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docx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
三一文库(XX)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
*篇一: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标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的要求是:
“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其中对信息获取的要求是: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并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围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引导与培养。
本节内容是本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另外,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探究研讨法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难点:
不同的信息需求决定用不一样获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杨叔子院士打猪菜的故事。
学生活动:
阅读14页杨叔子打猪菜的故事。
教师活动:
杨叔子院士采取了什么方法?
他是否只想到这一个方法?
他还可能想到哪些方法?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进行回答。
学生给出的答案归结为:
(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现场观察。
(2)应该还想到了其它一些方法(3)其它方法:
向别人请教;直接找人引路;查阅资料。
教师活动:
我们看出杨叔子当时想了很多方法,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并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二、举出第二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例子——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14页小资料——刘蕾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教师活动:
给出表格,请各个小组讨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刘蕾的目标是什么
她想到了哪些方法
她选择了哪种方法
她是否达到目标
若没达到目标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并相互评价、修正得出下面内容
刘蕾的目标是什么
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她想到了哪些方法
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21查询
她选择了哪种方法
拨打12121查询
她是否达到目标
是,获知天气状况良好
若没达到目标应该怎样做
重新选择方法
教师活动:
刘蕾对一系列可能获取周日天气情况的信息来源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21收费电话的方式,从而通过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天气信息——天气晴好。
这就是刘蕾同学获取周日天气情况信息的一般过程。
由此我们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进行归纳如下图: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教师活动:
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14页小资料——刘峥获取奥运有关的信息,结合我们归纳出的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思考每个环节刘峥都做了哪些工作?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回答一个环节,结果如下:
定位信息需求:
奥运有关的信息
选择信息来源:
各级体委的相关部门、报纸、相关电视节目、奥运会的爱好者、相关书籍(最终选择书籍)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选择书店计算机查询,购买书籍。
评价信息:
信息全面、权威
教师活动:
可见不管获取信息的行为多么复杂,只要遵循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都能成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通过以上三个获取信息的实例,我们已经掌握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下面来具体的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教师活动:
讲述信息需求包括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间范围;②地域范围;③内容范围。
也就是说“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
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的好处:
确保信息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2、选择信息来源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16页的表格,了解信息的来源,思考不同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信息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文献型信息源②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
③电子型信息源④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
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每种信息源的实例与优缺点。
教师活动:
各种信息来源需要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统筹选择,更要依据具体的条件与环境。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了不同的信息来源也决定了选择了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并总结方法。
①现场观察法②问卷调查法③访谈法④检索法(文献检索、网络检索)⑤实验法
教师活动:
前面的实例中,主人公选择了相应的信息来源后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互评。
4、评价信息
教师活动:
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信息获取的效益,评价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
举出案例:
小明即将参加高考,要查询高考试题,在网上搜索,看到一条信息“独家机密,今年高考试题,一套1万元”。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一致认为是虚假信息。
教师活动:
评价贯穿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如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就需作重新调整信息的来源和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实例。
因为在特殊情况在教室上课,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降低。
但是,学生讨论的依然很激烈,并且对预期的内容都能自己总结出来,说明学生的角色有所改变,能够自己在过程中体会知识、形成知识。
学生在信息获取这一方面,从理论上能很好地说出了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但通过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可能不是很熟练。
*篇二:
说课稿(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说教材:
1、地位:
本教材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主要是讲述了信息获取一般过程及其优化。
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对信息获取在宏观上有一定的把握。
为今后学习知识奠定基础,所以本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节课。
2、教学目标:
A、学生能够根据例子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提高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B、学生能够把信息获取过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重难点剖析:
A、重点:
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与信息获取方案确定。
B、难点:
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说学情:
网络时代的高中学生“见多识广”,比较活跃、敏锐,讨论气氛也会比较好,他们会举出信息获取的许多例子。
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与剖析能力还不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有个全面、高度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演示、讲授、激发、总结。
2、学法:
讨论、练习、总结。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二)正式授课:
1、情景导入:
从书中“杨院士打猪草“的小故事引入:
要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
--5分钟
2、从“获取全班同学生日(农历)信息”为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老师引题→让学生先讨论→总结)。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2分钟
(1)、明确信息目标:
获取全班同学生日的准确信息。
(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询问同学;查档案;查身份证;问同学的父母等)。
(选择信息来源)
(3)、询问同学的父母。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4)、评价信息的过程。
(评价信息)
3、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在以上的两例子中选择一个来做深入剖析。
--15分钟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
信息的地域范围
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
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及优缺点--见课本16页表格:
信息来源分类。
文献型信息源
口头型信息源
电子型信息源
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
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
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
④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不成功:
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4、知识迁移:
--8至10分钟
以“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信息获取”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5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评价信息
五、教学反思:
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获取信息一般方法的四个步骤做出计划并完成任务,部分同学没有按要求做出来,原因是没有积极性,或是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希望在上机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书,找到相关内容。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