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备课.docx
《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备课.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备课
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备课
摘要:
2,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这样...一,导人:
1,师出示苹果4个苹果图片,...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1,出示篮球图,...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教师要关注到全体...
关键词:
答案,导,算法,论
类别:
专题技术
来源:
牛档搜索(Niudown.COM)
本文系牛档搜索(Niudown.COM)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代表牛档搜索(Niudown.COM)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Niudown.COM)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1、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分类比较 3、认识10以内的数
4、位置与顺序5、加法和减法
(一) 6、实践活动
(一)
7、认识图形8、认识11---20各数 9、学看钟表
10、加法和减法
(二) 11、实践活动
(二) 12、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与比较,渗透分类与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各数,会读写0至10各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
从而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并会有语言表达出来。
4、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
6、使学生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地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7、使学生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
8、使学生初步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认识时针和分针的作用,向学生渗透合理利用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观念。
9、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使学生能够计算。
10、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1、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1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13、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14、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5、通过分类与比较,渗透分类与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6、了解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16、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想过程的合理性。
16、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
学的信心。
2、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各数,会读写0至10各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
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从而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10以内的加减法。
4、使学生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口算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
5、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使学生能够计算。
6、培养学生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使学生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地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内容
课时
1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
2
分类 比较
2
10以内数的认识
2
3
10以内数的认识
4
4
10以内数的认识
4
5
10以内数的认识(检测)
2
位置与顺序(检测)
2
6
十一放假一周
7
加法和减法
(一)
4
8—12
加法和减法
(一)(检测)
20
期中考试实践活动
(一)
13
认识图形(单元检测)
2
11—20各数的认识
2
14
11—20各数的认识
2
学看钟表
2
15—18
加法和减法
(二)检测
16
19
实践活动
(二)总复习
4
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1、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是:
改革,创新,开放,自主。
各行各业都在谈创新,谈改革开放,这并不是我们教育界才有的。
我们听了要认真想一想,它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我认为是过去我们有一阶段过于强调了知识而忽略了能力,忽视了创造性的培养,而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有改革意识的人。
需要的是有头脑的人,而不是书呆子。
但是过去我们强调的基础是不是就抛弃了呢?
我认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有基础的。
我们不是抛弃过去,而是要走一条创新的道路,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是扬弃。
2、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这样学生就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从
而在众多的大案中选择最优的答案。
3、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的时候学习过一些知识,但是有些内容不够规范,有的学生甚至一点都不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能力也各有所不同。
本学期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的及格率达到95%,优秀率达到80%。
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看一看,算一算,数一数,比一比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熟悉校园环境,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
2、了解学生数学水平,在活动中使学生对1—20各数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背上小书包走进校门时,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你将融入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在这里你将学到很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校园中去发现数学问题。
二、观察图,说一说:
1、观察校门口,你看到了什么?
说一说。
2、请你自己观察学校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数一数。
你是怎么观察的?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认真地说一说,自己可以与其他的同学说一说,指导学生能够说清楚。
)
3、你还想观察什么地方,请你自己观察,说一说。
(学生观察说一说,数一数。
)
4、请你观察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校园一共有19名同学,2位老师……)
5、你想利用图上的数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指导学生说一说。
)
三、数一数:
请你数一数教室的东西,你会数吗?
(学生数一数,说一说,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一数家里的东西。
六、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大家做一名爱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反思:
学生对1-20数字能准确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关于图形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
2、使学生了解自己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3、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旋转与变换的方式和特点。
4、使学生感受数学是有趣的、富于变化的。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数学是有趣的,富于变化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旋转与变换的方式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校园,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观察图:
1、观察教室,说说你的座位在什么地方?
你的前后左右是谁?
2、观察图,透过窗户小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观察图中的内容,想一想下课后我们
应该干什么?
)
3、观察摄影作品你想说什么?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是什么图形?
4、观察我们的教室,教室的墙上有什么?
