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231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8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巡警支队业务用房建设工程

项目单位:

XX

建设单位:

XX

2)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本项目是由三个独立功能区块整合的一栋业务用房大楼,大楼分三个独立的功能区块,分别为交警楼、巡警楼和交警对外服务楼。

交、巡警楼为6层,对外交警服务楼4层。

总用地面积8000㎡,净用地面积7000㎡总建筑面积23000㎡,地上建筑面积12400㎡,其中交警楼面积7587㎡,巡警楼面积4870㎡,地下建筑面积10500㎡。

容积率1.70,建筑密度30.7%,绿地率35%,总停车位200辆,其中地上10辆,地下190辆。

3)项目建设期

项目预计总工期15个月(2014年10月-2015年12月)

4)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1230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7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00万元,预备费用960万元,征地拆迁费用1800万元。

5)资金筹措

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1230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编制范围

1.2.1编制依据

1)与委托方签订的咨询协议;

2)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

3)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审定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30号文

6)《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建标130-2010)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3)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XX市政府相关条例、规定、国家、地方现行设计规范、图集;

15)XX市各管理部门关于项目建设前期的批示。

16)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3.2编制范围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对项目区域概况、建设外部条件、市场状况、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融资方案与效益分析、财务分析、项目风险、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

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推荐方案

备注

主要技术指标

1

规划总用地面积

其中

净用地面积

2

总建筑面积

2.1

计容建筑面积

其中

交警楼

巡警楼

2.2

地下室面积

3

容积率

-

4

建筑密度

%

5

绿地率

%

6

机动车停车位

其中

地面停车位

地下停车位

主要经济指标

1

总投资

万元

100.00%

1.1

工程费用

万元

63.48%

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4.31%

1.3

预备费用

万元

7.78%

1.4

征地拆迁费用

万元

14.44%

2

资金来源

万元

100.00%

2.1

财政拨款

万元

100.00%

1.5研究结论

该项目是为加快我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改善业务用房条件,根据2012年3月9日市楼堂馆所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同意实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XX交警大队、特巡警支队XX巡警大队综合业务用房建设。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交、巡警办案效率。

本项目建设条件良好,净用地面㎡,总建筑面积为㎡,总工期个月,项目总投资万元,为财政拨款。

该项目对促进地区政治和社会发展、保障地区稳定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社会风险很小。

总之,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规定,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域概况

2.1.1行政区划及人口

1)XX区行政区划及人口

XX市XX区位于XX省XX市主城区东部,是XX市内五区之一,总面积42.8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末,常住人口为52.37万人,辖13个街道、1个正县级单位(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高科技园)。

XX省与XX市首脑机关汇集于此,XX区是XX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的中心。

XX火车站、XX汽车东站、XX通信指挥中心的交通、信息枢纽驻于区内;五一大道等20多条城市主干道纵横交织,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XX区辖区内街市繁华,大型市场和特色街市星罗棋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年居全省县(区)第一。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地位。

2.1.2经济发展概况

1)XX市经济发展概况

XX市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1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99570元,比上年增长10.8%。

GDP总量在XX省全省的占比为29.2%,人均GDP为全省的2.7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7.9%。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5%、25.0%和3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41元。

2013年XX市全年财政总收入883.89亿元,同口径增长1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63亿元,同口径增长23.8%。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95.84亿元,增长11.4%。

2)XX区经济发展概况

2013年,XX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1亿元,比2012年增长11.8%;财政总收入90.9亿元,比2012年增长1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4亿元,比2012年增长2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5.7亿元,比2012年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7亿元,比2012年增长13.2%。

第一产业:

XX区随着城市化进程,传统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减小。

2013年,XX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亿元,比2012年增长1.5%。

累计投入农业发展资金1088万元,比2012年增长30.46%。

明园蜂业、天康生物、怡清源茶业等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全区农业向高效、优质转型。

第二产业:

2013年,XX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07.8亿元,比2012年增长19.1%。

第三产业:

