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362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docx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精心整理

山东省济南汇才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8年)

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及《天桥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学校三年(2016——2018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发展优势

济南汇才学校经过自成立以来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上一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2——2014年)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

学校在天桥区得到政府、家长和社会一致的认可,基本实现跨入济南市优质学校行列的目标,已具备以下发展优势:

1.优化管理团队,提高执行力

管理团队遵守“强化责任、精诚团结、各司其职、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具有较高的规划决策水平和执行力。

“淡定从容”的干部心态已化为管理人员内心的坚守并引领了汇才人的自信与坚定。

2.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教师的教育观念较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专业化需求,“教师成长在课堂,成长路径在合作研究”的观念得到认同并成为教师的行动自觉。

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意识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区域内表现突出,教师整体素质与能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固优良。

3.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

以公民素养教育导向,以强化文明、守纪、进取为标准,总结提炼了“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策略思路,自信阳光、规矩有序、创新大气的校风在实践中形成。

提炼生成并坚持了“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思路,着力破解“有效设问、有效参与、有效检测”的课堂教学中心环节,着手构建以“问、思、动、拨、测”五要素为核心,以“瘦身、提神、增效”为基本特征的的高效课堂,初步形成了具有汇才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操作流程。

学校、教师、学生关系融洽,形成了区内突出,市内知名的教学业绩。

4.形成中的学校文化。

学校重视教育的连续性和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建设初步开展,既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又鼓励支持学生个性、能力与特长发挥。

“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深入人心。

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的人”的育人准则达成共识,梯次推进。

(二)主要不足

1.对教育的理解仍存在狭义和局限性,对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还不够理性和深刻。

表现在德育和教学工作上均存在一定粗放性,德育过程的核心指向还不十分清晰,系统化不足,效能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深度与效率不足,课业负担有些场合比较重或减负不足。

德育与教学的结合,常规与创新的关系,理念与实践的融合与提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形成科学有序的生长点与推动力。

系统化建设不足,成果有一定的零散性,不易提炼和生成,更不易巩固。

2.管理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表现为存在行政管理模式下的信号衰减,一些工作的管理专业性不足,各层面发展的能动性和效益不平衡。

3.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均衡,成果生成还不十分丰富,部分教师对专业化局限于个人能力发展的狭义认识,在取得一定提高的前提下,将专业化能力转化为教学效益的意识不足,整体看学科领军人物欠缺。

学科思想贯穿于教学尚在起始关注阶段,各种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使之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引领指向。

4.课程体系建设不充分,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实施效率存在不足,校本课程开发比较薄弱,课程改革显滞后。

5.九年一贯制建设尚处于探索中,硬件上:

按现有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未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水平,尤其表现在场地、功能室配置上不足,严重限制校本课程、各类社团活动发展。

软件上,管理体制有所发展,但中小衔接的策略未超越衔接就是提前学习一些知识的层面。

以上基础条件决定了我校还处在困难的发展期和发展的危险期,不进则退,任重道远。

二、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天桥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要求,坚持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积极、务实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师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成长中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不断学习中施展才能,让每一位家长都在对学校的信任中收获希望。

三、办学理念

以“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基,为中华民族振兴尽责”为核心理念,“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基”,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的创造者,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更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会在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幸福,提升幸福品质。

在成就学生发展的同时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激励教师做有思想的、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师。

让工作岗位成为成就教师幸福生活的助推器。

“为中华民族振兴尽责”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主题”精神,“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目标

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创建具有汇才特色的绿色学校为目标,按照教育规律有序发展,用三年的时间让汇才由成长走向成熟,形成一定的教育成果输出能力。

在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和谐、教师自信、学生自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严谨低碳、简约高效的绿色学校。

2.达成以上目标体现在以下特征:

