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409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docx

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章总论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城市统筹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开展机制体制创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形成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县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跨越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有效聚合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县委、县政府决定根据XX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认真研究制定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目标,根据XX市环境保护局“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大纲及《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有关精神,XX县环保局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并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编制完成了XX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

1.1规划目标

到2025年,全县环境质量有更大程度改变,县区及乡镇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水平。

污染防治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有较明显提高,城市大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水源地保护工作更加完善,流域、区域水体达到相应水质要求,水土流失、荒漠化得到有效治理。

全县达到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标,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相融,逐步建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县。

1.3基本原则

1.协调发展的原则: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2.依法治理的原则:

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科学规划,预防为主,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

3.科技带动的原则:

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重大环境问题。

4.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保证城市和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安居乐业为出发点,切实处理好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的环境问题。

5.因地制宜的原则:

逐步将污染物目标总量过渡到与环境质量相联系的容量总量控制,使环境容量真正体现经济价值,促进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体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高效率和公平性。

1.4规划时段

规划前期研究基准年202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1年到2025年。

 

第二章“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

简要回顾

根据近年来的实施进展,对《XX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的总体评价是:

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基本完成。

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有明显好转。

2.1城镇环保工作进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XX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及乡村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为防治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我县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

针对县城冬季煤烟型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县从2005年起,连续五年实施了以大气环境治理为重点的“蓝天工程”。

确立了“由点及面、逐步拓展、突出重点、综合施治”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

县委、县政府连续五年将其列为全县的重点工作和“民心工程”,每年有每年的主题和治理重点,年初下达方案,年底进行考核,2005年以来,我县累计投入1亿多元,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推行集中供热。

目前县城共有5个供热站,11个热交换站,安装有4吨-65吨锅炉9台,管网70公里,总供热能力146.88兆瓦。

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98%。

县城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实施集中供热前同比下降40%以上。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大,垃圾的堆存、处置问题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县投资建成垃圾填埋场。

该垃圾填埋场共投资2480万元,2008年5月16日开工建设,2009年11月25日工程建设完成,2009年底通过市、县环保部门的验收。

2020年又投资642万元进行了渗滤液处理系统建设,目前,渗滤液处理车间土建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

此外,为解决医疗垃圾污染问题,我县共投资1000万元用于建设医疗废物储运中心,该中心于2009年5月通过县环保局审批并开工建设,同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2009年底通过验收。

目前正常运行,按要求及时对辖区内的医疗垃圾进行收集和运送。

针对县城污水乱排、污染河流的情况,投资15044万元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厂。

该污水处理厂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6年6月投入试运行,2007年10月通过了环保部门组织的验收。

2008年完成了进出口COD和氨氮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实现了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网,做到了数据实时监控。

2020年又启动了出水水质由一级B提高到一级A工程项目,拟投资870万元,选用纤维转盘滤池和国产紫外线消毒设备,该工程于2019年9月1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450万元,土建工程已完成大部分工程。

同时又多投资70万元,更换了COD和氨氮进出口在线设备共4台,同时又更换了流量计、风量表、4台数字式电流表、进口水流量计、出口PH值等设备。

截止到目前,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

2.2生态建设完成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成功申请成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北北大山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到60.9%。

此外,XX县生态县建设工作也随“十三五”规划开始同时启动实施,该项工作共分三个阶段,截止“十三五”末,第一阶段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县内生态保护建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十三五”以来,我县实施了辽河、青马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改善两河水质,目前“两河”一期工程县城段生态整治工程已完成投资2.5亿元,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初步显现。

XX县露兴杏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XX顺天食品有限公司、XX县建龙矿业有限公司和XX黑山矿业有限公司4家企业多方筹资,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实施了废水治理工程,企业生产水全部做到了达标排放,改善了我县境内的辽河、青马河水质。

确保了市区和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辽河出境段面水质优于入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2.3重点工业环保完成情况

1.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完成情况:

