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404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docx

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考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种新的理论、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是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综合应用;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的一门新兴科学。

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分别有不同的阐述,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①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史密斯•雷根,1993)

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乌美娜,1994)

③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何克抗,2001)

比较三个定义,有一个共同特点: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其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有关的理论

(一)认知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信息加工理论

(二)教学理论

1、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在研究学生留级现象时运用辨证的系统方法来改进教学,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他认为以往的教学过程理论在一定的教学范围内也反映了某些教学的规律性,但只是过程的某个侧面、某种关系,往往以偏概全,不具有系统性。

教学中应该应用辨证的系统方法,把教学系统置于系统的过程中加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综合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优处理教学问题,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最优不是绝对的而是与具体事件相联系的,需要用系统的方法来达到最优和优化。

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三个要素:

将内容与活动相结合起来;反映出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从教师将教学任务具体化开始到教师间接控制的学生学习活动为止的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掌握教学的具体任务和目的并使之具体化;

②研究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③选择教学手段,选择教法和具体形式;

④执行计划;

⑤对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随机调整教学进程;

⑥分析教学效果为下一轮过程提供参考。

2、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

布鲁纳认为搞好中学课程设计,应该编写出既重视教学内容又重视结构体系的教材。

他认为要重视教材的现代化,教材要包含学科的基本概念、法则及其联系,有助于学生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在提出一个学科的基本结构时,可以保留令人感到兴奋的部分,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发现法来掌握学科结构,这样便于理解、记忆,便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

布鲁纳发扬了杜威的教学理论中的积极因素,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发现探索活动掌握知识,同时也重视科学知识,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

发现法能够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用时较多,讲授法对学生来说仍然是获得新知的手段,在发现法和讲授法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

依据皮亚杰的学说,布鲁纳将儿童的智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教授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儿童不断的由具体思维向在概念上更恰当的思维方式的利用前进”(布鲁纳,1982年)。

学科结构的阐述要依据儿童各年龄阶段观察事物的发生的方式,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一连串的学习情节,每个情节都包括三个几乎都发生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转换、评价。

3、赞科夫的教学理论

赞科夫认为教学应当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一般发展不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主要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三个方面来实现的;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理论,赞科夫把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分为两个水平:

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己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到达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

教学的关键在于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得学生的最近发展转化为他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应以理论为主导、尽可能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实现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的教学目标。

4、系统论

系统论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的有机体,任何客体都是由诸要素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相对功能的系统,整个自然界是由不同等级结构组成的开放系统,它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系统是由两个或多个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按照作为系统整体所应具有的综合性而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这些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系统不是各个要素简单的相加。

系统的功能要大于各要素之和的功能;任何系统都是指向特定的目标,通过系统功能,完成特定的任务;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是环境为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能量要素等,另一方面是环境对系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限制或者是便于系统的运动。

系统具有反馈性,指的是为了维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使其正常运行,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用这些观点去观察世界,较为具体的说明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

这也为系统地研究教学设计系统及教学各要素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上的指导。

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的贡献有二:

一是为制定教学计划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上具,如流程图等;二是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系统分析方法,用以分析教学设计系统各要素,以及制约教学设计更大的系统(教学系统、教育系统、设计系统等)对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系统由一定数量的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某种教学功能的综合体:

是由“教”和“学”两个子系统构成的。

在每个子系统中又包含了诸多要素:

“教”的子系统包括教师、学科内容、媒体、方法等要素;“学”的子系统中包括学习者、学习态度、学习行为以及认知结构等。

教学设计的内容之一就是设计“教”的子系统中要素之间的不同联系方式,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设计,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5、传播理论

传播就是将信息从一地传播到另一地,传播理论研究的是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的结构和形式、信息的效果和功能等。

信息的传播过程包括信息发送者、信号、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信息反馈等。

首先,信息发送者通过各种媒体,使用语言,借助手势、表情等,将信号进行编码后通过信息传播通道发送出去。

信息通道的不同选择将影响到信息的接受。

信息接受者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附加一定的意义。

这个过程受到接受者的经验背景、个性特征和价值观等的影响。

在信息的发送过程中,发送者从接受者那里随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信息的发送,以保证信息发送的有效性。

另外,信息的组织化程度、信号能否吸引接受者的注意力及传播过程中有无噪音的干扰对信息的有效接收都是有影响的。

那些有序的、结构和图式丰富的、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信息易于记忆和提取,而无序的、索然寡味的信号由于缺乏结构而常常被人遗忘。

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理论揭示了教学过程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及相互关系,描绘了教学过程中信息传播过程,对设计者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传播者,教学内容就是信息,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就是信息通道,学习者为受传者。

教学信息的传播需要注意五个方面: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通道、学生和学习效果。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教学设计可以运用传播学的一些具体方法。

比如,对学习者分析,其目的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原有经验、兴趣和动机等,以便使学习发布者清楚接受者的原有经验和技能,反馈过程为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提供依据,使传送的信息更有效;

②传播理论十分重视传播媒体的分析和选择,不同的信息将选择不同的媒体,不同的媒体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哪种通道便于学习者接受信息,哪种通道便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在设计中必须认真研究和选择。

三、教学设计的内容

数学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所作的系统策划,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

所以不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下列五个基本要素:

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1、教学任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

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

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

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对于教材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内心所组织的内容及课堂中由于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林林总总都将是一种隐性的教材(或者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的载体己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要充分彻底地分析所教学的内容,应该针对培养目标,综合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从对学习结果类型(概念、命题、原理、问题解决等)、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等)以及知识结构图到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去进行学习重点、难点的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难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通过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根据学习心理特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学习困难?

这里,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教学目标的心理描述和行为目标相结合,使教学目标的完备性与操作性都得以体现。

而行为目标的陈述,可以采用ABCD技术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建议行为动词可以参考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在掌握目标的陈述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是教师;

(2)目标必须是分领域、分层次陈述的;

(3)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

(4)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5)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6)目标还应该是可操作、可评价的。

3、教学策略分析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

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教学策略实际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1)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增加,在班级授课制中,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

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究学习中学生对于问题情景的体验和问题解决的结论论证,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等,都不可能用以往的授课组织形式替代,所以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人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的过程、从学生的参与到教师引导的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组织设计中得到整合。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是教学还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出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的一般决策步骤可以供我们参考:

①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

②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

③决定是选择归纳的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的教学法;

④决定关于口述法、自观法和实际操作法三者如何结合问题;

⑤决定关于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选择问题;

⑥决定关于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选择问题;

⑦认真考虑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时的不同方案。

(3)学法指导

我们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咯来考虑学法指导。

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努力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②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活动化,通过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操作、演示等丰富多样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4)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克服旧的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

因此,媒体应该也相应地改变以往只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人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

然而,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不能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4、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那么怎样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

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等)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

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5、教学设计评价

我们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

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前准备的设计、课堂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兴发挥和创造)、课后反思性的设计修正。

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这是教师的一个不或缺缺的元认知活动。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

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条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

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

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

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和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2、分析学生的起点状态和教学环境,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主要的认知障碍和可能的认知途径,以及学生达成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4、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也就是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尤其要考虑创设哪些具体的情景,通过哪些线索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等,并附设计说明;

5、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进行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

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等。

尤其是关于信息技术手段的说明要详细,包括使用软件的来源和基本内容、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等。

3、教学目标及内容框架设计:

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4、教学过程设计:

可用文字叙述或表格形式表示,建议配以教学流程图。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