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705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docx

屠宰废水调试笔记

水解酸化是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将厌氧过程控制在水解段而不进入酸性衰退阶段,此时,大分子有机物被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以利后续好氧处理,同时,回流污泥处于缺氧状态时,减少了剩余污泥的排出量。

为了进一小保证气浮处理的效果,同时利用废水中投加一定量混合剂,使废水中的乳化油脂破乳和白污凝固的作用,采用先进的气浮设备,将其分离,通过上述预处理,可将废水中的胡机物、悬浮物和胶体更彻底地除去,其出水与厂内生活污水混合,汇入集水井,该污水由提升泵排入水解调节池。

污水在水解调节池内水力停留时间约12~18小时,在调节水质、水量的同时,在异养型兼性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含碳有机物被水解成单扩、蛋白质被水解为肽和氨基酸,脂肪被水解为甘油脂肪酸,即:

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断链和不完全降解后,变为生化的小分子有机物,出水进入后续的好氧反应,在此阶段,COD的去除率可达20%左右。

为保证水解调节池内有充足的微生物,在池内增设填料,使微生物在其上附着生长,池内设6台水下曝气机。

制衣废水的接触氧化调试

、调试前的准备

(1)清水试车已经完成。

(2)各构筑物及设备已开始正常使用,有一定量的污水产生,能够维持污水处理工序的基本运行。

  (3)有良好的接种污泥的来源。

  污泥接种可以大大缩短污泥培养驯化的时间。

  以下污泥可作为接种污泥且按此顺序确定优先级:

  ①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②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③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

  ④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

  ⑤粪便污泥上清液

  本次调试采用接种污泥取自市政污水厂脱水后的污泥。

  接种量视污泥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接种量为3-5g/L干污泥。

本次调试向一级接触氧化池和二级接触氧化池分别投入约3t含水率80%的泥饼,投加方式为多点投加。

、接触氧化池单元的调试

污泥的培养

  污泥的培养有连续培养法和间歇培养法。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污泥培养可采用连续培养的方法。

  

(1)向调节池内注入生活污水,并投入一定的营养源。

  

(2)当调节池内液位达到中液位以上时,开启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打入水絮凝沉淀池,絮凝沉淀池水满之后流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水满之后流入接触氧化池。

  (3)当一、二级接触氧化池内液位均达到设计液位时,开启鼓风机,同时停止调节池内的提升泵,闷曝1~2天。

  (4)之后启动一级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将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同时开启二级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将污泥回流至一级接触氧化池,继续闷曝2~3天,投入适量的养料。

闷曝一个星期之后,开启调节池提升泵,将生活污水提升至后续处理单元,水量逐渐增大,通过调节提升泵出水阀门及回流阀进行水量控制。

  (5)依上述流程连续运行,观察填料上污泥的生长状况。

  (6)当填料上的生物膜达到1~2mm厚时,且沉淀池的出水较清澈,氧化池进出水去除率>60%时,可认为生物膜的培养基本结束。

此时可关闭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泵,不再将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

当水质恶化时,可适时开启污泥回流泵,以增强处理效果。

污泥驯化

  当污泥培养成功之后,即可进行污泥驯化阶段。

本工程调试采用方法属异步驯化。

  

(1)调节池内进入厂区排放废水。

  

(2)开启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污水自流入一级接触氧化池,控制提升泵出水水量约为设计水量的1/4,即提升水量为每天100t。

  (3)持续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观察出水水质情况,当沉淀池的出水较清澈,加大提升泵出水水量,每次增加10-20%(以设计流量为基准),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达到满负荷,当处理水量达到满负荷,水质亦能达标时,驯化阶段结束。

进入试运行及稳定运行阶段。

注意事项

  

(1)接种污泥在投加入反应器前,应以小于的沙网滤过,以去除其中尺寸较大的颗粒,防止生物膜通道堵塞。

同时应边曝气边投加。

  

(2)加接种污泥时应注意在反应池中先充入一定量的污水,其体积要保证剩余空间可以容纳接种污泥。

  (3)泥驯化时负荷应由小至大,待运行稳定后逐步增大污水水量,提高污泥有机负荷直至满负荷运转。

  (4)曝气池水面的漂浮物要定期捞除。

  定期观察设备运行和处理出水,发现异常情况应即时处理。

混凝剂投加单元的调试

  

