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9讲工业区位优选学案05033117.docx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9讲工业区位优选学案05033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9讲工业区位优选学案0503311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9讲工业区位优选学案05033117
第29讲 工业区位
条件评价和工业区位模式图(见学生用书P125)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两类:
一是直接评价某地或某工业区、工业城市、工业企业的工业区位因素,或是对比分析两地工业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多方面展开论证;二是给出限制性条件,比如评价××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工业的发展条件。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相关图形也较多,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原理,仔细分析和掌握各种工业区位模式图的特征,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一、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
1.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类型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三类:
(1)直接评价某地或某工业区、工业城市、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此类问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势因素展开多方面论证。
(2)给出限制性条件,比如评价××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或不利因素,或者特别指出从某一方面或几个因素去分析工业的发展条件。
(3)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
2.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评价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答题思路:
3.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条件
原料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燃料
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水源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经济条件
市场
接近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技术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廉价
产业基础
靠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好;工业基础好
社会条件
国家政策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工业惯性
搬迁费用高
社会协作
设施完善,协作能力强
环境因素
大气
不污染城区大气
水
远离河流上游或水源地
1.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建立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原料 燃料
水源 土地
××等原料丰富(缺乏);××等能源丰富(缺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农业基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农业基础好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
环境要求
政策支持;环境优美(污染严重)
2.根据主导因素建立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劳动力导向型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
市场导向型
靠近消费市场,节省成本
动力导向型
多分布在水电站、火电厂等能源较丰富的地区
技术导向型
考虑环境、科技和交通等因素
原料导向型
接近原料产地
3.开放性题目建立模板
开放性类型,是结合工业区位选择而进行的工业区位评价。
一般作答方式:
①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注意结合工业的区位因素),产生×××效益(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
②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结合工业的区位条件),将会带来×××不利影响(特别关注生态效益)。
[例1](2016·浙江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区略图。
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图1
图2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
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
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2)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解析 第
(1)题,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可以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从工业基础、交通、市场、科技、政策等方面回答。
第
(2)题,成都和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可从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生产协作方面分析;其意义可以从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2)思路:
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
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
二、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工业的区位选择,对其主导区位因素的判读可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来判断。
工业生产要素投入比重的大小常通过以下形式呈现:
1.柱状图(或饼状图)
(1)判断方法: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该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实例分析:
如上图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
(1)判断方法:
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实例分析:
如上图中,乙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丙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丁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的要求不高。
3.多维坐标图
(1)判断方法:
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实例分析:
图1中,甲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乙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图2中对应不同图例,模式一的科技因素比例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4.玫瑰图
(1)判断方法:
玫瑰图中距中心点最远的因素即为该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实例分析:
如上图中,甲能源投入比重最大,为动力导向型工业;乙技术投入比重最大,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丙受市场影响最大,为市场导向型工业;丁劳动力投入比重最大,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5.曲线图
(1)判断方法:
读准横、纵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及其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实例分析:
上图为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工业革命后,原料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上升。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消耗的原料数量越来越少,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在工业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因此曲线①表示原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工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对工业生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曲线②表示科技,其起伏表示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交通一直是影响工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曲线③表示交通。
