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
《学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
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
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
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
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
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
染绿、耳濡目染。
(2)碎:
造字本义:
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
形近字:
翠、醉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
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
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
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随便发言
师:
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那些不懂的?
4.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
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
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
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
老师:
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
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
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
师:
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
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
生:
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
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
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
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
默读、思考
生:
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
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
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
好在哪里?
同桌交流。
生:
“染”字最好。
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
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
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
个别生读。
师:
多美的想像啊!
大家体会得真不错。
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
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
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
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
生闭眼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
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
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
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
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
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交流:
师:
《江上》是写什么?
生:
游泳
生:
戏水
师:
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
戏水!
师: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
都是写儿童的。
生:
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
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
《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
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
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
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
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
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
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
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都戴着斗笠,很卡爱。
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
儿童的欢乐。
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
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
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
18.童年的水墨画 江上
林中
19.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有改动。
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
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
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
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
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两条单元提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和“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则点明了本单元语言运用与训练的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童年的水墨画》一课,体现在课后练习“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在《剃头大师》一课,体现在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这也是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语文园地》里则特别提示“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近似”。
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并真正地动手查查字典去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既“得言”,又“得法”。
从课文的内容方面看,《剃头大师》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小沙“胆小”;剃头师傅看似“老掉牙”,却透出一股严肃和认真的劲儿;至于“我”,则十分调皮。
小沙因害怕理发,情愿把头交给“我”随意处置;“我”当然十分乐意,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随意乱剪,虽然最终闯了祸,但初衷并无恶意,纯粹就是出于调皮而已。
文中的小沙和“我”,都是一派天真!
课文意在表现童年的“真”与“趣”,而不是为了批评“我”闯了祸以及批判童年的无知与调皮,这是教学中必须把握的。
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充分朗读,读出趣味,进而自读自悟。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2.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先学习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胆小鬼”,指导书写,提示:
“胆”字左边的“月”要瘦长;“鬼”字的长撇贯穿上部,竖弯钩舒展。
2.读题。
师:
一个人被称作“剃头大师”,说明什么?
(指名说)——剃头的技艺十分高超。
师:
作为一名“剃头大师”,应当“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也一定能剪出“最时髦的法式”。
理解“锃亮”“时髦”,提示“猜一猜”的方法。
再读课题。
(二)初读
师:
谁给谁剃头?
“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猜一猜,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
师:
“剃头大师”是谁?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师:
同样是给小沙剃头,文中的剃头老师傅却有着另外一种称呼——“害人精”。
出示句子:
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理解“耿耿于怀”,提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出示句子: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夺门而逃”。
师:
只要肯用心,你会发现,理解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
(三)精读
师:
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勾画。
2.交流和朗读。
师:
乍一看,“害人精”还真是挺“害人”的,而“剃头大师”还真有点“大师”的样子。
但效果究竟如何呢?
(朗读,交流)
师:
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指名交流)
师:
我们发现,“剃头大师”其实名不符实,原来,“我”才是“害人精”,而看似“害人精”的老师傅却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剃头大师”。
课文的结尾也证明了“我”为小沙剃头的不成功。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感悟
1.这篇课文有意思吗?
(指名交流)
师:
童年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候虽然做错了事,甚至闯了祸,但纯粹是出于天真和调皮,过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十分有意思,这就是童真与童趣!
2.想一想,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指名交流)
师:
“剃头大师”虽然是一种自嘲,却包含着一段有趣的童年记忆,让人十分怀念那天真的岁月。
此外,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让人感到特别有意思,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深化文章主题。
(五)延伸
1.这么有趣的故事,选自秦文君《调皮的日子》。
2.推荐秦文君更多的儿童文学作品。
五、板书设计
19.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 害人精
我 老师傅
20.肥皂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2个字。
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廊、仰、越、若”等生字。
2、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
3、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言的生动优美。
4、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
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
展开丰富的想象,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肥皂水等吹泡泡的工具。
学生:
预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玩过什么游戏?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吹肥皂泡,那美丽有趣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欣赏冰心笔下如诗如画的肥皂泡。
(师板画泡泡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指导观察“皂”字是怎样组成的,什么结构?
并用眼睛记住它)
2.出示生字。
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吗?
(出示课文词语,生字变色,加点词是易读错字和多音字)
廊子若是娇软薄球颤巍巍山巅婴儿希望
木碗透明扯成仰望越过和弄和弄 蘸上黏稠 散裂
3.开火车认读。
易读错的词的多读几遍。
4.作者主要写了关于肥皂泡的几件事?
(指名分段读课文,让每个孩子读完后概括自己所读段落的内容)教师相机板书:
做 吹 想
二、学习第三段做泡泡学用连续动词
1.默读第3自然段(按课文填空)
先把( )放在( )里,再( )上点( ),( ),然后用一支( ),( )上肥皂水,慢慢地( )成泡,最后轻轻地一( ),那球儿便从管上( )了下来,在空中( )。
若用( )轻轻地( ),有时能飞得很高。
2.根据所填的字词,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做泡泡的过程写具体的?
