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609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docx

浙江省温州市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强化作业41传统发

1.(2013·新课标卷Ⅰ,39)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________的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________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杀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数量

(2)无氧呼吸 细胞质

(3)温度 腌制时间 食盐用量

(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解析 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杂菌会影响泡菜的品质,因此各个环节(包括煮沸盐水)都要加强灭杂菌过程;加入少量陈泡菜,可带过来部分乳酸菌,加快制作的过程。

(2)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进行无氧呼吸,该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温度、腌制时间和食盐用量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要加以严格控制。

(4)随着发酵过程进行,大量的乳酸产生,PH会降低,其他杂菌会逐渐减少,而乳酸菌耐酸性强,数量会不断增多。

2.(2013·新课标卷Ⅱ,39)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

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__。

答案 

(1)划线 稀释涂布(或涂布) 

(2)涂布

(3)敏感 不敏感 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 耐药菌

(4)A

解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特性测定。

(1)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常用来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稀释涂布法或平板划线法。

(2)为了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能够均匀的分布,一般用涂布法来将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

(3)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该细菌;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

据此可判断抗菌强弱依次是A、C、B;D的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说明该菌落对此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3.(2013·四川卷,10)酵母菌直接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酵母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

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

(2)某同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α-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淀粉 进一步筛选纯化获得分解淀粉能力强的酵母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匀

(3)工程酵母 工程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的能力强,导致酒精发酵产生CO2的速率更快

(4)小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微生物培养、分离以及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提取、分离的有关知识。

(1)①过程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实验目的是选择生产α-淀粉酶的酵母菌,因此培养基中必须以淀粉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分别是选择接种和纯化培养,必须重复几次,以获取分解淀粉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

(2)分离菌种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乙图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实验结果。

但是平板菌落生长不均匀,可能是涂布平板不均匀造成的。

(3)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酵母菌属工程酵母菌,接种后必须先排气,原因是工程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的能力强,导致酒精发酵产生CO2加快,以防止发酵液溢出。

(4)凝胶色谱法分离的原理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只能分布在颗粒之间,通过的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分子比较容易进入凝胶内的通道,通过的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因此,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4.(2013·上海卷)(三)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阿拉伯胶是一种多糖,研究者从某地合欢树下距离地表深10~15cm处的土样中初筛到能合成阿拉伯胶降解酶的菌株SM01,以下为该菌株的鉴定过程。

(1)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________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

________培养基上。

(2)SM01的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白色致密,且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1μm,初步推测为真菌,则其特征中,最能说明SM01是真菌的是________。

A.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

B.菌落粉白色

C.有菌丝,白色致密

D.有细胞核,且有分生孢子

(3)SM01还一定具有的结构有________(多选)。

A.细胞膜 B.核糖体 C.拟核 D.荚膜 E.芽孢

F.菌盖

(4)表中培养液pH均为6.0,若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应选用表中的________培养液,针对不选用的其他培养液,分别说明原因: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实验用培养液配方

培养

阿拉

伯胶

阿拉伯

胶酶

NaNO3

牛肉

K2H-

PO4

MgSO4·

7H2O

KCl

FeSO4·

7H2O

A

25g/L

lg/L

lg/L

0.5g/L

0.01g/L

B

25g/L

1μg/L

3g/L

lg/L

lg/L

0.5g/L

0.01g/L

C

3g/L

lg/L

lg/L

0.5g/L

0.01g/L

D

25g/L

3g/L

lg/L

lg/L

0.5g/L

0.01g/L

答案 

(1)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固体 

(2)D (3)A、B (4)D ①A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 ②B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且有阿拉伯胶酶,会影响对SM01自身产生的酶活力的测定结果 ③C培养液缺乏阿拉伯胶酶催化底物阿拉伯胶,会影响SM01的生长,也无法对阿拉伯胶酶活力进行测定

5.山楂酒具有活血、补气、健脾等功效,对恢复体力、增加精力、促进食欲有较显著的功效。

以下为山楂酒制作的有关过程。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原料

山楂

设备

榨汁机、发酵桶、地下室、大锅等

制作

过程

山楂经充分水洗,用榨汁机榨汁。

将山楂汁倒入发酵桶中,经7~10d的发酵,即成果酒。

将经过发酵的果酒滤出,倒入发酵容器内,存在地下室里,进行30d的再发酵。

并继续放置在阴凉的地下室进行陈酿,陈酿期间,要坚持倒桶(换桶),并保持酒桶常满,即得原汁山楂酒

(1)请写出山楂酒制作的原理(用反应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山楂酒发酵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在山楂酒制作中菌种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