第一步:
结合图例,分清图类
按题目设计,据文字(图像名称及辅助文字材料)和图像确定题目设定的图像的类型。
第二步:
依类定法,找准方向
不同类型区位图思维方法有一定差异。
区位模式图要依据图像特征确定工业主导因素,再围绕主导因素拓展思维。
工业分布图主要呈现区域内与工业有关的地物,是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位因素知识在图外。
第三步:
紧扣题目,依图作答
无论哪一种工业区位因素图,都需要读图判定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并和某种工业生产部门结合在—起,一般侧重于理论。
工业分布图涉及的工业部门侧重于区位理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需要结合题目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影响区内工业发展的因素。
[例2]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工业部门生产投入中部分要素所占的百分比。
读图回答
(1)~
(2)题。
(1)四个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是( B )
A.甲B.乙
C.丙D.丁
(2)能源价格上扬,受影响较大的两个工业部门是( D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解析 第
(1)题,四幅图中,乙图显示投入的原料、动力、劳动力和运输要素都较低,则可能投入要素中知识与技术比重较大,即可能是技术密集型。
第
(2)题,动力指向型工业和资源指向型工业,需要能源量较大,因此,能源价格上扬,甲和丁两工业的成本上升,故选D。
1.读“几种常见工业导向型模式图”,判断工厂区位选择依次与图示a、b、c、d对应的是( C )
A.食品厂、汽车厂、啤酒厂、微电子厂
B.炼铝厂、服装厂、芯片厂、家具制造厂
C.飞机制造厂、制鞋厂、汽水厂、电解铜厂
D.甘蔗制糖厂、电子装配厂、水产品加工厂、石油加工厂
解析 结合选项和图示分析,图a技术比重高,为飞机制造业;图b劳动力比重高,对劳动力需求量大,为制鞋厂;图c市场为主导因素,为汽水厂;图d能源比重高,为电解铜厂。
下图示意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劳动力、原料、能源)的依赖程度。
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D )
A.炼铝、服装加工、家具制造
B.炼铜、制糖工业、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工业、水泥生产
D.炼铜、奶制品加工、服装加工
3.能以①为主要优势工业发展经济的城市是( D )
A.广州B.温州
C.北京D.攀枝花
解析 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属于动力导向型、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因此①②③所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炼铜、奶制品加工、服装加工。
第3题,①是以能源为主导的工业部门,该工业部门附近应有丰富的能源分布。
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攀枝花能源最丰富。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
据此回答4~6题。
4.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C )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
C.原料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
5.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D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产品科技含量高、运量小
C.以航空运输为主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6.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D )
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D.中、西部地区
解析 第4题,由图中可以分析出:
甲类工厂中原料占主要地位,是主要投入因素,因此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第5题,乙类工厂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因此运费在成本中占有的比例低,由于生产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故最不可能的原因是D项。
第6题,丙类工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我国中、西部有大量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
21世纪初,该国在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
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
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解析 第
(1)题,磷酸盐工业属于资金、资源密集型工业,工业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资源等;结合图文信息可分析出答案。
第
(2)题,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内陆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材料中又告知“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则甲地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
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工业基础设施较差。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质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课时达标(二十九)(见课时达标P59)
假设原料与产品的单位运费(吨/千米)相等,以市场(M)或原料(S)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即费用等位线。
如果企业选址在S处,每生产销售1吨产品需要15个单位运费;如果企业选址在M处,每生产销售1吨产品需要5个单位运费。
读图回答1~2题。
1.仅从运费角度考虑,生产企业布局在图中a、b、c、d四处的哪处相对最合理( B )
A.aB.b
C.cD.d
2.若该企业选址在X地,每生产销售1吨产品的运费为( B )
A.12B.10
C.8D.6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MS之间相隔5格,依材料可知,以S为中心的费用等位线中相邻等值线数值差为3个单位,且向内等位线数值减小;以M为中心的费用等位线中相邻等值线数值差为1个单位,且向内等位线数值减小。
据此可计算出生产企业布局在a、c、d处时,每生产销售1吨产品分别需要12个、14个、11个单位运费,而位于图中b处时,每生产销售1吨产品需要7个单位运费;故布局在b处最合理,B项正确。
第2题,据上题分析,若布局在X处,每生产销售1吨产品,需要运输原料的运费为6个单位,需要运输产品的运费为4个单位,共需要10个单位的运费。
故B项正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再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用工荒”。
结合右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a、b、c分别代表原料、劳动力、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产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B )
A.甲B.乙
C.丙D.丁
4.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D )
A.甲国—丁国B.乙国—丁国
C.丙国—乙国D.丁国—甲国
解析 第3题,最易出现“用工荒”的企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读图可知,乙企业劳动力占80%,为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第4题,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高,区域经济越发达,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第一产业比重越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越容易承接产业转移,读图可知,丁国第三产业占80%,为产业转出国,甲国第一产业占80%,为承接产业转移国。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在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
据图完成5~6题。
5.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D )
A.市场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
C.动力导向型D.原料导向型
6.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那么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址( C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解析 第5题,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在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中都是原料费用最高,所以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导向型。
第6题,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结合图中各个位置的成本构成进行累加,可知该工厂应选址在丙地总成本最小。
