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54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docx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1

一、柳宗元的生平及山水游记.................................................................................................1

(一)柳永的生平..............................................................................................................1

(二)柳宗元与山水游记....................................................................................................2

二、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2

(一)崎岖的诗情.................................................................................................................2

(二)文有诗境....................................................................................................................3

(三)天人合一...................................................................................................................5

3、柳宗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6

(一)主客观之间的美在关系............................................................................................7

(二)人生价值中得与失的较量.........................................................................................8

结语.......................................................................................................................................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11

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

摘要:

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优秀散文问世,浩瀚如天上繁星点点,数量之大数不胜数,历代名篇被后世文人誉为无上至宝,口耳相传。

如东坡先生的《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及本文提及的大文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诸位文学大家文学地位无分先后,文学成就难比高低,如若单看山水游记一类的文字还当首推柳子厚,故而“山水游记则推柳独步”。

柳宗元数百篇山水游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典范之作又以“永州八记”为最上品,作者借空灵曼妙之山水景物抒发自己仕途被贬的忧思愤懑,以及作者”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的人生理想。

关键词:

山水游记;柳宗元;诗情;诗境;美学

TravelsinthelandscapeofLiupoetryPoetry

专业: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方向)学号:

7030310070学生姓名:

吴超指导老师:

周临垣

Abstract:

Inthethousandsofyearsof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Chinesedynastieshavecomenumerousoutstandingprose,vastastheskystarrycountlessnumberoflarge,ancientliteratiFamouswaslaterhailedasthesupremetreasure,wordofmouth.AsMr.Su's"LiteraryWorks","ShakChungShanmind,"Wang's"praiseZenMountaininmind",OuyangXiu,"DrunkardPavilion",referredtohereinaswellaswriterLiu's"Yongzhoueightmind."Gentlemenofliteraturewehavenoliterarystatus,assessedbyliteraryachievementisdifficult,shoulditlooklikelandscapetravelatextalsowhenthedevaluationRyukothick.Liulandscapeforhundredsofthemostpopulartravelparagonused"Yongzhoueight-mind"forthemosttopgrade,bytheauthoroftheetherealandgracefullandscapefeaturesexpresstheirangerWorriescareerwasdemoted,andauthorof"tenthousand,althoughsubjecttoabandon,notmoreinnerpeace,"theideallife.

Keywords:

LandscapeTravels,Liu,Poetry,Poetic,Aesthetics

前言

以描写山水名胜、记述游历风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学以及文化历史上占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这一独特的散文体式自先秦雏形初现伊始,经过长时间的变化与发展,到了柳宗元这里方才真正体现出自身的独立性与成熟性。

柳宗元仕途坎坷,被贬南荒之地,唯有寄情于山水田园间,以自然曲线幽静之美,舒缓内心抑郁怆然之情。

永州环境荒蛮凄幽,正契合他的郁郁心境。

无事可为的他就只好踱步溪涧,探幽寻胜,寄情于山水间,将自己仕途不得已的心境与自然界崎岖瑰丽的景观交融在一起,于是便留下了这一篇篇传诵千古的佳文妙作。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类文学上的贡献非常大,他博取众家之所长,融入内心情理哲思山水篇章中所描摹之风景简直美不胜载,言辞谐美,为众所赏,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水游记散文到了柳宗元的笔下时已经在写景状物的艺术表现上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界。

他于俯仰纵横间写尽永柳地域之上的山姿水态,用笔高绝,万古无人能企及一二,唯有望其项背,追慕不已。

柳宗元在山水游记散文上的成就实非偶然所成,他自幼博古通今,博闻强识,把郦道元、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境之美绝妙地融合到游记创作之中。

其精妙传神的语言技巧、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与和谐有序的构景布局均体现出柳宗元山水游记独特的诗情诗境美。

1、柳宗元的生平及山水游记

(1)柳宗元的生平

柳宗元(公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巍巍中华,诸子写散文至唐宋时期发展鼎盛,以山水游记为情感寄托者则独推柳宗元,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出生在长安,祖上是河东郡大姓,世代为官,父母都有较高的学识。

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和熏陶,柳宗元从小便显露出过人的才情和气度,21岁就中了进士,从此声名大振。

