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教学实录 春.docx
《于漪教学实录 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漪教学实录 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于漪教学实录春
于漪教学实录春
春
时间:
1979年4月2日(星期一,上午第一、二节课)
任课老师:
杨浦中学于漪
班级:
初一
(1)班
第一课时
[上课]
师: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
同学们把讲义拿出来。
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
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稍停]有同学知道吗?
——杜甫的绝句,大家想想看。
[学生举手]XXX。
生
(1):
[背诵杜甫:
《绝句四首》之三]“两个(gè读成guò)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师:
对吧?
[生(部分):
对的。
]——对的?
“两”——什么“黄鹂鸣翠柳”?
这里怎么读啊?
生
(1):
两“gè”,不是两"guò"。
师:
对啊!
两个(gè)。
他是从两个黄鹂在青绿色的柳条上鸣啭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啊!
再想想看,王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
谁来背背看。
有一个名句,想想看。
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想起来没有?
背背看。
“京口瓜洲……”预备——起。
生(集体):
[齐背王安石: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师:
哪一个句子是写春的?
生(集体):
“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
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集体):
“绿”。
师:
“又绿江南岸”,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啊?
——从春风的角度。
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就怎么样?
生(集体):
绿。
师:
绿——绿满天下!
上星期六,XX写我们学校的树的时候,用了一个好的句子啊!
——“绿满天下”!
他就从这儿学来的。
很好。
但是,绝句,它只有四句,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也就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者两三个景来写春。
(以上3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其中写春的内容可多啦!
我们星期六发了讲义,请同学们看。
这里头写了:
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我们读的时候要想一想,
朱自清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是怎样写这些春天的景物的?
他写的春天景物的——姿态啊,气息啊,声音啊……我们想到没有?
看到没有?
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现在正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里。
你说对吧?
这正好是阳春三月!
对文章中的这些景物,你是怎么观察的?
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么写的?
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读一读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读了以后,请同学们考虑:
这篇文章是怎么样写春的呢?
首先,朱自清先生,他是以怎么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
[边讲边板书:
迎春]接着呢?
朱自清先生用他的彩笔给我们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边讲边板书:
绘春]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边讲边板书:
颂春]同学们读了以后,分分看,哪几节写迎春?
哪几节写绘春?
写颂春?
[边讲边指板书“迎春”、“绘春”、“颂春”]我们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看看谁来读?
[学生举手]XX。
生
(2):
[朗读《春》全文]“《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鸟儿将——鸟儿将——”
师:
“巢(cháo)”。
生
(2):
[继续朗读]“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披着——披着——
师:
“披着蓑(suō)”。
生
(2):
[继续朗读]“披着蓑戴着笠……领着我们上前去。
”
师:
从读的情况看来是读过的。
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妥当的吧?
[学生举手]好,XXX。
生(3):
第五节:
“跟轻风流水应和(hè)着”;他读“跟轻风流水应和(hé)着”。
师:
“应和(hè)着”。
这个“和(hè)”读得不对了。
应该读第几声啊?
生(集体):
第四声。
师:
[板书:
hè]还有吗?
生(4):
第三节是“园(yuán)子里”,他读“院(yuàn)子里”;还有一个是“迷藏(cáng)”,他读“迷藏(zàng)”。
还有一个是“酝酿(niàng)”,他读“酝酿(ràng)”。
师:
好。
那么,先把这个解决了:
“嫩嫩的,绿绿的……”下面应该是怎么读啊?
生(集体):
园(yuán)子里。
[有的学生仍读“院(yuàn)子
师:
[板书:
园]这个字怎么读?
生(集体):
园(yuán)。
师:
园(yuán),公园(yuán),园(yuán)子里。
耳朵旁的那个呢?
生(集体):
院(yuàn)。
师:
院(yuàn)。
好,下面她读得对的。
“酝酿(niàng)”不是“酝酿(ràng)”。
这个字的拼音怎么样?
生(集体):
n—iàng——“niàng"。
师:
niàng。
很好。
XX,[指生
(2)]自己马上注上拼音。
不认识的,不清楚的,自己赶紧把注音记下来。
“酝酿(niàng)”。
接下去。
[学生举手]XXX。
生(5):
第四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他读成了: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师:
语气没有读出来,对。
还有吗?
抓紧时间,还有吧?
[学生举手]XX。
生(6):
第五段第三行: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他读成了: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
师:
对,是嫩叶,不是绿叶。
还有吗?
