践教学多层次递进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就能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吸取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强化职业能力,我们与企业深度共建课程,如“信息平台建设”课程,该课程教学以校企合作班的形式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课程实施基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

4.课程与教材资源建设

根据企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形成以关键技能为核心、相关技能为支撑的专业课程群,课程建设围绕专业课程群进行建设,将企业需求及行业发展引入课程群的课程教学中,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目前已建有1个省级精品课程、2个院级精品课程和1个院级精品课程群。

积极进行项目教学化开发,与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已有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2本、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国家教指委优秀教材1本,相关教材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5.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16人。

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院教学名师1人,院教坛新秀1人。

在专任教师中,从学历结构看,具有硕士学位的有12人;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5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从双师结构看,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13人;从年龄结构看,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3人,具体见图1所示。

现已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和专兼结构合理,发展态势优良的师资队伍。

图1教师的学历、职称、双师、专兼结构

构建了由实践经验丰富、教科研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和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行业与产业有一定影响力的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

(1)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科研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

本专业有2名学识丰富、专业水平高、组织能力出色的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带头人的带动下本专业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之路。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主持、参与了省级教科研项目《嵌入式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开发与教学实践》等4项、院级教科研项目《基于Petri网智能装配规划研究》等12项、省级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财政厅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智能消毒熏箱》等多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和院级精品课程群1个;编写教材10余部;撰写论文30余篇;同时在指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兼职教师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行业与产业有一定影响力

本专业大部分兼职教师长期从事IT领域工作经历,具有高水准的专业技术水平,在IT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如蚌埠市科技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宫开林,蚌埠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徐立斌等都是蚌埠地区IT行业知名专家。

这些兼职教师同时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对本行业、产业了解深刻,为专业建设、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实施提供了具体指导,为学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给予了具体指导。

6.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职业岗位群和企业培养的需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实施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建有“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下设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技术实训室、图形图像实训室、网页设计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程序设计实训室、计算机综合项目实训室、单片机仿真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微机装调实训室,单片机项目设计实验室、嵌入式WEB远程控制实验室、计算机组态控制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PLC实验室、嵌入式应用实验室,实训室的利用率为100%,可以满足学生完成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实训、网络综合布线实训、信息平台开发实项目、单片机项目开发项目、嵌入式应用项目等实训项目。

本专业与蚌埠市金狐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共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由学院安排教学场所,实训设备,企业提供工作项目和技术支持,校企双方共同提供师资,联合进行教学组织管理。

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了解企业业务流程、熟悉企业文化,提高个人专业技能、职业能力以及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等,顺利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同时本专业还拥有上海张江浦东软件园双实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蚌埠网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安徽蚌埠红警电脑维修中心实习基地、淮河水利局实习基地等10个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中国电信”进行短期的“客户服务”岗位实习,安排学生到“蚌埠市海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智能仪表的生产、研发岗位进行实习,安排学生到“蚌埠市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技术岗位实习,安排学生到“淮委水科院水文研究所”的信息系统界面设计岗位实习,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践和实习的需求。

7.教科研改革成果

多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专业教师共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近30篇,承担多项省级教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科研成果见表1所示。

表1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

编号

立项

时间

项目

类别

1

基于J2ME手机网络RPC游戏的性能优化

KJ2008B097

2008

省级自然科研项目

2

基于B/S模式的开放式E-Learning学习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职成教学会2007(14)号文

2007

职成学会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课程开发研究

2008jyxm562

2008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质量工程)

4

智能消毒熏箱的研究

2009SQRZ201

2009

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自然科学)

5

计算机辅助绘图

2009

省级精品课程

6

基于S3C2440和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开发与教学实践

20101678

2010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质量工程)

7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

2010

省财政厅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

8.稳步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办学的生命线,是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具体表现,也是对专业教学的检验。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本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已在安徽省及华东地区形成良好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1)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2010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190人,就业184人,平均就业率达到96.84%,2011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128人,就业124人,平均就业率达到96.88%,学生就业领域比较广,大部分集中在南京、上海、合肥等城市,学生的起薪较高,部分专业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学在企业内部成为骨干力量。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比较高。

(2)学生各类比赛成绩优秀

2007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获得优异成绩,获奖情况如表2:

表2学生比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时间

奖项

2007

全国第二届税法FLASH动漫大赛入围国家级决赛

安徽省首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动漫设计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2008

安徽省第二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组装维护竞赛三等奖1项

参加微软“校园之星”大赛,进入复赛,取得华中赛区优秀奖1项

2009

安徽省高职技能大赛计算机组装维护竞赛三等奖3项

参加安徽省高校“机器人”大赛,获仿人机器人舞蹈组团体二等奖

安徽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荣获“职业规划之星(铜奖)”

2010

安徽省第四届高职技能大赛网页设计组个人三等奖两名,动漫设计组个人三等奖一名

蚌埠市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大赛进入决赛60强

(3)职业认证通过率高

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了“计算机调试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编辑员”职业资格鉴定和“网页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嵌入式单片机设计工程师”、“嵌入式linux应用工程师”、“嵌入式linux驱动工程师”等行业认证工作,其中“计算机调试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认证的通过率达到95%,“网页设计师”认证的通过率达到“98%”,“嵌入式单片机设计工程师”通过率达到98%,本专业已做到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取得了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三、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