很不幸的是,进士及第后不久,父亲柳镇便因病去世。

守孝三年之后,柳宗元正式迈入仕途,年少志高而又才华横溢的他,仕途却走得异常艰辛。

本有一腔抱负意欲报效天恩,却难料仕途失意,革新被贬,左迁永州南荒之地。

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条件,愤懑忧郁气结于心,使得柳宗元心神俱疲,未老先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柳宗元屡遭奸佞政敌打压排挤,身心疲惫不堪,再加上永州之地的生活极其艰苦,到永州半年母亲就因病离世。

艰苦的生活环境,水土不服所罹患的病痛,亲人离世的沉恸打击,加上政治上的失意,种种人生不如意已经严重损害了柳宗元的身心健康。

柳宗元“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

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甚至严重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即使在复出无望后柳宗元依然坚持者自己“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的人生理想。

(2)柳宗元与山水游记

中国传统古代文学的主体是诗歌与散文,在历来的文学研究中诗歌总是以压倒性优势为人们所青睐,而散文则屈居其下,究其原因应是散文文体本身之研究较之于诗歌研究要更复杂,更困难。

其实,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所占据的比重非常大,种类多样,可无所限制地应用于日常生活、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单一或相结合无不可能。

正因为如此,散文分支体系庞大,历史性散文、政治类散文、传记类散文、地理类散文、哲学类散文、游记类散文等各具不同的特色和发展规律,游记类散文作为散文中的重要分支,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文学大师林语堂曾经说过,中国艺术的冲动,发源于山水。

自先秦时期,游记散文作为一种地理文献的特殊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更多的发挥了其参考资料的功能,而文学性思想性相对薄弱,也极少表达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此时的游记类著作尚不能称之为文学著作,直至马第伯的《封禅仪记》问世,作者自觉地按照自己亲身的游踪,着重描绘了泰山的峻峭,以及登山的艰险。

手法比较细腻,具有文学色彩,称其为最早的游记并无不可之处。

《石遗室论文》称其是“古今杂记中的其味之作,以之作为游记起源的标志,不至于大错。

中国游记文学产生于魏晋时期,其中山水游记类文学则于晋宋时期兴盛起来,在数以千年的文史发展历程中,山水游记历经数代文人学士的雕刻磨砺,终于在盛唐时期趋于完善。

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成就与韩愈齐名,与宋朝的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人被后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毫无疑问,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无相上下,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大家,而作为其中山水游记类散文成就最高的便当属柳宗元了。

柳宗元笔下山水游记已不单单是对祖国山川、名胜古迹、地势地貌的简单描摹,进而结合了自己的感情对所见之境融入当时的情感和人生观,富裕了山水灵性,故而也有“山水游记至柳宗元方发展为独立成熟的文体”的说法。

在柳宗元之前,元结有《右溪记》一类山水游记,次山放恣于山水间,实开刘子厚之先声,其文字字幽眇芳洁,自有其一番风味境趣。

柳宗元在摒弃前人糟粕的同时也继承了郦道元、元结、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山水大家的艺术风范和写作技巧,,结合自己被迫流落南荒,孤苦无所寄托的愤懑之情,以情赏景,以景抒情,赐予了山水游记独特的诗韵。

柳宗元徘徊在山水间,咏叹于丘石小径上,写景造境自然冲和,清淡闲远,所描写的景物皆情物,赋予大自然特有的柳氏诗情画意,前人有云:

“文有诗境是柳州本色”。

柳宗元于永州共写下诗文300余篇,其中散文成就最高,创作亦非常丰富,仅在《柳河东全集》中便收录了山水游记总计共22余篇。

柳宗元一生创作无数,优秀篇章不可胜数,其中成就最高,被后代世人共举的典范之作,最具诗情诗性、美学哲思的作品当属“永州八记”,分别是: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这八篇山水游记创作于作者仕途失意为世俗所弃的特殊时期,寄情于山水间,以笔为枪以字为剑篇篇有所指,不着一色地将自己的凄凉忧愤宣泄到悲情的艺术空间内,形成柳氏文学中独特的“凄神寒骨”之美。

正如清朝损斋居士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曾赞叹的:

柳宗元山水篇章“篇篇入妙”四字一般,篇篇景语、情趣、哲思兼备,又篇篇风景、真情、哲理相融。

清代文学大家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文概》中说:

“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

”子厚写景常注入自己的人格力量,所以他又好写怪异之境、奇崛之美。

“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始得西山宴游记》),这里借西山象征性的比兴寄托,显示了作者虽处逆境却不同流合污、峻洁特立的崇高品格,西山实际上已成为这种品格的化身。

正是论者所谓柳宗元“文有诗情”(林纾《柳文研究法》)。

2、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诗情诗境

(1)崎岖的诗情

我国南方地势奇特,多为喀斯特地貌,多山水、峭壁、幽泉、怪石,柳宗元被贬南荒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孤寂之情,常常不避幽远,在山水中留连徘徊,伐竹取道,探幽访胜,寄托身心于山水间。

上天为他关上了仕途大展鸿业之门,却为他打开了永州的大自然怪特崎岖之窗,也算待他不薄了。

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尽收眼底。

一幅幅空灵曼妙的山水画卷,悉数收录在柳宗元丹青妙笔之下,流芳千古,为后人所仰。

奇形怪异的山石,悠然曲通的小径,空灵曼妙的景色依衬着作者自身孤傲不逊、忧戚冷峻的感情,独显出一份奇特的山水美景。

《小石潭记》(原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所描摹之景物: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水势微小,大有清柔之流势,以静为美,周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上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给人的感受是幽深僻远与清澈明冽。

柳宗元抓住小石潭的地势、水源等不同特征,写出了小石潭独特的美况,也体现出了作者被贬失意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思想变化。

又如《钴潭西小丘记》中所描写之景: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读至此处,眼前似是突然出现了一亩梁上土丘,骤然突起奇奇怪怪、个性迥异的丘石,如牛马在溪边饮水,如熊罴在山上攀登。

由此可见,柳宗元描绘山水时“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柳宗元在经历过“二王八司马”事件之后,内心已经变得极度怨愤了,他在“永州八记”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便记录了被贬后的心情: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作者在永州“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寄情山水,却只是自己派遣内心孤苦郁闷的一种手段,无论如何寄情抒怀都难以摆脱仕途失意,命途多舛的怆然,故而永州八记,虽篇篇描写奇景异情,却篇篇有所指有所述,情景相互交融,景物即是情语。

柳宗元除了杰出诗人的身份之外,还是当时较为进步的思想家之一,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理趣美同样能给读者带来审美与情思的智慧,文章字句之间往往蕴含着哲理的光华。

《永州铁炉步志》中就曾写道:

余曰:

“嘻!

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

”步之人曰:

“大者桀冒禹,纣冒汤,幽、厉冒文、武,以傲天下。

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故号,以至于败,为世笑僇,斯可以甚惧。

”借“桀冒禹,纣冒汤”来申斥唐宪宗的多行不义,这表现了柳宗元的“慎名”思想,基本符合了儒家在政治上的追求,标举“仁者爱人”、“君子慎名”的政治理想。

另外,他还在另一篇《永州韦使君新堂记》中写道:

“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

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

山原林麓之观欤?

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以刺史之官职,修建一新堂本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即便是把它修建得“既焚既酾,奇势迭出”,说到底也不过只是凭人观览,供人憩息,难道还有别的什么深奥的道理可说么?

在见微知著的柳宗元的眼中的确是有的,经过他的奇妙而真切的联想和阐发,我们从一个简单而又普通不过的新堂之中,看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哲理和为政之道,也只有柳宗元能把这样的哲学理趣写得如此生动而形象。

而这,也反映了他在现实当中之所以要积极辟西轩、作西亭、易东亭的原因,这一切都正是他平日因俗成化、去恶取美、废贪立廉的理想在遭受挫折之余的一种心里折射。

 

(2)文有诗境

柳宗元博采众人之长,在艺术创作上继承了谢灵运的精工,孟浩然的旷达,王维山水的空灵清新,他清晰地意识到了写景不宜过繁,视角要简单化,文体专一不破不碎,所以他摒弃了前人描写山水时过于精工雕琢的弊病。

告知后人文章如人,矫揉则造作,文章辞藻优美虽好,但过分追求辞藻的华丽则难免造成全篇无重点,让读者搞不清文章所写为何物,更无法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特意指出:

