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224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2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docx

现代汉语语音概说

汉语语音及其教学

 第一节概 说

一、语音单位

人们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就是语音。

如果是听陌生的语言,人们会觉得听到的声音是一串一串的。

如果是听自己的母语,听到的则是一个个清晰的语音片段。

这些语音片段有大有小,分别表示着不同的语音单位。

1.音节

通过对语音片段的切分,我们可以得到大大小小的语音单位,例如“xǐhu-ānnánjīng”这段语流就是由不同的语音单位组合而成的。

为了清楚起见,我们用树形图来表示这段语流的切分过程和切分结果。

试看下图:

xǐhuānnánjīng

xǐhuānnánjīng

xǐhuānnánjīng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听到的一句话,可以切分为不同大小、不同等级的单位。

对“xǐhuānnánjīng”进行切分,我们得到两个词“喜欢”和“南京”的语音形式,即:

“xǐhuān”和“nánjīng”;这两个词分别由两个音节组成,即“xǐ”、“huān”和“nán”、“jīng”。

如果从词汇学的角度看,这四个音节都有意义,它们是构词单位,叫语素;如果从语音学的角度看,它们是人们凭直觉就能识别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叫音节。

在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2.音素

如果对一个音节进行切分,就能得到更基本的语音单位。

例如把“xǐ”和“hu-ān”进一步切分下去,就会得到x、i、h、u、a和n这样的语音单位。

这几个语音片段再不能继续切分了,它们是从一连串语音当中切分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人们听觉所能分辨的最小的语音片段,我们把这样的语音单位就叫做音素。

音素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元音,一类叫辅音。

发音时,如果呼出的气流振动声带并且通过口腔时不受任何阻碍,这样发出的音就是元音。

比如上例中“i、u、a”所表示的音就是元音。

如果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样发出的音叫辅音。

比如上例中“x、h、n”所表示的音就是辅音。

元音和辅音是语音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们的主要区别有:

第一,发元音时,气流顺利通过声腔,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在声腔的某一部位要受到阻碍。

第二,发元音时,由于气流不受阻碍,畅通无阻,所以声腔的各个部分用力自然均衡,相应的,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要受到阻碍,因此起着阻碍作用的发音部位特别紧张,特别用力,相应的,气流由于要克服阻碍,因此气流较强。

第三,发元音时,声带颤动,形成的声波具有周期性,所以元音都是浊音,声音比较响亮;发辅音时,气流由于被完全阻碍或只有狭窄的通道,所以产生的是瞬音或紊音,声音一般不响亮。

比如普通话中的b、d、g就是气流克服完全阻碍而形成的瞬音,f、s、x就是气流通过狭窄通道时摩擦产生的紊音。

3.声母、韵母和声调

传统上,人们总是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和贯穿于整个音节的声调三个部分,声母、韵母和声调是音节的三个构成要素。

声母指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

例如“现代”(xiàndài)这两个音节的开头是“x”和“d”,它们是两个辅音,所以这两个音节的声母就是“x”和“d”。

汉语音节的声母绝大多数是由辅音充当的,但是有些音节的开头没有辅音,例如“爱”(ài)、“安”(ān)、“鹅”(é)等音节,这些开头没有辅音的音节的声母,通常被称为“零声母”。

声母和辅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声母和韵母相对,划分的依据是各自在音节中的位置;辅音和元音相对,划分的标准是音素的音色。

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是有的辅音却不能充当声母,例如“张”(zhāng)中的“ng”,只能做韵尾,“南”(nán)中的“n”,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尾。

此外,零声母和辅音也没有关系。

韵母指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

例如“现代”(xiàndài)这两个音节中,“ian”和“ai”就是它们的韵母。

零声母音节的韵母就是整个音节,例如“爱”(ài)、“安”(ān)、“鹅”(é)的韵母分别就是“ɑi”、“ɑn”、“e”。

韵母和元音是不同的概念。

韵母可以由一个元音构成,例如“鹅”(e);还可以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例如“爱”(ɑi)和“外”(wɑi);还可以由元音带辅音构成,例如“张”(zhāng)中的“ɑng”,“南”(nán)中的“ɑn”。

可见,韵母既可以由元音构成,也可以由元音和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是不同的。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声调贯穿于整个音节。