三、摆一摆,画一画(书中“设计天地”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思维活跃,对教室以及学校的东西不陌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使学生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大与少”、“大与小”等都是数
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大与少”、“大与小”等都是
数学要研究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观察图:
1、了解“高与低”:
观察爬竿图,了解观察航模小组的活动,了解高与低,了解对应关系,同时指导学生知道爬得快的同学爬得就高。
2、观察植树的活动,学生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了解轻与重、大与小。
知道在都盛满水的情况下,大桶重,小桶轻。
3、观察气象小组的活动:
告诉学生气温有高有低,风力有大有小
4、观察饲养小组的活动:
(1)使学生了解兔子的质量有轻有重。
(2)使学生知道萝卜与小兔子的对应关系。
三、室外活动:
1、赛跑:
(1)教师说出每个人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谁跑得快?
(2)感受跑得快,用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2、跳远:
学生跳远,使学生了解跳远的落点有远有近,要知道准确地长度必须要测量。
四、课堂练习:
1、说说两个人怎样比高矮,和你的同学比一比?
2、比一比你身边的事物。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观察很仔细,思维很活跃。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关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综合运用的情况。
2、了解学生对“计算问题”、“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位置与顺序”等知识掌握的情况。
3、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难点:
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到商店去看一看那里的数学问题。
二、观察:
1、观察饮料区:
(1)请你观察图上的饮料,那种价钱最贵,那种价钱最便宜?
(2)你还发现了什么?
观察饮料的摆放,你想说些什么?
(3)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市学生感受分类统计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同样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观察水果区:
学生了解每千克的价钱就是单价,买的多少是数量,付给售货员的钱数是总价。
3、观察文具区:
使学生了解人民币的认识,位置与顺序以及计算问题。
提问:
说说每种东西的位置,了解学生对于位置与顺序的了解?
说你想买的东西在什么位置?
说说前后位置
说一说在购物时应该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一说。
三、练习:
说说你在购物时是怎么做的?
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规范。
四、课堂小结: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只要你认真观察一定会发现的,相信我们的同学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课的内容有兴趣,积极性高,说得较好。
但个别学生课上纪律差。
二、分类与比较
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比较的一些具体方法,感受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生动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与实践,亲身参与、体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学生聪明起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类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得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4、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在分类、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得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获得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分类、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及获得比较的一些方法。
课时:
第一课时分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类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得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类、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3、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得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在分类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得一致性、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同学们,看看小朋友的房间多乱呀,咱们大家帮助他一起整理整理好吗?
二、整理房间:
1、我们先来整理桌子上的东西好吗?
请你说说应该怎样整理这些东西呢?
(学生整理,说一说。
)
2、下面你想整理什么,自己整理房间。
3、汇报学生整理的过程。
整理玩具:
你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
用途、颜色、大小……
体育用品:
球类、旱冰鞋、球拍……
4、试一试:
床上的物品:
上衣、裤子、帽子
穿着的时间(可以圈一圈)
5、说说你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的?
三、课堂练习:
1、连一连:
学生观察图,连一连,说一说。
2、你是按照什么分类的,跟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自己分类,然后与你的伙伴说一说。
)
3、可以怎样分?
(把附页上的图剪下来分一分,学生动手分一分做一做。
)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进行分类,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
学生对于自己的分类标准,个别学生不会说。
第二课时比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3、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能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获得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三个量之间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二、新授:
(一)、说说那个轻哪个重?
1、介绍图意。
2、生观察图后说说发现了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3、再说图意。
(二)摆摆用五角星和灯笼图摆(各4)
1、说说怎么想的?
2、说话:
()和()同样多。
(三)摆和说:
1、摆5只白兔,3只刺猬,1只小猫。
2、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3、猫和刺猬再填上几只就和小兔同样多了?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1、2、3、4、5比高矮,比薄厚,比长短,比大小,比轻重。
四、课堂小结: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比较,比较什么?