(1)德育课程化、体系化,活动鲜活灵动,彰显特色,让社会认可“汇才”品牌特征。

(2)课程建设体系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整合、设置合理,建设文化校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实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3)教师专业化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实现研、备、教良性循环,教学活动流程化、简约高效,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4)转变思维,克服行政观念,理顺部门职能,建立专业性的高效服务与管理机制,学校管理逐步实现由行政管理转向课程管理,

(5)具备相当的教育成果输出能力,具备开放、信息化、全球化视野,实现友好学校充分的校际交流。

(二)发展策略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科学规划,专业化管理,工作策略方针是:

“高起点、实落步、建制度、成文化、稳前行、久发展”。

以教师专业化为保障,坚持“合作、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系统化建设,善于积累成效。

德育和教学协调渗透,引领和评价互相促进。

“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要坚持,“不浮躁、求务实、出品位”的工作原则要坚持,低重心软性管理的管理策略要坚持,“各司其职、强化责任、精诚团结、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要坚持,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健康工程两个工程要坚持。

在坚持的基础上,突出“合作”文化的探索与建设,让“合作”的意识影响师生的心态、行为和思维方式。

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与视野引领广大师生携手走向未来。

五、工作任务

(一)德育工作

1.工作目标

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的合格公民意识出发,以责任感和规则意识为指向,贯彻“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思路,培养“守规则,能担当,尚进取,善合作”的一代新人。

构建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融合于课堂主渠道,打造先进班集体,加强贯彻全员育人,将德育的作用效能超越于评定本身而体现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其具体表现在于更好地支持教学这一学校主要工作中,进而形成自信阳光、规矩有序、创新大气的校风。

2.策略

将传统的德育管理部门大一统管理方式向专门化分工协作转变,建立“学生常规管理”“学生发展”“体卫艺发展”等职能化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景体验为途径”的策略,拓展德育渠道加强体系化,围绕班级建设这一中心,充实德育内容,通过典型引领、评价促进,使学生接收管理向自主管理发展。

3.主要工作

(1)加强德育研究和规划

通过德育管理体系的优化,理顺德育的核心指向、具体目标、实现策略、效能发挥等环节,进而做出清晰合理的规划,促进实施过程的流畅,克服不自觉中德育内涵的简化以及德育和教学各自平行运作的现象。

(2)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

巩固原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量化管理方案》、《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等制度。

增加过程性管理、班级管理制度,如按程序讨论设立《班级管理申诉制度》、《问题学生处理办法》和《学生问题处理申诉制度》等,同时注重整合各项制度指向到德育核心目标。

充分发挥制度导向和引领作用,引领师生的法治与法律意识。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加强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管理水平和德育科研能力。

强化全员育人观念。

开展班主任论坛、班主任素质大赛的活动,强化班主任班级工作的归纳提升和经验积累意识,探讨班主任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路径。

着力加强德育的系统化建设,既重视常规德育活动,又重视身心健康和美育、学科德育渗透、学生自主管理等研究与实践。

完善家委会职能和开设家长协作教育机制,促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最大化。

(4)夯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从涵养学生“责任、合作”意识出发,贯彻“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策略,按照系列化的规范要求,在抓好语言、行为、卫生、课前课间、学生交往、请假、集会、安全、就餐、突发事件应对、检查落实等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汇才学校的规范,首先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逐步形成自觉意识和稳固行为。

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真”和“实”上下功夫,善于使用评价,既充分利用评价,同时评价又是为了不评价。

探索政教处指导,班主任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会作用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5)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打造特色班级

班级既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德育活动的基层组织,因此班级建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班级文化的建设发展是建立在其上的延伸升华。

学校提出规划意见,班主任具体设计实施,关注班级建设的多维度特性和多元化,遵循规范和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参照《班级量化考核细则》,着力构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采取两条路,自上而下的“建设”,力求“规范、有序”;自下而上的“发展”,力求“自主、特色”,既关注各班级管理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班主任、班干部管理的自主性,还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中任课教师、家长的积极作用。