[学生举手]XXX。
生(7):
第六段:
“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
这个“黄晕
(yùn)”,不读“黄晕(yūn)”。
师:
这个字究竟怎么读?
快点查字典,快点查。
[几个学生举手]好,XXX。
生(8):
应该读:
“黄晕(yùn)”。
师:
你查过字典了?
[生(8):
查过了。
]好。
她很有把握的,应该读“黄晕(yùn)”。
为什么那么有把握呢?
因为她查过字典了。
[板书:
yùn]y--un,第四声。
读错了的就应该把它打个“X”;掌握不准的,就应该注音。
还有吧?
生(9):
“山朗润起来了”,读成“山润朗起来了”。
师:
喔,对吧?
后来呢,他自己怎么样一一感觉读得不对了,自己改正了。
应该是“山朗润起来了”。
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而XX同学[指生
(2)],读得很响亮。
因为还没有学,所以读得还有些疙疙瘩瘩,有些字还读得不准。
有一个字,同学们注意一下,就是刚刚给XX[指生
(2)]
纠正的“和(hè)”——“和(hè)”的前面的这个字怎么读呀?
生(集体):
“应和(yīnghè)”。
[有的读:
“yìnghè"]
师:
[倾听]重读。
生(集体):
“应和(yìnghè)”。
师:
“应(yìng)”,应该是第四声。
但是这个讲义上注的第几声啊?
生(集体):
第一声。
生(10):
错了。
师:
错了。
——你[指生(10)]怎么知道错了?
生(10):
我查过字典。
师:
这个注音注错了,应该第四声。
——“应(yìng)和”。
预习的时候,你们需要认真,去查查看。
现在,请同学们把讲义上错的改过来。
好,我们刚才读了一遍。
请同学们看,还有些什么问题?
自己查字典的时候,没有能够解决的,有吧?
——有没有?
都懂吧?
[学生举手]XXX。
生(11):
什么叫“赶趟儿”?
——是不是就是“赶集”?
师:
什么叫“赶趟儿”?
[学生举手]XxX。
生(12):
“鸟儿将巢(chá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他[指生
(2)]读成:
“鸟儿将chǎ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师:
[板书:
巢]这个字怎么读啊?
生(集体):
ch--áo--cháo。
师:
巢(cháo),第二声。
刚刚那个字读错了,没有纠正过,现在纠正一下。
还有吧?
除此之外,还有吧?
——没有了。
好,现在,我们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刚刚我们读了一下,请你们分一分看,一共是几节?
请你们分一分看。
生(集体):
十节。
师:
十节。
那么,用了几节文字写了迎春的?
[学生举手]XXX。
生(13):
迎春用了一节。
师:
好,怎么分法?
[个别学生举手。
稍停]就XX一个人知道吗?
分分看,分错了,也没有关系。
怎么分?
[学生举手]好,XX,你讲一讲看。
生(14):
用了一节文字写迎接春天的。
师:
你整个地讲一讲看。
生(14):
用了一节文字写迎接春天的。
师:
喔,用了一节文字是写迎接春天的。
生(14):
第二节到第七节是描绘春天的。
师:
喔,第二节到第七节是描绘春天的。
生(14):
颂春是第八节到第十节。
师:
第八节到第十节是歌颂春天的。
有不同的意见吗?
有吧?
——没有。
都是一样的。
好,我说,她这样看是看得准确的,是这样。
现在请同学们在第一节、第七节后面画上符号。
我们看起来,可眉目清楚。
(以上11分钟)
好,现在请同学们先把第一节——一起来读一读。
第一节只有一句话。
那么我们看一看:
作者是用了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
而在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
春天还没有来到。
这里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准确!
生(部分):
[轻声地]“近”。
师:
好,我们现在一起读一读:
“盼望着,盼望着……”预备——起。
生(集体):
[朗读第一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师:
你们看,作者是以什么心情来迎接春天的?
生(集体):
“盼望着。
”
师:
大家都看得出来——“盼望着,盼望着”,大家睁大眼睛盼望。
我说用一个“盼望着”,可以吧?
“盼望着,东风来了……”可以吧?
[生(集体):
可以。
]那么为什么这里要叠用呢?
[学生举手]XXX。
生(15):
用两个,可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师:
嗯,这样叠用,就更能表达作者十分急切的心情,十分向往的心情。
向往春天赶紧到来!
