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886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docx

中考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测量运动声

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二物理教案

教师:

魏勇上课日期:

2010年4月6日星期一

课题

中考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测量运动声(第一课时)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会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由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4.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5.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会判断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7.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8.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9.知道对速度公式变形的意义,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1.掌握长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刻度尺;

2.机械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难点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平均速度

教学

程序

教学过程

备注

一、

知识框架

 

二、要点辨析

1.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即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会选”是指在测量长度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然后根据要求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会放”是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子要放正,不能歪斜;在用厚刻度尺测量时.刻度线应靠近被测物体.

“会看”是指观察刻度线时,视线应跟尺垂直,不能歪斜.

“会读”,是指读数时一定要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会记”是指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要注明单位,并会用不同的单位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分度值的区别与联系

测量值: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时测得的长度值,就是测量值.它的特点是测量结果比较精确.如右图所示,所测长度就要取作1.32cm

准确值:

上面得到的测量值是1.32cm,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读的,并不准确,1.3cm才是准确的,所以1.3cm是准确值.准确值的特点是不进行估读,得到的结果没有测量值精确.

估计值:

上面测量中,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数2是估读的,所以估计值是0.02m.尽管它不准确,但它是有用的,在精确测量中是不该舍去的.因为它告诉我们铁块的长度在13mm和14mm之间更接近13mm.

分度值: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标志出的最小长度,如上面的刻度尺标志出的最小长度是1mm,它的分度值就是“1mm".这把尺子也称“毫米刻度尺”.

三、疑点辨析

测量错误和误差的辨析

“错误”,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或违反了操作规则而产生的差错;而“误差”是指在正确的测量方法之下,所测得的测里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正确理解测量中的“错误”和“误差”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

(1)“错误”和“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或违反了操作规则将导致测量中的错误.

(2)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不可能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测量方法,遵守操作规程,就可以在测量中避免错误的发生.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但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减小误差:

①提高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②提高实验技能;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四、练习:

1、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cm,木块的长度是__cm.(随堂作图)

2、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分别用四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记录结果如下:

甲:

18.5cm,乙:

18.50cm,丙:

185mm,丁,1.85dm,他们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

3、下列单位换算是否正确

(1)4.5m=4.5m×100cm=450cm

(2)456mm=456×

=0.456m

(3)36cm=36÷100m=0.36m(4)64dm=64×

m=6.4m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4、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若用力拉伸尺子进行测量,测得的结果将()

A、偏大B、偏小C、不受影响D、无法判断

5、有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卷尺测量学校花坛的宽度,他们测量的结果正确的数据是()

A、25.32mB、25.326mC、25.3260mD、253.26m

6、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32m,甲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________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结果是1.0543m,则乙同学的刻度尺的准确度是________。

7、物理课本中所用纸的厚度为75μm,合______mm=_______cm=_____m。

五、作业:

完成新航标第一单元相应内容。

 

板书

按框架结构板书

课后记

 

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二物理教案

教师:

魏勇上课日期:

2010年4月8日星期四

课题

中考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测量运动声(第二课时)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会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由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4.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5.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会判断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7.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8.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9.知道对速度公式变形的意义,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1.掌握长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刻度尺;

2.机械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难点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平均速度

教学

程序

教学过程

备注

一、

知识框架

 

二、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这不仅对刻度尺,而且对其它测量工具来说,也是适用的。

要注意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物体在运动都是指它对于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来说的,这个用来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径。

从速度定义、综合速度公式

,V代表速度,S代表路程,t代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米/秒,读做米每秒。

4.怎样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要精确地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应将它每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表示出来,这就比较麻烦,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以把它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也就用

表示它的运动快慢,这个速度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三、例题选讲

例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在向上运动,你能判断,甲、乙、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吗?

