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680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docx

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答案务必写到答题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交答题卷,试卷自己保留。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吞噬(shì)半晌(xiǎng)埋怨(mái)茕茕(qióng)孑立

B.湖畔(bàn)颓圮(pǐ)垣(héng)墙影影绰绰(chuò)

C.漫溯(sù)发酵(jiào)奋袂(mèi)门衰祚(zuò)薄

D.眷(juàn)属思忖(chǔn)愀(qiǎo)然流觞(sāng)曲水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嬉笑寒喧慢不经心惊涛骇浪

B.座落废墟遍体鳞伤星晖斑斓

C.穿梭窒息掉以轻心熙熙攘攘

D.修葺笙萧不可思异猝不及防

3.在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环保公安联手,查小流域污染,污染企业,还设置高达3000元的奖金来征集污染

线索。

②人们对“中式卷烟”入围国家科技奖提出疑问,科技部就此事首度做出_____,称将于公

示期结束后,提出处理意见。

③在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大力“理解精神”无疑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

更加深远的意义。

A.曝露回应弘扬B.曝光反应发挥

C.曝露反应发挥D.曝光回应弘扬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的不少报纸都有文史版,专题刊载文学艺术历史等普及

性文章,但曾几何时,这些文史版都被砍掉了。

B.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合作是互帮互助。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世

界经济如何冷暖,中国支持非洲的力度都不会减弱。

C.十多年的知青生活使他备尝了人世的坎坷,后来他虽回到城里,但人到中年才当上一名小

学教员,案牍劳心,含辛茹苦。

D.一个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之间谈笑风生,面面相觑,才是有骨气;一个得意人,能在

一群失意的朋友间,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得意,才是会做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人才与环境的关系就像土壤与树木的关系,人才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哺育和滋养,人才

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取胜的关键。

B.古代印第安人已经学会用一些原始的方法提胶并制作一些产品,比如弹力球,有弹性的瓶

子,甚至知道把胶涂在衣服或脚上能起到防水。

C.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做出贡献。

D.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有人认

为这种做法将引起其他城市的效仿。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旁边,指水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会合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泣:

使……哭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

申诉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

回家

C.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胜:

美景

纵一苇之所如如:

到……去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喻:

比喻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

享用

某所,而母立于兹而:

通“尔”,你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一样

7.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顷之,持一象笏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扣舷而歌呱呱而泣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能以足音辨人犹不能以之兴怀

8.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B.而祖母刘夙婴疾病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何为其然也且何谓阁子也

D.客有吹洞箫者仰观宇宙之大

9.下列各句中,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

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万物连眨眼的工夫都不到就过去了。

B.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

祖孙二人,彼此互相依靠着过日子,因为这种私情(或“发自内心的感情”)我

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

像车篷一样了。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

等到对所达到的情景、地步已经厌倦,情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会随

之而来了。

10.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死水》是现代格律诗的典范之作,它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实现了“节的匀称和句的

均齐”,体现了严谨的“建筑美”,在辞藻运用方面,极富色彩感和画面感,具有鲜明的

“绘画美”。

B.《再别康桥》诗中描绘了西天的云彩、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水潭等意象,这些意象的总体特点是轻柔、秀丽、婉约,蕴含着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诗人用“闪电”来比喻“幸福”,表达了他对幸福的体验或对生命的感悟,他所感受到的“幸福”是并不常在的,而是在某个瞬间感到的,仿佛是一刹那间的照彻。

D.《十八岁出门远行》先用很大篇幅写少年出门远行碰到的悲惨事件,最后才回头写走出

家门时欢快的情景。

这样倒叙的作用是为了构成对比,突出现实世界的荒诞,表达了作

者对找不到“旅店”的失望与愤怒的情感。

11.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报告文学,融合新闻报道及文学手法于一体:

既要求报道客观真实,又允许借助文学创

作的技巧;但要以叙事为主,不应涉及抒情、议论。

B.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先河的鲁迅,著有小说集《呐喊》《彷

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等。

C.赋,起源于战国,是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篇幅长短不限,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它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陈手法。

