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303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docx

城市管理学期末答案

选择题

(D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B市政府D市司法机关

、(A市人大)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6、(D中共市委)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7、(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B需求型C供给型D资源型

8、(D增长型)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9、(D衰退型)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撤市(县)设区B撤村设街C人口农转非

A伦敦)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12、(C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13、(C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14、(C反应)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15、(D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C

16、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17、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

18、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1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20年)年。

20、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

21、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22、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A行政方法C法律方法D经济方法

23、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24、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25、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法制手段)是根本保障。

26、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27、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28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29、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30、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A自然社区B功能社区C法定社区

31、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

A职业型社区D居住型社区

D

32、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F

33、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

G

34、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ABC)。

A信息敏捷B人员敏捷C制度敏捷

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ABC)。

A城市总体规划B城市分区规划C城市详细规划

36、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

37、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

J

38、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法国)。

39、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B信息不对称问题D自然垄断问题

40、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

41、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S

42、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

43、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

B政治参与C行政参与D社会参与

44、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45、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

A外部不经济问题C非价值物问题T

46、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

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W

48、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BCD)。

49、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县级市)。

50、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5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BCD)。

52、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

53、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ABCD)。

X

5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A行政合法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55、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美国)萌生。

56、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D美国)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57、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

A法国B荷兰D希腊

58、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C)为代表。

A德国B英国C丹麦Y

59、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ABCD)。

60、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61、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62、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Z

63、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AB)为主。

A政治功能B军事功能64、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

A以“间接性”为主C以“经济性”为主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66、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CD)。

67、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C巨物模式

6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6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新加坡)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70、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弱调控模式B多元调控D强调控模式

简答题:

B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C

4、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17.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17、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

(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

(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指没有城市常住户口暂住(具有暂住证)或暂时逗留于城市的人口。

(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20、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G

21、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

(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

H

H

18、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

(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J

16、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施有哪些

(1)制订法规,规范土地市场的进入。

(2)土地交易过程的管理。

(3)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

(4)直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

R

2、如何引导我国城中村城市化

(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R

13、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TT

3、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3)对事件的处理作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4)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11、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效益原则效益原则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

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开发土地的经济价值,严格受市场调节。

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引导的结果。

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控制完成。

(3)动态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协调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W

W5、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12、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3)(生地出让,效益粗让.

(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15、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

19、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1)城市户籍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

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领取;登记;效力和期限;换领和补领;交回、收缴和收回;查验和扣留;(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进程现状相联系,城市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在城市中生存的不可忽视的群体,对于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必须纳入城市人口管理的工作范围,否则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城市人口管理工作。

X

X1、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是

(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

(2)导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

(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X6、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

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和供应主体。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

城市政府在职能上要实现从“划桨人”到“掌舵人”的转变,从万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新公共管理主张从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政府公共部门可以利用私营部门采用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

X7、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

(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X22、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减量化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

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

(3)资源化原则。

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Z

Z8、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普通来看,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从四个方面执行:

(1)宣传教育。

(2)准备预案。

根据既有的和潜在的事件设立多重备选预案,缩短反应时间;(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

(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Z9、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

“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

“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论述题:

CC3、试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3、

(1)综合性。

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

如城市的建设条件,涉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范畴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又涉及大量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工作;当具体布置各项建设项目、研究各种建设方案时,又涉及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风貌、园林绿化的安排等,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

而这些问题,都密切相关,不能孤立对待。

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

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必须统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矛盾,因而城市规划部门和各专业设计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

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具有广泛的知识,具有综合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单位协作配合。

(2)法治性政策性。

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

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例如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居住面积的规划指标、各项建设的用地指标等等,都不单纯是技术和经济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乡关系、可持续发展等的重大问题。

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地方性。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使规划工作成为市民参与规划制定的过程和动员全民实施规划的过程,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城市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保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护地方环境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3)长期性,经常性。

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

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

因此,作为城市建设指导的城市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或补充,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逐步趋近于全面、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

所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它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虽然规划要不断地调整和补充,但是每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而制定的,是一定时期指导建设的依据,所以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任何个人或社会利益集团都不能随意使之变更。

(5)实践性。

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

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规划自身的弹性。

规划实践的难度不仅在于要对各项建设在时空方面作出符合规划的安排,而且要积极地协调各项建设的要求和矛盾,组织协同建设,使之既符合城市规划总体意图,又能满足各项建设的合理要求。

因此要求规划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政策修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社会实践经验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当然,任何一个规划方案对实施过程中问题的预计和解绝不可能十分周全,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

城市建设实践也是检验规划是否符合客观要求的唯一标准。

C

5、试述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1)广泛性。

由于城市公共事务复杂多样,分工细致,加之我国城市社会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尚在发育之中,所以,从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都要纳入政府的管辖范围,从而使城市政府职能比其他地方政府职能更加广泛多样。

(2)服务性。

在乡村社会,农民是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人,农民的基本生活大都能够自给自足,农村的公共事务也大多是自助性的;而在城市社会则完全不同,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及援助,离不开政府或公营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

服务职能体现了城市政府的本质,服务是城市政府的天职。

(3)规范性。

法治政府起源于近代以来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法制化和科学化,而法制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权责关系和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保证各种城市事务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调整和发展各项政府职能,从而确保城市政府职能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4)自主性。

在现代社会,城市是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其职能的实现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城市社会自成一体,城市社会关系和城市事务也有其特殊性,无论从时间上、经济上,还是从效果上看,城市事务中的环境、能源、规划、建设、住宅、交通、福利、卫生、治安、消费等都自成体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适合由城市政府自主地实施管理。

(5)多样性。

现代城市政府职能范围广、跨度大,城市公共事务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加之行政环境的剧烈变动和行政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至政府在管理这些公共事务、实现其各项职能时,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途径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保证城市政府的各项职能和管理决策得到顺利实施。

D

9、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9、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为了避免在城市与周边地区展开恶性竞争,导致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需要在产业方面进行协调,即包括各城市在产业上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如何在产业政策上进行衔接以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实力等内容。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具有公共性,各个主体(城市或区域)在利用生态资源时都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为了实现全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建立良好的补偿机制,需要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协调。

如流域内污水的排放标准、固体废弃物的共同处理、大气污染的控制、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等内容,都属于环境方面的协调。

而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虽然可能只位于某局部地区,但却是整个区域的共有资源,需要共同努力进行保护。

(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

在交通和通讯联系日益发达的条件下,许多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可能服务半径已经超出城市或区域的范围。

而且,所有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都是有一定的“规模门槛”约束的。

如果允许各主体(城市或区域)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自己的属地范围内都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率,造成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需要在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上进行协调,形成功能互补、共同享用的公共设施体系。

此外,由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跨地界性,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的整体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各城市范围内自行规划建设的设施的衔接变得十分重要。

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规则经济。

只有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才能界定和约束各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保证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目前区域协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土地的“零地价”出让、污染排放、设施建设标准不一造成难以彼此衔接等,很大程度上都源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和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