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7631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docx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

医师节最美医生事迹5篇

【篇一】

xx,女,1963年3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xx医科大学,现任xx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

她从医28年来始终坚守在救死扶伤最前线的急诊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三等功、新华网首届“中国好医生”医德高尚奖,2019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医生”,被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全国十大“医德楷模”(已公示)。

急诊,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的一线部门,病人多、工作强度高、压力大。

在xx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一名女医生,在急诊一待就是28年,还乐此不疲。

她是急诊科主任xx教授。

1987年,xx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组建急诊科,六年制本科毕业的她留校成为第一批从事急诊专业固定编制的医生。

她医术精湛,对病人体贴入微,被誉为贴心的“女超人”;她满身都是“正能量”,同事们爱叫她“大红花”,也都说,“有詹主任在,再苦再累,心情都是灿烂的!

一、爱岗敬业

活在患者期待里

xx爱岗敬业,信念坚定,始终活在患者的期待里。

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28年来与同事共同处理急诊患者550多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近100万人次;

她刻苦钻研,妙手回春,针对急诊科患者“急、危、重”的特点,不断改善就诊流程,开设生命绿色通道,带领全科人员练就几分钟迅速研判病情、抢救处置的硬本领,将无数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她珍爱生命,守护健康,积极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培训,近年来所在科室培训社区群众、学生等达数万人次。

xx的医术医德有口皆碑。

一年多前,一位高龄患者因脑梗塞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在基层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xx一院急诊重症病房抢救。

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意味着家属不方便陪护。

由于担心母亲,患者家属坚持要求在急诊科重症室陪伴母亲渡过难关,在治疗期间,又因心理着急,不时对急诊科的工作提出疑问甚至质疑。

面对如此“挑剔”的家属,xx没有动气,而是精心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仔细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耐心地听取家属的意见。

若意见合理,她会要求医护人员改进;若建议因急诊科工作特点而无法做到,她便耐心向病人家属一一解释。

xx还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说话时,动作和声音都要轻柔,以免打扰到病人休息。

经过33天的悉心治疗,这位6个器官功能损伤的老人以良好的健康状况出院了。

患者家属因此夸xx是“一指禅”,赞赏她精确地调整了呼吸机参数,并为她的高超医术“点赞”。

在xx看来,急诊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症的一线科室,不时会遇到各种醉酒患者,或是情绪激动的家属。

“当然,有时候也会感到沮丧,可詹主任会说,我们的工作是在积德啊!

”急诊病区护长陈月媚说,xx总是强调人文素质和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她还常说,能帮到人我们应该感到幸福,所谓痛并快乐,辛苦也是值得的。

因此,急诊遇到啥事儿,xx都总能淡定应对,舒缓患者情绪,最终化解矛盾。

人人都说,这是xx的特殊能耐。

可她却说,这些“本事”都是跟着老师们学下来的。

二、恪尽职守

活在岗位需要里

xx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始终活在岗位的需要里。

不管是应对sars、h7n9、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还是抢险救灾,xx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她沉着应战,科学统筹,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亚运会医疗保障、首批国家医疗队巡回义诊等任务;

她精益求精,开拓进取,致力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学科不断发展进步,急诊科成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近几年,非典、禽流感疫情、甲流、登革热等疫情接连发生,急诊科首当其冲,期间曾连续出现日急诊量过千,且有大量发热病人的情况。

xx作为主任,既要在临床一线诊疗患者,又要统筹预防疫情扩散,还要尽量避免自己的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最终,xx带领的急诊科团队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广东省、广州市曾先后授予她“抗非”典三等功。

2019年卫生部大型巡查中,xx一院急诊团队受到高度的赞扬,2019年急诊科获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019年急诊科更获得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xx还将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将医者大爱送进家家户户。

2019年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xx参加了中国农卫司西部扶持项目,支援青海边远地区,走村串户送医送药。

2019年xx作为卫生部派出的首次以“国家医疗队”命名的全国三支医疗队之一的医疗队副队长,来到贵州毕节、威宁开展巡回医疗工作。

在巡回医疗期间,xx亲眼目睹了缺医少药地区老百姓用粪便给中毒患者催吐情景,经历了急救出车在盘山公路上遭遇刹车失灵险些葬身悬崖的惊险,这让她深深体会到基层老百姓就医不易。

