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296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docx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

学院各专业

授课对象:

大一年级学生

学分:

1学分

学时:

16学时

编制:

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功能

《形势与政策》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是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外,更要关心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

形势与政策课是连接学院与社会的桥梁,应运了大学生的这种发展要求,是当代大学生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

本门课程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充分体现上述教育教学目的和功能,并充分结合我院实际,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贯彻“一根主线”与“爱党、爱国、爱校、爱岗”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理念。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精神,依托教育部社政司制定的教育教学要点,以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主线,牢牢结合我院实际,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贯穿“爱党、爱国、爱校、爱岗”教育,着力提升学生情感智慧与审美情趣,

六、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

每学期从国内、国际两大板块中确定多个专题作为理论教学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

七、课程内容和纲要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

本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院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

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本课程分专题来讲授,要求担任本课程的专职与兼职教师要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教学辅导资料,进行集体备课,统一安排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具体执行,组织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职与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教学。

每讲均要求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认真听讲,课下吸收、运用。

(一)理论教学标准

课堂教学内容正确,表达清楚,深浅适度,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将教学的重点放在:

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以及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状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让学生理解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是动态的,是具有时效性的,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不断推出和调整,以及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

第一部分国内形势与政策

1、学习目的要求

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掌握国内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握国家发展状况;理解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发展和现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培养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要点

(1)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两会等会议精神,这些会议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国家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前途;党和国家各种政策的提出背景、原因、作用和实施状况等。

(2)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文化卫生教育发展形势,文化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完善、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建设的状况和发展,包括社会公平的进步、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谐社会的建设等内容。

(3)台海问题、新疆问题、西藏问题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问题的发展和演变,党和国家为此所做的各种努力。

(4)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带有突发性质的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影响和应对措施等。

第二部分国际形势和国家关系

1、学习目的要求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把握国际形势,分析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尤其中美、中欧、中日、中非等影响中国发展环境的重要国际关系,中国和亚洲各国的邻里关系,以及世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把握中国在世界局势中的地位和影响。

2、课程内容要点

(1)世界多极化的国际政治发展局势,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发展局势,中国在这两大世界主旋律中的影响和地位。

(2)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中非关系、中亚关系等重要国家关系,分析这些关系的发展变化,理解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局势中的影响。

(3)分析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的突发事件、热点问题,以及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国内形势与政策

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及重大事件

3学时

备注

1.本课程学分1学分,总学时16,理论9学时、实践7学时。

2.在动态中把握不变的规律,确定7个教学专题。

每学期选择2个专题作为课堂教学内容,1个专题作为专家报告内容。

3.根据每学期形势变化和学校实际,学校在“必修”中选择一项作为实践必修,3学时;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选修”中选择任一项作为实践选修,4学时。

4.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再制定当时的教学和实践计划。

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

3学时

国内文化与社会建设

3学时

两岸关系

3学时

国际形势与政策

国际形势与外交方略

4学时

教学

形式

理论教学

9学时

课堂讲授

6学时

专家报告(或地方政府领导)

3学时

实践教学

7学时

校内实践教学

必修(学校统一安排)

英模(劳模)报告、成功人士报告、优秀学生事迹报告、学生专题研讨、主题辩论、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观看教学资料片等

选修

(学校分散安排)

专题调查、校园勤工助学、党团学习、社团活动等

校外实践教学

选修

参观访问、社会调研、假期“三下乡”、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

八、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第一,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先进单位或经济实体的领导人,给大学生开展形势政策讲座或辅导报告。

同时又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让学生在授课教师精心策划和组织指导下带着各种课题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社区、农村进行实地考察。

授课教师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要求,确定一些有实践价值的课题供学生选择,这些课题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联系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理论界和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运用实践教学环境,并借助学生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

首先,建立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需要性、教育性、典型代表性等原则。

其次,借助学生社团组织,虚实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

我们创建了时政研究协会,并利用红旗社、真理社、求索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各种社团活动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再次,利用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利用假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以及兴趣爱好,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指导下选定自己的实践课题,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实践。

(二)教学实践环节

1、课程的实践教学通过整合课堂内外教育、校园网上网下引导、校内校外实践多个层面形成四个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包括:

(1)收听广播、收看视频

 通过收听广播、收看视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前沿及热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该环节与专题讲座环节并行,同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或撰写学习心得,以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2)讨论、辩论

 结合专题讲座进度组织讨论会或辩论赛,主要针对与课程有关的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并辅以教师点评。

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时效性;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及表达、组织等多方面的能力,又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老师及时点评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方式有益的补充。

(3)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即在课程教学期间或期末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讲解、点评和讲授,拓展教学途径,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4)社会调查

主要指假期社会调查,即利用节假日,给学生布置较为开放性的形式与政策调查题目,要求学生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在开学时组织交流活动,评选优秀社会实践论文及先进个人。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在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资料的同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现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特色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增强大学生的群众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

2、实践教学基本要求

(1)实践教学要求老师精心组织,周密组织,切忌流于形式。

(2)老师安排实践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3)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之前要讲清方法及要求。

(4)演讲比赛、文明礼仪大赛后,教师要予以总结。

(5)参观、调查后,要学生写出观后感、调查报告。

3、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和内容及标准

为了确保各种实践教学方式顺利进行,应把实践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1)实践教学活动主要由授课教师考核,也可以吸收优秀学生代表参与考核。

(2)实践教学活动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课程成绩的20%。

 演讲要有演讲稿,调查要写出调查报告。

参观要写出观后感或心得体会;根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发言情况、积极认真态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给出相应分数,记入平时成绩。

(三)教师素质要求

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与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关系;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与本课程学习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