“十三五”末,XX县COD排放总量为3000吨,SO2排放总量为5100吨,相较于2005年的排放量,COD和SO2的削减率分别为17%和18%。

2.环境质量状况:

水环境质量状况有所好转,全县主要河流1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全部达到《河北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要求,达标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XX县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均达到300天以上,县城大气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污染影响得到减弱,“十三五”期间,XX县建成了县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150吨,有效使用期可达20年,极大地缓解了县内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对县域环境的污染影响。

3.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完成情况:

2006年以来,我县共五十七家企业列入到XX市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中,2020年末全部完成审核任务,完成率达100%。

4.环保法规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新、扩、改建的项目严把环保审批关。

坚决执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将排污许可作为一切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杜绝无证排污行为。

 

第三章“十四五”期间环境特点

及当前我县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式

3.1“十四五”期间的环境特点

1.城镇环境特点:

“十四五”期间,我县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会发生较大程度改变,这种改变也同时会带来对环境新的压力。

在此期间,消费规模会迅速增加,消费模式从生存型向发展和享受型快速过渡;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由此引发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使传统的环保工作重心和方法发生改变;已成为国际热点的气候变化问题已不可避免地深刻影响我县产业结构、投资方向和发展速度的走向等。

2.农村环境特点:

农户对环保知识知之甚少,意识薄弱;农业发展科技含量低,使用低效高残留农药的情况依然存在;畜禽养殖分散;农村经济依然落后,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3.2我县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式

1.环境质量仍须进行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县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加大了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使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降低,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县区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污染影响得到减弱。

但由于产业结构等原因,全县污染特征仍十分明显,特别是矿山开采开来的生态破坏、农村农药喷洒导致的点源污染、畜禽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依然是我县今后治理的重点,有待于今后加大监管、治理力度。

2.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XX县目前仍以农业为主,绝大多数乡镇地区缺乏基本的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农家肥使用比例逐年下降,化肥的使用不能针对土壤成分、植物种类、生长期等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化肥种类、配比、数量和施用方式,致使化肥的实际利用率较低;农药、农用地膜的大量使用,对农产品品质造成不良影响,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当地肥力减退现象比较明显;农村分散的庭院养殖,设施简陋,饲养不规范,粪便清理不及时,造成居民庭院卫生、村镇区域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农村没有集中的垃圾处理点,生活垃圾随意堆积在村边、地头,也是破坏农村卫生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3.环境保护基础建设不足。

环境风险预警能力不足;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未能做到全面实施监控;“十三五”期间我县虽然成立了环境监测站,配备了部分监测设备,但是检测手段依然落后,仪器设备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污染源及环境质量的变化,影响了环境管理法规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大大制约了环保事业的前进步伐。

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特别是环境监察、执法能力低,队伍建设装备状况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

从污染方面看,体现如下特点:

污染物介质从大气和水为主向大气、水和土壤三种污染物介质共存转变;污染物来源由较单一的工业点源为主向工业点源、农村及生活面源共存转变;污染物类型从常规污染物向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符合型转变;污染范围从以城市和局部地区为主向涵盖大范围的区域和流域转变。

综上所述,“十四五”期间全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仍然较为严重,我县已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使污染物年排放量增长率相对过去明显减缓,全县整体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得到遏制,但受一些客观条件制约,环境保护形势仍然严峻,今后的任务依然艰巨。

 

第四章规划指标体系

4.1XX县“十四五”环保规划综合指标

指标

单位

2009年

参考值

2020年

现状值

2025年

规划值

GDP总值

亿元

72.5

80.8(快报数)

210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1.507

1.503

1.2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242

13013

2100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792

4311

7000

COD排放量

663.96

93.62

氨氮排放量

8.36

15.13

SO2排放量

2119.79

2685.96

NOx排放量

874.49

1229.22

烟尘排放量

2678.72

3126.78

工业粉尘排放量

1958.81

3161.95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100

100

100

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

%

85

90

95

城镇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