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68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docx

液晶屏知识培训共15页文档

一:

液晶显示器概述:

什么是液晶显示屏呢?

最简单地说,LCD屏是中间夹有一些液晶材料的两块玻璃板。

在此夹层的各个节点上通以微小的电流,就能够让液晶显现出图案,诸如计算器上的数字、PDA上的文本、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上的图像之类的东西。

1、液晶屏的优点:

1、体积轻而且薄,只有几英寸厚。

 2、能耗少,比CRT显示器少90%。

 3、LCD的文本和图表显示要比CRT显示器上的清晰。

2、缺点:

  目前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视角窄,颜色表现力欠佳。

二:

关于液晶

  物质有三种形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者莱尼茨尔(Reinitzer)研究胆甾(zai)醇在植物中的作用时,用胆甾基苯进行试验,无意间发现了液晶,但液晶的实际应用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

  顾名思义,液晶是固液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类状态。

  液晶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粘度、形变等机械性质,又具有晶体的热(热效应)、光(光学各向异性)、电(电光效应)、磁(磁光效应)等物理性质。

  光线穿透液晶的路径由构成它的分子排列所决定。

人们发现给液晶充电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继而造成光线的扭曲或折射。

  液晶按照分子结构排列的不同,分为三种:

晶体颗粒粘土状的称为近晶相(Smectic)液晶、类似细火柴棒的称为向列相(Nematic)液晶、类似胆固醇状的称为胆甾相(Cholestic)液晶。

这三种液晶的物理特性都不尽相同,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是第二类的向列相(Nematic)液晶。

三、LCD的原理

  LCD(液晶显示器,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向列的电场效应,以控制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在电源关开之间产生明暗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霞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主要有三种TFT、STN、UFB。

1.滤光原理

  偏振滤光器为两块开有精确的细槽的平板,液晶就充斥在其间。

两块滤光器平板的刻槽成相互垂直的方向排列。

可以设想液晶分子是一种“长棒”状结构,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

紧挨滤光器平板刻槽中的液晶“长棒”状分子,其轴向将与刻槽的方向一致,即滤光器两板上对应刻槽旁的液晶分子也成相互垂直的方向排列。

液晶的“长棒”状分子紧挨着排列,就像扎起的一道篱笆,由于相互牵引,这道篱笆在通过滤光器平板的过程中,转了一个90度的方向

  这是自然状态下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性质。

光线通过滤光器一面的刻槽进入,并顺着由这些长棒排成的栅栏传播。

在经过一个旋转了90度的路径后由第二块滤光器平板的刻槽中射出来,这就是我们在液晶屏上看到亮点时的情形。

  如果两个滤光器平板间加电,液晶分子的长棒将统一沿电场方向排列,因此形不成一个扭曲90度的“篱笆”通道,光线不能从第二道刻槽中射出。

这是我们看不到亮点时的情形。

2.偏振原理

   自然光是非偏振的,在所有方向振幅相同,机会均等。

偏振片就像是一个开着长槽的筛子,只允许顺着长槽振动的光线通过。

如图2所示,光线通过第一个滤片后,只剩下水平偏光。

由于第二个滤片“筛子”开槽和第一个成90度垂直,所以如果闯过第一道“筛子”后的水平偏振光如果不做一个90度转向,则被完全挡在第二道滤片之前了。

若第二道滤片转动一个小角度,如30度,则会有少量的光泄露出来,这就呈现出暗淡的图像。

四、LCD的分类

1、显示器分类:

CRT:

显像管,一般的显示器是这一种

LED:

发光二级管

LCD:

液晶显示器,一般统称所有的液晶显示器(包含单色、彩色、TFT等)

TFT:

薄膜晶体管,是LCD技术领域里面的一个分支

DSTN:

是在单色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和结构上增加了一层CF,把原来的普遍黑白光源转化为红绿蓝三源色,从而达到彩色效果。

2、LCD分类

LCD(LiquidCrystalDisplay),即液晶显示屏。

一般皆分为单色与彩色液晶屏两种,目前单色的LCD已几乎退出笔记本电脑市场,而彩色的LCD仍持续发展。

彩色LCD主要又分为STN和TFT两种,其中TFT(ThinFilmTransistor)LCD,又称为主动式电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也就是被很多人俗称的真彩液晶显示屏;DSTN(Dual-ScnTwistedNematic)LCD,即双扫描液晶显示屏。