(1)药品选择:

絮凝剂可采用优尼克,优尼克是一种以天矿物原料与聚合氯化铝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制成的净水剂,是一种复合型的新产品,外观为灰色粉末。

本工程采用优尼克要求产品中氧化铝的含量不小于28%。

  

(2)液浓度:

在药桶内将优尼克调配成浓度为5%~10%溶液。

  (3)配药周期:

药箱有效容积200L,约4~6天配一桶药液,具体以实际调试结果为准。

  (4)配药过程:

先打开进水阀,加水至水箱高度的1/2处停,按下面板上的搅拌电机按钮,开动搅拌机,边搅拌边将称好的的药剂缓慢投入,继续搅拌10min左右关闭搅拌机,再加水至桶的指定液位,再搅拌10min,溶药完毕。

将手动开关扳至自动状态。

  (5)注意事项:

配药时要戴防护手套,口罩,不要穿高跟鞋,倒药剂时要缓慢谨慎,以保证不溅出伤人。

系统监测

检测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mg/L。

观察污水的顔色变化。

污水处理系统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排除方案

序号

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引起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

1

水泵抽不上水或出水量极少

1、水泵电机接线有误

2、水泵被异物缠绕

3、水泵电机损坏

1、更换电机三相接线

2、清除水泵泵腔内的异物

3、更换水泵

2

出水色度不达标

1、原水色度超标

2、加药量不足

3、药剂效果不理想

1、控制原水色度在设计值范围之内

2、适当加大药剂投加量

3、选择效果更好的药剂

3

出水COD不达标

1、微生物营养不够

2、曝气量不足

3、PH值及水温不正常

1、向池中按比例投加N、P等营养物质。

2、增加曝气量。

3、调整PH及水温。

4

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

曝气管道堵塞

应立即清洗或更换。

5

液面翻腾不均匀

曝气有死角

检查池底四角有无积泥,应即时清淤。

6

出现大量白色泡沫

1、水中含有大量洗涤剂等发泡物质。

2、进水水质有变化。

1、应在调节池内投加消泡剂,以去除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或定期用水枪对池内泡沫进行喷洒。

2、测量进水水质情况,对进水浓度进行调整。

7

泡沫呈茶色、灰色

泥龄太长或污泥被打碎而被吸附在气泡上所致。

增加排泥量。

8

气泡较粘,不易破碎

负荷较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

减小进水浓度。

四、结论与建议

制衣废水具有水量水质波动范围较大,有机污染较严重,色度及含磷较高,可生化性较差等特点,工艺选择上宜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工艺。

工艺设计时PH调节至,混凝剂投加量为20mg/L,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6小时,填料负荷为填料④时,该工艺对COD、BOD5、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核心处理单元接触氧化池设计成两级,可有效避免水力短流,同时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及渐次COD浓度梯度,保证了处理效果。

工艺调试时混凝剂的筛选及投加量的控制十分重要,最好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生物接触氧化池单元调试时采用接种污泥进行培养及驯化,可大大缩短污泥培养及驯化的时间,调试过程中应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工程所采用的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及调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制衣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废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调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或借鉴意义。

高浓度柠檬酸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调试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培菌需从同类生产工艺的工厂引进活性污泥(含水率为96%~98%,泥量为池容的~,如果活性污泥量多则可加快挂膜速度。

首先,将污泥投入接触氧化池,然后把约为1/3池容的废水泵入池中,再加满自来水,控制此时水中的pH值为7、BOD为200mg/L左右(若BOD较低,可加入1~3kg工业葡萄糖,同时加入~的尿素;若离食堂较近,可加入适量的淘米水、面汤等以增加碳源)。

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启动鼓风机连续曝气8h后再补充工业废水。

在曝气过程中要控制池中溶解氧含量在2~4mg/L之间,并需测试污泥沉降比,若发现该值逐渐减少,说明这些污泥已粘附在填料上。

闷曝1d且每隔8h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尿素、更换1/3池容的工业废水。

对微生物进行镜检时若发现水中游离细菌增多或豆形虫等原生动物逐步增加,说明~PH为6~8、BOD为150~250mg/L、COD为600~800mg/L、水量为设计水量的1/5。