当前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5年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占我国市场的份额首次突破30%。
据此回答7~8题。
7.根据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机器人产业属于下图中的( B )
8.我国推广使用机器人的直接影响是( C )
A.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工业产值
B.减少能源消耗,缓解劳动力不足
C.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工资成本
D.减少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 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器人产业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B项正确。
第8题,使用机器人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将人工劳动力从生产环节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工资成本,C项正确。
出口加工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设立的以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为主的特殊区域,落户企事业不出加工区即可享受快速通关、保税免税及退税等诸多优惠。
读我国出口加工区分布图,回答9~10题。
9.吸引外企落户在出口加工区的主导因素是( D )
A.原料B.市场
C.土地D.政策
10.出口加工区②与①相比,②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C )
A.交通运输方便B.对外贸易方便
C.经济相对发达D.劳动力资源充足
解析 第9题,材料中显示出口加工区是一个特殊区域,落户企业可享受多种优惠政策,则政策是企业落户的主导因素。
第10题,图中②位于东南沿海,而①位于西北内陆。
②地比①地经济更发达是其发展的一大优势。
①地位于西北边疆,具有对外交通运输便利,以及边境贸易的条件。
下图是四种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力结构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黑灯工厂”就是工厂即使关着灯,也可以照样生产。
从原材料进去,到中间的制造过程、检测、包装,最后成品,完全是无人化。
“黑灯工厂”最适宜用于图中( D )
A.甲类企业B.乙类企业
C.丙类企业D.丁类企业
12.下列地区工业的发展道路符合由乙类向丙类转变的是( D )
A.珠江三角洲B.辽中南地区
C.硅谷D.鲁尔工业区
解析 第11题,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市场导向型工业、原料导向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根据题干可知,“黑灯工厂”是用机械代替劳动力进行生产,是无人化生产,最适宜用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可降低生产成本。
第12题,鲁尔区早期为传统工业区,工业类型为原料导向型,后期转型为新工业区,工业类型多为技术导向型。
下图为京津唐地区汽车制造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汽车制造业在京津地区布局的主要原因有( B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市场广阔 ③科技发达 ④地价低廉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4.a→b、b→c阶段,都有利于( A )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减少污染区域 ③共享基础设施
④获得最优区位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 第13题,京津地区科技发达、市场广阔,是影响汽车制造业在此布局的主要因素;该地区经济发达,地价高;该地区劳动力丰富,但工资高,不是吸引汽车制造业在此布局的原因。
第14题,图示过程工业地域不断扩大,向外扩散主要是获得最优区位;相关企业和核心企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15.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
我国IC产业的发展经历了集成电路生产探索(1978~1986年)、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建设(1990~1999年)和产业快速成长(2000年以来)三个阶段。
结合我国IC产业产值(亿元)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工业类型看,IC产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属于________导向型工业。
早期我国IC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2)2000年以来,我国IC产业快速增长,试分析其原因。
(3)试简述我国IC产业产值结构变化的特点。
(4)从我国IC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图中,你能看出我国工业发展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中的“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可以判断IC产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
我国IC产业的集成电路生产探索阶段为1978~1986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结合我国的国情,可知当时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之一为改革开放政策,且由图可知,早期我国IC产业主要从事IC封装,为劳动密集型工业。
第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IC制造和设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可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从市场、政策、科技教育水平以及投资环境等角度分析原因。
外部因素则可以结合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来分析。
第(3)题,从图中比重和产值两个方面描述IC产业产值结构变化的特点即可。
第(4)题,图中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的比重和产值都在上升,体现了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升级。
答案
(1)技术 劳动力丰富 改革开放政策
(2)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家优惠政策的激励;投资环境的改善;产业的集聚效应;全球半导体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国家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海归”回国创业等。
(3)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中各部门的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但产品封装的产值比重在下降,而产品设计、制造的产值比重在上升;产品封装的产值比重处于主导地位。
(4)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产品结构正在升级换代;我国工业正在由传统的“中国制造”向研发方向转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澳大利亚是世界著名的铝资源大国和铝生产大国,其炼铝工业已有50多年的历史,技术先进,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地位。
下图为澳大利亚资源及炼铝工业集聚区。
材料二 2015年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铝土矿开采及储量分布状况表。
国家
产量(千吨)
储量(千吨)
产量占全球比例(%)
储量占全球比例(%)
中国
60000
830000
21.90
2.96
澳大利亚
80000
6200000
29.20
22.14
(1)澳大利亚炼铝工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什么地区?
其工业区位类型是什么?
(2)澳大利亚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据表说明中国从澳大利亚大量进口铝土矿的原因。
(4)简述澳大利亚发展铝土工业对其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炼铝工业的分布地区可直接从图上读取,依据其与煤炭分布的位置关系可确定工业区位类型。
第
(2)题,炼铝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从资源、能源、交通、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3)题,结合表中信息从储量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市场需求量比较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差异,找出原因。
第(4)题,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同时考虑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答案
(1)东部沿海地区。
动力导向型。
(2)铝土矿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可提供能源;技术先进;有广阔的市场等。
(3)中国铝土矿储量小,后备资源不足;市场需求量大。
(4)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增加就业;消耗资源、能源,造成环境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