让每个班级都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

(6)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德育特色

贯彻“寓德育于活动和寓德育于学科”的原则,与时俱进,以原有的校本、社团课程、节日课程、体验课程、活动课程为基础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内涵。

在学科课程中,重点抓好各学科领域的德育渗透,克服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做到“文”“道”合一。

把活动课程和社团课程与校德育课程、全学年的教育活动无缝对接,从年度视野对德育活动整体规划,每月一个主题,分年级开展,分年级评价,分年级考核,进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平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综合素质,形成乐观向上、愉悦怡人的育人氛围。

(7)发挥阅读课程丰富精神净化心灵的魅力

阅读在扩展知识、提高修养、涵养品质,提升品味方面的积极意义已经可形成共识,需要解决的是实施策略和步骤。

这需要和教学部门合作,德育更着眼于挖掘阅读作品的情感和品德因素,起于语文、思品、心理健康等学科的规划,关注阅读作品的范围选定和书目的分层确定,课内外结合,通过交流展示活动促进阅读积极性,形成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良性循环。

经过一个时期的巩固,将阅读向数学、科学、外语扩展,并添加信息化元素。

用《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凝聚人,激励人,让师生耳熟能详,体现文化主旨的张力。

使的学校精神在“合作、有效”的理念下有彰显力。

3.分步骤实施意见

(1)2016年重在设计、展开,完善各项德育管理制度,充实德育课程体系。

完善德育校本课程,形成学生行为习惯标准,落实评价反馈机制,召开汇才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

(2)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重在过程落实和反馈,实施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青年班主任队伍梯度建设并充分反馈。

推出典型,进而出版《汇才育人集》。

重点打造科技节等一两个节日课程,成为在区内有影响的节日课程。

建立家委会驻校制度。

(3)2017—2018年重在提炼、总结和展示,充分发挥三级班主任队伍的引领作用,集结出版《班主任叙事集》。

实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和特色德育课程建设,形成学生自强、教师自信、校园和谐的育人氛围。

(二)教学工作

1.发展目标

本着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简约高效原则,坚持贯彻“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思路,并将这一思路拓展为优化教学环节与流程,推进“问、思、动、拨、测”五要素高效课堂建设,提炼加工形成我校教学特征。

逐步实现部门专业化管理,建设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学实施过程和业绩评价标准化发展。

着眼未来,推进信息化特征教学,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

2.实施策略

将传统的教学部门大一统管理方式向专门化分工协作转变,建立“课程研发”“学科管理”“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专业化发展”“信息化研发”等职能化中心。

加强体系化,表现在着力课程体系化建设,基于学科组的研、备、教、评一致化与一体化,以及巩固与开拓结合,善于积累、扩展和运用成效,实现累积式发展的过程系统化。

3.主要工作

(1)丰富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具体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与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化研究和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体系化。

并与德育部门协同体卫艺课程实施。

在严格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学科思想和体系结构适时适度地进行学科间和学科内的整合,使得重复、零散的学习内容得以条理化。

有效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求。

(2)巩固和优化并举的教学规范化

巩固学校曾经出台的《教学管理五项制度》、《课堂学习五项要求》、《课堂教学五项要求》、《年度考核方案》等制度。

今后在实践中借助信息化手段,重视反馈和优化,准备设计《教学管理规程》、《考试管理流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方案》、《作业总量协调机制》、《外出学习培训人员回校汇报交流制度》、《名师及名师培养人选工作职责》等,并配以标准化的评价,体现优化功能,减少低效的随意性、消耗和重复,实现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3)强化教研组建设,创建特色学科组

①明确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职责,不仅使评选优秀教研组常态化,更重要的是把培训、教研、备课、专业化等教学体系的常态化工作落实。

②教研活动系列化、系统化——将已有的成果包括问题进行梳理加工、提炼、整合

在构建五要素高效课堂的大主题下,积极探寻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途径、手段,从不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从不同维度研究有效教学。