“余观谢诗取材于风物天然,而不风格自然;字句矫揉,多见斧凿痕,未灭针线迹,非至巧若不雕琢、能工若不用功者。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看似重写景而轻抒情,实则是柳宗元巧妙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融入山水间,由景物入情思。

如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写道: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柳宗元的山水画卷不再似前人般给读者以单纯的美学享受,开始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或直接或间接或直观或寓指地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时代精神以及作家本身的思想抱负。

正如《钴鉧潭记》中所写:

“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钴鉧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章,在此篇散文中,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钴鉧潭清逸秀澈,幽静明丽的景色。

短短一段,就描摹了钴鉧潭就使读者如亲眼看到钴鉧潭水源头曲折奔腾之气势,峻涯急湍,以水撞石,一个“荡”,一个“击”,一个“暴”,简而有力地将钴鉧潭水顽强有力的生命气息悉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惊叹。

作者的笔锋不仅仅停留于山水间,更是借钴鉧潭潭秀丽风光之景,揭露当下朝政之弊病,为底层老百姓呐喊“胜官租私券之委积,唯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此寄拖报效无门的忧情,言托良驹无人识的怨意。

又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写石潭之幽寂,通篇无一字一句刻意描写作者被贬后的忧愤,读者却能在字字间切身体会到作者胸中隐忍的痛意。

正如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所赞道,“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要说诗境,又不得不再提到《小石潭记》,流入潭中的愚溪之水自西南而来,其形如斗如蛇,亦动亦静,其溪岸之势,如犬牙交错,一路伸延远去,“不可知其源”。

有了这一处溪岸的静态白描,原本与鱼相乐的“有我之境”转为“无我之境”。

以潭之清冽观周围树石,皆神骨凄寒,潭中小鱼因其无所依,故游动而不能为其响,若潭上之我,那么鱼人相乐也不复存在,唯有寂静,唯有忧伤,向更为深远的心间蔓延过去,“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小石潭记》短短193字,情感起伏“如奇峰异嶂,层见叠出”(刘熙载《文艺·文概》)。

全篇文字亦受到六朝四六骈语的影响,林冠夫指出,文中“冽”、“出”、“缀”、“拂”、“澈”、“忽”、“乐”和“骨”等字皆押韵“质”、“物”、“月”、“屑”和“药”等,故音调朗朗如诗。

要说把《小石潭记》当做一首诗来读,也未为不可。

难怪林纾说“文有诗境,是柳州本色”(《韩柳文研究法》)。

(3)天人合一

柳宗元笔下山水皆柳之山水,处处充满了幽凄冷峻、孤傲不逊、愤世嫉俗,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强烈自我感情,如《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这样描写到: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

‘唐氏之弃地也,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

‘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钴潭西小丘是唐姓某家废弃不用的土地,标底价却也卖不出去,柳宗元感慨小丘遭遇像极了自己被朝廷弃而不用,报国无门,被迫流落天涯,忍受千万孤苦的伤感,他同情小丘的遭遇,更抱怨自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无奈。

小丘凭借着奇峭山石,远山高峙,溪水流淙,清凉明爽的景状若是放置于长安附近“丰、镐、鄂、杜等地,那些爱好游乐的贵族子弟见之必将竞相争购,日增千金也未必不可得。

然事与愿违,奇美小丘被残酷的命运抛弃在穷乡僻壤之地,无人赏识也无人赞美,以四百钱的超低价挥泪出售,却依然辗转寻不见伯乐买主,命途不济如此,何其悲凉。

柳宗元感怀身世,只能为小丘叹惋,为小丘鸣不平,隐以自喻,述说自己的命运不济,慨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虽然柳宗元笔下山水皆著“我”之色彩,未能进入无我之境,其实,“无我之境”并非我真的不在诗境中,而是作者把诗境写得“空无一人”。

虽然作者真真切切地说“寂寥无人”,但又如实地将同游者五人列于篇末。

是因为说潭小,又“四面竹树环合”,因此便无其他人来欣赏吗?

虚虚实实真是难以分辨清楚。

如笪重光的一句话: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画荃》)。

但山水游记类散文写至柳宗元这般境界也可称之为“天人合一”了。

如柳宗元最著名的“永州八记”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便这样写道: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