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45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docx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

2013-10-12 |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作用和特点:

  含义:

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组织的和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数学活动(即数学集中教育活动)。

  作用:

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数学学习经验,帮助幼儿把数学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幼儿的心理水平向高一层次提升的重要手段。

  特点:

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由教师组织活动。

  不能把数学教学活动机械地理解为单纯的上课,或是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知识过程,它应是教师与幼儿、教与学双方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幼儿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去进行。

  不足:

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无法照顾幼儿自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幼儿为本

  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真实地发展,因此教育者在设置课程、设计活动(幼儿园所有活动)时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

  以幼儿为本,它的含义简单而言就是教育者施行教育时应帮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灌输式、填鸭式教育)。

这是任何一个幼教工作者首先应有的理念。

应做到:

  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2.把握幼儿原有的水平和经验

  ◆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重难点

  四.活动准备

  五.活动过程

  ◆如何设计并制定好一份数学教学计划?

  ★一.活动名称的取法要规范化

  数学从属于五大领域中的科学领域,所以应取名科学活动《*****》,而不用数学活动或是计算活动等取名。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

  

(一)活动目标的结构

  三维目标——

  1.数学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知识技能)

  2.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力)

 3.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

  例1《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目标:

  1.尝试按分合式编10以内的加减应用题。

  2.能根据编题列出对应的算式,初步发展幼儿思维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学习加减法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活动都会考虑到三维目标,但有时三维目标其中之一在该活动中指向性不十分明显时,可不特别作为目标之一强调。

  例2《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的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6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6以内的加减运算能力。

  例3《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AAB、BBA、AABB排序。

  2.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转装饰表演道具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的表述

  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这样便于把握,并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

目前实际中在活动目标的表述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笼统、抽象。

  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

  三是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

  例4《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AAB、BBA、AABB排序。

  2.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转装饰表演道具的快乐。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

  该活动目标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活动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1以幼儿为行为主体,目标2和目标3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活动中,表述的不统一是不恰当的。

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如目标1的“在活动中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目标2“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序列的规律美……”。

三是目标表述较为笼统、抽象,如目标3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重难点的把握要准确性

  例5《我当报时员》的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2.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提高认真观察的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

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

  难点:

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四.活动准备的考虑要全面性

  活动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活动实施前所要做的工作。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在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先期已经掌握了哪些与本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获经验?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在幼儿的学习中往往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能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让幼儿实际动手操作,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幼儿获得感性经验。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更多的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

这样一可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二可保证数量,幼儿做到人手一套操作材料,有利于幼儿独立操作和自主学习;三可节省教师制作焦距的时间;四可节约了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三)学习情境的创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年龄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例6《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

幼儿已初步感知10以内数的加减;熟悉《渔翁捉鱼》的游戏。

  2、材料投放:

“捉迷藏”数的组成练习卡人手一份;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10以内的分合式;自制“小动物闯关”练习卡;渔翁和小鱼的头饰若干;钓鱼竿及音乐。

  3、情境创设:

“鱼塘”场景。

  例7《超市购物》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

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了解10元以内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2.材料投放:

仿真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铅笔人手一支、实物投影仪。

  3.情境创设:

  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贴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

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元不同价格的标签。

★五.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科学性

  

(一)活动过程设计的目的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要达到什么?

”、“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

”,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和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例8《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

  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2、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3、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二)注意每一活动环节的有效性

  追求活动过程的有效性,是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去考虑活动的每一环节,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和“花样的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

  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没有关联的活动步骤。

  例9《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改为:

  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2、口头游戏《碰球》——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3、欣赏故事《渔翁捉鱼》,了解渔翁捉鱼的情景。

  4、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5、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显然2、3环节与目标和内容联系不紧,可以说是多余的、无效的。

(三)活动过程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10《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

  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

有一种小动物躲在练习卡里和我们捉迷藏,只要把答案是10的分合式涂上颜色就能找到它。

  2、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如出示7分成1和6的分合式,师扮渔翁幼儿扮小鱼听音乐玩游戏,渔翁根据分合式去捉鱼的数量。

  引导幼儿口头编加法应用题:

渔翁先捉了6条小鱼,又捉了1条鱼,一共捉了几条鱼?

引导幼儿用加法计算6+1=7,并找出相应的算式卡。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如出示10分成2和8的分合式,请一幼儿扮渔翁去捉鱼。

并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

渔翁捉了10条鱼,送给好朋友2条,剩下几条鱼?

  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师重点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四)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分三种: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数学知识的结构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数学概念的建构具有紧密的连续性,零散的经验不利于数学概念的建立,鉴于目前我们师生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在达到同等效果的前提下,我们更多的选择数学集体教学形式。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因为哪一种活动形式最好没有定论的,要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需要灵活地使用。

  例11《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

  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个别活动)

  2、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集体活动)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集体活动)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分组活动)

  3、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个别活动)

  (五)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有的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步骤,在文字的表述上非常的简单,没有表述清楚教师或幼儿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目的。

如中班科学活动《拼图形》,活动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1.集体活动;2.分组活动;3.活动评价。

  ★六.活动延伸的思考要整合性

  

(一)延伸的途径

  

(二)延伸的目的

  例12《我当报时员》的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有关钟表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

如游戏时10点钟到了、12点钟该午睡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

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

只有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到: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

  一个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好了,对于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语言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为幼儿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是纽带,是活动中师幼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述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效果。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经历了一个初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与思维的过程,无一不是依靠教师的指导语言进行的。

教师的语言在数学活动中对引导幼儿感知、探索、解答、归纳数学知识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的语言除了要简明扼要外,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则尤为重要。