是STNLCD的一种显示方式,现在已经退出市场

特别要说明一下的是LCD、CSTN和TFT

CSTN和TFT同属于彩色LCD技术领域内的两种不同的生产技术

就显示效果、颜色体现和技术水平而言:

TFT远远高于CSTN,所以现在TFT是主流,而CSTN是属于淘汰ing的技术和产品

  可以将LCD分为被动技术和主动技术两种,代表性的产品分别是DSTN(double-layersupertwistnematic双层超扭曲向列相液晶)和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

 DSTN一直是被动式笔记本显示器的标准,HPA和CSTN则是被动技术的最新改进。

HPA也被称为高性能定址或快速DSTN。

HPA和CSTN皆比DSTN提供了更好的对比度和亮度。

CSTN的反应时间现在已下降到100ms,并提供140度视角。

 DSTN是由超扭曲向列型显示器(STN)发展而来的,由于DSTN采用双扫描技术,因而显示效果较STN有大幅度的提高。

笔记本电脑刚出现时主要是使用STN。

STN的反应时间较慢,一般为300ms左右,用户能感觉到拖尾(余辉)。

由于DSTN分上下两屏同时扫描,所以在使用中有可能在显示屏中央出现一条亮线。

 主动矩阵显示屏通过薄膜晶体管直接寻址,这也是该技术名称的由来,即TFT(薄膜晶体管)。

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种,反应时间大大提高,已达到5ms。

其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丰富的色彩。

相对DSTN而言,TFT的主要特点是每个像素都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其加工工艺类似于大规模集成电路。

由于每个像素都可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相对独立,并可连续控制,这样不仅提高了反应时间,同时在灰度控制上可以非常精确,这就是TFT色彩较DSTN更为逼真的原因。

目前绝大部分厂商的主流产品都是采用TFT显示屏。

五、什么是TFT液晶显示屏?

所谓薄膜晶体管,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

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

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

TFT-LCD液晶显示屏是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屏,也就是“真彩”

TFT液晶为每个像素都设有一个半导体开关,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连续控制,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精确控制显示色阶,所以TFT液晶的色彩更真。

TFT液晶显示屏的特点是亮度好、对比度高、层次感强、颜色鲜艳,但也存在着比较耗电和成本较高的不足。

TFT液晶技术加快了手机彩屏的发展。

新一代的彩屏手机中很多都支持65536色显示,有的甚至支持16万色显示,这时TFT的高对比度,色彩丰富的优势就非常重要

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 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 AM-LCD 中的一种,TFT在液晶的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的”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也就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activematrixTFT)的来历,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反应时间,一般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80ms,而STN则为200ms,如果要提高就会有闪烁现象发生。

而且由于TFT是主动式矩阵LCD可让液晶的排列方式具有记忆性,不会在电流消失后马上恢复原状。

TFT还改善了STN闪烁(水波纹)-模糊的现象 有效地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

和STN相

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饱和度、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对比度,但是缺点就是比较耗电,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TFT(ThinFilmTransistor)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种。

它可以“主动地”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反应时间。

一般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80毫秒,而且可视角度大,一般可达到130度左右,主要运用在高端产品。

所谓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是指液晶显示器上的每一液晶象素点都是由集成在其后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

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

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在技术上采用了“主动式矩阵”的方式来驱动,方法是利用薄膜技术所作成的电晶体电极,利用扫描的方法“主动拉”控制任意一个显示点的开与关,光源照射时先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借助液晶分子传导光线,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

   TFT-LCD液晶显示屏是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屏,也就是“真彩”(TFT)。

TFT液晶为每个像素都设有一个半导体开关,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连续控制,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精确控制显示色阶,所以TFT液晶的色彩更真。

