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25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docx

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

2021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金题和作文素材

0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素材

抗美援朝的“精气神”

| 名言金句 

0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0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刘禹锡《蜀先主庙》

0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04.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毛泽东

05.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毛泽东

06.美国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

这种“气”,就是战斗精神。

——毛泽东

07.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

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毛泽东

08.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

0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

10.一个人要有精气神,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光明网

11.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英雄赞歌》

12.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

 |人物事例 

01. 祖国不曾遗忘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以来,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共有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七十年来,祖国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烈士们的功绩彪炳千秋,烈士们的英名万古流芳!

02.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岸英同志在朝鲜牺牲后,中央提议要把烈士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身为父亲的毛泽东强忍悲痛,用一句诗作出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儿子临行前因工作繁忙未见最后一面,未曾想竟是永别。

主席最后的选择是,让自己的儿子同千千万的战士一样长眠他乡。

03.上甘岭战役

在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共击退敌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此次战役的火力密度超过了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平均每秒钟就达6发,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弹爆炸。

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国威军威。

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

04.冰雕连

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战士在零下40度的雪地中阻击敌人,一百多人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他们牺牲之后,依然个个手握钢枪,注视前方,仿佛随时准备跃然而起的冰雕……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05.“常香玉号”战斗机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掀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捐献浪潮。

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剧团全国巡回演出,将筹集的钱购买了一架战斗机捐献给了志愿军,这架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号”。

06.杨根思

1950年11月,在长津湖畔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带领一个排的兵力连续8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最终,他引爆仅剩的炸药和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

07.孙占元

上甘岭战役中,排长孙占元双腿被炸断,依然拒绝离开阵地,爬在地上继续指挥战斗。

当敌人从阵地两侧涌上来时,他抱起一捆手榴弹从山坡上滚入敌群,与8个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7岁。

08.牛保才

上甘岭战役中,通信兵牛保才在接线的过程中左腿被炸断,鲜血汩汩直冒。

关键时刻,他右手握住断线的一头,左手把另一个线头按到嘴里,紧紧咬住……他用身体连通了电话线,保证了指挥系统的畅通。

当战友们找到他时,还保持着这个动作的牛保才已经壮烈牺牲。

  | 精彩语段 

01.这一战,“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打出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02.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03.志愿军战士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

英雄们说:

“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

”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04.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考验——大到贸易小到芯片,没有硝烟的战斗依然无处不在。

我们要始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激发战斗的勇气,坚定奋斗的意志,为取得下一个胜利随时做好准备。

05.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从战斗到奋斗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好传承。

我们要在传承中寻找给养、砥砺志气,去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程又一程。

0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朴素的古训,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珍惜粮食,就是体恤人力、尊重劳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然而有人认为:

“我用自己的钱消费,就算倒掉一些饭菜,也不会影响到他人。

”有人则说:

“多点一些菜,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舌尖上的浪费”现象。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素材

国家倡导节约粮食,这批素材不容错过

 |名言警句 

01. 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

(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灾难。

02.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

(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勉,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03.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

(在加强生产的同时节约用度,老天也无法让你贫穷。

0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靠宁静来修养身心,靠节俭来培养品德。

05.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

(节俭是福气的源头,奢侈是贫穷的先兆。

06.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

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史记》

(饭菜能吃饱就行,没必要太过丰盛;屋子能住下人就行,没必要豪宅大院。

07.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08.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唐·白居易《草茫茫》

(狼藉,形容困厄、窘迫。

奢侈的人容易陷入困厄,节俭的人可以长保平安,二者吉凶的对比就在眼前。

09.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0.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宋·苏轼

(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12.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宋·王安石

(要通过节俭来整治民风,而奢侈是一种社会弊端。

13. 惟俭养德,惟侈荡心。

——《明通鉴》

(节俭能修养品德,奢侈会败坏心性。

14. 凡不能俭于己者,必妄取于人。

——魏禧[明末清初散文家]

