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6790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docx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第一部分概述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棋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

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

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颈型颈椎病

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线片示:

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禳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5-6椎间病变时,刺激颈6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6-7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7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X线检查:

颈椎正侧位、斜位或侧位过伸、过屈位。

X线片可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或反角,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和椎间孔变小等改变。

(三)脊髓型颈椎病

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易绊倒,不能跨越障碍物。

休息时症状缓解,紧张、劳累时加重,时缓时剧,逐步加重。

晚期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临床检查:

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上肢活动欠灵活,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唇样骨赘,椎间孔变小。

CT检查可见颈椎间盘变性,颈椎增生,椎管前后径缩小,脊髓受压等改变。

MRI检查可显示受压节段脊髓有信号改变,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猝倒发作。

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

椎动脉血流检测及椎动脉造影可协助诊断,辨别椎动脉是否正常、有无压迫、迂曲、变细或阻滞。

X线检查:

可显示椎节不稳及钩椎关节侧方增生。

(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症见头痛或偏头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纟甘,眼部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睑无力,瞳孔扩大或缩小,常有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

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律不齐,心跳过速。

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

(六)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临床症状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型的症状。

三、中医病因

(一)外邪侵袭,经气不利

经脉闭阻不通,风寒湿邪外袭,客于太阳经脉,而使太阳经气不利;颈项部为太阳经所主,故而出现颈项肩部筋脉强急而疼痛。

(二)长期劳损,筋脉损伤

长期伏案低头工作,如书写、缝纫等,久劳伤筋,而致筋脉失用,或劳则耗气,气虚则血运不畅,筋脉失其所濡,导致项背强痛。

(三)体质亏虚,筋肉失濡

中年以后,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肉失濡,骨质不坚,组织退化而发病。

(四)气滞血瘀

扭挫损伤,或由气虚血行不畅,日久气滞血瘀,经脉闭阻不通而发为本病。

四、中医证候分类

此部分参照1994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一)风寒痹阻证

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

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二)气滞血瘀证

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证

头晕U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证

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五)气血亏虚证

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五、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按:

《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方是仲景为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所设。

“项背强儿儿”,就是项背部肌肉拘紧、疼痛、不柔和的一种感觉。

邪气在经较重,太阳经脉行于头项后背,所以寒伤肩背。

其病理特点与太阳病“项背强儿儿”类似,故历代医家多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颈椎病。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

葛根3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大枣10克。

方中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鼓舞胃气上行,以濡润经脉,解除项背拘急,且有助于解肌发表。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

葛根含有葛根黃酮昔,葛根黄酮昔有缓解肌肉痉挛、扩张脑皮外周血管作用。

本方能降低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可显著改善脑内内耳-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从而对头痛、项强、头晕等症状发挥疗效。

1.风寒痹阻证:

治法:

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

治法: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

治法:

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

治法:

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

治法:

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八珍汤加减。

(二)按六经分型辨治

颈部上撑头颅,下连躯体,为经脉所过之要道,头身气血相贯之要冲,是经络、气血、筋骨肌肉等的综合枢纽。

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病证关乎全身,涉及诸多经络,临床运用六经分型辨证内治颈椎病,亦可取得很好疗效。

(三)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如丹参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丹参川茅嗪注射液、舒血宇注射液等。

(四)非药物治疗

1.针刺治疗:

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

操作方法:

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脸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其他外治法:

(1)灸法:

根据部位艾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2)拔罐:

适量,在肩背部肌肉丰满处行拔罐疗法,每周1至2次。

(3)颈椎推拿:

在颈部及周围行点、按、揉、提、滚、斜扳等手法治疗,每日一次。

(4)中药蒸汽浴疗法:

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5)TDP照射:

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6)针刀疗法:

颈部肌腱、筋膜、韧带及关节囊等部位有痛点、关节挛缩的,行小针刀治疗,隔五天一次,一般3至5次。

(7)手法整复定点旋转复位手法及整脊疗法能够快速的改善椎体错位及小关节紊乱等疾病。

六、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显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

有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

无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二)评价方法

颈椎病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障碍两大症状,故本方案以颈部疼痛和颈椎活动度为疗效评定依据。

1.颈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

评分法。

2.颈椎活动度颈椎

屈曲:

0。

〜45°颈椎伸展:

0°〜

45°颈椎侧屈:

0°〜45°颈椎旋

转:

0°〜60°

七、预防与调护

合理用枕,选择合适的高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

长期伏案工作者,应注意经常作颈项部的功能活动,以避免颈项部长时间处于某一低头姿势而发生慢性劳损。

急性发作期应注意休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也可用颈围或颈托固定1〜2周。

慢性期以活动锻炼为主。

颈椎病病程较长,非手术治疗症状易反复,患者往往有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

因此要注意心理调护,以科学的态度向患者作宣传和解释,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

一、中医辨证分型案例

(一)风寒痹阻证:

1•案例:

某男,40岁,头痛,枕项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头疼牵涉至肩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辨证立法:

患者平素体虚,阳气不足,卫外不固,II奏理空虚,复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肌肉,而致营卫行涩,经络不通,发生疼痛,麻木,活动欠利,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为寒湿痹阻之征。

治法:

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3.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

桂枝12克

羌活15克

甘草6克

(二)气滞血瘀型:

1.案例:

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棋,痛有定处,夜间

某男,52岁,颈项痛如锥刺,加重,伴上肢麻木疼痛。

舌暗,舌体有少许瘀点,苔白,脉弦涩。

体查: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活动受限。

2.辨证立法:

患者素喜低头,且工作多低头负重,久而颈项部筋骨受损,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而成瘀,不通则痛,故见颈项痛,上肢刺痛。

舌暗,苔薄白,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3.方药:

葛根30克防风15克甘草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茸8克红花6克

桂枝加葛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桂枝12克

地黃15克

桃仁9克

(三)痰湿阻络型:

1.案例:

某男,46岁,颈项痛,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

舌质紫暗,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2.辨证立法:

患者邪痹经脉,络道阻滞,气血津液输部失施,血滞为瘀,津停为痰,瘀阻经脉,而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且患者舌质紫暗,苔口腻,脉弦滑为痰瘀阻络之征。

治法:

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3.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半夏口术天麻汤加减。

防风15克赤芍12克

天麻9克橘红6克

大枣3枚

(四)肝肾不足型:

1.案例:

某女,66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活动不利,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无力。

2.辨证立法:

患者素体自虚,肾精亏虚,不足以濡养经脉,经脉失养而发生疼痛,活动不利,且患者舌干红少苔,脉细弱、虚而无力为肝肾不足之征。

治法:

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3.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桂枝12克

葛根30克

茯苓6克

甘草6克

独活9克

桑寄生6克

细辛3克

秦芜6克

防风6克

人参6克

牛膝6克

杜仲6克

地黄6克

当归6克

川茸6克

白芍6克

(五)气血亏虚型:

1•案例:

某男,42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双肩疼痛。

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2.辨证立法:

患者素体自虚,气血生化不足,复乂外感寒邪、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关节、筋脉、肌肉失养,且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为气血两虚之征。

治法:

补气养血,舒经活络。

3.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合八珍汤加减。

桂枝12克

葛根30克

防风15克

甘草5克

人参3克

白术10克

茯苓8克

当归10克

川茸8克

白芍12克

地黄15克

二、六经分型辨治案例

(一)太阳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导致太阳经不能宣发卫外、阳不化气、或水液代谢失调,以致头项强痛连及后枕,或有肩背腰及肢体太阳经所过见症,舌淡红苔薄口,脉浮者,为太阳型颈椎病。

脉浮缓者,治宜解肌舒经,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脉浮紧者,治宜散寒舒经,葛根汤主之;脉浮而滑数,苔黄腻者,宜清利通络,越婢汤合葛根苓连汤主之。

如兼夹痰者,加二陈汤;见肾阴虚者,加六味地黄类;肾阳虚者,加肾气丸类;气虚者,加党参、黃罠。

2.案例:

刘某,女性,45岁。

病史:

项背疼痛板滞,双上肢疼痛麻木3年,每于春夏之交加重。

X线片示,颈椎生理屈度改变,颈5—6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血常规及血沉正常。

曾服芬必得、乙酸哌立松、弥可保,颈复康冲剂配合颈椎牵引及局部封闭等治疗,无明显效果。

颈项背部按之板硬,肩胛内上角压痛,左上肢后外廉疼痛。

舌淡苔薄白,脉缓而无力。

兼有失眠。

诊断:

颈椎病。

证属太阳型颈椎病。

治法:

解肌舒经,宇神通络。

3.方药:

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桂枝10克白芍30克葛根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当归15克炙黃罠30克全蝎5克珍珠母30克地黄15克麻黃3克附子5克细辛3克太阳与少阴相表里,病久累及太阳之里,舌淡脉缓而无力,故加地黃、附子益肾,使桂枝疏太阳之经生源有继。

黃英、当归益气养血,珍珠母宇神。

葛根为治颈椎病要药,升津疏经。

重用白芍、葛根以助疏经解挛之力,全蝎以通络。

(二)少阳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少阳经所过见症,并具有少阳枢机障碍特点者,称为少阳型颈椎病。

