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5195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8 大小:56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2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

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人了解学生对10以内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教学提供依据。

这部分教材有如下的特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

2.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并用“点”表示相应的个数。

单元总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1-10各数并用点子图表示的过程,学习有序的数数。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数一数1课时

练习1课时

 

 

课题一: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

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情感与态度: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1-10各数并用点子图表示的过程,学习有序的数数。

教学难点:

数飞机的过程是本课的难点,藏在图后的飞机有的学生不容易发现,引导学

生有序观察。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

小朋友喜欢玩吗?

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呢?

悄悄地说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

(略)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游乐园,一边玩一边学习数学,好吗?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1.指导观察,初步感知。

游乐园里有什么?

想一想:

怎样观察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从上到下或从做到右)

2.看图数数,无序变有序。

(1)提问:

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学生自己看图数一数。

(2)学生交流数的方法。

(3)找出方法后指名学生看图边数边说。

(4)总结方法,学生有顺序的再数。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物体的个数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同桌讨论,后交流)

(2)找出小图和小圆点关系。

(3)小结:

也就是有几个就用几个点表示,随机提问几个,如:

1头大象用几个点子来表示?

2个秋千呢?

6只小鸟呢?

……

(4)请学生动手在书上画一画。

(5)猜一猜:

老师出示点子图,学生猜什么物体的个数?

说说想法。

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

8个点子呢?

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呢?

(6)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游乐园里藏着1~10的数,在我们的身边也藏着许多许多的数,找一找,比比看谁找得多。

(同桌两人完成,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五、板书

数一数

 

 

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并用点子图表示出它的个数。

 

课题二:

数一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补充习题P1和同步探究P1-2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数数,掌握一定的做题规范。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数,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

二、练习

1.补充习题第1页

(1)涂一涂

指导学生先数一数图中物体的个数,再相应的涂上相同个数的圆圈。

提醒学生圆圈涂地要饱满,尽量不要涂到外面。

(2)画一画

指导学生数一数图中物体的数量,然后在相应的地方画圆圈,告诉学生圆圈和点的区别,一个是空心的,一个是实心的。

(3)连一连

考虑到个别学生不会熟练地用直尺画线,先在黑板上演示再让学生操作效果比较好。

2.同步探究第1-2页

(1)画点

指导学生看例题,理解数量和点一一对应的关系,再照样子画出正确的点数。

(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再一次巩固物体数量和点的对应关系,并要求用直尺连线。

(3)圈一圈

看点数让学生圈出相应的物体个数。

(4)拓展提高

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几个,再画出正确的点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

“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也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人们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一些特点:

1.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进行比较,获得认识。

2.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单元总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比一比1课时

练习1课时

 

课题一: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用自已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结果。

2.方法与过程: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体会、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台两根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昨天,我们一起参观了游乐园,今天我们要换个地方,我们要去公园里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

提问:

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教学新知

(一)比较长短

1.谈话:

小明和小红在跳绳,你知道哪根绳长吗?

学生的答案可能不一致。

(女生的绳子手中的多,有的可能说男生人高)

2.引导比较

谈话:

看来,小朋友的意见不太统一,为什么呢?

(他们在跳,看不出绳子的长短。

提问:

那谁有办法能比出长短来呢?

3.出示相应的图片,作出判断:

要求长的画“√”。

学生画“√”,比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啊?

引导学生总结:

比长短时注意一端对齐,要拉直后比。

4.“想想做做”第1题

(1)刚才我们比了绳子,现在请小朋友每人都拿出一枝铅笔,和同桌比比谁的铅笔长。

并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说说比较的结果。

学生先和同桌练习,再指名交流,说说是怎么比的?

(2)教师也拿出一枝,让学生比比哪枝铅笔最长,哪枝铅笔最短。

指名说说比较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操作演示。

(二)比较高矮

1.指名两个同学起立,说说谁高一点。

学生比得结果不相同。

思考这样可以很方便的比出来?

(学生应该会考虑到背靠背比)

(课件出示站在台阶上的图)

学生高的画“√”,指名说说你怎样比的?

哪幅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呢?

为什么?

比高矮时要注意什么?

3.小游戏:

4人小组排排队(按高矮排好队)

交流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比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1)推轮椅图

讲述:

小红的朋友小亮脚受伤了,所以只能坐在轮椅上,你知道他们哪个人高吗?

在高的人下面画“√”

同桌说说想法,再交流,说说为什么?

(2)动物图

比完了小朋友的身高,我们再来比比小动物的高矮。

这三只动物谁最高?

谁最矮呢?

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比较轻重

1.谈话引入

公园里除了小朋友还有两棵果树,你知道是什么树吗?

