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8232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精品.docx

最新高中历史届高考历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精品

第一单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二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点清单】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评价

(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元朝的中央机构

(5)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6)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7)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2)内阁制的确立及演变

(3)军机处的设立及其评价

(4)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析:

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内阁,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高考的相对热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中央机构,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掌握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三项措施;内朝、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掌握隋唐三省六部的职责、特点和作用;掌握宋朝分割相权的三项措施、分割地方权利的三项措施、宋朝集权的特点、积极和消极影响;元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行省制度;明朝加强皇权的四项措施与影响;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原因、职责与影响;

掌握自汉朝以来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变迁过程,了解历朝统治者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集权;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历史轨迹,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其确立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和军机处设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由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知识梳理】

一、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背景:

①汉初,刘邦分封同姓诸侯,导致诸侯国尾大不掉。

②汉景帝才难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①建立中朝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3)作用: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

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背景:

唐末藩镇割据发展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2)措施:

①收精兵:

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

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

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

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3)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

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

中央:

①元废三省,设一省制(即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

②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③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

设行省制(如云南、辽阳、岭北等),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制度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

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借“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设厂卫特务机构。

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2.明朝的内阁

①明成祖设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票拟与批红”。

3、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

雍正年间

②原因:

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

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

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要点透析】

1.全面认识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又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产生原因:

经济上:

封建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政治上:

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统治。

思想上:

法家的集权理论是产生的思想基础。

地理角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经济。

(3)基础和矛盾

两大基础:

①经济基础:

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理论基础:

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

两大矛盾:

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4)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

(5)演变趋势:

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6)特点:

皇权至上

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宣扬“君权神授”

文化专制

(7)作用:

积极作用: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作用: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2.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军机处

(1)军机处设立的最初原因:

西北用兵

(2)军机处的职能前后发生的变化:

由一个暂设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的枢纽

(3)军机处的组成人员

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4)军机处的办事特点

简、速、密

(5)军机处的影响

军机处是皇帝的工作班子,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4.科举制的作用及局限

(1)评价

实质:

科举制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

①积极作用:

A.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B.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C.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D.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E.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②消极作用:

A.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B.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D.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E.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

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消极影响:

对政治——导致政治腐败

①使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②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③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对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对思想——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总括:

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农业经济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5、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④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7、古代选官制度

(1)(两汉)察举制 

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察举制,初期以“乡举里选”为依据,注重乡里舆论对某位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后期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世家地主因此而发展起来。

(2)魏晋:

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3)(隋唐)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4)(北宋)科举制的发展

北宋的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

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考试程序,举人经礼部考试后须经殿试才算合格,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殿试成为定制;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5)(明朝)八股取士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真题再现】

1.(2018年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是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18年上海历史)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