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325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新版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读《丁香结》,回答文后问题。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1)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4)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面巷》中,有这样的诗句: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结合本文,体会“丁香”一词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

(1)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心。

(3)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4)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2)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心。

(3)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4)象征着美丽、高洁、愁怨。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课内阅读。

   ①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②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④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⑤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可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

   ⑥破课桌yǎn rán一个叱咤风云的战场。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①yǎn________然

②叱咤风云:

________

(2)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问题:

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

(1)俨;形容威力、声势极大。

(2)比喻,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又长。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①俨②形容威力、声势极大。

(2)比喻,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又长。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点评】

(1)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此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

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

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

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

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

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

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

刘英同志一边走  一边问战士  你们说  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  白糖最甜  米饭最香 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

刘英同志却说:

“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

”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

   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

________。

津津有味:

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__     坚定──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感受到什么?

【答案】

(1)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

“白糖最甜,米饭最香!

(2)广阔深远,看不到边际;吃得很有味道

(3)炎热;动摇

(4)红军在雪地中艰难地前进,军政委刘英通过吃雪,鼓励大家战胜饥饿和寒冷。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坚定、乐观。

【解析】【分析】

(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谈自己的感受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

“白糖最甜,米饭最香!

(2)茫茫:

广阔深远,看不到边际。

津津有味:

吃得很有味道。

(3)炎热、动摇

(4)红军在雪地中艰难地前进,军政委刘英通过吃雪,鼓励大家战胜饥饿和寒冷。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坚定、乐观。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课内阅读。

   我正要níngshì        他们时,zhòurán       一惊,睁开眼,云jǐn    也已皱蹙_______(zúcù),凌乱,仿佛有谁zhì    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dǒurán       起立,将整篇的影_______(yǐng yěng)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_______(jī jǐ)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_______(míní)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_______(pāo pōu)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_______(尝 常)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横线上。

(2)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3)“昏沉的夜”指的是什么?

(4)写写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

(1)凝视;骤然;锦;掷;陡然

(2)cù;yǐng;jī;ní;pāo;尝

(3)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在当前一片黑暗社会的描述。

(4)理解:

作者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地在一片黑暗社会中改变自己的人生。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

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凝视;骤然;锦;掷;陡然

(2)cù;yǐng;jī;ní;pāo;尝

(3)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在当前一片黑暗社会的描述。

(4)理解:

作者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地在一片黑暗社会中改变自己的人生。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阅读训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黑洞洞的”指的是________。

(2)“碰壁”指的是________。

(3)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

【答案】

(1)旧社会的黑暗

(2)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

【解析】【分析】

(1)、

(2)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答案为:

(1)旧社会的黑暗

(2)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了。

【点评】

(1)、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6.阅读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_______(déděi)严肃,忧虑。

“嗯①,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_______(shuósháo)说,“嗯②,你看怎么办?

得_______(déděi)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_______(dāidǎi)在一起怎么行!

哦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这是对渔夫________的描写。

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

________。

(2)文中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

嗯①:

________

嗯②:

________

哦③:

________

(3)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

【答案】

(1)神态;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表示商量;;表示决定

(3)dé;sháo;děi;dāi

(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解析】【分析】

(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①改感叹词,把感叹词(真、啊、多么之类的)去掉或改成另一种形式。

②改标点,吧感叹号改为句号。

故答案为:

(1)神态;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表示商量;表示决定

(3)dé;sháo;děi;dāi

(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点评】

(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词的理解能力。

(3)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掌握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zhǎn cuán)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sǎn sàn)。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讲课本竖在面前当屏(píng bǐng)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的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dìng zhàn)。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意兴——________    搏将——________    知趣——________

(3)“一圈黑脑袋”、“一哄作鸟兽散”说明了什么?

(4)“竖在”、“不便”说明了什么?

(5)“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

”这句话是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

【答案】

(1)cuán|sàn|ping|zhàn

(2)兴致;搏斗;识相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动作;神态;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4)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cuán;sàn;ping;zhàn

(2)兴致、搏斗、识相

(3)说明围观的同学很多,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竹节人。

(4)说明我们对玩竹节人有浓厚的兴趣。

(5)动作;神态;说明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词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8.拓展阅读,我收获。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

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

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实在不好受。

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

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

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

“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

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妈妈看。

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部说:

“只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妈妈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

写了整整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

王献之深深舒了一口气,想:

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哪!

①这时候,王羲之进一步勉励儿子:

学书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功夫”二字。

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

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够成才。

②他对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说明一个书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代价。

他还告诉儿子:

功夫不全在字内,还有些功夫在字外。

也就是说,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

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

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

   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导献之练字外,还经常带着献之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陶冶情操;他还坚持和儿子一起锻炼身体,以增强献之的腕力和臂力。

这样一来,献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练字,就是一连练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很累。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18缸水,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窍门——________   指教——________

  勉励——________   启发——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羡慕:

________  端详:

________  秘诀:

________  陶冶:

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分别使你联想到了哪一句名句格言?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由文中的“________”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练字的辛苦;“________”则形象地写出了人的骄傲自满的心态

②要学习好书法,除了练字本身要________之外,还要认真________,加强________,完善________。

(5)最后一段话,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哪些名句格言?

请在下面写出两句。

________

【答案】

(1)诀窍

;指点(指导)

;鼓励

;启迪(启示)

(2)因喜爱而渴望得到

;仔细地看

;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门路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优异的影响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功到自然成。

(4)累得腰酸背痛

;飘飘然

;练字本身要下苦功

;读书

;道德修养

;人格

(5)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其它符合要求均可)

【解析】【分析】

(1)汉语中的近义词,如同满园的鲜花,五彩纷呈,香气各异,只要精心选用,恰当布局,就能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生辉。

要根据语境来辨析选择。

(2)理解这些词语,要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结合短文的语境来解释其含义。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原意是说:

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

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功到自然成:

一般形容,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功。

用来激励他人上进。

(4)只要学生熟读短文,在理解文章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就能填空。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就是说,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无比清香都是经过了很多的磨难才的来的,所以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要能吃苦,多锻炼,靠自己的努力来赢得胜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短文阅读的综合能力的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重点语句入手,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9.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

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1)为什么寒冷的冬天拉黄包车的人没有穿鞋?

(2)解释词语。

①呻吟:

________

②饱经风霜:

________

【答案】

(1)因为那个年代的普通百姓都受着压迫,生活艰难。

(2)由于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解析】【分析】

(1)考查对写作背景的了解。

因为他是一个下层社会的穷苦劳动人民,同时也是下层社会生活艰苦人们的一个缩影。

他买不起东西,因为血汗钱全部被上层人民压榨着,缴税与官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