TFT液晶显示屏的特点是亮度好、对比度高、层次感强、颜色鲜艳,但也存在着比较耗电和成本较高的不足。

TFT液晶技术加快了手机彩屏的发展。

新一代的彩屏手机中很多都支持65536色显示,有的甚至支持16万色显示,这时TFT的高对比度,色彩丰富的优势就非常重要了。

TFT型的液晶显示器主要的构成包括:

萤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体管等等。

TFT(ThinFilmTransistor)是薄膜晶体管的英文缩写,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种。

它可以“主动地”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反应时间。

一般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80毫秒,而且可视角度大,一般可达到130度左右,主要运用在高端产品。

主要分类:

VA型:

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显示器产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使用在高端产品中,16.7M色彩(8bit面板)和大可视角度是它最为明显的技术特点,目前VA型面板分为两种:

MVA、PVA。

MVA型:

全称为(Multi-domainVerticalAlignment),是一种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

它是利用突出物使液晶静止时并非传统的直立式,而是偏向某一个角度静止;当施加电压让液晶分子改变成水平以让背光通过则更为快速,这样便可以大幅度缩短显示时间,也因为突出物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野角度更为宽广。

在视角的增加上可达160度以上,反应时间缩短至20ms以内。

PVA型:

是三星推出的一种面板类型,是一种图像垂直调整技术,该技术直接改变液晶单元结构,让显示效能大幅提升可以获得优于MVA的亮度输出和对比度。

此外在这两种类型基础上又延出改进型S-PVA和P-MVA两种面板类型,在技术发展上更趋向上,可视角度可达170度,响应时间被控制在20毫秒以内(采用Overdrive加速达到8msGTG),而对比度可轻易超过700:

1的高水准,三星自产品牌的大部份产品都为PVA液晶面板。

IPS型:

IPS型液晶面板具有可视角度大、颜色细腻等优点,看上去比较通透,这也是鉴别IPS型液晶面板的一个方法,PHILIPS不少液晶显示器使用的都是IPS型的面板。

而S-IPS则为第二代IPS技术,它又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以改善IPS模式在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

LG和飞利浦自主的面板制造商也是以IPS为技术特点推出的液晶面板。

TN型:

这种类型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入门级和中端的产品中,价格实惠、低廉,被众多厂商选用。

在技术上,与前两种类型的液晶面板相比在技术性能上略为逊色,它不能表现出16.7M艳丽色彩,只能达到16.7M色彩(6bit面板)但响应时间容易提高。

可视角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视角度不会超过160度。

现在市场上一般在8ms响应时间以内的产品大多都采用的是TN液晶面板。

lpl是指lg和飞利普合作的液晶面版生产线生产的液晶面版,不只指液晶面版类型,当然lpl也有tn的型号可以这么说,lpl是一种面板品牌,就好比三星、友达、奇美之类的;而tn则是指一种面板类型,比如pva、ips什么的。

TFT屏分很多种的:

VA(PVA,SVA),S-IPS,TN等等

大多数笔记本和电脑显示器用屏都是TN的,视角比较差.

电视用的TFT液晶屏多采用VA和IPS技术,IPS的视角和颜色表现方面最好,VA的对比度高.

也有高端的笔记本用S-IPS屏,比如:

IBMT60-P种15.1寸某些高端型号,还有SONY17寸的也有用S-IPS屏.一般电脑显示器,NEC的1990SXI/1980/1970都是S-IPS屏,还有就是apple和Dell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都是S-IPS的.

S-IPS只有LG.Philips-LCD公司大规模生产(日本也有小部分,不过都是自用的)

TN屏是TFT种最便宜的,工艺较简单.

六、新型低温多晶硅(LTPS)薄膜晶体管(TFT)

低温多晶硅的全称是“LowTemperaturePoly-Silicon(LTPS,多晶硅又简称为p-Si,下同)”,它是多晶硅技术的一个分支。

对LCD显示器来说,采用多晶硅液晶材料有许多优点,如薄膜电路可以做得更薄更小、功耗更低等等,我们会在下面集中介绍。

但在多晶硅技术发展的初期,为了将玻璃基板从非晶硅结构(a-Si)转变为多晶硅结构,就必须借助一道激光退火(LaserAnneal)的高温氧化工序,此时玻璃基板的温度将超过摄氏1000度。

