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98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docx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

中国茶文化史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方案

一、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方案对象主要是面向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茶文化专业(专科)学生。

2.启用时间

2013年春季。

3.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使学生在总体方面:

全面了解茶文化史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茶文化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茶文化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初步形成和确立基本的茶文化史思维。

在具体方面:

掌握中国茶文化史的定义、性质和内涵,掌握各时期茶俗的特点,掌握传统茶文化发展、成熟的表现及原因;熟练掌握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的分期,熟练掌握中国种茶和制茶的起源,熟练掌握“茶”字和“茶”音的变化,熟练掌握各时期饮茶风尚确立的原因及表现,熟练掌握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4.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茶文化史》教学大纲、文字教材《中国茶文化史》(钟建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待出版)制定的。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30%,由四次阶段性测验构成,全部采用网考形式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开卷;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70%,采用网考形式在学期末进行,开卷,具体时间见国家开放大学统一时间安排。

课程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

二、考核内容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地方电大教师共同实现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深入探索现代以远程教育、成人学习课程考核的基本模式。

2.考核手段

通过网络学习考核平台在线完成所有形成性考核任务。

3.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由四次阶段性测验构成,每次测验考试时间为60分钟。

4.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每次形考也按百分制计分。

形考任务共4次,4次的权重见下表。

5.考核的章节结构及分布

序号

章节

内容

形式

发布

时间

最迟提交时间

权重

第一次考核

导论、第一章

导论、原始社会至秦汉

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

第3周

第4周

15%

第二次考核

第二、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

第6周

第7周

30%

第三次考核

第四章

宋(元)明至清前期

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

第9周

第10周

25%

第四次考核

第五、六章

清后期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今

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

第12周

第13周

30%

6.形成性考核的具体目的、要求与样题

第一次考核目的与要求

学习完导论及第一章之后,完成学习考核平台中的阶段学习任务,满足参加测验条件,开始本次任务。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阶段测试题(100分)

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样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是在西汉时期()中的“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A.王褒《茶谱》B.陆羽《茶经》

C.陆羽《茶谱》D.王褒《僮约》

答案:

D。

2.史书中记载发现利用茶叶的人是()。

A.王褒B.神农C.陆羽

答案:

B。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通常是指()。

A.茶叶B.咖啡

C.可可D.吗啡

答案:

A,B,C。

2.茶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A.民族性B.地区性

C.阶层性D.传承性

答案:

A,B,C,D。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拉丁语的thee,德语的tee、法语的the、英语的tea和西班牙的te都是从闽南语茶的读音tey演变而成的。

()

答案:

(√)

2.“擂茶”是湖南及川黔等地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存留的吃茶法,这是古代“食茶”的明证。

()

答案:

(√)

目的:

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导论及第一章的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基本原理;

2.认真完成学习考核平台中的阶段学习任务,包括学习自测、浏览相关资源、阅读知识难点解析等;

3.学生必须完成相关网上学习任务,满足参加测试条件才可参加测验,计算机自动评判测验结果,测验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测验成绩不满意,可多次参加测验,成绩最好的测验结果作为最终成绩。

第二次考核目的与要求

学习完第二、三章之后,完成学习考核平台中的阶段学习任务,满足参加测验条件,开始本次任务。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阶段测试题(100分)

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样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吾家有好女,皎皎颇白哲……止为茶荈据,吹吁对鼎铄。

”晋朝的《娇女诗》被认为是中原最早饮茶的记载,它的作者是()。

A.张载B.左思C.贾思D.张宰

答案:

B。

2.《南齐书·武帝本纪》载,南朝齐武帝曾诏告天下,祭祀祖先的祭品设茶等四样,其中不包括()。

A.饼B.干饭C.酒酺D.鸡卵

答案:

D。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我国有八个产茶区。

下列对茶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山南茶区包括湖北襄州、荆州B.安徽寿州、湖北蕲州属于浙西茶区

C.江西茶区包括湖北鄂州、江西袁州D.四川雅州不属于剑南茶区

答案:

B,D。

2.在茶与佛教文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茶道与佛教“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思想十分吻合。

B.静坐静虑是禅师参悟佛理的必修课,茶可以帮助他们解乏解疲。

C.佛教教义之中的苦蒂与茶的苦味是相似的,茶可以帮助僧人参悟人生。

D.晚唐刘贞亮在《茶德》中提出了“十德”说突出体现了茶与佛教的关系。

答案:

B,C。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茶会是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集会,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

答案:

(√)。

2.第一首真正的咏茶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陆游作的。

()。

答案:

(×)。

目的:

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二、三章的内容,理清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中国茶文化史的基本内容;

2.认真完成学习考核平台中的阶段学习任务,包括学习自测、浏览相关资源、阅读知识难点解析等;

3.学生必须完成相关网上学习任务,满足参加测试条件才可参加测验,计算机自动评判测验结果,测验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测验成绩不满意,可多次参加测验,成绩最好的测验结果作为最终成绩。

第三次考核目的与要求

学习完第四章之后,完成学习考核平台中的阶段学习任务,满足参加测验条件,开始本次任务。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阶段测试题(100分)

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样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喝“三道茶”的民族是:

()。

A.汉族B.回族C.藏族D.白族

答案:

D。

2.提出罢造“龙凤团茶”、改吃散茶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B.明成祖朱棣C.明万历皇帝D.明崇祯皇帝

答案:

A。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在下列关于宋人斗茶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斗茶,又称“茗战”B.是集体品评茶叶优劣的一种形式

C.在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进行D.市民乡民不太关注斗茶的胜负

答案:

A,B,C。

2.在下列关于两宋茶坊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斗茶的流行导致茶坊的繁荣B.有茶肆、茶房、茶屋、茗坊等称呼

C.车儿茶肆是士大夫聚会的茶坊D.妓院开的茶坊叫花茶坊

答案:

A,B,C,D。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回族同胞认为喝罐罐茶有四大好处:

一是提神,二是祛病魔,三是助消化,四是保健康。

()

答案:

(√)。

2.明清时期饮茶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盛行简单的“壶泡法”。

()

答案:

(√)。

目的:

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四章的内容,理清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茶文化史的基本内容;

2.认真完成学习考核平台中的阶段学习任务,包括学习自测、浏览相关资源、阅读知识难点解析等;

3.学生必须完成相关网上学习任务,满足参加测试条件才可参加测验,计算机自动评判测验结果,测验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测验成绩不满意,可多次参加测验,成绩最好的测验结果作为最终成绩。

第四次考核目的与要求

学习完第五、六章之后,完成学习考核平台中的阶段学习任务,满足参加测验条件,开始本次任务。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阶段测试题(100分)

题型: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样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晚晴时期,最早的茶叶改良机构是()。

A.江南商务局植茶公所B.湖南茶叶模范场

C.四川雅安茶叶公司D.江西茶叶改良公司

答案:

A。

2.茶税开始发生变异,演变成“茶厘”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后B.太平天国运动后

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B。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新型茶饮按其原辅料种类和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A.茶汤饮料B.调味茶饮料

C.茶羹饮料D.功能茶饮料

答案:

A,B,D。

2.关于当代茶叶贸易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绿茶在中国出口的各种茶类中所占份额最高。

B.红茶是当今世界茶叶消费的主体,约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75%左右。

C.红茶的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的国家和地区。

D.中国的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特种茶在日本、香港、欧美以及东南亚等地区颇受欢迎。

答案:

A,B,C,D。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兴盛期。

()

答案:

(√)。

2.中国的茶叶传到国外首先应该是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

答案:

(×)。

目的:

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五、六章的内容,理清各章的基本原理;

2.认真完成学习考核平台中的阶段学习任务,包括学习自测、浏览相关资源、阅读知识难点解析等;

3.学生必须完成相关网上学习任务,满足参加条件才可参加测验,计算机自动评判测验结果,测验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测验成绩不满意,可多次参加测验,最好的测验结果作为最终成绩。