“妈”(mā)的声调又高又平,“麻”(má)的声调由低到高,是上升的,“马”(mǎ)的声调先由高到低,然后又升上去,“骂”(mà)的声调是由高到低,是下降的。

这四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声调的不同,可见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1.没有复辅音

辅音和辅音结合可以组成复辅音。

复辅音在印欧语系里很常见,例如英语box[bɔks]、spring[spriŋ]、strict[strikt]等等。

现代汉语音节中则没有这样的现象,辅音或者在音节的开头,或者在音节的末尾,辅音和辅音不能连着使用。

2.元音占优势

现代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是不能没有元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一共有39个韵母,其中单韵母和复韵母就有23个,鼻韵母只有16个,而且即使在鼻韵母中,元音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例如“iɑn”、“uɑn”、“üɑn”、“uen”“iɑng”、“uɑng”、“ueng”等韵母中,元音和辅音的比例是2:

1。

因此,在音节结构中,元音所占的比重很大。

3.有声调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在汉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一个音节往往由于音调不同,所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这样的例子在汉语中比比皆是,例如普通话音节di如果读成四个不同的声调,则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低”、“笛”、“抵”、“地”。

其次,声调具有区别词性的作用。

例如“好”读上声是形容词,读去声则是动词;“钉”读阴平是名词,读去声则是动词;“卷”读上声是动词,读去声是名词。

再次,声调是附着在整个音节上的,不同音节有不同的音高变化,从听感上说,汉语音节之间的界限就很容易分辨,也就是说,声调还具有区别音节界限的作用。

最后,汉语声调具有高低升降的旋律变化,从而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点。

古典诗词中充分利用了汉语声调的这一特征,很讲究声调的平仄(平声大致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大致包括上声和去声)变化,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例如杜甫一联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上句和下句的声调平仄相对,上句为“平平平仄仄”,下句为“仄仄仄平平”,读来抑扬顿挫,充满了音乐美。

三、汉语拼音方案

为了方便学习和研究语音,人们需要一套记录语音的符号。

有了记音符号,人们才能把口耳相传的语音记录下来。

汉语拼音方案就是记录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套记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开始拟订于1955年,1956年2月公布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最后于1958年2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目前,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方案。

1.主要内容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及隔音符号五部分内容。

下面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拉丁字母笔画简单,构形清楚,便于书写和阅读,是世界上通行范围最广的字母,所以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拉丁字母。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拉丁字母是被用来记录汉语语音的,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汉语称呼音,因此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拉丁字母应该叫做汉语拼音字母。

它们的称呼音标注如下:

字母表中的排列顺序完全依照拉丁字母原有的顺序。

这个顺序是国际通用顺序,便于排序和索引,便于国际交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包括21个辅音声母,其中zh、ch、sh是三个没有列在字母表中的增补双字母。

声母表依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来排列,依次是:

唇音b、p、m、f,舌尖中音d、t、n、l,舌根音g、k、h,舌面音j、q、x,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前音z、c、s。

声母表中每个声母下面的类似汉字笔画的符号是注音符号,它们跟拉丁字母一样,表示声母的本音。

注音符号旁边的汉字表示声母的呼读音,呼读音是声母的本音和一个元音相拼而成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听清楚相应的声母。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即:

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2)韵母“儿”写作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

例如:

“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ɑr。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4)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忧),yɑn(烟),yin(因),yɑng(央),ying(英),yong(雍)。

ǖ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ɑ(蛙),wo(窝),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g(汪),weng(翁)。

ǜ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e(约),yuɑn(冤),yun(晕),ǜ上两点省略。

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5)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6)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写简短,ng可以省作ŋ。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母以传统音韵学的四呼为基础排列。

第一竖行为开口呼,第二竖行是在开口呼前边加i形成的齐齿呼,第三竖行是在开口呼前面加u形成的合口呼,第四竖行是在开口呼前边加ü形成的撮口呼。

现代汉语普通话一共有三十九个韵母,韵母表中只列出了三十五个韵母,没有列出全部的普通话韵母。

韵母表下面对此有说明: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

(2)韵母“儿”写作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3)韵母ㄝ单用是写作ê。

这样,字母i除了用来表示“衣”等音节的韵母外,还表示[ɿ][ʅ],再加上er和ê,刚好三十九个韵母。

声调是汉语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的专用符号,标调要标在音节的主要元音上,轻声不标调。

为了方便使用,除了在正音的读物中音节需要全部标调外,在其他场合人们习惯不标调。

例如“人民日报”可以只拼写成“RenminRibao”。

隔音符号的作用是用来分清音节之间的界限。

连写的多音节词有可能引起歧义,例如piao究竟是“票”还是“皮袄”?