答:

这题判断结果是:

甲、乙两电梯都相对地面向上运动,而丙电梯无法判断,因为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

甲看高楼向下运动,那么要以高楼当参照物(高楼固定在地面上,相当于选地面为参照物),甲电梯一定向上运动,乙电梯是以甲电梯为参照物,同理可得,乙相对甲是向上运动,因为甲相对地面在向上运动,所以乙相对地面也向上运动,只是运动得比甲快,对于丙,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下运动,还是比甲、乙都慢的向上运动都能观察到甲、乙两电梯向上运动,所以丙电梯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种。

例2、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

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

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例3、一列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山洞,求:

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

解:

∵S=Vt∴

例4、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

解:

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0根钢轨,即火车行驶的距离是:

S=12.5m×(51-1)=625m

例5、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

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

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解:

 

板书

按框架结构板书

课后记

 

徐州三十五中学初二物理教案

教师:

魏勇上课日期:

2010年4月9日星期五

课题

中考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测量运动声(第三课时)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5.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6.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7.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和距发声物远近有关系

8.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9.常识性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重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难点

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教学

程序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对发声现象的观察知道发生体在振动,例如观察“音叉使悬吊着泡沫塑料球弹开”的演示实验。

注意观察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时,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这时泡沫塑料球跳动,且随音叉声音的停止而停止跳动。

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是其论据。

因此要仔细观察“真空铃”实验并记清楚。

先让电铃持续发声,开动电动抽气机,这时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直到听不见。

停止抽气后,向玻璃罩内逐渐放入空气,这时电铃的声音又逐渐增强。

声音的传播有反射回来的现象,很有趣。

要学会利用回声测距、测深度的道理、学会计算。

但要注意:

时间往往给的是声音一次来回时间,求距离往往是发声物到某一目标的单程距离,因此要把时间除以2,这点在计算中有些同学常常疏忽大意。

2.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的学习使同学们知道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

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频率高,物体振动快。

频率高,音调高。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

3.噪音

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的计量涉及到声强的单位—分贝。

了解噪声的危害,减弱噪声可以下方面着手: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处减弱c、在耳朵处减弱

二、例题选讲

例1、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答:

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例2、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见起跑点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计得的百米成绩是12.5秒,这个成绩准确吗?

为什么?

答:

百米赛跑场上记时裁判从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记时。

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实际成绩应比12.5秒多一些。

因此12.5秒的成绩不准。

例3、录音室的墙壁贴有一层松软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答:

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

特别是软的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很好。

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松软材料来把室内一些杂音吸收掉,减少杂音对正常音的干扰,提高录音质量。

例4、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

答:

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例5、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把弦拉得紧些B、把弦放松些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拉琴

例6、如果把书卷成小筒,对着筒讲话,声音就可以传得远些。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为什么有的扬声器要装一个喇叭形的号筒?

医生常常用听诊器对病人作检查?

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用喇叭形的传声筒传声,可以使声音在传声筒所指的方向得到加强,也就能传得更远。

声音如能沿着管子传播,就更加集中了,响度减小得慢。

扬声器的喇叭,医生用的听诊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例7、马戏团的驯狗员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而观众又不能发觉这些信号,你能说出这其中的奥秘吗?

答:

人和动物都靠耳内鼓膜的振动听到声音,鼓膜的结构决定了听觉的范围。

频率低于20赫兹和高于2000赫兹的声波,都不能引起人的听觉。

驯狗员用一种低于20赫频率的声音驯狗,狗能听到这种声音,而观众不能听到这种声音,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例8、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往往凭声音就知道是谁。

这是为什么?

例9、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s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可取340m/s。

实际上雷电是在看见闪电之前发生的,由于光速比声速大得多(约为声速的90万倍),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5.5s为声音传播的时间。

故打雷处与观察者间的距离为:

s=vt=340m/s×5.5s=1.9×103m

例10、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解析:

声音在铸铁里传播时间t1=

声音在空气里传播时间t2=

所以t1-t2=

-

由此得:

v1=

由于v2=340m/ss=910mt2-t1=2.5s

所以v1=

=3.91×103m/s

 

板书

按框架结构板书

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