为此,她组织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地震演练,参加电视台普及急救技术节目,与当地急诊医生一起出诊,亲力亲为救助当地贫困患者,她还认真耐心地为当地医护人员传授知识经验和现代的急诊理念,为贫困山区打造一支不走的急救技能培训专家团队。

当地医生在帮扶结束后说:

“xx教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的优良作风带到威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细微显精神,平凡见硕果。

她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心忧人民的博大情怀、无悔的奉献精神,永远留在乌蒙人民心中。

三、乐观友善

活在别人优点里

xx乐观友善,医者仁心,始终活在别人的优点里。

对患者,xx体贴入微,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实现了从医28年患者“零投诉”,带领科室近5年来无一起医疗事故,是患者心中的“活菩萨”;

对同事,她关爱有加,甘为人梯,为年轻人的发展甘当铺路石,是同事眼里充满正能量的“大红花”;

对工作,她干一行爱一行,着力打造和谐急诊、幸福急诊。

xx提出“建立和谐的急诊科”,“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理念。

急诊科注重科室人才梯队的建设,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工作,并充分发挥鼓励科室成员参与各项团队工作。

“多看别人的优点”是xx常说的一句话。

“尊重前辈、团结同事”是xx在科室各项工作中遵循的原则——对高年资医生工作上的疏漏之处,xx都会及时进行沟通;并且在科室自己带头尊师重教,常嘱咐下级医师了解急诊科的发展史,急诊科的发展凝聚着每一代人的努力,希望在急诊科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雁过留声、人过留痕”;对年轻医师的合理诉求,xx也会尽量满足,希望通过学科发展留住人心。

xx还提出了“幸福的急诊科”的理念。

有一次,急诊科来了一位年轻的进修医生。

某天查房,xx留意到这个新来的小姑娘面色发黄,就叫她赶紧去做腹部b超检查,看是否肝脏有问题。

小姑娘犯难了,刚参加工作的她没什么积蓄。

xx二话不说自己掏钱,当即让她去做检查。

急诊科曾有个医生身体不好,在院领导支持和xx的积极沟通下,这名医生调到一个相对轻松的科室。

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都面临着强大压力,xx通过各项活动或人文关怀来帮助释放压力,比如每天早交班时,在她带领下,科室同事都会朗读英文句子,除学习英文外,齐声诵读的过程也让大家感觉到团队的力量,科内只要大家提出有益科室发展的事情,xx也积极支持实现并一直坚持着。

在急诊科,xx不仅是“主心骨”,更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着急诊科团队,她的身上总有满满的正能量,同事们都叫她“大红花”。

四、淡泊名利

活在职业操守里

xx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始终活在职业的操守里。

她多次放弃出国、转岗的机会,始终坚守在挚爱的急诊科;

她任劳任怨,多年来几乎没有完整地休过一个节假日,每年春节都在急诊科度过;

她清正廉洁,从不收受药商“回扣”和患者“红包”,对于有困难的患者还经常自掏腰包予以资助。

1987年,当时的xx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组建急诊科,刚刚毕业的xx被分配到这里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急诊医生。

急诊科是出了名的工作强度大,一天甚至可能有超过一百例的病患,就算是体魄强健的男医生也可能坚持不了,更何况是像xx这样的女性;因为没空写论文,急诊科的医生也比其他科室的医生更难晋升。

对此,xx一笑置之。

28年来,始终把心放在工作上,把心放在病人身上,一心一意为急诊工作谋划,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即使是在节假日,只要一个电话她马上就赶到医院,有时候半夜抢救病人、向家属解释到将近天亮,上班时间又按时到岗,每当大年三十万家团圆的时候,急诊科里也总少不了她的身影。

xx的学生叶子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的除夕夜。

当晚10点多,xx回科室探班。

恰逢一名53岁、参加过1979自卫反击战的病人因身体不适被家人送到急诊科,初步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本不是xx值班,可见情况危急,她迅速带领急诊科医护展开抢救并联系心脏导管室医师、护长赶回医院,为病人建立绿色通道,在急诊科做好了吸氧、吸痰、除颤等一切急救措施。