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为出发点,与企业紧密合作,将“课程与岗位融通,学业与职业融合”的“双融”人才培养理念贯穿落实于专业建设全过程中,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贯穿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实践渗透型学院课程系统”与“实际工作型企业课程系统”并行开设,创新“双轨制”教学模式;建成一批贴近企业实际、功能多样化的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双师、双薪、双岗”、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构建质量控制环,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打造成服务产业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品牌专业,有效带动同类专业发展。

(1)校企对接,将“课程与岗位融通,学业与职业融合”的“双融”人才培养理念贯穿落实于专业建设全过程中。

在课程设置上,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融入相应课程内容中,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学生教学与日常管理中,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具备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引入企业新技术和工艺,依托校企,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企业教学资源,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信息库、核心课程资源库、企业教学资源库、教材建设、专业素材库等。

(2)与中职教学密切衔接,探索职业教育系统培养模式。

中高职教学密切衔接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与行业协会、用人单位进行交流,与中职院校紧密合作,探索多种方式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具体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衔接,实现与中职教学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3)校企多途径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基地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活动,强化实践育人。

探索总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赢模式,多途径建成本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以上;拓宽原有校内实践基地的服务功能;同时,创建工作室、大学生创新中心等多种实践方式,做到教学、实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五位一体”。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成专业对口、层次分明的校外实践基地群。

制定详实的计划、管理制度,系统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活动。

(4)改革培养方式,创新“实践渗透型学院课程系统”与“实际工作型企业课程系统”并行开设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实践技能全面充分渗透到“实践渗透型学院课程系统”中,做到课程与岗位融通;采用公选课机制,以学生报名、企业选拔组建的校企合作班为教学单位,设置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群企业课程,构建“实际工作型企业课程系统”,学生为准员工角色,指导工作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校专职教师为辅,教学场所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主。

这两种课程系统并行开设,相辅相成,最终达到学业与职业融合。

(5)实施双岗、双薪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制订、落实多项专兼职教师的管理保障与激励机制,通过引、聘、训、评,实施双师型、双岗位、双薪制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现“课程与岗位融通,学业与职业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创新培养方式,开展行业主导的学生技能竞赛和兴趣小组活动,开展企业教学资源数字化开发建设活动。

(6)实施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

制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第三方质量评价结果分析与整改监督制度,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7)发挥专业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

在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建设等等方面引领辐射作用。

建设1-2门专业群院级精品课程。

完成1-2本以上项目式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或者1-2本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

在专业群中培养专业带头人2-3名,骨干教师2-4人,群内各专业教师协作,共同完成2个以上项目开发和社会服务。

(8)提升本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类专业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服务、生产技术服务和科研开发。

(9)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构建由标准与方案制订、教学实施与监控、评价、反馈与整改组成的质量控制环,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实现社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发展轨迹等相关指标的调查、分析,为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确保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的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当前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形势,计算机应用专业立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培养信息服务人才和嵌入式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信息服务技术和和嵌入式应用技术两个方向。

在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上,全面考虑信息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将职业目标定位于信息服务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领域,如图2所示。

图2信息服务工作流程和工作领域

信息服务技术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掌握系统集成、运行维护、信息系统开发等相关职业技能,可以使用相关应用软件和信息系统技术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和网站开发,熟悉企业信息服务项目开发流程,初步具备数据分析和联机分析处理能力,胜任相关信息处理和信息平台建设岗位工作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具有长远职业发展规划和终生学习能力,拥有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信息服务专门人才。

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如图3所示。

图3嵌入式应用领域

嵌入式应用系统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电子电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应用技术等职业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嵌入式应用项目开发、调试与维护,掌握嵌入式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能够进行初步的物联网应用,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能解决嵌入式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

四、建设内容

1.推进校企对接,贯彻“双融”型人才培养理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坚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贯彻“学业与职业融合,课程与岗位融通”的“双融型”人才培养理念并已初显成效。

接下来在现有成果基础上,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为导向,进一步落实“双融型”人才培养理念。

(1)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构建课程体系。

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将本专业分为“信息服务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应用”两个专业方向,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与生产活动密切相连的、融职业技能要求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丰富本专业的企业信息库。

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要求进行指导。

③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应用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依据岗位群确定岗位能力,围绕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结合教育教学规律,构建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确定专业教学要求。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开设职业素养相关课程;通过倡导项目或任务导向式课程、校企合作制定核心课程标准、校企共建课程、引入职业认证课程等多种方式,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课程体系始终。

课程体系图如图4,5所示。

图4“信息服务技术”方向课程体系图

图5“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课程体系图

(2)推行“双证书”制度,确保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学业与职业融合。

以就业为向导,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认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其中职业资格认证可根据学生能力与职业岗位方向,从“网络编辑员、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调试员、网页设计师、嵌入式单片机设计工程师、嵌入式Linux应用工程师”中选择一到多个,同时鼓励学生获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融入相应课程内容中,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证书的对应关系如图6,7所示。

图6“信息服务技术”方向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的对应关系

图7“嵌入式系统应用”方向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的对应关系

(3)引入企业资源,校企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历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同时也总结了多项应用于教学工作的企业技术与工艺案例。

为了保证各项教学资源的先进性,达到以增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的,在现有教学资源基础上,加强企业的参与度,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共享资源库。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专业信息库、核心课程资源库、企业教学资源库、教材建设、专业素材库等要素。

由核心课程资源库完成对核心课程及课程群的建设;由企业教学资源库提供充足的生产项目和案例,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