五、作业:
到家中去找物体进行比较。
板书:
比较
图片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进行比较,三个量的比较学生比较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复习分类与比较
教学目标:
复习分类与比较
教学重点:
学习各种不同的分类与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类和比较。
二:
出示各种不同的分类与比较的题型,做练习。
三:
小测验。
教学反思:
简单的题孩子可以很好掌握,但是三个量的比较还是有些难度。
三、10以内数的认识
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本单元的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这些对数的具体描述,构成了本学段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内容。
数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的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10以内数的认识,是培养数感的开始。
由于学生年仅6岁,所以利用学生经历过的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使学生在具体的事务中抽象出10以内的个数,让他们联系身边的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体会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交流的作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初步体会数学的价值,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物体的顺序;掌握2-10个数的分与合。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知道基数与序数所表示的意思。
3、使学生理解“〉、〈、=”的含义,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
4、通过认数和数数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10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会读、会写10以内各数。
掌握数
的顺序。
教学难点:
写3、5、8、0以及较大数的分与合。
第一课时认识1—5
教学目标:
1、掌握1-5各数的顺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2、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初步建立数感。
3、会读、写1-5各数。
教学重点:
掌握1-5个数的顺序,会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书写3和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看书中的主题图,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新授:
1、观察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那么,你能说一说各有几个吗?
2、你们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要怎样表示他们的个数呢?
让我们一起认识数字1—5。
3、学生用手表示,用点子图来帮助数数。
4、在你的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这些数字表示?
5、学生说数,练习数数。
三、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2、这些数字是占右半格。
3、教师板书范写,重点指导3和5的写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四、课堂练习。
1、数一数:
学生观察图,想一想都有什么。
然后再数一数?
(教师对学生的数数给与关注。
)
2、连线:
学生独立做,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必要的帮助。
3、看图,先画点子图,然后再写数。
(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及时纠正。
)
4、思考题:
圈出三条鱼。
五、独立作业:
书写1-5各数。
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12345
教学反思:
个别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田格本。
第二课时认识序数
教学目标:
1、学习序数的概念。
2、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序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序数和基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课件引入:
小动物运动会。
二、新授:
1、说说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谁得了第几?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
小公鸡排第几?
第三是谁?
3、同学之间互相提问。
三、巩固练习。
1、做21页1题。
(1)排第四的是谁?
在下面画。
(2)把4个人圈出来。
(学生圈一圈,指导学有困难的学生。
)
2、填空:
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填一填。
(重点理解序数和基数的区别。
)
3、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填一填。
(2)提出数学问题,大家解决。
四、课堂作业。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区别,个别学生在语言组织方面对基数和序数有些混淆。
第三课时“〈”、“〉”和“=”
教学目标:
1、认识〈、〉、=,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能够在具体的练习中,体会符号的用法,进一步感知两量间的大小。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的符号含义,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的符号含义,并能在具体的练习中熟练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愿意大声地的告诉老师,咱们班一共有几名同学?
那么男生几名?
女生几名呢?
(教师相机板书)如果要是男女生进行跑步比赛的话,你们愿意吗?
二、新授:
1、师选4名女生,6名男生说:
“我已经选好了,准备比赛吧。
”
2、让生发现还不能比,因为男生女生的人数不一样。
3、师板书:
引出“〉”、“<”。
(帮助学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理解符号的意义。
)
4、那么要怎样才可以比赛呢?
(让学生认识到相等人数的时候才能进行比赛,并相机学习“=”。
)
5、这些符号我们都已经认识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试着把这些符号写好吧!
(指导书写“)”、“<”“=”要注意笔画斜着点,重点指导起笔收笔。
)
6、用你的学具摆出两个这样的数,并用数字卡片摆出他们的关系。
7、在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能比大小的数?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填一填(p24第一题)
2、根据符号,正确选择数。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符号的认识,能够灵活运用。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把今天学的知识讲给家长听,完成3—5题。
板书:
6>44<65=5
教学反思:
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能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真正的体会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的意义,在具体的练习中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
第四课时认识0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0并且会正确书写。
2、通过认数、数数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书写0。
教学难点:
明确0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图,说一说小猴子们分别摘了几个桃子?
那么你能用数字表示吗?
二、新授:
1、根据平时你对0的认识,用自己的话说说0表示的意思,举例说明也可以。
2、观察图,说说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为什么?
0表示什么意思?
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
3、说图意:
笼子里有1只鸟,用1表示,鸟飞走了,用0表示。
1大于0。
4、数0-5、5-0。
5、想一想,在什么地方你见过0。
(找出生活中的0,并指导0不仅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同时也表示起点。
)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起笔,落笔。
(要求:
写圆滑、匀称、美观。
)
7、生练写。
(注意对学生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