尽管尽了一切努力,但患者仍数次心跳停止,情况十分危急,生还几率极低。

为让患者跟儿子再见一面,xx又马上通知刚吃完年夜饭回到xx的患者儿子立即赶回广州。

抢救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凌晨1点多,直至患者儿子赶到。

期间,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抱怨,也没人中途退出。

“至少,我们让儿子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

”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这样感慨。

像这样的坚守对xx而言是家常便饭。

“今年春节,本来排我年初二值班,可没想到当天我出水痘了。

”叶子说她当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过年医院很多科室都不开,急诊病人多,医疗资源这么紧张,谁请假都不行。

然而,水痘患者必须隔离,叶子硬着头皮向xx请假,没想到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后来我才知道,詹主任是自己回来顶班的。

2019年3月27日,在央视播出的寻找最美医生节目中,xx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医生”。

xx的同事在看完颁奖典礼后发短信告诉xx一院院长肖海鹏,xx本身也是个病人,之前为她治疗过几次,但她太忙没有时间按时接受治疗。

这个同事还恳请院长“下令”让她一定要坚持治疗。

“急诊科的医生都是作息不正常的,三班倒,白天晚上,晚上白天,她心里只有病人,连自己得病了都不放在心上。

”肖海鹏话语间充满了敬意与佩服。

xx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书写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情怀,她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我省卫生计生工作者救死扶伤、行医为民、无私奉献的执着追求,充分体现了广东医生“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时代风采,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楷模。

2019年4月,xx荣获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她的先进事迹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全省各大媒体跟进报道,在广东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为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现恳请将xx作为我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典型进行宣传。

【篇二】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

在她的工作生活中,既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双休的概念,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

她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从来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二十二年如一日,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她觉得这样的生活既充实又快乐。

有病人的地方就是医生的舞台

自1993年xx从学校毕业后,桥头胡中心卫生院成了她第二个家。

特别是2019年至2019年那段时间,卫生院整个妇产科只有xx一个主刀医生,一年365天,320天是住在卫生院的宿舍,年幼的女儿早已把桥头胡当成自己的家了,已经忘记在城区还有一个家。

回想起那段岁月,院长王雪峰感慨道:

“桥头胡卫生院妇产科能在这几年取得这么大的进步,离不开叶医生的付出。

”为了让妇产科工作能有一个新发展,xx组织医务室骨干制订了一系列计划、措施和规章制度,建立起了一套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开展的各类手术在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已处于领先地位,每年的年终考核都名列前茅。

因为出色的业务水平,城区有不少医院频频向xx抛来绣球,但xx一拒再拒,她说:

“作为一名医生,有病人的地方就有舞台,不管是城区还是乡镇,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就会在这儿一直工作下去。

”简单质朴的语言中,饱含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

给病人营造家的氛围

在桥头胡中心卫生院妇产科,时常有外地务工者上门就诊,而xx和她的同事却从未把她们看作外人。

2019年的6月份,一名天台籍的产妇被送到桥头胡中心卫生院。

当时已经是凌晨3时多,xx在医院寝室睡觉。

听到有病人,她赶紧起床赶过来。

这是位40多岁的高龄产妇,产后6小时出现了大出血,情况非常危急。

经过检查,xx找到了大出血的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给病人止血、输血。

这样一直忙到凌晨6时多,产妇的情况才得以稳定。

看到产妇安稳地睡熟时,xx自己才感到了浓浓的困意。

而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桥头胡中心卫生院并不在少数,许多前来就诊的病人都说:

“我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给病人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便是xx和她的同事一直以来的目标。

为了让新生的宝宝更健康,xx在妇产科创造了母婴同室的母乳喂养环境,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产科配上了完整的急救设备及抢救人员。

正是因为xx和她的同事对病人体贴入微的关怀,慕名到桥头胡中心卫生院的病人源源不断,妇产科门诊量更是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援川,打造青川带不走的卫生医疗队伍

在2019年的3月,xx随着xx医疗队,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带着各级领导的嘱托,来到了地震的灾区---青川,在那里充分发扬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怕艰苦、团结互助,冒着余震不断,克服语言难通、停电停水、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艰苦等困难,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特长和专业技能,在卫生资源缺乏、卫生条件简陋的条件下,积极开展临床带教和业务指导工作。

在手术过程中边教边做,传授相关医学知识,提高了当地医生的技术水平,并帮助健全妇幼保健工作制度,启动孕期建卡。

为青川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卫生医疗队伍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圆满完成了援建任务。

村民的健康顾问

自2019年开始,xx担任着桥头胡店前王村的联村医生。

这8年来,xx带着她的小团队奔波在这乡间小道上,为村民们建立健康档案800户,管理着这2019人的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任务。