——所以用“盼望着,盼望着”。
那么,哪一个字,告诉我们了——很准确地告诉我们:
春
天还没有来到?
生(集体):
“近”。
师:
对,是“春天的脚步近了”!
你看这个“近”,用得多准确啊!
这里一个句子,四个字——用了四个词尾,给我们一个非常柔和的感觉。
哪四个词尾?
生(集体):
两个“着”。
师:
两个“着”。
还有?
生(集体):
两个“了”。
师:
对,好。
我们自己读一下,体会、体会。
[学生轻声朗读]你们听我读[表情朗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开始就给我们非常亲切的、柔和的感觉。
(以上3分钟)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一开始哪,作者就写了非常形象的一笔,绘出春天的总的景色——总写了一个“大地回春”或者是“大地春回”,或者是“春回大地”的景色,这都可以。
[在板书“绘春”之右,板书:
总写大地回春]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考虑一下,用了哪一句啊?
你们从哪儿知道这是总写的呢?
[学生低声议论;举手]好,X
XX讲。
生(16):
[朗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师:
说完整了吗?
生(16):
[朗读]“欣欣然张开了眼。
”
师:
好,你把它完整地读一读。
生(16):
[朗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
眼。
”[读得不大流畅]
师:
[微笑]重读——要读准了。
生(16):
[重读]
师:
那么,你从哪个词知道——这是一笔绘出来的啦?
生(16):
“一切”。
师: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了什么?
——没有一个例外。
这就把大自然的景物都囊括起来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欣欣然”,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手]XXX。
生(17):
高兴的样子。
师:
哪个词是表示样子?
生(17):
“然”。
师:
哪个是高兴?
哪个是样子?
生(17):
“欣欣”是高兴;“然”是样子。
师:
好!
我们要理解:
“然”是词尾,是表示状态的。
“欣欣然”,高兴的样子——张开了眼睛。
这是总起来写。
[指板书“总写”]接着就分写,分别地描述了。
[在板书“绘春”之右,
“总写”之下,板书:
分别描述]这节里头,分别描述了什么?
[学生举手]XXX。
生(18):
[朗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师:
对。
这个——我们是容易理解的。
请同学们回答:
在这一节里分别写了什么?
先写了什么?
然后再写了什么?
哪些词用得非常生动?
[学生举手]XXX。
生(19):
分别写了山、水、太阳。
师:
分别写了山、水、太阳。
对吧?
[生(集体):
对。
]写了太阳什么呐?
生(集体):
太阳的脸。
师:
太阳的脸。
那么,怎么来写它们的?
用了哪些词?
[学生举手]XXX。
生(20):
山用“朗润起来了”,水用“涨(读成zhàng)起来了”,太阳用“脸红起来了”。
师:
好,请坐。
他刚刚有个字念错了!
——哪一个?
水涨(zhàng)起来了?
生(集体):
涨(zhǎng)。
师:
对。
刚刚音读错了。
不是“肚子胀(zhàng)”的“胀(zhàng)”啊,是涨(zhǎng)起来了,第几声啊?
生(集体):
第三声。
师:
把它纠正过来。
——“水涨(zhǎng)起来了”。
“山朗润起来了”。
这个“朗润”,我们没有碰到过,什么含义?
看一下注解:
“朗润”。
XXX[指定学生]讲一下。
生(21):
润泽。
“朗润”,解释明朗、润泽。
师:
“朗润”解释明朗、润泽。
为什么?
因为春天来了!
这个“明朗”跟“润泽”,到底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这一张画:
[展示月历片山景彩色照片]“山朗润起来了”——“朗”,就是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润”,因为春风吹遍,我们刚刚不是背过“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一吹,山上怎么样啊?
山清水秀,景色朗润。
我们没有学过这个词。
我们看一看,(再展示月历片山景彩色照片)它既有润泽的意思,还有阳光照在上面的明亮的意思。
噢,前天我们外语课发了一套《Lookandsay》,这里头第140幅那个图画。
课后看一看。
它是要同学们认清"hill"这个字——山。
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我们课后对照起来看,就知道了,第140幅。
“水涨起来了”。
冬天的水是怎样呢?
生(部分):
结冰。
[一些学生轻笑声]
师:
[微笑]结冰。
噢,想到结冰。
冬天的水是什么样啊?