少阳主枢,主持调节太阳、阳明的开合。

太阳为开指太阳阳气的输布开放,阳明为合指阳明阳气的收敛下降。

开合的作用是由枢机的转动来维系的。

所以调节枢机便能调节开合,调节开合便能调节升降出入。

故枢机对于人体而言,可触一发而动万机。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及足少阳胆经。

《灵枢•本脏》提到:

“三焦膀胱者,II奏理毫毛其应。

”若三焦气机调畅,则太阳表气调和。

胆之精汁排泄有常,则阳明之气可降,太阴之气可升,其纳运正常。

故凡颈椎病,而见颈强项痛连及头者,或胸胁苦满,或口苦,头晕口眩,或干呕,颈肩背及肢体少阳经所过之处疼痛酸麻,手足温而渴,舌淡红苔薄口,脉弦者,为少阳型颈椎病。

治宜和枢利颈。

柴胡桂枝汤加葛根主之。

随证加减:

如兼耳聋如塞者,加《医林改错》之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茸);兼肢体麻木者,加桑叶、鸡血藤、全蝎:

头眩目痛者,加石决明、菊花、龙骨、牡蛎等。

夹瘀加三棱、莪术等;夹痰加半夏、浙贝母等。

2.案例:

姚某,女,38岁。

病史:

颈头侧肩背部及双上肢疼痛麻木半月,以右为其。

右耳如塞,上肢可见结节红斑,疼痛较剧。

伴有眩晕。

无风湿及关节炎病史。

血常规及血沉正常。

抗0正常。

夜寐不安,大便浦。

X线片示颈椎3〜6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生理屈度反弓。

舌淡苔薄白。

脉弦。

诊断:

颈椎病。

证为少阳型颈椎病。

3.方药:

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0克桂枝10克葛根30克赤白芍各15克

干姜3克生姜6克香附10克川茅10克

白菊10克全蝎5克酸枣仁10克

(三)阳明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阳明经所过见症,并具有阳明合机障碍特点者,称为阳明型颈椎病。

阳明之气收降之谓合。

阳明合机障碍主要表现就是阳气不收和失降。

阳气不收则热郁,不降则腑气不通。

若曰久则“气无所止息,而萎疾起矣”。

凡颈椎病,头部沉重感,伴头晕头痛,面赤H疼,或牙疼,胸腹灼热,腹满身重,或颈僵易疲,心烦急躁,或失眠多梦,或易汗岀,偏肢或偏体出汗,或肢体痿废不用,以及阳明经所过见症者是谓阳明型颈椎病。

若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口干,口苦,下利或便秘者,大柴胡汤加葛根主之;若肌肉萎缩,肢体沉重,抬举无力,步履困难,眩晕腰酸,舌淡红,脉弦细无力者,宜建中益肾。

黄罠建中加地黄、葛根、鹿角、补骨脂、肉欢蓉等。

若肌肉萎缩,肢体不遂,面色萎黄,或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口,脉细涩或虚弱。

宜益气活血通络。

2.案例:

段某,男,48岁。

初诊日期:

2012年3月20日。

病史:

颈头侧肩背部及双上肢疼痛麻木半年,头部沉重感,伴头晕头痛,面赤U疼,牙疼,胸腹灼热,腹满身重,颈僵易疲,心烦急躁,失眠多梦,易汗出,便干,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

颈椎病。

证为阳明型颈椎病。

3.方药:

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2克

黃苓12克

大黄5克

枳实12克

半夏9克

白芍9克

大枣9克

生姜6克

竹茹12克

川茸6克

黄连6克

(四)太阴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太阴经所过见症,并具有太阴开机障碍特点者,为太阴型颈椎病。

太阴属土,主养藏。

太阴之气开启,阳气内入以温煦脾土,运养诸脏,是为太阴开机之生理。

若阳不暖土,脏失温养,是为太阴开机之障碍。

故“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凡颈椎病,肩背痛而畏寒,时腹自痛,腹胀善噫,食不下或呕,大便浦泄,身体重,或有太阴经所过见症,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濡,或缓者,为太阴型颈椎病。

治宜温养太阴,疏通经脉。

桂枝人参汤加葛根主之。

若头项强痛、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主之。

2.案例:

孙某,女性,55岁。

肩背痛而畏寒,胶腹胀满疼痛,不思饮食,大便澹泄,身困体重,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濡。

诊断:

颈椎病。

证为太阴型颈椎病。

3.方药:

桂枝人参汤加减。

桂枝9克炙甘草6克白术9克人参9克

干姜9克葛根20克茯苓12克陈皮9克

(五)少阴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少阴经所过见症,并具有少阴枢机障碍特点者,为少阴型颈椎病。

少阴主枢,能调节太阴、厥阴之开合。

太阴开启,阳气涵养于脾,以养四旁者,为太阴之开。

厥阴合启,阴尽而阳生发,以启生长收藏者,为厥阴之合。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与足少阴肾,阳气涵养心肾,水火既济,少阴枢机运转正常,则有利于太阴之开与厥阴之合。

故少阴枢机障碍则火水未济,太阴厥阴之开合不利,可导致湿、水、火、风诸病。

凡颈椎病,肢体沉重,抬举无力,活动牵强,筋惕肉隅,头身摇,步履不稳,肌肉萎缩,身倦形寒,腰脊酸软,头晕H眩,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以及少阴经所过见症者,为少阴型颈椎病。

治宜温补心肾。

真武汤加葛根、鹿角膏、补骨脂、杜仲、半夏、莪术、炙黃罠、丹参、地龙主之。

若伴心悸胸痛,失眠多梦,舌红,脉弦细数者,杞菊地黃合黄连阿胶汤加葛根、天花粉主之。

夹瘀者加三棱、莪术、川茸、丹参、三七等。

夹痰者加二陈汤、浙贝母、胆南星等。

2.案例:

祝某,男,70岁。

病史:

因患脊髓型颈椎病住某院拟手术治疗,术前谈话并已签字,定于次日上午手术,是夜越想越恐,翌日坚决拒绝手术,并签字出院。

要求中医治疗。

就诊时不能单独行走,由两人扶腋而行,行步不稳,自述头晕目眩,夜寐不安,四肢麻木,二便能自解。

查体:

双下肢肌力IV-,踝阵挛阳性,自带MRI示C3-4、C4-5、C5-6间盘后中央突出,身倦形寒,腰脊酸软,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

属少阴枢机障碍,火水未济,以致开合不利,导致痰、瘀、虚、风等。

诊断:

颈椎病。

证属少阴型颈椎病。

治宜温补心肾、祛痰化瘀。

3.方药:

真武汤加减。

附子6克白术10克葛根30克鹿角片15克

补骨脂10克杜仲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莪术10克黄罠30克丹参15克地龙10克全蝎5克

(六)厥阴型颈椎病

1.病机:

颈椎病见厥阴经所过见症,并具有厥阴合机障碍特点者,为厥阴型颈椎病。

厥阴藏阴而内寄相火,阴尽而阳生者,阴阳之气交接有序,为厥阴之合机正常。

阴尽者,阴之终极也,阴尽而返,则阳始生矣。

尽有精粹之意,阴之精粹得充,则生化有源,阳生之基陇。

厥阴合机障碍,则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顺接,不与阴交则内郁而热,阴气不顺接不与阳交则内凝而寒,常见寒热虚实错杂之证。

凡颈椎病,颈项不适连及巅顶,头晕LI眩,或眼球震颤,口干夜盛,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利,舌质淡,苔薄黃腻。

或肢厥怕冷,紫绡肿胀,上肢疼痛麻木,脉细者。

以及见厥阴经所过见症者,为厥阴型颈椎病。

询者治宜滋阴清热,温阳通降,柔筋通络。

乌梅汤加葛根、天花粉主之。

后者治宜养血散寒,温通经脉。

当归四逆汤主之。

2.案例:

周某,女,41岁。

病史:

患者胸胁痛,胶部不适,觉有气上冲咽喉,口渴引饮,尤以夜间明显,每晚要饮一热水瓶多开水,夜寐不安,时作心悸,眩晕便浦,不欲饮食。

心电图正常,胃镜示:

胃浅表性胃炎。

曾求诊于内科多医,有用竹叶石膏汤者,有用泻心汤者,有用温胆汤者,亦有用桔楼薙白半夏汤者,有配西药斯达舒、西比灵等等,共3月不效。

经介绍求诊于余,作X片示:

颈椎生理屈度改变,C5-6,骨质增生,C3-4,C4-5钩椎关节增生。

颈部压痛,颈部旋转时眩晕加剧,舌淡,苔黃腻,脉弦细。

诊断:

颈椎病。

此属厥阴型颈椎病。

治宜滋阴清热,温阳通降,柔筋通

3.方药:

黃连6克

桂枝10克

天花粉30克

乌梅10克当归15克

党参10克

细辛3克

附子5克

黄柏10克

干姜6克川椒3克葛根3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