D.古代丧服有“期”“功”之说,期服指服丧一年;功服分大功(九个月)和小功(五个月)。

服期服和功服的都是同族中血缘关系较近的人。

12.下列对顾城诗作《远和近》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写于1980年6月)

A.此诗反映了现实中人际间的隔阂、诗人内心孤独,也隐含诗人对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与希冀。

B.诗中的“远”“近”,本是客观存在的空间距离,但在情感作用下,心理距离的远和近却产生了互换。

C.诗句中“云”象征着美好淳朴的自然,“你看云时很近”,是通过观赏自然写出人与人心灵上的亲近。

D.此诗匠心独运,认真体味,诗歌的语言中透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甚至含有一种神奇变幻的美。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忽辛传

忽辛,至元初以世臣子备宿卫。

至元十五年,出为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

河南多强盗,往往群聚山林,劫杀行路,官军收捕失利,忽辛以招安自任,遣土豪持檄谕之。

未几,贼二人来自归,忽辛赐之冠巾,且谕之曰:

“汝昔为贼,今既自归,即良民矣。

”悉放还,令遍谕其党。

数日后,招集其为首者十辈来。

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俾随侍左右,夜则令卧户外,时呼而饮食之,各得其欢心。

群盗闻之,相继款附。

大德九年,改云南行省右丞。

既至,条具诸不便事言于宗王,请更张之,王不可。

忽辛与左丞刘正驰还京师,有旨令宗王协力施行。

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

豪民①规避徭役,往往投充王府宿卫,有司不胜供给。

忽辛按朝廷元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去其宿卫三分之二。

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忽辛与刘正反覆研鞫②,反状尽得,竟斩之。

军粮支给,地理远近不同,吏夤缘为奸,忽辛籍军户姓名及仓廪处所,为更番支给,吏奸始除。

先是,赡思丁为云南平章时,建孔子庙为学校,拨田五顷,以供祭祀教养。

赡思丁卒,田为大德寺所有,忽辛按庙学旧籍夺归之。

乃复下诸郡邑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文风大兴。

王府畜马繁多,悉纵之郊,败民禾稼。

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

广南酋沙奴素强悍,宋时尝赐以金印。

云南诸部悉平,独此梗化。

忽辛遣使诱致,待之以礼,留数月不遣。

酋请还,忽辛曰:

“汝欲还,可纳印来。

”酋不得已,赍印以纳。

忽辛置酒宴劳,讽令偕印入觐,帝大悦。

至大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

明年正月卒,谥忠简。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①豪民:

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欺压百姓的人。

②研鞫:

审讯。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土豪持檄谕之谕:

告诉

B.由是一切病民之政病:

患病

C.有司不胜供给胜:

承受

D.讽令偕印入觐讽:

劝谕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B.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C.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D.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忽辛治匪有方。

在河南任职时,面对猖獗的盗匪,他采取了招安的政策,并和投降的盗

匪在一起吃饭喝酒,关系打得火热,终于解决了匪患。

B.忽辛不畏强权。

在任云南行省右丞时,他希望宗王能改革一些不够便民的政策,却遭到

反对,后来和左丞刘正到京城报告朝廷,终于取得了成功。

C.忽辛热心于教育。

他从大德寺夺回了提供祭祀教育费用的学田归还孔庙,并在郡县普遍

设立学校,选文学之士为教官,使文风大兴。

D.忽辛智服边酋。

忽辛派人招引来强悍的沙奴,以礼相待,留住数月不让他回去,逼迫沙

奴交出金印,并设酒宴款待劝沙奴带着金印入朝觐见,皇帝大喜。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

(4分)

(2)至大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

明年正月卒,谥忠简。

(5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墙往往而是是:

这样

B.凡再变矣再:

两次

C.乳二世乳:

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曰过:

经过

18.下面对选文画线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爨,炊也,本意为烧火做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