若发现其他条件都满足,但进水BOD较低则可投入少量工业葡萄糖,此阶段BOD∶N∶P值可略高100∶5∶1。

由于驯化与培菌同时进行,其挂膜速度很快,一般3~5d后在填料表面上就可以开始看到有很薄的一层膜,把它刮下来后进行镜检,发现其透光性好,有原生动物如纤毛虫、累枝虫、钟虫等出现,此时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可达30%~50%。

若微生物增殖正常,可加大水量至池容的1/3~1/2,大约10d后可按设计水量进行处理,这时挂膜基本完成,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COD去除率为50%~70%。

若在此去除率情况下能稳定运行1个月左右,则当水量逐步加大时可不必再添加外源营养物。

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膜开始新陈代谢,老膜开始剥落,出水中出现悬浮物,标志着挂膜阶段结束,可进入正常运转。

气浮

废水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后,大多数可溶性有机物基本被去除。

对水中大多数细小悬浮固体、胶体以及大分子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采用加药气浮反应池进行处理。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气浮加药量试验结果  mg/L

项目

1

2

3

4

5

6

7

8

PAC

50

100

150

200

150

200

250

300

PAM

5

5

10

10

SS

进水

550

556

543

547

531

567

580

525

出水

317

279

167

80

319

267

170

130

COD

进水

760

770

765

759

765

748

730

758

出水

415

380

290

245

390

310

289

240

从表2可以看出,将PAC和PAM按15∶1的剂量投加可使SS的去除率(80%)明显高于单独使用PAC的处理效果且水的透明度也较好,呈淡黄色。

由于PAM的价格较高(为PAC的3倍以上),因此在工业化试验中直接采用PAC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当药量达到250mg/L时出水已能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 结语

高浓度柠檬酸废水经过厌氧处理后,与低浓度有机废水混合进入接触氧化池,再进入气浮系统,最终出水COD在250~300mg/L之间,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新扩改企业发酵行业二级标准(COD≤300mg/L、SS≤200mg/L、pH=6~9)。

浅层气浮/接触氧化处理废纸造纸废水调试

概况:

新密市宏远纸业有限公司位于新密市大隗镇,新密市大隗镇有几百年的造纸传统,素有“中国造纸第一镇”的美喻。

该厂主要是以美废、国废为主要造纸原料并附有各种废旧纸箱、报刊杂志等原材料,废水主要来源于打浆、洗浆工段和抄造工段,废水中主要的污染因子为SS、CODCr、BOD5。

废水中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质,该公司生产废水有以下特点。

1、SS含量较大;2、BOD5/CODCr比值较低,不易生化。

依据该厂的水质、水量特点及调试期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调试方案:

生化和物化分开处理。

一、调试内容及目的

调试的主要主要内容有:

1、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2、生物膜的培养,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或相类似造纸厂引入活性污泥;生物培养基;3、生物膜的培养、驯化,其目的是选择、培养适应实际水质的微生物;4、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运行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单化控制规程,以便于今后的运行指导。

二、调试方法

(一)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设备、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人数视岗位设置和可以进行轮班而定。

2.其他准备工作: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以便开展水质分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管道及构筑物中有无堵塞物。

d.检查总供电及各设备供电是否正常。

e.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开机,各种阀门能否正常开启和关闭。

f.检查仪表及电控系统是否正常。

g.检查维修、维护工具是否齐全,常用易损件有无准备。

h.购置絮凝剂、混凝剂。

(二)带负荷试车

开启水处理设施、管道中所有阀门和闸阀,启动进水泵送水,根据各构筑物进水情况,沿工艺流程适时启动其他设备。

在此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检查进线总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变配电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各种设备工作情况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2、用容积法校核进、出水流量计计量是否准确,校核在线监测仪,检测进、出水水质,流速,测量并记录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和转速。

3、及时解决试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编制设备操作规程。

(三)生物膜的培养

生物膜的培养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其培养方式主要有静态培养和动态培养。

1.静态培养

所谓的静态培养是:

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填料层的接触时间,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开始阶段为了避免由于造纸废水营养单一,故每天一次以BOD5;N:

P=100:

5:

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营养底物。

首先将接种污泥50m3(5%生化有效体积)和废水按1:

1的比例稀释混合后用泵打入生化池内,再泵入20%~40%生化体积的生产废水,然后剩余体积加清水贮满池子开始曝气培养。

生化池内填料的堆放体积按反应池有效容积35%~40%。

静置20h不曝气,使固着态微生物接种到填料上,然后曝气24h,静置2h后排掉反应器中呈悬浮状态的微生物。

再将配制好的混合液加入重复操作,6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7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