副板书:
先……然后……再…… 连续动词
3.(只出示连接词和所有动词)谁能根据这些动词把做泡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
先用……放……接着加……然后用……蘸……吹……再……提……落……
4.作者用词多么准确丰富呀?
我们仿照着写一写吧。
老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做做擦黑板的过程,同学们仔细观察,用上连接词和动词把他劳动的过程说具体。
5.一生表演,其它生接龙发言。
师副板书用到的动词:
洗 拧 擦 踩 晾 (提示学生在动词前面用上修饰词,如怎样地洗、怎样地拧、怎样地踩……)
三、学习第四段吹泡泡体会泡泡之美。
1.朗读第4段,哪些句子你觉得难懂,画下来?
2.下面老师吹几个泡泡,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泡泡,发现这些句子所描绘的泡泡的样子了吗?
(师吹几个泡泡,生观察,再齐读这些难懂的句子。
)
3.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形容泡泡样子的词语?
(师板书:
轻清透明 玲珑娇软……)
4.我们抓住这些词语,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泡泡的美丽可爱!
(生齐读课文)5.你还能想起哪些词来形容你眼中的泡泡?
(生自由答:
五光十色、又大又圆……)
6.你们觉得泡泡们像什么?
(用比喻句来说泡泡)
7.如果把这些美丽的泡泡看成一群孩子,它们会在空中干什么?
(用拟人句说泡泡)
四、展开想象泡泡去哪儿
1.师导读:
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小心地、轻轻地吹起来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生接读:
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生接读:
快乐、骄傲与希望)
2.这脆弱又美丽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作者希望这些泡泡飞到哪里去了呢?
(指名读,师板书:
天空大海夕阳山巅)
3.看着泡泡们飞到墙外,你还希望泡泡们能飞到哪里去,又落到哪里去?
(生想象说,教师提示:
森林星星 田野草原妈妈的手,妹妹的鼻子……)
六、总结全文推荐作者
小小的泡泡的美丽虽然是脆弱的,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会永远留在我们成长岁月的梦里。
(出示冰心照片及简介)冰心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简笔画)
做和弄和弄吹、提、扇
肥皂泡吹美丽轻清透明玲珑娇软
想天空大海夕阳山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和词语
1.齐读一遍课文。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课文词语,指名领读,师挑选生齐读。
3.认读注音生字,开火车读并口头给每一个字组一个词。
二、学习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
(廊、仰、越、透、若)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部首。
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2.动画演示“廊”、“透”“越”的笔顺。
注意“双耳”和“乃”“走”字的笔顺。
“廊”和“越”“透”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其中“透”笔顺是先里后外。
“越”笔顺是先外后里。
3.提示“若”字注意下面是“右”不是“石”。
“越”里面不要写“成”。
“仰”不要多加一笔撇。
4.每个生字在田格本上写三个,注意写字姿势,写完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三、拓展小练笔(选做)
1.那一个个__________的泡泡,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泡泡是那么_______,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那么_________。
3.送上天去,___过海去,____过高山,____在草地……
4.悬着心,仰着头,停着呼吸 ___着头,____着脸,___着手,___着眼,___着耳朵
21*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
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
(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
(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
(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
“我”指的是谁呢?
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
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
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
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
4.填空概括故事内容。
(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很想去,可是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不失信决定留下来,最终,小珍没有来,妈妈心疼庆龄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
(人物、事情经过、结果)
告诉我们……
三、读悟结合,品味“信”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
划出相关语句,在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根据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
语言、动作。
学法指导:
读文时,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感受体会或者疑问在相关语句旁边做简单的标注记录,这就是作批注,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
交流:
(1)“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说。
(2)“不行!
不行!
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3)“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面对妈妈的提议,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4)“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回家后,妈妈知道了小珍一上午也没来,庆龄白等了非常心疼。
而庆龄却仰起脸回答到:
生接读——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想象一下庆龄说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态度?
根据理解朗读语句。
(5)加入人物对话,根据对话你能否在宋庆龄说的每句话中恰当地加上一个表示语气的词?
学生默读思考,作批注。
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
(揣摩人物当是心理,读出相应语气。
)
(6)三人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父亲、母亲,宋庆龄。
4.除了对话,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
A.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的等候着。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小庆龄本来是想留在家里的吗?
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
指导朗读。
体会:
此处通过联系前后文以及人物的动作描写说明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B.师生接读宋庆龄守信用的语句。
小结:
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和动作,一个坚持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
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
四、讨论交流,深化“信”。
1.最后小庆龄说:
“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
你是怎么处理的?
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想。
五、总结
“一诺值千金”,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延伸“信”
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21.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遵约定 守信用
(语言、动作)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人物特点。
2.初步领会描写人物的基本要领:
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3.加一个精彩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