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526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docx

浅谈中西方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浅析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摘要

媒体暴力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的问题,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的课题。

伴随着大众的媒介的广泛的普及以及信息化的社会的快速的发展,媒介和青少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的密切,并且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的方式与社会的认知的方式。

一部分的青少年则喜欢对媒体暴力的行为进行模仿,并且出现了偏差的行为,这些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媒介的传播的暴力的信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论文以媒介暴力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中西方的媒介的暴力的特征,阐述了媒介的暴力对青少年的攻击的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媒体暴力青少年攻击行为

Theimpactofmediaviolenceonyoungpeople’saggressivebehavior

Abstract

MediaViolenceisaprobleminrecentsociety.thattherealityofaverystrongpracticalsocialproblems,anditsimpactonyoungpeoplehasalsobeenalargenumber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issuesofcommonconcerntotheresearche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widespreadofmassmediaandinformationsociety,therelationshipbetweenmediaandyouthbecomemorecloselyandtoalargeextentinfluencedtheirbehaviorandsocialcognitiveapproach.Manyyoungpeopleliketoimitatemediaviolenceanddeviantbehavioroccurs,theinformationcontentoftheseactsofviolenceandmassmediaarelargelyinextricablerelationship.Inthisthesis,theimpactofmediaviolenceonyoungaggressivebehaviorastopicsofcurrentresearchthroughdetailedanalysisandtheoriesrelatedtomediaviolence,basedon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Westernmediaviolence,mediaviolenceonyoungpeopleexplainedimpactofaggressivebehavior,concludesinterventionshassome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

MediaViolenceAdolescentsAggressivebehavior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1

第1章媒介暴力的相关理论2

1、1媒体暴力的含义2

1、2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2

第二章媒介暴力存在的原因与表现形式3

2、1、1媒体的趋利性3

2、1、2青少年自身的特征3

2、2媒介暴力的表现形式3

2、2、2“显性暴力”和“隐性暴力”4

第3章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5

3、1中西方媒体暴力分析5

3、2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6

3、2、1开启了攻击认知,为攻击行为埋下隐患6

3、2、2产生对攻击性行为的麻木6

3、2、3媒体暴力为青少年提供攻击性榜样7

3、2、4媒体暴力为青少年攻击行为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7

3、2、5媒体暴力为青少年攻击行为提供奖励信息8

第4章媒介暴力的应对策略9

4、1政府干预9

4、2社会干预9

4、3媒体自身干预10

4、4青少年自身干预10

4、4、1正确辨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11

4、4、2敢于质疑和摒弃不良信息的能力11

4、5建立传媒视频内容分级制度11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前言

随着诸多的传媒的平台的广泛的普及以及快速的发展,各个传媒与青少年的日常的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的紧密,媒体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行为的方式与社会的认知的方式,已经成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因素。

媒体暴力的本身当然不像一些过激的道德的专家所批判的“万恶之源”,它是一种的复杂的社会的现象,折射出在社会、教育、文化、制度等多种维度下产生出的多种问题,但无论如何,媒体暴力信息内容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小视的。

媒体必须要生存,就必须要获得受众们的关注与认可,纸质的媒体要有读者的阅读,影视的媒体要有观众来看,网络的媒体要有网友的点击率。

在经济的利益的强势的引导之下,媒体在信息的传播的同时会以其特有的暴力的传播的方式来制造出注意力的资源,如过多地描述展示暴力的犯罪的细节、血腥的画面、暴力的网络游戏、淫移的色情的信息的泛滥等等。

以网络为例,根据2010年3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调查分析报告,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主要接触动机依次是音乐、影视、聊天交友、搜索信息、游戏和了解新闻。

当大量媒体暴力内容充斥于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时候,青少年就会对这些暴力信息内容变得越来越麻木,瓦解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弱化青少年的亲社会心理而不断产生一些偏差行为。

近年来发生的青少年虐猫、校园暴力等事件和媒体暴力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系列的事件的出现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

综上所述,本论文以媒介的暴力对青少年的攻击的行为的影响为研究的内容,通过文献研究法从中西方媒介暴力的对比来分析其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并通过一些实例分析,探讨媒介暴力和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和影响。

第1章媒介暴力的相关理论

1、1媒体暴力的含义

随着媒体传播的方式的发展与演变,在广播、电台出现之后大众的媒体才逐渐的形成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概念。