2.动态培养

经过7天的闷曝培养,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故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为24小时,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

约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20天以后出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

在经过20天的培养出现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

可以开始连续小水量工业运行。

(四)生物膜的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

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平均应控制在2~4mg/l之间,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2mm左右生物膜培养即告成功,直到出水BOD5、SS、CODCr等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五)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设计中的工艺控制参数是在预测水量、水质条件下确定的,而实际投入运行时的污水处理工程其水量、水质往往与设计有适当的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水量水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工艺运行参数,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达标的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能耗。

1.工艺参数内容:

需确定的重要工艺参数有进水泵站的水位控制,初沉池、二沉池池排泥周期,浅层气浮处理量、加药量,生物接触氧化池溶解氧DO、温度、PH值、生物膜厚、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及种类,二沉池泥面高度等。

2.确定方法:

进水泵站水位在保证进水系统不溢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在高水位运行。

用每天排除大泥量的体积和集泥容积对比来确定排泥周期,排泥量体积小于集泥容积。

浅层气浮处理能力由厂区所排污水量确定,PAC、PAM的投加量由实际混凝、絮凝情况定,理论与实际不太一样。

生物接触氧化池DO一般控制在2~4mg/l之间、不需污泥回流、常温控制、PH值在~之间,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及种类可由生物显微镜观察。

(六)工艺控制规程:

工艺操作规程主要是用来指导系统运行的,是工艺运行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各构筑物的基本情况;2,各构筑物运行控制参数;3,设施设备运行方式;4,工艺调整方法;5,处理设施维护维修方式。

工艺操作规程应在运行工艺参数稳定确定后编制。

(七)调试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厂要正常稳定的运行,还应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运行记录、设备、设施维护工作档案记录等,在调试过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在生物膜培养的初始阶段,采用小负荷进水方式,使填料层表面应逐渐被膜状污泥(生物膜)所覆盖;

2.试运行中,应严格监测生物接触氧化池内DO、温度、PH值变化、微生物生长状态及种类;

3.严格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好氧层厚度2mm左右,应不使厌氧层的过分增长,保证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

4.生物接触氧化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在低、中、高负荷时,DO控制不当均有可能发生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与脱落,故应控制污泥负荷在~kgMLSS之间;

5.浅层气浮的加药处理出水水质应以满足生化设计进水水质条件为准,保证气浮加药的稳定以利于后续生化处理,因不同厂家生产的PAC含有大约6%~7%的Ca粉容易生化池泛白,经曝气反应生成CaCO3包裹生物膜的表面造成生物膜接壳致使生物膜严重脱落,影响生化的正常运行。

同时因聚合氯化铝中AL3+、CL-对微生物的生长或多或少的抑制,建议投加聚铁,Fe3+是微生物生长的微量元素。

6.运行前对所有设施、管道及水下设备进行检查,彻底清理所有杂物,以避免通水后管道、设备堵塞和维修水下设备影响调试的顺利进行。

7.培菌初期,曝气池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严重时会堆积整个生化池走道板,这一问题是培菌初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决。

8.运行后期发现二沉池出水带有絮状生物膜、并且从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易翻团状污泥,故应尽快排出沉淀池底部污泥斗污泥,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

四、调试总结:

经过一个半月的调试运行,污水处理站各构筑物、设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整个系统运行正常、稳定。

处理规模和出水水质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已通过省局相关验收验收。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接触氧化池调试

1)接种

  在接触氧化池中投加5吨好氧污泥(新鲜好氧脱水污泥亦可),并用CODcr浓度为1000mg/l的废水将氧化池注满,开动曝气系统,在不进水的情况下连续曝气2天(另外,用粪水连续驯化接种7—10日也可)。

絮凝反应池异常问题的分析与排除

(1)现象一絮凝反应池末端颗粒状况良好。

水的浊度低,但沉淀池中矾花颗粒细小,出水携带矾花。

原因及解决对策:

①絮凝池末端有大量积泥,堵塞了进水穿孔墙上的部分孔口,使孔口流速过大,打碎矾花,使之不易沉降,此时应停池清泥;