众所周知,普通玻璃在此高温下就会软化熔融,根本无法正常使用,而只有石英玻璃才能够经受这样的高温处理。

而石英玻璃不仅价格昂贵且尺寸都较小,无法作为显示器的面板,厂商很自然选择了廉价的非晶硅材料(a-Si),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情形。

不过,业界并没有因此放弃努力,发展低温多晶硅技术成为共识,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低温多晶硅终于逐步走入现实。

与传统的高温多晶硅相比,低温多晶硅虽然也需要激光照射工序,但它采用的是准分子激光作为热源,激光经过透射系统后,会产生能量均匀分布的激光束并被投射于非晶硅结构的玻璃基板上,当非晶硅结构的玻璃基板吸收准分子激光的能量后,就会转变成为多晶硅结构。

由于整个处理过程是在摄氏500-600度以下完成,普通的玻璃基板也可承受,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将多晶硅技术引入LCD显示器领域也就完全可行。

而除了制造成本降低外,低温多晶硅技术的优点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迁移速率更快

电子迁移率以“cm2/V-sec”为单位,指的是每秒钟每伏特电压下电子的运动范围大小。

传统的a-Si非晶硅材料LCD,电子迁移率指标多数都在0.5cm2/V-sec以内,而P-Si多晶硅面板的电子迁移率可达到200cm2/V-sec,整整是非晶硅材料的400倍之多。

由于在该项指标上多晶硅材料占据绝对优势,使得多晶硅LCD的反应速度极快,体现在显示器产品中便是响应时间可以做到更短,更好满足大屏幕LCD的实用需求。

薄膜电路面积更小

我们知道,液晶材料通过控制光的通断来显示不同的画面,这样,每个液晶像素都必须有一个专门的TFT薄膜电路。

这个薄膜电路与液晶像素一一对应,且成为像素的一部分,由于电路本身并不透光,来自背光源的光线便会被它遮挡。

薄膜电路占据的面积越大,能透过的光能就越少,体现在最终显示上就是液晶像素较暗。

而如果薄膜电路占据的面积较小,透过的光线就较多,在背光源不变的情况下,液晶像素也可以拥有较高的输出亮度。

LCD业界引入“开口率(ApertureRatio)”指标来描述此种情况,开口率是指每个像素可透光的区域与像素总面积的比例。

显然,薄膜电路占据的面积越小,可透光区域就越大,开口率越高,整体画面就越亮。

传统a-Si非晶硅材料在开口率方面的表现难如人意,原因就在于对应的薄膜电路体积较大,虽然许多厂商想尽办法提升该项指标,但收效甚微。

而p-Si多晶硅材料在这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用该技术制造的LCD面板,薄膜电路可以做得更小、更薄,电路本身的功耗也较低。

更重要的是,较小的薄膜电路让多晶硅LCD拥有更高的开口率,在背光模块不变的情况下可拥有更出色的亮度及色彩输出。

换个角度考虑,采用多晶硅材料也可以在确保亮度不变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背光源的功率,整机的功耗将因此大大降低,这对于笔记本LCD屏来说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更高的分辨率

越来越多的液晶厂商开始重视p-Si多晶硅技术。

如前所述,p-Si多晶硅面板的薄膜电路尺寸极小,开口率比传统非晶硅面板高得多,对应的LCD面板要做到高分辨率不仅相对容易,且可以拥有更为出色的显示效果。

不妨举个例子,对于12英寸的笔记本LCD屏,如果改用低温多晶硅技术,显示屏就可以在实现1024×768高分辨率的同时,将开口率指标保持在与常规桌面型LCD显示器相当的水准,由此大幅度改善屏幕的亮度输出、对比度和色彩效果,“12英寸无好屏”的说法自然也就成为历史。

事实上,多晶硅技术所能达到的分辨率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如在三片式LCD投影机中,高温多晶硅(HighTemperaturePoly-Silicon)技术被广泛使用,而它可以在面板尺寸仅有1.3英寸时,就实现1024×768的超高分辨率,如果换作是普通的非晶硅技术则远远无法达到这一指标。