大众传播媒体是以复制、筛选、制作的方法来传播纸质的媒体、声频的媒体、视频的媒体及其他组织或者团体的信息的媒介的载体或者平台,而媒体的暴力的内容就是指通过这样一个的载体来传递给其受众的暴力的信息,包括所有纸质的媒体、声频的媒体和视频的媒体的传播的显性的或隐性的暴力的信息的内容,同时,媒体的暴力也是给人们的生活的方式、行为得到方式以及社会的认知的方式产生的影响的社会的现象。

1、2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

从心理学上定义,攻击性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它具有伤害性,有意性。

当前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打架斗殴。

这是学校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攻击性行为,通常表现是一些年纪比较高的学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殴打低年级的学生;二,强抢东西。

这种行为出现比较多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抢低年级的学生的玩具、学习用具、钱物等,他们做这种事多为突然袭击,得手之后便是迅速逃离;三,毁坏物品。

有些学生由于心中的不满和怨恨等情绪作用的影响,通过毁坏物品来表现和发泄。

在学校的一些班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破坏课桌、墙壁、门窗、打烂玻璃;在球场上狠命地踢球等,就是这类学生发泄情绪实施攻击的结果。

这类学生攻击行为的目标大多是物不是人,这些物大多又是共公财务,其目的是为了发泄内心某种情绪。

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这就是由于他们的精神障碍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

从有关资料得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主要原因在于就像有些住院病人一样情绪高度不稳定,极容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鲁莽,缺乏自控自制能力,稍不随意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

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里较差,很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冲动和破坏行为。

有这种精神疾病的人表现为多动、多话、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并会干扰社会秩序。

有这类多栋综合症的青少年,常有攻击性,突然发怒,行为冲动等表现。

在生活喜欢与人吵架和打架,行为混乱,在兴奋之下便会伤人或毁物,经常惹事生非,攻击他人,照成严重后果。

第二章媒介暴力存在的原因与表现形式

2、1媒介暴力存在的原因

2、1、1媒体的趋利性

从某种的程度上说,大众的媒体是与市场的经济同步兴起的,所以也有其传播的经济的动机,也就是说,大众传媒业的出发点以及归宿就是获取商业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商品的利益主宰着媒体的产业。

正是由于在现代的媒体的传播的过程中,媒体为了获得必要的生存的环境,一切都要受制于收视率的高低,而提高收视率又是遵循现代的商业的逻辑的必然的结果,这样就使得大众媒体渐渐背离了它传播的信息的作用而成为一种恶意的商业的行为。

媒体为了追求商业的利益的最大化,不停地挖掘“注意力”的资源以制造视觉以及感官的刺激,以满足人们的猎奇以及窥探的心理的欲望。

另外,传媒的行业的本身极大的竞争的压力、生存的压力使得媒体的传播的内容以及方式必须要足够有吸引力并且符合市场的经济的规律的特性以及生存的法则,从而造成了大众媒体的偏离了初衷。

2、1、2青少年自身的特征

青少年阶段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二个的高峰期,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生理的成长十分的迅速,身体变化十分的显著,虽然他们的认知的水平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层面,颇具抽象性与逻辑思辨,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特别是以视觉传播为主的媒体,如电视媒体暴力以其对视觉和感觉能造成明显的冲击,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非常大,导致青少年会跟着学习,并产生了攻击行为。

2、2媒介暴力的表现形式

2、2、1“现实中的暴力”和“想象中的暴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陈宪奎提出了把媒介暴力划分成现实中的暴力和想象中的暴力两种的形式,这种划分方法所参照的依据是暴力是否真实发生。

大众传媒对现实社会中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暴力行为报道,如战争冲突和留学事件等就属于“真实的暴力”,例如新华社对于“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的报道。

反之,那些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武打小说、报刊杂志中所虚构出来的暴力场景以及出现在广播、电视、电影中所虚构出来的暴力场景和画面,又或者是出现在电脑网络中的暴力游戏等,通过运用大量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大量高科技技术塑造看似真实的场景,这些并非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暴力事件,但是它却能以各种手法塑造逼真的场景来传播暴力内容,从而使受众在感官上得到极大的真实体验,并对其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这类就属于想象中的暴力。

2、2、2“显性暴力”和“隐性暴力”