②沉淀池内有积泥,降低了有效池容,使沉淀池内流速过大,此时亦应停池清泥。

(2)现象二絮凝反应池末端矾花状况良好,水的浊(zhuo)度低,但沉淀池出水携带矾花。

原因及解决对策:

①沉淀池超负荷此时应增加沉淀池投运数量,降低沉淀池的水力表面负荷;

②沉淀池内存在短流如果短流是由堰板不平所致,则应调平堰板;如果有温度变化引起的密度流所致,则应在沉淀池进水口采取有效的整流措施。

(3)现象三絮凝池末端矾花颗粒细小,水体浑浊,且沉淀池出水浊度升高。

原因及解决对策:

①混凝剂投加量不足加药量不足,使废水中胶体颗粒不能凝聚成较大的矾花。

此时应增加投药量。

②进水碱度不足进水碱度不足时,混凝剂水解会使pH值下降,使混凝效果不能正常发挥。

此时应投加石灰,补充碱度不足。

③水温降低当采用硫酸铝作混凝剂时,废水温度降低会降低混凝效果。

此时可改用氯化铁或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也可以采用加助凝剂的方法。

助凝剂可采用水玻璃,加注量可通过烧杯搅拌试验确定。

④混凝强度不足采用管道混合或采用静态混合器混合时,由于流量减少,流速降低,会导致混合强度不足。

对于其他类型的非机械混合方式,也有类似情况。

此时应加强运行的合理调度,尽量保证混合区内有充足的流速。

⑤絮凝条件的改变絮凝池内大量积泥,时池内流速增加,并缩短反应时间,可导致混凝效果下降。

此时应加强运行调度,保证正常的絮凝反应条件。

(4)现象四絮凝池末端矾花大而松散,沉淀池出水异常清澈,但出水中携带大量矾花。

原因及解决对策:

混凝剂投加过量投药过量,会使矾花粒度异常长大,但不密实,不易沉淀。

此时应降低投药量。

(5)现象五絮凝池末端絮体碎小,水体浑浊,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

原因及解决对策:

混凝剂投加大大超量。

超量加药,会使脱稳的胶体颗粒重新处于稳定状态,不能进行凝聚。

此时应大大降低投药量。

因在方案设计时遇到COD在3500时用接触氧化法,算出来的气量大得惊人,因此想知道COD3500是否超出了接触氧化法的极限。

请各位帮忙解惑。

答:

根据我的实际操作经验,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水的COD高于800以后,处理效果明显变差,出水发炎黄色,时间如果太久,会在填料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粘膜.出水的COD也会很明显上升.

关于膜的知识

(1)接触氧化池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长的问题,而是要避免软性填料晒干而板结,板结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难再伸展开,所以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

(2)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的下降应从多因素考虑,其中生物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会严重影响处理能力。

还要记住,池放空时只能缓缓放,否则挂有大量生物膜的软性填料架会倒塌或变形。

(3)化学性泡沫还是用水喷淋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冲),我不赞同用煤油之类的方法消泡。

提醒一下接触氧化法生物培养过程的基本知识。

具体控制环节我不多说了,以往的贴中我多次说过了,就说一点:

(1)生物膜形成而大部分又脱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脱落后第二次或第三次重新形成后才算是挂膜成功,也就是说第一次生物膜形成不能算挂膜成功,如果第一次挂膜后不大量脱落是偶然的,经一、二次脱落后才形成才是必然的,我知道有关书上没有这样说,但这是经验。

曝气过大如下弊端:

1.浪费能源

2.生物膜充刷过度,剥落加重。

3.容易导致微生物活性加强,继而出现生物膜更新加快。

4.多量生物膜解体或微生物群落解体,导致出水混浊,SS含量上升。

继而间接导致放流出水被动性有机物含量上升。

1.关于水解酸化池填料的接膜方法回答如下: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应和接触氧化池的供氧设计一样,这主要是供水解酸化池填料挂膜启动之用。

水解化池的填料挂膜开始应与接触氧化池挂膜一样,接种—曝气—小量进水—增大进水量,待好氧生物膜形成后停止曝气(或微微小量曝气,维持酸化池内DO值0~L范围内运行)即可。

此工艺,处理的重点和最后的把关环节不再水解池,因此,水解池浓度的适当波动不会对后续工艺造成太大的影响的。

2.我想咨询一下化工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解酸化池和接触氧化池污泥培养问题,水解酸化池的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