生(部分):
枯了。
[教师板书:
枯]
师:
春天哪,水就满了。
你想想看。
生(22):
[应声说]涨潮了。
师:
喔,对——对,涨潮了。
我们不是读过:
“满川风雨——”
生(23):
[紧接着说]“看潮生”。
师:
啊!
对了。
有个同学已经想出来了:
“满川风雨看潮生”。
冬天的水是枯的,春天的“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这个“红”,用得非常好!
为什么?
我们可以从比较当中理解这个词。
用得非常准确!
冬天的太阳怎么样?
[学生低声议论]想想看,为什么说这个“红”字用得很好呢?
这个“红”——就绘出春天啊!
冬天的太阳怎么样?
想想看。
生(部分):
白的。
[有的学生:
黄的。
][师、生笑]师:
冬天的太阳是白的,所以春天的太阳是红的?
这个“红”,是不是就是写颜色呀?
[学生举手]XXX。
生(24):
冬天的太阳没有温暖。
不仅写太阳的颜色,也写了太阳的温暖。
师:
XXX[指生(24)]讲:
冬天的太阳没有温暖——没有温暖?
[师、生笑]就是热量怎么样?
生(集体):
比较弱。
师:
那么春天的太阳呢?
我一开始不是讲了阳光——
生(集体):
明媚。
师:
明媚,就红起来了,给人们非常温暖的感觉。
所以这“朗润”——“涨”——“红”起来了,非常确切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我们读一遍,把它背出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自己读,读了我们马上背。
[学生各自轻声朗读第二节。
]
好,我们一起背背看。
预备——起。
生(集体):
[齐背第二节]
师:
好,这一段背是背出来了,但是有一个字总是读不准——哪一个字呀?
“涨(zhǎng)”。
生(集体):
“涨(zhǎng)”。
师:
涨(zhǎng)。
好,跟我读一读:
“涨(zhǎng)”。
生(集体):
“涨(zhǎng)”。
师:
“水涨(zhǎng)起来了”。
生(集体):
“水涨(zhǎng)起来了”。
师:
注意啊,别再读错了!
重来一次,再背一遍。
“一切……”预备——起。
生(集体):
[再齐背第二节]
师:
好,这一节总写了以后,[指板书“总写”]立刻写山、水、太阳。
然后呢,一步一步地写得很细,很细。
我们看:
接下来第三节是写小草。
这节写得很细。
你们要了解怎么细写,请一个同学把小草这一节读一读。
谁来读?
[学生举手]好,XXX。
生(25):
[朗读第三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有些学生对某些读音低声议论]
师:
喔,她读的时候很注意,读的语气很柔和,就是一些字读不准。
嗯,“草”不要翘舌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zuān)出来”,不是“钻”(zuàn)。
“嫩嫩的”——“嫩(nèn)”。
请同学们看,写小草怎么写的?
一开始啊,就写出它的很旺盛的生命力!
大家看,用哪一个词表现的?
生(集体):
“钻”。
师:
好,把它圈出来。
一开始就写它的旺盛的生命力——钻出来!
很强的生命力,从泥土里头钻出来。
这个词用得非常好!
春回大地啊,人盼望着春天,草呢?
生(集体):
也盼望着春天。
师:
也盼望着春天。
我说先是写生命力;接着呢,你们看,就写这个草是“嫩嫩的”。
“嫩嫩的”——是写它的什么呢?
生(部分):
形象。
师:
形象。
对吗?
“嫩嫩的”,写它的质地。
“绿绿的”是写什么呢?
生(集体):
颜色o.
师:
颜色。
刚刚是写生命力——它的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呢,再描绘它的质,再描绘它的色。
[在板书“分别描述”之后,[板书:
生命力、质、色。
]接着看:
[朗读]“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绿的。
”喔,这个“满”字用得很好!
满是绿的!
这句写什么呢?
生(部分):
很多,很多。
呵,是写很多很多,就好像XX作文里写的什么?
生(集体):
“绿满天下”。
师:
这是它的“满”的范围,怎么样?
[在板书“生命力、质、色”之后,板书:
范围]
生(集体):
很广。
师:
这个范围呵,你们看,具体是怎么写的?
——怎么叫细呢?
是从它的生命力,从它的质,从它的色,从它“满”的范围来写。
还不够,人没有辜负春色,没有辜负小草长得这么好,所以怎么呢?
你们看——我们一起读:
“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预备——起。
师、生(集体):
[齐读]“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
师:
草长得这么好,人怎么样?