2013年,XX区引进楼宇企业400余家。

金融业对财税的贡献率达40%。

中国城戴斯酒店、苏宁超级店等大型消费机构相继开业,婚庆公园晋升AAA级景区。

开展“芯动XX·快乐消费”系列活动。

广东商会经济产业园、特格尔药业健康产业园等项目成功签约,成功举办首届XX国际论坛和招商推介会,XX新区建设理念和发展思路得到社会广泛认同,阿里巴巴XX产业带、中宏保险等一批优质项目和企业相继落户,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4家,实际到位外资4.8亿美元,引进省外境内资金67.7亿元,市外境内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

2.1.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XX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

基本建成“两型”城市。

构建形成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符合“两型”要求的内生发展模式。

能源及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环境及人居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基本建成,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样板。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全面达到小康要求。

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2万元,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幸福。

2.2项目建设政策背景

2.2.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作出了“积极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随后召开的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上,正规化建设与“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执法为民一道作为三大亮点载入了公安史册。

为坚决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围绕中心工作,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强力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公安部党委在2003年实施“五条禁令”、开展“大讨论”的基础上,2004年5月,在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大练兵”活动,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选准了突破口;10月,制定出台《2004—2008年全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纲要》,提出了正规化建设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随后,在2005年3月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暨队伍建设会议上,确立了正规化建设的主线地位;5月,又部署开展了“大接访”活动,推进执法执勤正规化建设;2006年1月,出台了《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的意见》,作为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明确了基层基础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内容。

  为落实《纲要》的要求,公安部确定了50个示范公安局和五个重点指导单位,省级公安机关确定了642个示范单位,市(地)级公安机关确定了1624个重点单位,形成了正规化建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各地公安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积极汇报、主动协调,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主要领导进班子,全面理顺干部管理体制,适当调整机构编制,大力推动警力下沉,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是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工作取得突破,二是干部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三是机构编制有新的调整,四是警力下沉工作成效显著。

  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组织民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巩固“大练兵”成果,以“苦练基本功”活动为载体,以“三懂四会”为基本要求,强化训练保障,创新训练方式,提高训练质量,全面落实“三个必训”和岗位练兵机制,有力促进了教育训练的正规化。

各级公安机关普遍从外观标识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民警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使公安机关的工作秩序、公安队伍的外在形象和公安民警的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不断推进了内务管理的正规化。

一是开展养成教育,民警日常行为逐步规范。

二是开展创建活动,窗口单位面貌不断改观。

三是统一外观标识,队伍外在形象逐步规范。

  各级公安机关根据中央《决定》和“二十公”的规定,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重视、支持,努力解决长期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经费、装备和基本建设等警务保障问题,取得了显著效果。

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2004年9月,公安部会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制定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到2005年5月,全国省级公安机关均制定出台了本地区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迈出了建立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第一步。

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公安机关公用经费达到452.4亿元,比2003年增长38.8%;人均公用经费达2.98万元,比上年增长25.7%;1048个县(市)公安机关公用经费达标,占总数的39.1%,达到“十五”期间的最高水平。

装备保障取得较大进展。

目前,全国有21个省(区、市)公安被装经费实现了由省级财政统一管理。

此外,基本建设有了显著改善,民警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得到积极保护。

  目前,各级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组织机构、教育训练、内务管理、执法执勤、监督制约、警务保障”六大方面,全面推进了正规化建设。

经过全国公安机关的共同努力,正规化建设的理念日益深入警心,正规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四统一五规范”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一些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的重大问题不断取得突破。

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思想牢固树立,执法行为更加规范,警务保障更为有力,队伍的素质、形象和战斗力明显提升,一支朝着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阔步迈进的公安队伍正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及人民信息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及人民信息安全、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的武装力量,其特殊使命使之诚如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所指出的:

“公安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在管理训练,机构设置,指挥监督,工作方式,装备保障等方面应当有与它的性质、任务相适应的体制和制度”,“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公安工作的正常进行。

公安基础设施和消防、交通等安全设施保障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再次强调:

“要根据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在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勤务机制、管理方式、教育训练、监督制约、警务保障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使公安机关指挥畅通,内务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加快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实现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