(凡是不肯节俭的人,一定会从别人那里乱拿东西。

15.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

16.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寡营,意思是欲望少,不为个人钻营谋划。

节俭并减少欲望可以自立于世,节俭并乐善好施可以帮助他人。

17.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格言联璧》

(节俭的人有节制,有节制的人也会有各种好的品行;奢侈的人容易放肆,放肆的人会做出各种恶行。

18.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钱泳[清代诗人]

(只有节俭可以珍惜、保有福气,只有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品行。

19.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中国谚语

20. 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英国谚语

21.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

——英国谚语

22.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

——古巴谚语

23.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

——丹麦谚语

24. 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

25. 我始终相信,内心生活更严肃的人,外表生活也会更朴素。

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少的。

——海明威《真实的高贵》

|人物素材 

01. 苏东坡:

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是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就是由他发明的。

但是喜欢美食不一定要铺张浪费,东坡先生好吃,但吃得很节制。

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当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生活十分窘迫。

他绞尽脑汁,精打细算:

每月初一,取出这个月的生活费,把它们分为30串,挂在屋梁上。

每天早上挑下一串来使用,如果有剩余就放进一个大竹筒里,用来招待客人。

就是这样节俭度日,苏轼依然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正是因为习惯了俭朴的生活,苏轼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落,才能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胸怀。

02. 范仲淹:

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一位同窗好友见他的伙食太差,便让家人送饭时多捎上一份,准备赠与范仲淹。

范仲淹再三婉拒:

“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骤然吃上你送来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

范仲淹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到他儿子范纯仁结婚时,范仲淹已经身居高位,经济相当宽裕了,但是当他听说儿子想用锦罗绸缎作为婚房的装饰,立即把他喊来训话:

“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帷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

其节俭的家风可见一斑。

范仲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经留下一句话:

“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仔细品味。

03. “一品宰相”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一度功高震主,权倾天下,但他的起居生活却非常俭朴。

老外戈登描述他与曾国藩会面的情景:

“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油渍斑斑。

名震天下的总督却活得如此清苦,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个了。

吃饭上,曾国藩亦不讲究,简单至极。

通常他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决不多设,虽身为将相,而自奉之啬,无殊寒素。

因为每餐只享用饭一碗、菜一品,当时人们戏称他为“一品宰相”。

为提倡节俭,教育家人,曾国藩于大堂上亲书一联:

“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

04. “抠门”的盖茨

比尔·盖茨31岁便成为世界首富,我们都知道他富可敌国,却不知道他过日子有多抠门。

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于找不到车位。

朋友建议他把车停在贵宾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

”盖茨不同意。

朋友要替他出这个钱,盖茨依然不同意,他觉得饭店这是“超值收费”。

最后,他们费了好大劲终于把车停到了普通停车区。

但就是如此“抠门”的盖茨,在慈善事业上却非常慷慨。

他和妻子梅琳达捐赠了超过240亿美元,用来支持全球医疗和教育事业。

每个人都有“抠门”的时候,也都有“慷慨”的一面。

什么时候“抠门”,什么时候“慷慨”,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05. 华人首富和两片西红柿

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但他在生活中却非常节俭,能省则省。

有钱人的手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动辄几万几十万。

有谁能想到李嘉诚的手表只值3000港币,是一款西铁城的太阳能手表。

他觉得这款表走时很准,很好用,很爱惜。

一次,李嘉诚在澳门参加一个招待会,当宴会快结束的时候,有人看到这么一个细节:

李嘉诚面前的盘子里还剩下两片西红柿,他笑着招呼身边的助手,助手轻步上前,两个人一人一片把西红柿分着吃了。

这小小的两片西红柿,折射出李嘉诚勤俭节约的品格。

在他看来,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费而抹杀了它存在的意义。

“不能浪费”,这简单的四个字,是李嘉诚先生一生坚持的财富观。

06. 清贫度日的“百校之父”

田家炳,香港著名企业家,他因资助教育而为国人所熟知。

在中国大陆,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他因此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