为了准确方便,必须在拼写上避免这样的歧义。

●2.方案的优点及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2.1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

(1)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易学易用,也易于国际交流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吸取了汉语拼音化历史上拼音字母设计的经验教训,采用构造清晰简单、书写方便、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作为拼写字母。

这样做,不仅便于本国人学习使用,也便于外国人学习使用。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是完全正确的。

(2)既能清晰地反映汉语的语音系统,又较简单明白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对现代汉语普通话音位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

根据分布上的互补性、语音的近似性、音位系统的经济性,汉语拼音方案把[i][ɿ][ʅ]三个元音合并为一个音位,用来i表示;把[e]、[ɛ]、[ə]、[]归并为一个音位,用e来表示,[o]单独设置为一个音位,用o来表示;j、q、x这组辅音和g组辅音(g、k、h)、zh组辅音(zh、ch、sh)及z组辅音(z、c、s)在分布上虽然都是互补的,但是汉语拼音方案把j、q、x这组辅音独立设为一组音位,目的是为了使辅音发音单纯,便于学习。

这样,汉语拼音方案把普通话的音位归纳为6个元音音位:

a,o,e,i,u,ü;21个辅音音位:

b,p,m,f,d,t,n,l,g,k,h,j,q,x,zh,ch,sh,r,z,c,s;4个调位:

/55/,/35/,/214/,/51/。

汉语拼音方案所归纳的音位系统,简单明了,便于学习掌握。

几十年来,广为流传,成为现代汉语普通话音位归纳影响最大的一个方案。

(3)有广泛的使用价值,适于汉字的电脑输入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自公布实行以来,就日渐显示出广泛的使用价值。

除了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基础作用外,在其他领域,汉语拼音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于1977年9月通过了中国地名委会向大会提出的关于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中国地名作为国际罗马字母拼写标准的提案后,我国改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消除了我国人名、地名在罗马字母拼写方面长期的混乱局面。

再如汉语拼音在排序索引方面非常便捷。

以词典为例,以音序排列的汉字顺序固定,检索也最为方便,无论是部首检字法还是四角号码检字法,在这方面都无法和音序相比。

可以说,作为编制索引的优越手段,汉语拼音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图书、资料、情报、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

最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社会,汉语拼音方案还是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得力工具。

在中文输入方面,汉字主要是通过编码实现的,只有汉语拼音输入法才是像英文一样的无编码输入,学起来最为简单方便。

尽管拼音输入法有重码较多的缺点,但随着分词技术的发展,随着汉语正词法的完善,拼音输入法一定会成为最为方便、普及的输入方法。

2.2方案在汉语教学中的主要用途

(1)作为学习普通话和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的工具

如果说汉字具有超方言的作用,那么汉语拼音就是单纯服务于普通话的。

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就大体上掌握了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内容。

汉语拼音方案在普通话教学、推广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也是重要的教学工具。

和音形脱节、难认难读的汉字相比,汉语拼音方案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便捷桥梁。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拉丁字母,外国人比较熟悉。

汉语拼音准确地显示了汉语音节结构,在语音教学中,既可以对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准确掌握声、韵、调,又可以在学习语音的过程中学习说话,满足学生口头交际的迫切需要。

所以,从汉语拼音入手学习汉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不仅如此,掌握了汉语拼音,外国朋友也就具备进一步自学汉语的能力。

无论是学习读写汉字,还是进行广泛阅读;无论是课程学习,还是课外积累,汉语拼音都是学习的好助手,可以便捷地解决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领域中,汉语拼音不仅是给汉字注音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像汉字一样的文字作用。

(2)作为给字、词注音的工具

汉语拼音是给汉字准确注音的便捷工具。

汉字难读难认,有了拼音方案,汉字读音的声、韵、调一目了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学习掌握汉字。