各级公安机关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二十公”的规定,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的重视、支持,努力解决长期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经费、装备和基本建设等警务保障问题。

配合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公安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相关方面已制定出台了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的建设标准、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需统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

开展了公安基础设施调查摸底、需求测算、编制全国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等相关基础工作,并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做好了总体建设规划衔接工作,为今后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公安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项目前期基础性工作内容,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做好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机构人员编制、建设规划、落实建设用地、规费减免、加强建设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现在,《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已经颁布实施,该标准把除行政业务用房、监管场所、派出所以外的其他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全部涵盖在内,将为全国公安机关基础设施的申请立项、初步设计、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2.2.2“三基”工程建设

“三基”工程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并以此为契机,坚持不懈,一抓三年,这是继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大讨论、大练兵、大接访等一系列活动之后,公安部党委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进步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是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加强“三基”工程建设,对于全面推进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公安部成立了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三基”办)。

在开展“三基”工程建设一年多的实践中,公安部“三基”办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辅佐公安部党委和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狠抓“三基”工程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健康、顺利开展。

一年来,公安部“三基”办紧紧围绕公安部党委和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紧紧把握各地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发展脉搏,紧密结合各地在“三基”工程建设中遇到的一些思想认识、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撰写了一系列言论,在迅速传递公安部党委的声音、准确引导各地开展“三基”工作等方 

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3XX区交警大队业务用房现状异地迁建的必要性

2.3.1.XX区交警大队业务用房现状

XX区交警大队业务用房现位于XX市XX区人民路与梓园路相交的西南角。

由一栋五层高业务用房、一栋居民住宅用房改建的对外处理事故的辅楼、一栋两层高仓库与宿舍、一排一层高食堂围合成小院子。

院子内部主要用于停车,车位约35台,另搭棚停放交警巡逻摩托车。

总建筑面积估算约2700㎡。

业务用房内部每间约3-4人使用,宿舍约6-8人,对外服务事故处理用房每间约12㎡。

现状规模指标

序号

内容

层高

总建筑面积估算(㎡)

01

业务用房、宿舍

五层

1200

02

对外服务用房

四层

1000

03

仓库、宿舍

二层

260

04

食堂

一层

240

05

合计

2700

2.3.2XX区交警大队业务用房异地迁建的必要性

1)改善工作场所条件

依据【xx】xx号文):

XX区交警大队在编人员258人,辅警170人,还有大量协警。

根据对现状的调研,现业务用房场所约2700平米,人均面积与国家规定的人均面积还有一定差距;业务用房使用人员平均为3-4人,宿舍为8人/间;对外事故处理辅楼为陈旧居民楼改建;各栋建筑因建设时间久远,设施严重老化,抗震级别较低。

因此,现有条件不仅不能满足现代化需要,还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

2)缓解交通压力

(1)XX是XX省省会,华中地区重要城市,XX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

2013年XX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3.13亿元,从增速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3和1.9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省第一。

市区人口超过722万人的特大型城市,逐渐形成了以五一路为轴线,人流和车流都较为集中的中心商业区。

市直机关业务地点大多位于主要交通干道两侧。

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的重合更增加了区域的交通压力,特别是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时段,堵车现象十分严重。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我市近几年已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市政道路的改建、扩建,并实行了错时上下班制度,市区交通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未根本解决。

另外,随着国内汽车业的发展,轿车大量进入家庭,我市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使市区道路的交通负荷日益增大,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堵车现象更加频繁和严重。

交通问题是许多大中型城市共同存在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分散交通流向,缓解交通压力,国内不少城市,如成都、杭州、南通等城市的行政中心都已向外迁移,不仅使市区的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还带动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2)现XX区交警队位于XX市人民路与梓园路相交处,交警大队业务量相当大,人流、车流密集。

正对面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梓园路上还设有XX省儿童医院,都是人流、车流量很大的服务单位,交通压力十分严重。

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的重合,加大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特别是开会期间,各机关人员、车辆都向中心汇集,交通拥挤情况十分严重;且在现址周边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地,给人员带来极大不便。