动辄捐款几百万、几千万的田家炳,在香港却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

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

出门住酒店,他都要自带肥皂,因为他觉得“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

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饮料。

一位香港记者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全港七百万人,若每人少开一罐饮料,就能省下七百万个罐。

田先生一直持这样的理念:

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其意义远胜于个人享受或者留给后辈儿孙。

07. 捐款一千多万的清华教授

2012年2月,处于癌症晚期的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捐出毕生积蓄1400余万元,设立基金,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

赵教授没有创办过企业,也没有转让过专利,他的钱都是一分一分省出来的。

1998年,退休后的赵家和应邀去美国讲学,收入不菲,但赵教授却规定全家每月只能用100美元的生活费。

家人去超市采购食物时,只敢挑最便宜的鸡腿和法棍面包,买衣服时,甚至会拣一美元的化纤毛衣,吃一顿中式自助餐,就是全家人最奢侈的享受。

就这样,三年以后,赵家和带着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0万美元回到国内。

他把这“第一桶金”交给搞金融的学生打理,把后来的讲学所得也陆续补充进去,这笔钱越积越多。

资金积累到500万时,他开始有计划地资助贫困学生,临终前,他把钱一分不剩地捐了出去。

《晏子春秋》中说:

“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

”这句话是赵家和教授一生最好的写照。

| 事例素材 

01. 舌尖上的浪费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02. 吃完一道再上一道

在澳大利亚,小型公务聚餐基本都是“份饭”,而大型聚餐靠服务生“适时”地提供每道餐品,上一道没吃完就不会上下一道,因此很少有食物浪费。

03. 浪费食物要罚款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餐厅浪费最严厉的国家。

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

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

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是你自己的钱,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04. “最大份炒饭”挑战吉尼斯纪录失败

2015年10月23日,在江苏扬州,一份总重量4000多公斤的扬州炒饭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然而,三天之后,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机构却宣布该纪录无效。

原来,挑战成功后,一部分炒饭被送到养殖场做了饲料。

而吉尼斯世界纪录对此有严格规定:

用于挑战的食品最终必须为民众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费。

此举随即引发网友吐槽,主办方的行为遭到了大家的一致谴责。

在我们这样一个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国度,粮食被赋予了特殊的感情色彩,“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炒饭喂猪”活动挑战的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而是公众情感和公序良俗,它被官方机构否认,受到公众谴责,都是咎由自取。

|精彩语段 

01.只有以敬畏之心对待食物,才能品味出每一粒米的香甜!

02.要养成剩菜打包的习惯,不让盛宴变“剩”宴,因为粮食来之不易,源自天地“粮”心。

03.锅清、碗清、盘清,是对食物的尊重,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04.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它是对食物的亵渎。

05.节约粮食看起来只是个人的小事,但乘以14亿人口,就是天大的国事。

06.节约粮食,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是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

07.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们不得不正视“两个中国”:

一个是跨越发展、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一个是依然有大量困难群众的中国;一个是克勤克俭奋斗前行的中国,一个是惰性滋长耽于享乐的中国。

如果能看到这“两个中国”,你就明白了大力倡导节俭之风的时代意义。

08. 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离不开每个个体“起而行之”。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粥一饭省起,真正走向“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诗意栖居。

 

|写作示范

天地“粮”心,杜绝“剩”宴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富起来”。

可是就在全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奢侈浪费的现象也随之产生。

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各种酒楼食肆、餐厅厨房,每天都有大量的剩饭剩菜被随意丢弃,白白糟蹋。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个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交待背景,相当于材料作文中的引述材料。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发出了“节约粮食”的号召。

但是有人对此心存疑问:

既然我们已经“富起来”了,还有节约粮食的必要吗?