同时,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拼写汉语的,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注音,更重要的是拼写汉语中的词。

因此,学习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同时,必须学习掌握现代汉语正词法,这样才能充分、规范地使用拼音方案。

第二节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

发辅音时气流都要在口腔中形成一个阻碍,辅音的音色与气流在口腔中受到的阻碍部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有关。

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发音时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叫做发音方法。

我们就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入手来说明声母。

1.声母的发音部位

发辅音时,阻碍是由口腔的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接触而形成的。

接触点不同,辅音的音色就不相同。

根据发音部位,普通话的声母有下面七类:

(1)双唇音:

上唇和下唇接触形成阻碍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声母共有三个双唇音:

b、p、m。

(2)唇齿音:

上齿和下唇接近形成阻碍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声母中只有一个唇齿音:

f。

(3)舌尖前音:

舌尖和上齿背接触,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声母中有三个舌尖前音:

z、c、s。

(4)舌尖中音:

舌尖和上齿龈接触,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声母中共有四个舌尖中音:

d、t、n、l。

(5)舌尖后音:

舌尖翘起,和硬腭前部接触,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声母中共有四个舌尖后音:

zh、ch、sh、r。

(6)舌面音:

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接触,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声母中共有三个舌面音:

j、q、x。

(7)舌根音:

舌面后部和软腭接触,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声母中共有三个舌根音:

g、k、h。

2.发音方法

辅音的发音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阻碍的方式、声带振动与否及气流的强弱。

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声母的发音。

2.1阻碍的方式

辅音发音时,阻碍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形成阻碍的阶段叫“成阻”,保持阻碍的阶段叫“持阻”,解除阻碍的阶段叫“除阻”。

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特点,普通话的声母有下面五类。

(1)塞音:

所谓“塞”就是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发音器官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完全堵住气流的通路,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一下子冲出去,爆发成音。

这样发出的音叫塞音,普通话声母共有六个塞音:

b、p、d、t、g、k。

(2)擦音:

所谓“擦”就是摩擦。

发音器官的两个部分接触或者靠近,留下一个窄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去,摩擦成音。

这样发出的音叫擦音,普通话声母共有六个擦音:

f、h、x、sh、r、s。

(3)塞擦音:

所谓“塞擦”就是把“塞”和“擦”结合起来,先塞后擦。

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气流先把阻塞的部位冲开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塞擦音。

普通话声母中共有六个塞擦音:

j、q、zh、ch、z、c。

(4)鼻音:

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从鼻腔中通过,这样发出的音叫做鼻音。

普通话声母中有两个鼻音:

m、n。

(5)边音:

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形成阻碍不让气流通过,但舌头的两侧仍留下空隙,气流从舌头的两侧通过,这样发出的音就叫“边音”。

普通话声母中只有一个边音:

l。

2.2声带是否振动

发辅音时,声带可以有两种状态:

一种是声带不振动,另一种是声带振动。

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叫清辅音,声带振动的辅音叫浊辅音。

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

(1)清音: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气流不带声。

普通话的声母绝大多数是清音,共有十七个:

b、p、f、d、t、g、k、h、j、q、x、zh、ch、sh、z、c、s。

(2)浊音:

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带音。

普通话声母只有四个浊音:

m、n、l、r。

2.3气流的强弱

发辅音时如果在除阻后紧跟着送出一股气流来,这样的辅音就叫做送气音。

反之,就是不送气音。

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可以把普通话声母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送气与否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重要的辨义作用。

试比较普通话中的“大”(dà)和“踏”(tà)。

读“大”的时候,d的阻碍刚刚解除,紧接着就是发出ɑ。

读“踏”的时候,t的阻碍解除后,紧接着送出一股气流,然后再发ɑ。

如果在嘴唇前放一张小纸条的话,读“踏”的时候,呼出的气流会把纸条吹起来,而在读“大”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在普通话声母中,塞音和塞擦音可以分为送气和不送气两类,各有六个,如下表所示:

塞音

塞擦音

不送气

送气

不送气

送气

b

p

j

Q

d

t

zh

Ch

g

k

z

C

如果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描写任何一个辅音的发音了。

描写一个辅音的时候,习惯上先说它的发音部位,接着是送气与否,然后是清音浊音,最后是阻碍方式。

下面对二十一个辅音声母的发音状况逐一加以说明。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双唇闭合,阻塞气流,软腭上升堵住鼻腔,声带不振动。

在除阻时,较弱的气流克服双唇的阻碍,爆发成音。

例如“白布”(báibù)、“半边”(bànbiān)、“背包”(bèibāo)。

p双唇、送气、清、塞音。

发音和b的情况基本一致。

只是在除阻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克服双唇阻碍,送出的气流较强。

例如“批评”(pīpíng)、“澎湃”(péngpài)、“排炮”(páipào)。

m双唇、浊、鼻音。

发音时,声带振动,双唇闭合,堵住气流,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气流从鼻腔中出来。

例如“麦苗”(màimiáo)、“买卖”(mǎimài)、“麻木”(mámù)。

f唇齿、清、擦音。

发音时,上齿轻轻接触下唇,形成一条窄窄的缝隙;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路,声带不振动,气流从唇齿间的缝隙中挤出,摩擦成音。

例如“夫妇”(fūfù)、“风范”(fēngfàn)、“奋发”(fènfā)。

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声带不振动。

在成阻和除阻阶段,舌尖轻轻地抵住上齿背,完全堵塞气流的通路;除阻时,较弱的气流把舌尖和上齿背形成的阻碍冲开一条窄窄的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成音。

例如“自在”(zìzài)、“自尊”(zìzūn)、“总则”(zǒngzé)。

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和z的情况基本一样,只是在除阻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克服舌尖和上齿背形成的阻碍,送出的气流较强。

例如“猜测”(cāicè)、“仓促”(cāngcù)、“草草”(cǎocǎo)。

s舌尖前、清、擦音。

发音时,舌尖靠近上齿背,形成窄窄的缝隙;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声带不振动。

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例如“色素”(sèsù)、“森森”(sēnsēn)、“瑟瑟”(sèsè)。

d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阻塞气流,软腭上升堵住鼻腔,声带不振动。

在除阻时,较弱的气流克服舌尖的阻碍,爆发成音。

例如“定单”(dìngdān)、“顶点”(dǐngdiǎn)、“动荡”(dòngdàng)。

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发音和d的情况基本一样,只是在除阻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克服舌尖和和上齿龈形成的阻碍,送出的气流较强。

例如“铁塔”(tiětǎ)、“偷偷”(tōutōu)、“头疼”(tóuténg)。

n舌尖中、浊、鼻音。

发音时,声带振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住气流,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气流从鼻腔中出来。

例如“能耐”(néngnài)、“恼怒”(nǎonù)、“泥泞”(nínìng)。

l舌尖中、浊、边音。

舌尖抵住上齿龈,但舌头的两侧留有空隙,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气流从舌头的两侧通过。

例如“伦理”(lúnlǐ)、“轮流”(lúnliú)、“流落”(liúluò)。

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的前部,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路,声带不振动。

在成阻和除阻阶段,舌尖抵住硬腭前部,完全堵塞气流的通路;在除阻时,较弱的气流把舌尖的阻碍冲开一条窄窄的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成音。

例如“战争”(zhànzhēng)、“主张”(zhǔzhāng)、“驻扎”(zhùzhá)。

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和zh的情况基本一样,只是在除阻时,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克服舌尖和硬腭前部形成的阻碍,送出的气流较强。

例如“常常”(chángcháng)、“长处”(chángchù)、“超车”(chāochē)。

sh舌尖后、清、擦音。

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窄的缝隙;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声带不振动。

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例如“熟睡”(shúshuì)、“受伤”(shòushāng)、“甩手”(shuǎishǒu)。

r舌尖后、浊、擦音。

发音和sh的情况基本一致,不过发音时声带要震动,气流带音。

例如“仍然”(réngrán)、“忍让”(rěnràng)、“柔软”(róuruǎn)。

j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声带不振动。

在成阻和除阻阶段,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完全堵塞气流的通路;在除阻时,较弱的气流把舌面和硬腭前部形成的阻碍冲开一条窄窄的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成音。

例如“节俭”(jiéjiǎ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