显性暴力是指在媒体中被描述为不正当的、非法的暴力行为。

这种显性暴力可能是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等真实暴力在新闻节目中的报道,也可能是这些暴力在电视剧、电影等娱乐节目中的反映,但其共同特征是表明暴力的结果是施暴者受到严惩,受害者则遭受身体上的痛苦和折磨。

显性暴力强调其后果是严重的、不可弥补的,因此,受众在观看的时候就会对这种行为持反面的、抵触的态度。

对于节目制作者来说,只要表达方式恰当,如强调暴力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不过多地渲染细节,就可能对受众产生震慑,对现实暴力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隐性暴力是指在媒体中被合理化的暴力行为。

这种暴力更多地出现在娱乐节目中。

人们往往因习以为常或以宣泄情感为由而漠视它的影响。

其主要形式有体育暴力、卡通暴力、游戏暴力、图像暴力等。

这种类型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

这种隐性的暴力更易得到受众的赞同,也更易被忽略,它所带来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暴力伤害,对受众行为的影响则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第3章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3、1中西方媒体暴力分析

西方的媒体出现的比较早,从早期的电视到电影再到网络游戏,无不充斥着暴力因素。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电视刚刚普及。

格伯纳在1967年至1978年对美国三大电视网(MBC、ABC、CBS)在黄金时间播出的1548部电视剧内容作了详细分析,发现“包含暴力内容的电视剧达80%,每部电视剧中出现的暴力场面平均为5.2万次,与暴力场面有关的人物占据出场人物的64%”。

在法国,《观点》周刊于1998年对法国电视出现了暴力场面数字做了统计:

一周内“670次凶杀场面,15次强奸场面,850次打斗场面,419次枪决场面,8次自杀场面,27次拷打场面,13次企图勒死人的场面”。

在加拿大,1993年至2001年拉法尔大学盖伊·帕杰特和雅克德盖世对该国6个主要电视网络的电影、电视剧、情景剧和儿童节目(卡通片除外)作了内容分析,发现“在1993年至2001年暴力事件增加了378%。

2001年的电视剧每小时平均有40幕暴力动作(镜头)”。

就暴力场面播放时间而言,“87.9%暴力动作或行为是在晚上9点以前播放的,39%是晚上8点以前播放的。

这个时间是儿童们最可能观看电视的时间”。

暴力也是导演创作电影的灵感。

在默片时代,凶杀和暴力就开始呈现,如《德莱夫斯案件》、《中国教会被袭记》《火车大劫案》、《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历代巫术》。

这些电影的暴力展现从最初的探索到用比较艺术的手段,其特征还是处于初级暴力阶段。

随着有声电影的到来,暴力开始成为电影表现的主要元素,暴力的展现也逐渐逼真,其暴力等级也在上升,如《爵士歌王》、《疤脸大盗》和《公敌》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暴力场面越来越残忍与面目狰狞,如《惊魂记》、《邦尼和克莱德》、《沉默的羔羊》、《心中的狂野》、《末路狂花》、《低俗小说》等。

21世纪以来的《大白鳖》系列、《刑房》、《人皮客栈》、《人皮客栈2》和《囚禁》等,其暴力场面更为血腥和变态。

网游中的暴力是吸引玩家的利器,而且没有暴力的游戏很难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暴力的渴望受到了各种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在网游中玩家的暴力倾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以实现。

目前全球玩家评出了十大暴力游戏:

DOOM3(毁灭战士3),POSTAL2.SHARE.THE.PAIN(喋血街头2:

分享痛苦)、MortalKombatVI(真人快打6),BIOHAZARD4(生化危机4),Manhunt(侠盗猎魔)、终极刺客:

契约(Hitman:

Contracts-DIESEL)、GrandTheftAuto:

SanAndreas(侠盗车手:

圣安德列斯)、TrueCrime:

StreetsofLA(真实犯罪:

洛杉矶街头)、Half-Life2(半条命2)。

网游中并对暴力的崇拜和对施暴者行为的奖赏,深刻地影响着玩家对暴力的态度。

2009年3月11日,德国少年蒂姆•克雷奇默持枪在一所中学行凶,先后打死15人,本人在与警方交火中受伤后自杀。

克雷奇默性格孤僻,热衷于暴力内容的电子游戏,就在其行凶前一天晚上,他还沉迷于枪战电子游戏中。

而他次日行凶时的场景竟然与他喜爱的一款电子游戏非常相似,他穿着与电子游戏中主人公相似的黑色衣服,作案后也如电子游戏设定的场景一样,劫持一辆汽车逃跑。

国内的媒体发展较晚,但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加深,西方媒体的暴力因素也开始迅速渗入到国内,我国自产的武侠电视剧、电影为了吸引观众也越来越多的增加暴力元素,甚至国产动画片也有暴力的倾向,如《喜洋洋与灰太狼》,基本上每集都有羊把灰太狼打飞,红太狼用平底锅把灰太狼打飞等等暴力的画面,这对我国的儿童少年产生了一定不良的影响,甚至发生了“8岁的冉冉和5岁的浩浩兄弟俩因为在和同伴玩耍时模仿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灰中烤羊肉的情节而被严重烧伤”的严重事件,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3、2媒介暴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

3、2、1开启了攻击认知,为攻击行为埋下隐患

大量研究表明,暴力电影、暴力视频游戏和含有暴力歌词的音乐会启动个体的攻击认知,增加敌意情绪。

国外研究团队对连续四天观看暴力或非暴力故事片的被试人员进行观察,结果发现:

观看了暴力电影的人员随后的行为更具敌意。

3、2、2产生对攻击性行为的麻木

许多的媒介暴力能潜在的激发出一种“暴力的娱乐”,让人们在心理上获得“快感”的并严重扭曲社会暴力的本来的面目,更加增加了人们对待暴力的麻木感。

有研究证明了玩暴力游戏会使游戏者对暴力的攻击性的行为产生出了生理的脱敏。

研究者让两组被试分别玩20分钟的暴力的游戏和非暴力的游戏,然后观看10分钟的包含真实的暴力的场景的视频的录像带,在观看过程中测量的被试的心率以及皮肤的电反应。

结果发现玩暴力视频的游戏的被试的心率以及皮肤的电反应都要低于玩非暴力游戏的被试者。

3、2、3媒体暴力为青少年提供攻击性榜样

青少年接受新的事物比较的快,对人生则充满了希望,往往会给自己树立一个追求的榜样,“偶像的崇拜”是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的特点。

和学校的教育不同,媒体传递的信息快,覆盖的面比较的广,能使青少年在短期内获得新的行为的模式,并且当他们认同媒体中传播的人物的行径时,这种认同感会促使他们的去记忆并模仿其风度和习惯、讲话、外在行为及服装的款式。

当今社会,发达的媒体加上高科技手段,为青少年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式”的攻击性榜样,据北京的零点调查公司的数据公布的“中学生偶像明星排行榜”,被排在前10人的国际影星中有8位是男明星,其中有6位是因武打片和枪战片而成名的。

媒体也会为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人物渲染出富有正义感的攻击行为,并伴随有逼真的、刺激性的打斗场景,扭曲了他们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将其引向关注、模仿攻击性榜样的歧途。

3、2、4媒体暴力为青少年攻击行为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

观察学习需要有把行动付诸实践的机会,也就是把看到的攻击行为表现出来。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少年社会化的环境有两个,现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环境。

媒体以现实的环境为基础,构筑了不同于现实的生活、虚拟的逼真的环境。

青少年的认知的发展是不成熟,在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的幻想,难免会混淆幻境和真实的界限,将虚拟的世界实质化了。

当媒体的暴力大量的充斥青少年的各个的感官时,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就会逐步的扭曲,加上反叛心理特别的强烈,处理的问题时就会将虚拟的世界中的行为带到现实的生活中来。

这样,媒体中的攻击行为被青少年频频地在现实的生活中使用出来。

1999年,美国有两个少年在玩暴力游戏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剧情”搬到了真实的生活中,在科罗拉州一所高中里开枪打死了13人,打伤23人,然后开枪自杀。

我国青少年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表明,青少年犯罪已经占到刑事犯罪的70%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媒介暴力。

3、2、5媒体暴力为青少年攻击行为提供奖励信息

攻击行为能够表现出来,还要有对奖励的期待。

如果攻击性榜样被称作英雄或受到赞扬,我们也会期待自己得到同样的奖励;如果榜样受到惩罚,我们就会意识到模仿榜样的做法可能也会得到同样的后果。

惩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攻击行为的出现。

但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研究人员对电子游戏以及互动式媒介的研究表明,在这些游戏当中暴力犯罪者73%的行为没有受到惩罚。

