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186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docx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审

(2)找(3)设(4)列(5)解(6)答,而最关键的是第二步找等量关系,只有找出等量关系才可列方程,下面我来谈谈怎样找相等关系和设未知数。

一、怎样找等量关系

(一)、根据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好多应用题都有体现数量关系的语句,即“…比…多…”、“…比…少…”、“…是…的几倍”、“…和…共…”等字眼,解题时只要找出这种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就能确定相等关系。

例1:

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相等关系:

女生人数-男生人数=80

例2:

合唱队有80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则舞蹈队有多少人?

相等关系:

舞蹈队的人数×3+15=合唱队的人数

例3:

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相等关系:

调动后甲处人数=调动后乙处人数×2

解:

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得x=17

所以20-x=20-17=3(人)

答:

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根据熟悉的公式找相等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售价=原价×打折的百分数,利润=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几何形体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1:

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100元后标价,再打8折销售,售价为240元。

求这件商品的成本价为多少元?

相等关系:

(成本价+100)×80%=售价

例2:

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相等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例3:

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上底。

相等关系: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例4:

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应打几折出售?

相等关系:

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解:

设最低可打x折。

据题意有:

2250x-1800=1800×5%

解得x=0.84

答:

此商品应打8.4折。

(三)、根据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找相等关系。

根据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来列出方程,用此法要注意分量不可有所遗漏。

例1:

甲种铅笔每支0.3元,乙种铅笔每支0.6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20支,两种铅笔个买了多少支?

相等关系:

买甲种铅笔花的钱+买乙种铅笔花的钱=总共花的钱

例2:

把1400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发给22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多少?

相等关系:

发一等奖学金用的钱+发二等奖学金用的钱=总共的钱

例3:

希腊数学家丢番图,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

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

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

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

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和死神见面?

相等关系:

总年龄=各部分年龄的和

解:

设丢番图活了x年。

据题意可得:

x=x/6+x/12+x/7+5+x/2+4

解得x=84

答:

丢番图共活了84岁。

(四)、用不同方法表示不变量找相等关系。

这类题目的解题原理是:

如果一个不变的量能用两个不同的代数式表达,则这两个代数式必然相等。

这就要求我们找到这个量,可以根据题中的“比值一定”、“积一定”、“速度一定”等相关语句来找。

例:

种一批树苗,如果每人种10棵,则剩6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2棵,则缺6棵树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1)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解:

设一共有X人种树?

相等关系:

树的总棵数=树的总棵数

10X+6=12X-6

(2)可直接设未知数:

解:

设一共种了X棵树。

相等关系:

总人数=总人数

(X-6)÷10=(X+6)÷12

二、未知数的设法

未知数的设法总的来说有两种:

直接设未知数法和间接设未知数法。

主要看哪一种方法更利于列方程,并且考虑列出的方程更容易解。

不管是直接设未知数还是间接设未知数,都要遵循以下方法:

⑴、有比较关系时,如甲比乙多8,我们一般设较小的为x,这样计算时主要用的是加法不易出错;

⑵、有倍数关系时,如数学小组人数是英语小组的5倍,我们设一倍量为x,用乘法表示其余量利于计算;

⑶、在分数应用题中,我们设单位“1”为x;

⑷、在有比的问题中,我们设一份数为x;

⑸、在有和的问题中,我们设其中任意一个为x都可以,比如说两个班共有50人,设其中一个班有x人。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即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

(2)引进未知数.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所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3)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找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太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1/6

理解题意。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弄懂题里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6

分析问题。

如果是分数应用题,可以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3/6

找出等量关系。

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步骤,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这是最重要的步骤。

也是这类问题的难点。

4/6

列方程,解方程。

把未知数设为一个字母,通常情况下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

5/6

检验。

检验的过程是学生往往忽略的,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检验后才可以确定答案正确与否。

一般是把答案看成已知条件代人原来的题意中,算出的结果和原来的条件一致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6/6

写出答案。

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最后一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技巧

小学用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也算是一个难点,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了等式的性质,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注意了。

在此,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解题技巧,或许会收获不小哦!