教师必须运用语言巧妙地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下面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导入部分、中间部分、结束部分的教师指导语言表述进行举例说明。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的语言采取生动性、趣味性,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导入活动设置情境教学,或者配合多媒体教具的演示,再结合采取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融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幼儿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蕴含着游戏的成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除了生动趣味,还更要注意启发性,毕竟是数学活动,是为了启发幼儿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例1:

大班《看分合式编题》的导入:

  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

有一种小动物躲在练习卡里和我们捉迷藏,只要把答案是10的分合式涂上颜色就能找到它。

孩子们出于好奇,饶有兴致地进行计算和操作,当他们将图拼完整,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时,就欢呼雀跃着,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心情。

  

(2)教师的语言采取简明、扼要,目的明确

  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的语言也可以采取简明扼要,让幼儿直接明了活动的内容,目的性明确,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2:

小班:

图形食品品尝会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再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活动导入,教师说:

“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宝宝名称。

教师说:

“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

”幼儿说出藏在活动室周围的物品中。

教师出示水果娃娃说:

“图形宝宝除了爱藏在XX地方外,还爱藏在哪里?

”幼儿说出爱藏在食品中。

“还有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情况分析:

教师在导入活动用简明的的语言,让幼儿明确与图形宝宝做游戏,说出他们的名称。

教师说“还有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让幼儿明确了本次学习目的。

这种语言形式适合于规则简单的教学活动。

◆二、中间部分

  

(1)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

  例3:

中班《开超市》

  教师让幼儿把自己收集到物品,按照分类标志,摆放在货架上。

操作活动开始了,小朋友在为自己收集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XX小朋友拿着篮子,篮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可是他在货架来回走着,没有动手摆放。

老师看到了,就说:

“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

”、“你试试看”、“再想想,看看标志上的图片,与自己收集的物品是不是同一种,是就摆上去,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

”当他把苹果放在了水果的货架上时,教师说,“嗯,真不错、“你真行”。

接着他就一个个动手摆放好了。

  情况分析:

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的语言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

当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操作了,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

”等等这样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2)教师的语言应该掌握节奏性,提高“问题有效度”

  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性的语应更简练、规范些;语气轻重缓急还应明确些,不能整节课一种语调;数学教学不是教师对幼儿强有力控制下的牵引,不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不需要教师的刻意表现,但是它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妙。

  例4:

大班《认识左右》

  在“找奖品”活动过程中,可设计提问如下:

  师: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奖品,就藏在活动室里,待会请三个小朋友为一组。

首先(停顿,眼睛关注幼儿)请听清老师的问题,然后(停顿,眼睛关注幼儿)小组轻轻商量这是什么奖品,最后(停顿,眼睛关注幼儿)每组只能派一位小朋友上来找奖品,找对了,这份奖品才能属于你们一组,听明白了吗?

 情况分析:

短短一段话,将整个游戏玩法、规则向幼儿交代清楚了,问题指向性强,比较简明扼要。

在讲述时,教师有意将“首先”、“然后”、“最后”的过渡语放慢速度讲,并及时关注幼儿的反应,用眼神、体态语加以提醒,这样在游戏中幼儿由于事先理清了游戏玩法,因此游戏可得以有序地开展起来。

  (3)教师的语言应该体现探索性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应该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例5:

大班《学习7的组成》

  教师设计“分水果”的游戏,要求幼儿从7片水果片中取出5片,提问:

“怎样会取得快些?

”幼儿会迅速数出5片水果片。

教师又问:

“7片水果片可以分成5片和几片?

”幼儿回答:

“5片和2片。

”教师接着问:

“是数5片快呢?

还是数2片快呢?

”幼儿通过操作,很快得出“数2片快”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请幼儿从7片水果片中取出4片,有的幼儿数4片,有的幼儿数3片。

师问:

“哪种方法更方便呢?

”幼儿操作验证,最后得出“数3片快些”的结论,原因是“数3片比数4片少1片”。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7的组成”的形式得出结论:

当要取出数量多时,就取出其组成数量少的那个数。

  情况分析:

在活动中间部分教师通过探索性语言,引导幼儿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幼儿主动接受,乐于学习。

不仅有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

  (4)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

  幼儿天真可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利用这个特点,在数学活动中,对幼儿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幼儿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6:

:

大班《我当报时员》

  在认识“时钟”环节中,教师用爷爷、爸爸、儿子来比喻时针、分针、秒针。

问:

“为什么要把时针比喻成爷爷、分针比喻成爸爸、秒针比喻成儿子呢?

”“那么儿子跑一圈,爸爸跑多远呢?

”“如果爸爸跑一圈,那么爷爷跑多远呢?

”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很快地记住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而且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三、结束部分

  在数学活动结束部分,一般对幼儿发展的评价,要随机而不要随意,要自然而不要刻板,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一定要有话可说,有理讲,有情可感。

  

(1)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准确性,针对性,帮助幼儿提升知识经验

  

(2)教师评价的语言要生动丰富,肯定幼儿的发展

  例6:

中班《会变的图形》

  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组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在活动的结束环节,幼儿陈列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教师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体验并分享成功快乐。

教师说:

“你们还有更新奇的想法吗?

请客人老师告诉你们。

”教师最后小结:

“小朋友们的想像真是太棒了,每个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创作,还请在场的客人老师一同参加创作,真是人多力量大。

看我们成绩多大呀!

请小朋友给自己一些掌声。

  情况分析:

在活动结束评价环节,教师用针对性和准确性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并及时地给予肯定,还做出了正确的引导。

教师在小结时的语言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给予幼儿很大的鼓励,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真切地感受人多力量大道理。

老师要他们给自己一些掌声,是对幼儿活动的肯定,对幼儿发展肯定,对幼儿顺利完成活动目标的赞赏。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教学活动,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景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能在游戏中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