很欢乐。
我们下星期要去春游,去体会体会:
在这个柔软的草地上,打两个滚,踢几脚球呵,赛几趟跑呵,捉几回迷藏呵,味道是很美的。
接着我们看,还具体描绘了什么?
我们一起读,预备——起。
师、生(集体):
[齐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师:
又写草了,“软绵绵的”。
——写它的什么?
生(26):
[接着说]姿态。
师:
喔,写姿态。
XX[指生(26)]说得很好,是写它的姿态。
[在板书“生命力、质、色、范围”之后,板书:
态]它的姿态怎么样?
——“软绵绵的”。
平时,同学们写作文,有时候感到写不出来,这个草嘛,就是草了,哪有那么多东西好写?
你们看i作者写春天的小草,写得那么多,而且写得那么细!
——写得很传神。
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每天走进这个校园里,知不知道这杨柳什么时候绿的?
知道吧!
[生(部分):
不知道。
]都好像没有感觉到,没有看到它怎么又绿了,又大起来了。
因此这儿用了一个什么词呢?
生(集体):
“偷偷地”。
师:
“偷偷地”。
这“偷偷地”,是不是那个“偷”的意思?
[生(集体):
不是。
)那么,是什么意思啊!
生(部分):
悄悄地。
师:
悄悄地,不知不觉地。
——在人们不知不觉当中,小草钻出来了。
确实就是这么个样子!
所以,这里写得非常细。
——我说,描绘得很细。
这就因为是从各个角度,从多方面来描绘,写它钻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写它嫩嫩的质;写它绿绿的色;写它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然后再写人与草的关系。
这样,小草长出来后,人们非常高兴,当然
孩子们更高兴,有趣的是“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还做什么啦?
生(部分):
捉迷藏。
?
师:
喔,对,“捉几回迷藏”。
只有孩子会捉迷藏,大人不会捉迷藏,对吧?
然后还写: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所以,我说这里写得非常细!
好,现在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
[指定学生]XXX——她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默读,把它背出来。
生(27):
[朗读第三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师:
好。
[学生举手]XX。
生(28):
应该是“打两个滚”,他说打几个滚。
师:
还有吗?
[学生举手]好,XXX。
生(29):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她读成:
“风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师:
喔,应该是“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对,还有什么
吗?
[学生举手]还有什么读错的?
XXX。
生(30):
“嫩嫩的”,她说“嫩嫩地”。
师:
好。
[学生举手]XXX。
生(31):
应该是“嫩嫩的(de)”,她读成:
“嫩嫩地(di)”;应该是“绿绿的(de)”,她读成:
“绿绿地(di)”。
师:
那么,你把它归纳一下,好不好?
——它们是什么词?
生(31):
结构助词。
师:
结构助词。
这里她[指生(27)]读错了,应该读什么?
生(集体):
“的(de)”。
师:
我们现在再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看,XXX。
[指定学生]
生(32):
[朗读第三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
师:
基本上读对了。
现在我们自己读,读了背出来。
[学生各自轻声朗读第三节。
教师巡视、指导]好,我们一起背背看——一起背背看。
“小草……”预备——起。
生(集体):
[齐背第三节。
教师依学生背诵的内容,分别指板书“生命力”、“质”、“色”、“范围”和“态”]。
师:
[有的学生把“打两个滚”,背成:
“打几个滚”]为什么这个“打两个滚”容易错呢?
因为后面,都是“几”。
你看看——仔细看看:
“踢几脚球……”
生(部分):
[紧接着说]“赛几趟跑”。
师:
“赛几趟跑”。
生(部分):
“捉几回迷藏”。
师:
“捉几回迷藏”。
所以就以为都是“几”了!
实际上,——是“打两个滚”。
它是“两”。
记好了!
好,再背一遍。
“小草……”预备——起。
生(集体):
[再齐背第三节]
师:
好。
下面我们就学第四节。
小草在春天是如此的美啊!
那么下面呢,就是花呀,树呀……也是写得很细。
请你们自己分析分析,为什么说写得很细呢?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
自己读,读了分析。
[学生各自低声朗读第四节]好,刚刚XX同学问了:
“赶趟儿”是不是就是“赶集”?
——刚刚不是有同学问了这个问题吗?
什么是“赶趟儿”?
[学生低声议论。
生(有的):
“赶趟儿”是争着凑热闹。
]
噢,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