形成教研活动系列,确保每一次教研活动是前一次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学校和各教研组要设计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系列化方案,突出过程记录和成果积累,每学期或学年打结汇总,形成共享资源。

启动优秀教研组学校交流展示活动。

体现学科思想,将学科核心思维意识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巩固到学生思考过程中。

③以课题引领和任务驱动结合促进学科组建设,学校适时申报“五要素课堂”研究和其他实践课题,研究遵循突出科学性、环节清晰化原则,加强学科特征与学科内深入,学科之间交流协作,达成实践有效、可积累能提炼的效果。

每个学科申报子课题。

每学年选择“五要素课堂”的一个维度或专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使推进“五要素课堂”系列化、可操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充实。

④建设特色学科组

基于学科组标准化建设、学科特色的体现、教学成效等,举办组长论坛,引导教师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课堂观,做好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努力进行学科组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科组。

⑤建设和管理学科资源库

内容上加快积累学科资源,不仅包括教师主导使用特征的课件、课例、作业、检测、学生使用特征的试题、微视频。

还包括教师教研资料、教学管理和评价资源等。

方式方法上制作和拿来并举,善于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

构架上,做出资源库方案和体系架构,把相对零散的和静态存放的资源进行编码和体系化,使得资源库的积累更合理和实用。

(4)积极推进五要素高效课堂建设

成立推进五要素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突出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先行、带动和攻关作用。

制定和用好相应的听评课标准与观课量表,定期进行汇总和反馈,形成五要素课堂推进机制。

抓好五要素课堂评价:

备课方面,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进一步改革教案设计,实行纸质备课和电子备课相结合;课时教案重点是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的组织和评价检测。

评课方面,设计专门的问题统计量表,研究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

检测方面,改变单一的授课结束后统一检测的方式,检测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每学完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巩固练习,要及时对练习的情况进行了解反馈。

注重五要素课堂与以往课堂教学的策略区分,突出流程化、优化环节的特征,作为我校特有的教学特色及其特征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向。

首先本年内对五要素课堂的研发实现可操作策略、步骤和标准的初步构建,之后三年后形成特征教学方式和具备成果输出可能。

(5)构建“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

多元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在学生身上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个性化需求和表现力的差异,同时新课程也是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一方面用评价加辅导促进后进生,这是一直比较关注的,实践中继续提高其效能。

另一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学优生,甚至特优生的个性化学业发展需要及其途径,首先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和高效课堂来支持,然后是开发专项支持,包括学科特色活动、兴趣小组、开放作业第二课堂等,再有是师生之间、优秀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并且注重校际协作。

(6)加强中小衔接

充分利用九年一贯的优势,巩固现有的管理体制成效,着力在学生发展上深度研发和实施,其中学业衔接是重点。

一是贯彻一统的学业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就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数学的思维和计算,英语的交际功能,小学部将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指向六年级毕业和七年级的开端,初中部重点制定小学向上的学业衔接标准与要求。

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研讨。

试验用评价方式和海量阅读解决衔接难题。

三、分步骤实施意见

1.规划构建阶段:

2016年,构建管理模式,规划各项方案,制定评价,完善各项制度,展开五要素高效课堂推进实验步骤。

着手课程体系架构与校本课程研发的启动。

2.积累和反馈阶段:

2017年重点关注各项规划的实践效果,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取得反馈结果,及时进行补充矫正。

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出特色学科组。

在各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五要素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和课堂教学风格。

教学案及评价方案效果初步显现,学科思想及课堂观初步形成,课程体系初步建立。

3.提炼与展示阶段:

2018年集中提炼、加工、形成和展示,形成课程体系展示成果,各学科组均形成综合展示能力,五要素高效课堂成果展示和“五要素课堂”课题论证结题。

各项任务全部实现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三)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

1.发展目标

专业化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在教育教学的要求上看,在贯彻各级教学要求与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基于学科特征,建设学科教育体系。

在教师发展上看,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变和发展。

着力提高名师比例,拓展骨干教师范围,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软实力,形成具有汇才特色的教师成长梯队。