因此,XX区交警大队的异地迁建,对人民路、梓园路及周边交通压力有大大的缓解,本单位的交通有实质的改善。

3)促进新区发展

本项目选址为XX区东岸乡,合平路与泉坝路的交汇处东北角。

此地块为发展新区,随着XX区发展进程加快,道路运输工作压力逐渐上升,面对挑战,XX交警大队将坚持围绕“区域发展交通先行”的总体目标,忠实履行第一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服务新区发展。

为保障新区道路交通安全,大队加强交通安全形势研判,根据城区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加强道路交通管控。

4)对黄金地块的退让

本项目建设可以把我市中心商业区黄金地段的土地让出,最大限度的使城市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这样节约了中心市区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

因此,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3.3XX区交警大队业务用房搬迁后对现有业务用房的处理

XX区交警大队现业务用房所隶属于XX市公安局,本项目建成后,现址归还XX市公安局。

场所处理暂时未确定方案,目前意向拆除重建立体停车场,以缓解周边停车压力。

2.4.2XX区巡警大队业务用房异地迁建的必要性

1)无正式业务用房

XX区巡警大队业务用房以前位于解放西路三兴街,因场地拆迁,一直无固定业务用房,现借用在XX市公安局巡逻警察支队。

依据XX市公安局关于XX交警大队、XX巡警大队业务用房建设规模的函(xx公函【xx】xx号文):

XX巡警大队现有编制人员100人,辅警100人,还有大量协警。

根据对现状的调研,现业务用房约400平米,人均面积与国家规定的人均面积还有一定差距;现址执勤室与备勤合并使用,会议室仅约15平米左右,大队开次全体会议只能安排在过道上。

因为场址太小,巡警人员无法全部到位,因此,不利于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行政效率低、成本高。

如业务用房条件无法得到彻底的改善,不利于其工作的顺利进行。

2)缓解交通压力

XX市公安局巡逻警察支队位于东二环线荷花园大厦后面,此地块为XX市交通压力最为严重之一。

市公安局巡逻支队现有1-6大队和XX区大队,停车位只有大楼前坪,据了解,此处只要安排会议,需要提前一天安排提醒警务人员不得开车,否则交通会严重堵塞。

因此,XX巡警大队异地迁建,可腾出大约七分之一的停车位,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定能缓解部分交通压力。

3)促进新区发展

本项目选址为XX区东岸乡,合平路与泉坝路的交汇处东北角。

此地块为发展新区。

巡警大队迁建此地,周边治安将大大提升。

使新区发展更正规、更有保障。

2.4.3XX区巡警大队业务用房搬迁后对现有业务用房的处理

XX巡警大队现业务用房是借用在XX市公安局巡逻警察支队,本项目建成后,现址归还XX市公安局巡逻警察支队。

场所处理暂时未确定方案,目前意向留给XX市特巡警支队女子特警大队使用。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3.1需求分析

3.1.1主要职责

依据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的长发改【2012】160号文件,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XX市公安局交警支队XX交警大队、特巡警支队XX巡警大队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

为加快我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改善业务用房条件,根据2012年3月9日市楼堂馆所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同意实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XX交警大队、特巡警支队XX巡警大队综合业务用房建设。

项目单位为XX市公安局。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长发〔2010〕13号)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XX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的通知》(长发组〔2010〕8号),设立XX市公安局(以下简称市公安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主要职责包括: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检查、监督全市公安工作。

2)掌握危害国内安全、影响稳定和社会治安的情况,分析社会安全形势,为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决策提供依据。

3)承担防范处置邪教、非法宗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责任;负责各类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协调处置重大案件(事件)、骚乱,开展禁毒、缉毒工作。

4)指导、监督全市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负责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安全许可;承担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责任;承担依法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管理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的责任;负责爆破作业审批、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核发工作。

5)依法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承担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在长居留、旅行等有关事务的管理责任。

6)承担维护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秩序以及机动车辆、驾驶(人)管理责任,参与查处重大交通事故。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