她每月定期走村访户,细心察看病情,记录病症,工作繁杂而辛苦,村子里留下了她深深的无数的脚印,她几乎能记住每个人的病史,村民们心里铭刻下了她的笑容和身影。

村里共有190名高血压患者,50名糖尿病患者,xx不定期地给他们测量血压,血糖监测,提醒他们按时吃药,并把服药注意事项一一给老人写下来,只有看到老人们一天天好转,她的心情就格外好。

村民说,叶医师就是我们的“健康顾问”,

朴实的言语中衬托的是xx的脚踏实地和满腔热忱。

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

在二十二年的从医生涯中,她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是一位深受病人、同行欢迎的医生,为近二千名孕妇顺利实施分娩手术,为上万名女性实施计划生育手术,从未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

作为一名党员,她坚持原则,从不为了获取个人的不当利益而去损害患者的利益,力求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效果。

因为工作业绩突出,2019年她获得“xx市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称号,2019年被评为xx市优秀妇女干部,2019年被列为县社区名医培养对象,2019年当选为xx县第十三次党代表。

作为乡镇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没有老师桃李满天下的骄傲,没有丰厚报酬的喜悦,每天都是单调和枯燥的工作。

常常远离家庭与亲人,却让更多的病友营造出家的温馨。

对此,xx无怨无悔,一直坚持在农村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凭着精湛医术和热忱服务,赢得了村民和居民的尊敬和爱戴。

【篇三】

xx,跃龙街道元峰村石舌章卫生室的一名医生。

走在村头巷尾,你或许看不出他是一名医生,可村里人提起的医术无不翘起大拇指。

40年来,他风雨兼程,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村子的每条巷道,用自己的诊器听遍了村里的每个村民。

因你的守护,生命更灿烂

跃龙街道元峰村是xx寸步未离的故土,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珍惜、热爱这里的每一寸热土。

他熟悉村里山山水水、老老小小,哪家小孩出生、哪家老人患什么病,更是一清二楚,心里装着一份清清楚楚的全村人的健康帐本。

99%的老人临终前得到了他的人文关怀,总是上门辅助末期病人接纳临终的事实,协助病人安静的有尊严的死去,为临终病人提供选择死亡场所,为临终者的家属提供支持。

四十几年来,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行医理念。

方仁统是村里特困户,养育有二个儿子,本人患胃癌、妻子肝硬化腹水晚期。

有一天深夜,方仁统儿子疼痛难忍、捧腹大哭,请xx上门出诊。

在询问了病史、检查后,xx初步判断他儿子已处于休克状态,要马上送人民医院抢救,可是方仁统夫妻说手头没有钱。

xx二话没说,自己叫来车子将病人急送人民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

抢救脱险后,医生说,诊断是急性肠梗阻,晚来一步就生命难保了。

还有位老人在老协会打牌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旁人去叫他家人且全家人都不在家。

xx清楚该老人平时脑血管病非常严重,赶到老协会察看了病情后二话没有说叫来车子直送人民医院,又垫付医药费,争取到了抢救时间。

虽然老人留下了终身残疾,但他全家人仍然感激万分。

村某厂有位职工在修理机械时突然被电击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满嘴都是脏物。

xx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一边叫旁人打120。

类似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他总说,要做一名合格医生,必须热爱这方热土,扎根在这里,爱岗敬业,热情为百姓服务,才能受到群众赞扬和好评。

因你的付出,小康更健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种慢性病随之增多,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已成为威胁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由于,村民的慢性病自我防治知识技能不足,慢性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低水平,xx不顾年岁已高,爬山涉水,坚持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好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工作,以求未病先防。

他充分利用村里的黑板报,宣传橱窗栏等宣传阵地及组织老年协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妇代会为时机,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坚持村黑板报、宣传橱窗栏每月更新一次,老年协会每季度宣讲一次,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妇代会则随时宣传。

发放xx城关医院、xx城关社区服务中心编的《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读本》和xx省公民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健康99条》等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他以农村、社区为平台,认为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是控制慢性病的有效途径。