  

  审题,理解题意。

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

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

即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

“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

”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

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

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

“2x+47=495”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

如:

2x+47=495

  2x+47-47=495-47←应将“2x”看做一个整体。

  2x=4482x÷2=448÷2x=224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1)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

如果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方程解正确了。

如上题的检验过程为:

  检验:

把x=224代入原方程。

  左边=2×224+47右边=495

  =495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224是方程2x+47=495的解。

  2)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

  将224代入以上等式,等式成立。

故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符合题意。

  总之,以上几点技巧都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环节的技巧,只要大家利用这些技巧加强练习,就一定能闯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这道关。

在千变万化的应用问题中,我们若能抓住以上几点,以不变应万变,则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常见错题解析:

  一、把算术解法当作方程解法的错误

  例1:

两袋大米,甲袋重65千克,乙袋重45千克,要使两袋大米的重量相等,应从甲袋里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袋?

(用方程解)

  错解:

设应从甲袋里取出大米x千克放入乙袋,根据题意列方程:

x=(65-45)÷2,x=20÷2,x=10。

  分析:

以上计算并无错误,但不符合利用方程求解的意义和要求。

这种解法虽然也含有未知数,但实际上是一种算术方法。

纠正的方法是把未知数设为x,暂时把未知条件当成已知条件,使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处于同等的地位,然后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这样做比起用算术方法解容易得多。

  正确解法:

设从甲袋取出x千克大米放入乙袋,根据题意列方程:

65-x=45+x,65-2x=45,2x=65-45,x=10答:

应从甲袋取出大米10千克。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简易方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等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技能。

有的同学由于受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会出现上面的错误解法。

  二、等量关系的错误

  例2:

学校分苹果,五年级老师分50千克,比四年级老师分的2倍少2千克。

四年级老师分多少千克?

  错解:

设四年级老师分x千克,列方程得:

2x+2=50,2x=48,x=24。

  分析:

本题在列方程时把等量关系弄错了,误认为四年级老师的2倍加上2千克就等于五年级老师分的。

  正确解法:

设四年级老师分x千克。

2x-2=50,2x=52,x=26。

答:

四年级老师分26千克。

  三、单位不统一的错误

  例3:

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为4厘米,下底比上底多0.6分米,求梯形的上底。

(用方程解,注: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错解1:

设梯形的上底是x分米(x+x+0.6)×4÷2=24,2x+0.6=12,2x=11.4,x=5.7。

答:

梯形的上底是5.7分米。

  错解2:

设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x+x+0.6)×4÷2=24,2x+0.6=12,2x=11.4,x=5.7。

答:

梯形的上底是5.7厘米。

  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统一题中各个量的单位。

题中告诉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高是厘米,下底却是分米,如果不加以统一,所列出的就不是等式,也就不能恒等变形。

所以我们在列方程时首先要将题中的单位统一起来。

  正确解法:

0.6分米=6厘米。

设梯形的上底是x厘米(x+x+6)×4÷2=24,2x+6=12,2x=6,x=3。

答:

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

  四、设句不写单位名称的错误

  例4:

粮仓要运进250吨粮食,已经运了8天,每天运进18吨,余下的要4天运完。

平均每天要运进多少吨?

  错解:

设平均每天要运进x,根据题意列方程:

18×8+4x=250,144+4x=250,

  4x=250-144,4x=106,x=26.5。

答:

平均每天运进26.5吨。

  分析:

此题错在所设未知数不带单位名称,致使其在等式中代数量意义不明确,从而导致错解。

正确的应设平均每天要运进x吨,否则不能认定该等式成立。

  五、求得的值带上单位名称的错误

  例5:

某站运来3车黄瓜和6车芹菜,共重2580千克,每车黄瓜重260千克。

每车芹菜重多少千克?

  错解:

设每车芹菜重x千克,列方程得:

260×3+6x=2580,780+6x=2580。

6x=2580-780,6x=1800,x=300(千克)。

答:

每车芹菜重300千克。

  分析:

此题错在最后求得的x值带上了单位名称,这是不符合解方程的要求的。

造成这一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受算术方法解题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解方程的概念不甚明了。

方程是一种等式,方程两边无论是数还是量都是相等的,因此两边的单位名称可同时约去。

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成了数的恒等变形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单位名称的,只需要在答句中把单位名称写清楚就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