(石榴树和柿子树)现在,树上的石榴和柿子成熟了,请你猜一猜哪个重?

哪个轻?

怎么比的?

2.认识天平表示的轻重。

在生活中,我们常用这样的工具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出示天平图)它叫天平。

谁知道怎样用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呢?

3.看图比较石榴和柿子的轻重,重的画“√”

4.“想想做做”第6题,重的画“√”。

(1)青椒和番茄,学生独立完成。

(2)红萝卜和黄萝卜。

提问:

这个天平和刚才的有点不一样,不是一边沉下去一边翘起来,而是两边一样平,怎么回事?

(因为两边一样重)

追问:

谁和谁一样重?

学生:

一个红萝卜和3个黄萝卜一样重。

提问:

那现在比的是几个红萝卜和几个黄萝卜?

(一个红萝卜和一个黄萝卜)

谁重谁轻?

重的画“√”,和边上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小结:

因为一个红萝卜与3个黄萝卜一样重,所以1个红萝卜一定比1个黄萝卜重。

想想看,我们还可以拿哪些东西进行比较。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读题,学生在书上画“√”。

交流并提问:

为什么这样画?

2.“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学生在书上画“√”、“○”。

提问:

你是怎么判断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老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讨论,明确:

3个杯子里水一样高,但由于中间杯子最粗,所以里面的水也是最多的;右边杯子最细,所以里面的水也最少。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在公园里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学会了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板书课题:

比一比),想想我们都是怎么来比较的啊。

五、布置作业

1.回家找一些合理的东西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

2.完成书上第7页思考题

六、板书

比一比

长短

高矮

轻重

 

课题二:

比一比练习课

教学内容:

补充习题第2页和同步探究第4-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更熟练地进行比较,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高矮等,学会正确细致地行练习。

教学准备:

实物、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今天我们来进行练习。

二、练习巩固

1.完成补充习题第1-2题

(1)老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第1题第2小题,提问:

你是怎么比较这两根绳子的长短的?

2.完成补充习题第3题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学生完成。

(2)集体交流第3、4小题

指出:

第3小题天平上是1个苹果和2个桃子,它们的重量是一样的,而让我们比较的是1个苹果核1个桃子。

提问:

第4小题比的是什么?

3.完成补充习题第4题

(1)最重的画“√”,最轻的画“○”,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

(3)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同步探究第4页第1-3题

(1)老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同步探究第4页拓展提高1

(1)读题理解题目。

(2)交流,第2根绳子和第4根绳子,哪一根长?

(3)学生完成。

3.完成同步探究第4页拓展提高2

(1)比一比,把最长的铅笔涂上色,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

(3)交流你是怎么比较的?

4.完成同步探究第5页第1、2题

(1)读题理解题目

(2)独立思考

(3)交流第2题第1小题:

天平上放的是什么,让我们比的又是什么?

5.完成同步探究第5页拓展提高

(1)读题: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2)独立思考

(3)交流:

哪个最重?

哪个最轻?

为什么?

你是怎么比较的?

 

第三单元分一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大部分学生对此都有一些感性认识。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

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

1.联系实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会分类。

2.让学生体会分类是按一定标准进行的,按同一个标准分类的结果是确定的。

单元总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

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分一分1课时

练习1课时

 

课题一: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方法与过程:

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有时给物品分类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台树叶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小朋友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指名回答。

2.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物品,你觉得这些物品摆放得怎么样?

(很整齐,分门别类)

怎样才能把物品摆的又美观又整齐呢?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

分一分)

二、教学新知

1.观察体会不同类型

提问:

谁能介绍一下货架上的物品?

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学生可能会一一介绍货架上的物品,能说明玩具都放在第一个货架上,书都放在第二个货架上。

2.理解分类标准

追问:

玩具有什么用途?

书呢?

引导学生小结:

原来这些物品都是按照物品的用途来分类的。

提问:

那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

指名回答:

看上去整齐,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拿取......

3.树叶的分类(试一试)

提问: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树叶,你们能给这些树叶分分类吗?

你打算根据什么标准来分?

(学生有两种分类方法:

按照颜色分,按照形状分。

学生选择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分类结果。

集体讲评。

小结:

一样的物品,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学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然后展示学生不同的正确的分类。

最后出现学生的错里进行评讲。

重点说说错在哪里,是方法还是表示的形式不对。

三、巩固深化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讲述:

刚才我们去了商店,下面让我们去动物园看看。

谁来介绍动物园里有哪些小动物?

提问: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小动物能生活在水里吗?

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讲述:

下面我们再去交通工具展看看(出示图片)

提问:

小朋友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

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你知道吗?

提问:

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你想怎样分?