(3)发酵的温度应该在________℃,在发酵过程中要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是否产生酒精可在________条件下,用________试剂检验。

(5)若要进一步制作果醋,应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菌种。

答案 

(1)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酵母菌 野生的酵母菌 (3)18~25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加菌种数量 (4)酸性 重铬酸钾 (5)醋酸菌

解析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如下:

C6H12O6

2C2H5OH+2CO2。

发酵需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无论在有氧还是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代谢均产生CO2,因此要适时排出。

6.(201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②取葡萄500g先用清水冲洗1~2遍,除去污物,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③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500mL的塑料瓶,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以保证酵母迅速繁殖。

④将发酵瓶置于18℃~20℃的温度下发酵。

⑤定时排气。

⑥10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⑦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到30℃~35℃的温度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制成果醋。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②过程要先冲葡萄再除去枝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是用于________。

(4)第④步要将温度若控制在18℃~25℃,而第⑦步则要在30℃~35℃条件下发酵,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产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除适宜温度外,还有________,请写出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⑦步为什么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杂菌污染的机会 

(2)出芽生殖

(3)酵母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5)无氧 C6H12O6

2C2H5OH+2CO2

(6)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为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7.植物的秸秆、枝叶等纤维物质是地球上最多的可再生资源,以纤维素类物质生成燃料乙醇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纤维素酶糖化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其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该方法中,微生物X与微生物Y不同,微生物Y是________,若从土壤中获得微生物X,请写出分离的流程图________________。

为了鉴别微生物X,培养基的成分为CMC-Na、酵母膏、K2HPO4、琼脂、土豆汁等;在该培养基中,CMC-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经选择,微生物X为木霉,则其内分解纤维素的酶至少包括________三种组分,这三种酶协同作用,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

(3)在操作过程中,过程③需________以保证乙醇的产生。

(4)操作发现,糖液浓度过高时,葡萄糖的产生会受到抑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酵母菌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菌液涂布到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提供碳源(或便于鉴别) 

(2)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 (3)密闭发酵 (4)产物(葡萄糖)过多,反馈抑制了分解秸秆的酶的活性

解析 微生物Y能发酵糖液产生乙醇,故微生物Y是酵母菌。

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CMC-Na能被CX酶和C1酶分解为纤维二糖,可使被刚果红染色的培养基的红色褪去,便于鉴别,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三种组分。

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是无氧呼吸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应密闭发酵。

随着产物(葡萄糖)的增多,反应将会受到抑制,其机理为酶的活性受到反馈抑制。

8.葡萄酒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高级饮料。

某同学制作葡萄酒的过程大致如下:

将冲洗过并晾干的成熟葡萄捏烂,与糖按103的比例放入发酵瓶,搅拌密封后发酵。

初期,泡沫不断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泡沫逐渐减少,待基本不产生气泡后,结束发酵。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发酵所需的酵母菌菌种的来源是________。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

若想筛选出这样的菌种,步骤如下:

①获得野生菌:

从酵母菌的生存环境中获得野生菌;

②制备________培养基:

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添加________并________,灭菌后制成平板;

③接种:

采用________法将野生菌接种在平板上;

④培养: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⑤选种:

从________中筛选出所需要的菌株。

(3)增大接种量能缩短发酵时间。

为增加菌种的量,在上述⑤中获得所需菌株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4)酿酒过程中,经检测发现活菌数量适宜却不产生酒精。

在酿酒初期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5)葡萄汁中加入糖的目的是________。

(6)密封发酵后泡沫增多,这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7)为研究发酵瓶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进行取样统计分析。

一般用显微计数法测定酵母菌数量时常常需要借助一种特制的载玻片——________来完成。

答案 

(1)葡萄表皮上附着的野生型酵母菌 

(2)②选择 适量的糖(蔗糖或葡萄糖) 调整pH ③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 ⑤生长良好的菌落 (3)扩大培养(或多次培养) (4)隔绝空气(或加强密封) (5)为酵母菌提供碳源,促进发酵 (6)松盖放气 (7)血球计数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