石舌章村地处城关南门外6公里,全村547户,1600人。

近年来,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居住很是分散。

三分之二村民外出在城关跃龙街道、桃源街道及各乡镇、工厂等打工生活。

村民对慢性病保健意识不强,认为这是多管闲事、有病自己会找医生看,给规范管理带来了困难。

他白天在卫生室工作,晚上骑电瓶车深入各街道、乡镇、工厂等地登记造册、健康体检。

有位村民胡中盛,在桥头胡街道打工,四五年没回家过,xx第三次才寻找到他全家。

村特困户章妙军患慢性病多年,原住城关东门白石村沙场仓库屋,后因东门拆建不知去向,xx托人到处打听,花了一个星期才在跃龙街道坑龙王山岙里找到他全家。

杨珠妹夫妻双方都患慢性病,他们住在一市镇新岭头(xx第二高峰——上元峰山顶)替儿子管理杨梅基地。

xx每次翻山越岭大半天,给他们送体检通知、建立健康档案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全村513户、1450人居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慢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xx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因为你的努力,幸福更踏实

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水平,xx“六十岁学大木”,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参加全科医生学习培训和医生注册培训以及城关医院组织的防病治病、慢性病管理、公共卫生等知识培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使自己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他始终能严格执行专业技术规范和操作,做好门诊、处方登记,严格执行上级卫生部门、药检部门有关规定和指导,接受上级卫生部门、药检部门督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40年来,xx扎根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过多的精力和心血,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篇四】

xx于2019年来到茶院乡卫生院工作,一直来,她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出色做好护理工作。

自2019年至2019年期间,她连续年度考核优秀;2019年被评为xx县卫生系统优秀医生;2019年被推选为茶院乡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尽心尽责,工作脚踏实地

xx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她在护理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对病人服务热情周到,富有爱心、细心、耐心。

工作中的她总是面带笑容,对待病人总是认真询问,耐心解答。

一到冬天,社区里的老慢支病人特多,冬天输液冷,她总会给病人冲一杯热茶,准备一个暖手瓶,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一些病人长期受病痛折磨,经常输液,血管弹性差,而且很难找,她总是仔细地寻找血管,一边跟病人交谈一些输液注意事项,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一边迅速进针,做到一针见血。

有一天早晨,xx发现一位昨天来输液过的患者脸很红,于是就问她今天脸怎么这么红,是否与昨天的输液有关,病人说昨天输液回去后全身皮肤发痒,并出现过皮疹,后来消退了,只是今天脸还有点痒。

但是在复诊时,她没跟医生提过,医生今天开的还是昨天一样的药,xx马上跟医生反映,给患者换了一种药,从而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工作中,xx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超时工作。

在社区,因护理人员短缺,人手不够,她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日来上班。

在午休、休息日常常一个电话打来说要下村了,抽血了,她总是二话不说就投入到工作中。

在抢救危重病人方面,她能够独挡一面,多年的icu工作经历使她能沉着、冷静、快速的配合医生的抢救工作,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9年的一天,医院来了一个服农药自杀的人,患者已是昏迷状态,口角流涎并伴有呕吐,满屋子都是那种大蒜味和腥臭味,那时,xx已怀有身孕,正在午休,但考虑当班医生年轻,她还是冲在抢救病人的最前线,病人突然出现窒息,脸色青紫、口唇紫绀。

她迅速为病人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使病人脸色转为红润,为病人插胃管洗胃后又把病人护送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为病人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路上,晕车加上浓重的农药味,等把病人安全护送至上级医院后,她自己却在那边呕吐。

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独自一人来输液,到中午的时候还没输完液体,是她拿来饭菜给老人吃。

来自偏远地区的病人输完液体后因交通不便回不了家,又舍不得花钱雇车,是她把病人送回了家。

这就是茶院卫生院的医生长——xx。

她这种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处处体现了一个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视病人为亲人的精神阐释了一个白衣天使良好的职业道德。

近年来,她在病人心中有了较高的认可度,有时候在她休息时病人就会查找她,有些病人和家属甚至还与她成了朋友。

2019年3月,xx调去社区办,工作更加忙碌。

但对来院体检者,她总是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疑惑。

下村时,她总能深入群众,坚持每月定期到责任村,进行慢性病随访、干预、评估等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为群众提供健康、营养、卫生保健咨询和指导。

记得有一位70多岁的骨折老人卧病在床,床边测得血压180/100mmhg,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不肯治疗,经她的耐心劝导之后,积极接受治疗,现已能下床活动,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

这位老人平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国家真是好,服务到家了。

言传身教,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为了提高护理组的护理水平,xx时时处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