(学生会想到:

天上飞的分一类,公路上行驶的分一类,水里行的分一类。

学生分类,再汇报分类的结果。

3.杯子的分类(想想做做3)

讲述:

接下来,老师带来了10个杯子,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可以怎么给他们分类呢?

指名学生回答

4.今天老师邀请一群小朋友上来,现在请下面的同学把这些小朋友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

先想想可以怎样分,再说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

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怎样分的?

学生自己分一分。

交流分的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的本领:

对物品的分类,其实这种对物品的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比如,小朋友可以对自己的书包和房间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回家后马上试一试,好吗?

五、布置作业

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同学、父母说说你的做法。

六、板书

分一分

标准:

玩具书本

 

 

课题二:

分一分练习课

教学内容:

补充习题第3页和同步探究第7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分一分,学会了怎么给物品进行合理地分类,今天我们进行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好不好!

二、练习

1.完成补充习题第1题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补充习题第2题

把不同类的圈起来,先请学生说一说每行里有些什么东西,再找出不同类的圈起来,圈好以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圈。

2.完成补充习题第3题

(1)读题理解题目。

(2)交流,我们可以怎么分?

(可以按形状分,也可以按颜色分)

(3)学生完成题目,要求把同一类的连到同一个椭圆中。

3.完成同步探究第6页第1题

(1)读题理解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同步探究第2题

(1)读题:

把会飞的动物圈起来。

(2)独立完成

5.完成同步探究第3题

(1)要求:

把同一类的连到同一个椭圆里。

(2)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教师提示:

连的时候应按顺序一个一个地连,注意别遗漏。

6.完成同步探究拓展提高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

第1题,为什么苹果是不同类的,除了苹果,其他的都属于什么?

第2题,指出海狮是生活在水里的。

第四单元认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物体、图形,学会观察,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打好基础。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辨认左、右方位为重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加以辨认,但不少学生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2.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为帮助学生正确辨认左、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对左手、右手的已有认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3.恰当控制学习难度。

单元总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有关辨认方位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认位置1课时

练习1课时

 

课题一:

认位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我们来一起做游戏好吗?

,我说,大家做,看看谁的小脑筋转的快。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

”请坐下,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

谈话:

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

(举手)

那么,想发言,举哪只手呢?

(左手)你知道哪只是左手吗?

谈话:

还愿意再做一次游戏吗?

“想想做做1”: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小朋友都知道了上、下、前、后、左、右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谈话:

在图上找到小刚和小芳,小刚会说小芳在他的哪面?

小芳会说小刚在她的哪面?

假如你是小刚和小芳,说说看。

(先说给同桌听)

现在你作为观察图的人,你能说说小刚在小芳的哪面,小芳在小刚的哪面吗?

你能说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

(先同桌说,再交流)

你还能看着图用左、右来说一说吗?

(同桌先说后交流)

提问:

你还能看着图用上下或前后说一说吗?

(先同桌说,后交流)

指出:

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左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右面。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一位同学?

2.“想想做做”第3题

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

苹果上面是什么?

“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苹果在鸡蛋的下面,鸡蛋在苹果的上面)

你看着图还能怎样说?

3.“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说说:

红花的左边有几朵花?

红花的右边有几朵花?

4.“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摆文具,摆完后,老师确认是否摆的正确。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

你能用上下、、左右、前后说句话吗?

五、板书

认位置

上下

前后

左右

 

作业设计:

在黑板上贴出6个动物头像,让学生说说“谁在谁的左面”,“谁的左面是谁”。

 

 

课题二:

认位置练习课

教学内容:

同步探究第9-10页和补充习题第4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的位置关系,熟练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过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上下、左右、前后)

今天我们来检验一下看你学得怎样?

2、你的左边是谁?

右边呢?

谁在你的前面、后面?

你的上面有什么?

下面呢?

二、完成同步探究

1.完成同步探究第9页第1、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会看主题图。

(2)根据题意完成选择,用圆圈圈出来。

2.完成同步探究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目

(2)先指名几位学生说一说,再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同步探究拓展提高

(1)教师读题,学生看图,理解题目。

(2)提问:

在这道题目中哪一边是前面?

(3)分析:

“比比在西西的前面”能确定比比在前,西西在后,“丁丁在西西的后面”能确定西西在前,丁丁在后,最终确定西西在中间,比比在最前,丁丁在最后。

4.完成同步探究第10页第1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会看主题图。

(2)根据题意完成选择,用圆圈圈出来。

5.完成同步探究第2题

(1)教师读题,学生做题。

(2)按照要求画图,提醒学生注意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三、完成补充习题

1.完成第1题

(1)读题,让孩子理解题意

(2)指导认写上下、左右、前后六个字怎样写,怎样认,便于做题。

(3)教师读题,学生完成填空。

(4)集体交流:

说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