结构简单、稳定性更高

对于传统的非晶硅LCD显示器,驱动IC与玻璃基板是不可集成的分离式设计,因此,在驱动IC与玻璃基板之间需要大量的连接器。

一般来说,一块非晶硅LCD面板,需要的连接器数量在4000个左右,这不可避免导致结构变得复杂,模块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且面板的稳定性较差,故障率会比较高。

再者,驱动IC与玻璃基板的分离式设计也让LCD难以实现进一步轻薄化,这对轻薄型笔记本电脑和平板PC而言都是个不小的打击。

相比之下,低温多晶硅技术同样没有这个问题。

驱动IC可以同玻璃基板直接集成,所需的连接器数量锐减到200个以下,显示器的元器件总数比传统的a-Si非晶硅技术整整少了40%。

这也使得面板的结构变得很简单、稳定性更强,理论上说,多晶硅LCD面板的制造成本也将低于传统技术。

与此同时,集成式结构让驱动IC不必占据额外的空间,LCD显示屏可以做得更轻更薄,这一点无疑可以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

七、液晶面板品质

液晶面板按照品质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其等级区分的依据便是坏点数量的多少。

但国际上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所以各个国家地区的等级标准也不尽相同。

通常情况下,液晶面板的坏点数量在5个以内便是A级,坏点数量多于5个而少于10个便属于B级,坏点数量在10个以上则属于C级面板。

原则上A级面板最适合于显示器的生产制造,但液晶面板生产出B级面板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这类B级面板也大多会被杂牌显示器厂商所消化。

而C级面板则完全不适合显示器的生产制造,大多被切割成小面积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其他领域。

但也有极少数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会采用C级面板,在两三年前就曾出现过低价劣质液晶显示器扰乱市场的风波。

当然除了在坏点数量的多少以外,B级和C级面板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无法与A级面板相比。

与A级面板相比,B级和C级面板的亮度相对不均匀、色彩饱和度相对不足、图像色彩还原能力较差、外观甚至有可能存在损伤。

除了利用专业的仪器来判定液晶面板的级别,消费者还可以利用肉眼进行直观的辨别。

最好利用已知的A级面板进行对比,B级和C级面板立刻会现出原形。

另外,面板厂商还将A级面板分为A++、A+、A这三个阶梯,最优品质的液晶面板适合于对显示质量要求更高的消费者。

一般情况下,A级面板的暗点数量少于3个、亮点数量也少于3个,而亮点与坏点的总和则少于5个;A+级面板的暗点数量少于3个,并且整个屏幕没有亮点,坏点数量则少于3个;A++级面板既没有亮点也不存在暗点,坏点数量为0。

少数液晶显示器厂商宣称自己的显示器产品没有亮点,其液晶显示器所采用的便是A+级面板。

八,面板切割

所谓TFT-LCD几代生产线,实际是指液晶面板的经济切割尺寸,即TFT-LCD生产线的代数越高,基板经济切割尺寸越大。

业界公认的液晶面板经济切割数值为6片。

尺寸为1200×1300mm的5代线液晶基板,最多能切割8片22英寸LCD-TV用基板,切割6片27英寸LCD-TV用基板。

27英寸是5代线的经济切割尺寸。

尺寸为1500×1800mm的6代线液晶基板,最多可以切割8片32英寸LCD-TV基板,切割6片37英寸LCD-TV用基板。

37英寸是6代线的经济切割尺寸。

尺寸为1870×2200mm的7代线液晶基板,最多可以切割8片42英寸宽屏LCD-TV基板,切割6片46英寸LCD-TV用基板。

46英寸是7代线的经济切割尺寸。

尺寸为2160mm×2400mm的8代线的液晶基板,最多可以切割8片46英寸LCD-TV基板,切割6片52英寸LCD-TV用基板。

52英寸是8代线的经济切割尺寸。

尺寸为2880×3080mm的10代线液晶基板,最多可以切割8片57英寸LCD-TV基板,切割6片65英寸的LCD-TV用基板。

65英寸是10代线的经济切割尺寸。

其实除了生产出来的面板尺寸,几代线在生产工艺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越后的线,面板的整块尺寸越大,能更充分的切割大面板尺寸,但是对提升面板质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