(二)终结性考试

1.考试目的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2.命题原则

第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导论及6章内容,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第三,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70%以上的章节。

第四,试题应难易适中,一般来讲,可分为:

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所占比例大致为:

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3.考试手段和方式

终结性考试采用网上考试,开卷。

4.考试时限

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课程考核方案执行,终结性考试时间长度是90分钟。

5.终结性考核计分方法

终结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

6.特殊说明

终结性考试不允许携带任何资料与工具。

三、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考试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四种。

样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是在西汉时期()中的“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A.王褒《茶谱》B.陆羽《茶经》

C.陆羽《茶谱》D.王褒《僮约》

2.史书中记载发现利用茶叶的人是。

()

A.王褒B.神农C.陆羽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在下列关于宋人斗茶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斗茶,又称“茗战”B.是集体品评茶叶优劣的一种形式

C.在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进行D.市民乡民不太关注斗茶的胜负

2.在下列关于两宋茶坊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斗茶的流行导致茶坊的繁荣B.有茶肆、茶房、茶屋、茗坊等称呼

C.车儿茶肆是士大夫聚会的茶坊D.妓院开的茶坊叫花茶坊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巴蜀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

2.在专用茶具出现前,茶具是用食具、酒具替代的。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从哪三个方面说明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

1.D;2.B。

二、多选题

1.A,B,C;2.A,B,C,D。

三、判断题

1.(√);2.(√)。

四、简答题

1.首先,作为茶树起源最重要的实物证据就是野生古茶树。

从文献记载和全国普查看,中国都有许多古茶树。

其次,调查发现,我国的许多地区也还分布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这更是考证茶树起源的活化石。

现代野生茶树的确认进一步印证了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载。

再次,从茶文化学层面看,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栽培、焙制茶叶的国家。

中国茶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世界各国有关茶的知识及栽培、饮用茶叶都是直接、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四、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终结性考试难度按熟练掌握、掌握、了解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

其中熟练掌握的内容约占70%,掌握的内容约占20%,了解的内容约占10%。

导论

考核内容及要求:

熟练掌握:

1.中国茶文化发展史的分期。

掌握:

1.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2.中国茶文化史的定义、性质和内涵。

了解:

1.中国茶文化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第一章中国茶文化萌芽时期——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

考核内容及要求:

熟练掌握:

1.中国种茶和制茶的起源。

2.“茶”字和“茶”音的变化。

了解:

1.茶具的起源。

2.本时期饮茶风俗的表现及特点。

第二章中国茶文化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

考核内容及要求:

熟练掌握:

1.本时期饮茶风尚确立的原因及表现。

2.本时期茶俗的特点。

3.茶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的表现及特点。

了解:

1.本时期制茶与饮茶的关系。

第三章中国茶文化发展时期——隋唐五代

考核内容及要求:

熟练掌握:

1.本时期饮茶风尚兴盛的原因及表现。

2.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掌握:

1.本时期茶俗的特点。

2.茶肆的繁荣状况及类型、等级特征。

3.传统茶文化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第四章中国茶文化成熟时期——宋(元)明至清前期

考核内容及要求:

熟练掌握:

1.本时期饮茶风尚变迁的状况及原因。

掌握:

1.本时期茶俗的特点。

2.宋代传统茶文化成熟的表现及原因。

3.传统茶业终结的原因及表现。

第五章中国茶文化转型时期——清后期至“改革开放”前

考核内容及要求:

熟练掌握:

1.本时期茶饮风尚嬗变的原因及表现。

掌握:

1.本时期制茶业的困境与饮茶的关系。

2.本时期茶与政治经济关系重大转变的表现及影响

了解:

1.茶文化传播的表现及特征。

第六章中国茶文化复兴时期——改革开放至今

考核内容及要求:

掌握:

1.本时期饮茶风尚复苏的原因及表现。

2.本时期制茶业的革新与饮茶的关系。

了解:

1.本时期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本时期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