美国心理协会反电子游戏以及互动式媒介暴力行为委员会联合主席伊丽莎白·卡尔说:

“看到暴力行为没有受到惩罚,青少年会认为暴力是解决冲突的有效手段。

反之,看到使用暴力产生的后果是痛苦和苦难,这会阻止攻击性行为。

当媒体中大量出现暴力镜头时,无论宣扬的是正面的抑或是负面的,无形中就是在奖励攻击行为。

青少年甚至会误认为,攻击性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媒体暴力在影响青少年行为的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个性的发展,严重的会改变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缺乏理性、一意孤行、精神偏执,形成攻击型人格。

 

第4章媒介暴力的应对策略

4、1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就是政府依据相关政策和法律对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并强制删除这些信息内容中含有的暴力成分,这种手段的效果是直接、明显的。

鉴于大众传媒行业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导向的特殊性,政府应该对媒体的资格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和审核机制,政府要加强对媒介信息的管理,积极控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和途径,明确各行业之间在保护与净化社会环境、大众媒体环境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

政府要制定并完善各项相关法律和法规,不仅是一种既传统又具有直接约束效果的方法,而且也是规范大众媒体发展的一项最根本的手段。

随着大众传媒的蓬勃、迅速发展,媒体行业内部和外界的矛盾日益显现,对暴力信息泛滥于媒体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强烈。

从西方政府的做法看来,瑞典政府设有专门的媒体暴力委员会,用来监督视频、电视、电影、游戏、网络等媒体中的暴力内容及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而美国政府则建立了完善的媒体分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就国内而言,关于禁止媒体暴力内容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出版管理条例》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都有所涉及,其他的则更多是一些软性要求。

但现有的这些法律法规在今天市场经济的环境和商口价值的规律下还是显得执行乏力和可操作性不强,对传媒行业和相关人员缺乏威慑力,而且还有些媒体内容游离于暴力和非暴力的边缘,对媒体暴力的认定也存在着一定难度。

因此,逐渐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做到依靠法律手段为主导,媒体行业自律和提高公众媒介素养为辅助的大背景下,真正有效地解决或消弱媒体暴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4、2社会干预

(1)建立多部门联合制约机制

社会在参与解决或控制媒体暴力对受众影响的问题上也应该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

从宏观角度来说,应该结合教育部门、司法部门、新闻传播机构等组织或团体普及合法暴力、非法暴力和正当防卫等法律知识,联合多部门共同建立起强有力的制约机制,例如社会上建立各类关爱青少年健康的基金,用来组织各类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宣传活动等等,这样不仅从制度上保障大众媒体中暴力信息内容的不当传播,更要使人们从认知上就建立起正确使用大众媒体资源的良好媒体素养。

(2)社会监管

媒体暴力问题作为全世界范围内关注度相当高的问题之一,一直有众多的批评之声,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和丰硕的理论成果,目前社会上也有很多的组织在为解决媒体暴力问题做着自己的努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显然我国还未建立其全社会的社会监管体系,但是建立全社会的监管体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向国外的制度进行借鉴和学习,这样就可以共同来解决媒体暴力问题,尽可能的削弱其对青少年和其他受众群体的负面影响。

4、3媒体自身干预

首先大众传媒应该树立行业自律的准则,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更多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随着社会环境和媒体环境的快速变迁,青少年对以图像、场景传播为主的影像媒介接触量增大。

因此,影视文艺从业者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内化行业自律精神,用优秀的作品来激励受众、用高尚的道德感和使命感塑造媒体行业的形象,坚持职业操守与艺术良知,不仅要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发挥其娱乐休闲的作用,还应体现出媒体对其受众的教育价值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帮助青少年准确、合理的辨识媒体信息内容。

还要建立完善媒体内容审查机制,对媒体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

媒体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应强化精品意识、教育价值和行业自律精神,确定媒体暴力内容的标准,对大众传媒内容是否属于暴力等不良信息内容形成比较专业的判断,严格审查媒体对暴力行为和其他不良内容的直接还原展现或大量夸张描述,对于引进的外语片也必须严格把关审查,严禁引进有害于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媒体内容,把媒体暴力对青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