2.专业化发展的实施策略

首先,专业化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工作,而是内嵌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种目标和策略。

其次,专业化发展能动地作用于教育教学。

因此,强调基于日常教育教学并与学科组建设融合。

制定专业化发展标准,坚持任务驱动和成果导向的发展策略,发挥名师、培养人选、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以个人自选专题、学校指导意见相结合,使得这些人员有明确的方向、任务,起到先行、引导、带动作用。

加强成果导向的策略,开设“名师工作室”、“专业化讲堂”,使引领辐射作用充分发挥。

3.主要工作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促进专业成长的标准化

该中心主导和评价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利用各级培训、教研与研修体系,按需求开设专题培训,负责专业化专题成果的收集和形成。

(2)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成长为引导,以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围绕课程建设、班级建设与学情研究等话题,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开展主题式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气氛,为教育教学提供厚实的支持。

(3)专业成长体系化建设

总结上一轮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果,制定新的专业化发展规划和评价标准,更好地把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与教研培训结合,关注全员和促进骨干相互协调。

内容和形式上:

整合现有的多点培训,充分利用北师大、国培等资源开展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教师的全员培训、名优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制度化、梯度化、成果化。

从国培到校本培训都以学科组为基层单位,与学科组建设融合。

过程和结果上:

学科组和个人有明确的分工或任务,将微观成果向综合成果整合,将成果扩展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的体系化发展机制。

评价方面:

制定评价标准,使多部门组织和多口管理的相关工作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参与范围上:

关注各层面教师的发展与梯队建设,突出重视骨干人选、主体教师、青年教师的协调发展,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4)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主题

①五要素课堂

作为我校坚持多年的“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合作研究,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方针策略的延伸,以关注环节优化流程为特征,作为我校特有的教学特色及其特征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向。

成立五要素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其中突出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先行、带动作用,争取一年内对五要素课堂的研发实现可操作策略、步骤和标准的初步构建,三年建设具备成果输出能力。

②标准化教学

结合区教育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发实施,根据我校实际,探讨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的教学,强化教研、备课、上课系统化一致化的策略,优化练习、作业,合理测评,以期将增效减负落实到日常教学。

逐步形成相关的目标、策略、实施办法及其评价标准。

这项工作应学校多口协作,主渠道在教学主管部门,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其中起引发、促进、成果化的作用。

③信息化教学

建立信息化研究中心,促进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的专门化和标准化。

重视信息特征和策略研究,教师个体软件查询与筛选能力、使用能力、作品制作水平等协调发展,个人开发与使用与学校体系化集成相协调。

资源库建设向系统化集成方向发展,改变零散和静态存放的最初级状态。

④个性化专题成果

承接北师大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坚持和优化成果化导向。

不以完成任务量为衡量专业化发展的标志,以实现的成果质量及其效益为标准。

鼓励教师自选专题,支持自主探索,给成果的展示、形成和输出提供条件、评定和途径。

(5)加强教科研,促进专业化发展

加强学习并强化研究意识,发展学科组的研究职能,建设学校教科研体系,力争每个教研组以及名优骨干教师都有课题,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化提升和取得教育教学效益。

制定教师教科研评价制度,发挥教科研在课程中的先导作用,有效开发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支撑的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模式。

具体方向和内容大体是:

校内主攻课程体系研究、五要素课堂研发,与区内协调关注标准化教学与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化策略与资源库建设。

适时申报新一轮的各级课题。

通过北师大合作等途径拓展课题研究资源。

(6)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专业化发展

我校已经于北师大合作近6年,很多教师在此过程中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化训练并得以迅速成长。

今后三年,一方面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展实践空间领域。

例如,继续安排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合作校的成功经验,与合作校的教师同课异构、专题研讨;另一方面继续请专家走进来,重心从关注个体课例转移到就关心的话题做专题培训,梳理专业化发展策略,充实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积极在各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