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677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docx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隐性遗传因子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杂合子相对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显性性状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

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

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高豌豆×矮豌豆P:

AA×aa

↓↓

F1:

高豌豆F1:

Aa

↓自交↓自交

F2:

高豌豆矮豌豆F2:

AAAaaa

3:

1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P:

AABB×aabb

↓↓

F1:

黄圆F1:

AaBb

↓自交↓自交

F2: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

A-B-A-bbaaB-aabb

9:

3:

3:

19:

3:

3:

1

在F2代中:

4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

黄圆9/16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

黄皱3/16绿皱3/16

9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AABBaabbAAbbaaBB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aaBbAaBBAabb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共1种×4/16

四、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

2、体细胞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组成相同的为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为杂合子。

3、生物体在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

这样杂合子就会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子,两种配子的数量是相同的。

4、在受精时,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是自由结合的。

5、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6、隐性性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的,而是指在F1中未能表现出来的,但在F2中可表现出来。

五、小结

后代性状分离比

说明

3:

1

杂合子X杂合子

1:

1

杂合子X隐性纯合子

1:

0

纯合子X纯合子;纯合子X显性杂合子

1.

2.

n对基因杂交

F1形成配子数

F1配子可能的结合数

F2的基因型数

F2的表现型数

F2的表型分离比

1

2

……

2

4

……

4

16

……

3

9

……

2

4

……

3:

1

9:

3:

3:

1

……

2n

2n

4n

3n

2n

(3+1)n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

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

色盲与抗VD佝偻病

现代解释:

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成着丝点分裂

精原复制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单体分开精变形精

细胞精母分离(自由组合)精母细胞子

 

染色体2N2NN2NNN

DNA2C4C4C2C2CCC

 

3.同源染色体

AaBb①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

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是指等位基因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如一条为AB的染色

体和一条ab的染色体在交换后可得到Ab及aB两条新基因型的染色

体,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一般人的体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为偶数。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部位:

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

染色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     ↓间期:

染色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

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

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

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末期:

细胞质均等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末期: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

(n)↓前期:

(n)

中期:

(n)中期:

(n)

后期:

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后期:

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成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为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末期:

细胞质均等分裂(n)末期: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

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DNA、染色体的变化

4nDNA

染色体

2n

n

0

精(卵)原细胞精(卵)原细胞受精卵时间

的有丝分裂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的有丝分裂

 

4.判断分裂图

1、胞质是否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鉴别

(技巧:

一数二看三判断)

奇数(减

有同源染色体

偶数

无同源染色体(减

四、萨顿假说

1.内容:

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红眼XWXWX白眼XwY

XWY红眼XWXw

红眼XWXW:

红眼XWXw:

红眼XWY:

白眼XwY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患病为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为伴性。

五、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正常人为隐性纯合体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色盲、血友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代代相传,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抗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六、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1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常染色体

B2与性别有关

C1男性都为患者……………………………Y染色体

C2男多于女…………………………………X染色体

A2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显性基因

D1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E1男性均为患者……………………………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X染色体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DNA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

在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S型细菌表面光滑有荚膜有毒R型细菌表面粗糙无荚膜无毒

(3)过程:

①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

①→④过程证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

转化因子是DNA。

(5)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3)过程:

①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T2噬菌体内部的DNA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

侵染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DNA,而是RNA。

二、DNA分子的结构

1.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4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

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

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碱基对的形式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要和T配对(氢键有2个),G一定和C配对(氢键有3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三、DNA的复制

1.DNA的复制概念:

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

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是随着0染色体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细胞核。

4.过程:

(1)解旋:

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

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

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

6.条件:

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DNA母链,原料是游离的脱氧核酸,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

传递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1.概念: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2.结构: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有遗传效应控制mRNA蛋白质

的DNA片段基蛋白质结构性状影响环境

是控制生物因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的基本单位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的过程。

(2)①信使(mRN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②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单链)③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3)过程(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

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64个)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UAG、UAA、AGA为终止密码。

(4)遗传信息

①狭:

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②广:

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③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Ø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合成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ØRNA与DNA的不同点是:

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碱基组成中有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

Ø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Ø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Ø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细胞质,搬运工是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DNARNA蛋白质(性状)

脱氧核苷酸序列核糖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

遗传信息遗传密码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Ø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Ø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Ø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Ø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Ø克里克的实验证明:

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Ø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RNA,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基因突变物、化、生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3.外因: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内因:

可变性

4.特点:

①普遍性②随机,无方向性③频率低④有害性

5.意义:

①产生新基因②变异的根本来源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

①产生新的基因型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缺失1917年猫叫综合症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重复1919年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1923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

如:

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

人的核型:

46、XX或XY

3.

一倍体雌性配子二倍体

单倍体直接发育合子生物体

多单倍体雄性配子多倍体(秋水仙素)

四、人类遗传病

1.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显性基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危害婚前检测与预防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

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

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

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01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⑥2003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

△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

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一)、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1:

两者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概念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范围

有性生殖的生物

所有生物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物理射线处理、化学诱变剂处理

特点

①不能产生新基因,原有基因性状的重新组合

②育种进程缓慢

①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进程

②产生新基因,新性状,大幅改良性状

③盲目性大,有利变异少

(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的理解

基因工程别名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结果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提醒

(1)、基因工程的原理:

基因重组。

(2)、优点:

①与杂交育种相比较明显的优点: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障碍。

②与诱变育种相比较明显的优点: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目的强性。

 

2、工具基因的“剪刀”:

限制酶

基因的“针线”:

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

常用的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目的是将

目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3、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4、基因工程的应用:

提醒

(1)基因工程操作工具酶只有两种,工具有三种。

(2)操作步骤中只有第三步导入受体细胞不涉及到碱基互补配对,其余三步都涉及到。

(三)、构建知识网络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举例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选育→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

矮秆抗锈病小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