笔者认为:

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必要。

(亮出总论点:

节约粮食非常必要。

首先,节约粮食是国情的需要。

事实上,虽然现在多数国人不再为吃饭而发愁,但我们的富裕还只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我们还有近一亿的人口是扶贫对象。

有句话说得好,“在当前需要我们正视的有‘两个中国’:

一个是跨越发展、越来越富足的中国,一个是依然有大量困难群众的中国。

”如果能同时看到这“两个中国”,你就明白了大力倡导节俭之风的时代意义。

(分论点1:

节约粮食是国情需要。

其次,即使哪天我们实现了“绝对”的全民富裕,粮食也不可随意浪费,因为节约粮食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诗我们从小就会背,但你未必还记得它的名字——《悯农》,如果你对风吹日晒之下辛勤劳作的农民有所悲悯,就不应该把好端端的饭菜遗弃到垃圾桶。

(分论点2:

节约粮食是对劳动者的尊重。

最后,从我们自身来说,珍惜粮食,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修养。

白居易有诗云“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生活奢靡的人,为了满足贪欲,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习惯了节俭的人,方方面面有节制,自然能规避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风险。

此外,习惯了节俭生活的人,一旦遭遇逆境,更容易适应和面对。

苏东坡是有名的美食家,但他从不奢侈浪费,他说“口腹之欲,何穷之有?

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正是因为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当他遭遇贬谪,生活陷于困顿的时候,依然能够开荒于东坡,保持乐观,从容应对。

我们都知道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气,可你是否知道,这种豪气是以勤俭节约、习劳习苦为底气的。

(分论点3:

节约粮食是一种重要的品德修养。

总之,无论从国家、他人还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珍惜粮食都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总结观点)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粥一饭省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坚决不让盛宴变成“剩”宴,因为粮食来之不易,源自天地“粮”心。

(发出呼吁)

|写作示范

天地“粮”心,杜绝“剩”宴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了“富起来”。

可是就在全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奢侈浪费的现象也随之产生。

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各种酒楼食肆、餐厅厨房,每天都有大量的剩饭剩菜被随意丢弃,白白糟蹋。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这个数字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交待背景,相当于材料作文中的引述材料。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发出了“节约粮食”的号召。

但是有人对此心存疑问:

既然我们已经“富起来”了,还有节约粮食的必要吗?

笔者认为:

不仅有必要,而且非常必要。

(亮出总论点:

节约粮食非常必要。

古话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粮食不单是对社会资源的珍惜,也是对他人劳动的一种尊重。

盛在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米,都经历过插秧、除草、收割、加工、运输、烹制等诸多劳动环节,如果你能明白其中的艰辛,又怎能忍心把它们随意倒掉?

(用名言警句进行正面论证)

北宋名臣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读书时一位好友见他的伙食太差,便让家里送饭时给他捎上一份,可是却被范仲淹婉言谢绝了,“我多年吃粥已经习惯了,如果骤然吃上你送来的美味佳肴,以后就再也吃不下粥了,那怎么能行呢?

”范仲淹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后来他一度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是节俭的作风从未丢弃。

范仲淹在晚年时回顾自己的一生,曾经留下一句话:

“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他的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现代人仔细品味。

(用事例论据进行正面论证)

李商隐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如果我们不把“舌尖上的浪费”当作一回事,久而久之,必然养成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往小处说,可能会让一个家庭陷入经济窘境,往大处说,可能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运。

因为浪费粮食看起来只是个人的小事,但乘以14亿人口,就可能成为天大的国事。

(用名言警句进行反面论证)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前者带给我们的是自豪,后者只会让我们脸红。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

一行中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1/3的饭菜,被罚款50马克。

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是你自己的钱,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

”这样的处罚理由让当事人无话可说,这样的事例值得每位国人引以为戒。

(用事例论据进行反面论证)

综上所述,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珍视,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我们都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马上行动起来。

(总结观点)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一粥一饭省起,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坚决不让盛宴变成“剩”宴,因为粮食来之不易,源自天地“粮”心。

(发出呼吁)

 

0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生命在于运动。

——伏尔泰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格言

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健康,而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健康是美……——网络名言

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

——网络名言

材料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出: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

”作为一名父亲,他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

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

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考试。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身做起”。

要求: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素材:

国家要加强“体育”和“美育”,这些作文素材有备无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