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073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docx

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检测试题2

贵州省云峰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

2010-3

总分:

150分时量:

120分钟

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原因是()

A.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的统治B.中共在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

C.英美迫使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D.中日民族矛盾始终居主要地位

2.20世纪20年代末至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的一贯性表现在:

()

①以日本为主要对手②扶植国民党为工具③以追求独占中国为目标④以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1953—1956年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

C.全国政协成立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有:

()

①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②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的“左”倾路线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左”倾路线相同点有()

①都有急于求成、超越阶段的特点②都与主要领导人有直接关系

③都曾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④其纠正都促进了革命和建设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C.推行和亲政策  D.设置机构,进行管辖

科技文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晶,也是时代发展的动力。

据此回答6-9题。

6.下面两幅图片分别为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圆形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和方形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它们一起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天圆地方”的理念。

下列对中国传统建筑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国家体育场鸟瞰图(效果图)2008年1月28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竣工

A.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B.建于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在科技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

C.辽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坚固实用和美丽壮观而闻名

D.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7.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农政全书》书影利马窦与徐光启

A.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B.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C.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D.西学东渐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9.1881年12月《花图新报》栽:

“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

……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

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

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

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

”从此段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由外国人创办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帮助③近代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而非民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近代中国某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C.姚莹的《康輶纪行》D.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11.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12.1700年来,南京曾是六朝金粉之地,记载着历史上无尽的繁华,同样也曾见证过()

①太平天国的辉煌与悲剧②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项伟大成果③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垮台④“一五”期间横跨长江的大桥建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3.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中真实再现了1941年11月4日清晨,侵华日军的731部队在湖南常德投下了带有鼠疫菌种的谷麦、豆子、高粱和烂棉絮、稻草屑及其它不明颗粒,爆发了从来没有过的鼠疫大流行,成千上万名无辜平民死于非命,酿成了惨绝人寰的常德细菌战惨案。

日军此举时,下列哪一事件还没发生()

A.苏德战争      B.太平洋战争  

C.皖南事变D.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14.《美国国务院禁烟备忘录》(1943年9月21日)中说:

“自1936年以来,全球只有一个国家,其领导人鼓励种植鸦片及制造烟毒以供吸食和其他用途,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日本入侵之处,即伴随着鸦片交易。

”日军在沦陷区通过鸦片来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满足侵华战争的需要,以达到“以战养战”B.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C.削弱和瓦解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D.转嫁30年代经济大危机

15.1945年春天,侵华日军为了夺取和摧毁对他们构成巨大威胁的中国在湖南芷江的战略空军基地,发动了“芷江作战”,我国史称湘西会战。

主战场在雪峰山区,这次会战是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战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蒋介石曾哀叹抗战以来“危险最大忧患最深的一年”所进行的会战是指()

芷江抗日战争胜利洽降纪念坊是全国唯一纪念国民党抗战的纪念馆。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徐州会战D.豫湘桂会战

16.“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主席1956年提出此方针时()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正遭到严重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1956—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失误,其主观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

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认识

③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体制没有认真执行

④党的领导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8.历史上,尽管法国宪法的修改很频繁,但很多部宪法均以《人权宣言》为序,这主要因为《人权宣言》()

A.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B.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

C.宣布了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D.规定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19.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担当领导阶级,下面对这一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能够制定反封建的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②革命中资产阶级表现出明显的妥协性③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④人民群众自觉或不自觉地服从了资产阶级的领导⑤资产阶级具备了经济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力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0.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而言,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A.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B.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C.发展外向型经济,引进技术D.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对外开放和相互交流是历史的主流。

回答21-25题。

21.丝绸之路的开通源于()

A.张骞通西域B.西域都护的设置C.班超经营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

22.下列有关两汉与日本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大量日本人士赴汉朝留学B.日本各级学校教授儒学

C.汉武帝赐予日本使者金印D.铁器、铜器、丝帛传人日本

23.唐朝对天竺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

A.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计数法传到天竺

B.在姓氏、服饰、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C.玄奘将四书五经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

D.天竺都城的建造完全仿唐长安城的样式

24.下列对郑和下西洋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的开辟早半个世纪

B.主要目的是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C.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

D.直接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产生

25.下列关于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评述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是中国历代的传统政策B.它是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C.主要起抵御西方侵略的积极作用D.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75分。

26.(13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回答:

(1)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是什么?

(2分)两税法与唐朝前期的税制相比有哪些进步?

(4分)

 

(2)北宋王安石变法在赋役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有什么积极作用?

(4分)

 

(3)清朝摊丁入亩在古代赋役改革史上具有什么重要地位?

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十二日,日本驻重庆领事山崎桂和清政府在重庆正式签订了《重庆日本商民专界约书》,日本获得了在重庆开设租界的特权。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

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

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

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

云集重庆的世界名人、各国外交官等有3000人,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经济实力成百倍增长,工业企业增至1690家,商业公司、商店27万多家,银行67家,钱庄、银号、信托公司24家,人口增至120万人。

 

材料三民国28年(1939)5月3、4两日,日本空军突袭轰炸重庆。

两次轰炸中重庆市区总计被毁房屋2000余栋,市民死伤2000余人,财产损失无法估算,全市37家私营银行有14家毁于弹火,单是都邮街一带被毁的绸缎布庄就有15家。

材料四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

重庆作为建设的重点,迁建、新建了200多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

这些新增的企事业单位除少数是兵工厂外,大部分是与战备有关的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等工业。

西南铝加工厂、四川重型汽车厂、重庆造船厂、四川仪表总厂等,都是在“三线”建设中建成的。

资料来源: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重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重庆设立租界的依据。

(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及对今后重庆发展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轰炸重庆的目的(2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其意义(6分)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原子物理学发展迅速。

……获得原子能的理论准备虽然是在欧洲完成的,但在技术上获得和利用原子能却是在美国首先实现的。

……战前欧洲大批优秀科学家移居美国,这是世界科技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

材料三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

……美国1945年秋天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从而结束了世界大战。

……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开发核武器,当他听到核弹轰炸广岛的消息时,他沮丧地说:

“呜呼,哀哉。

”他在晚年致力于反对原子武器。

—----《世界上下五千年》

回答:

(1)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原子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

(4分)

 

(3)材料三中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何在?

后来爱因斯坦对研发核武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并评述这一变化。

(7分)

 

29.(20分)中俄两国元首于2005年7月正式宣布,为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关系向前发展,双方决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村料一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这种用鲜血和真诚凝结的友谊,牢牢铭记在两国人民心中,成为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胡锦涛主席在“俄罗斯年”开幕式上的致辞

(1)中俄历史上第一个条约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说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俄(苏联)是怎样用“鲜血和真诚”结成友谊的?

(4分)

 

材料二(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它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材料三(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

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强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3)指出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中国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处理与苏联和俄罗斯关系时采取不同政策的背景。

(6分)

 

村料四中俄关系57年,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对这四个阶段的中俄关系应该怎么看,从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对于避免重犯历史错误是有益的。

----2006年3月15日中国网《中俄关系57年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5)根据材料四中对中俄关系的分析,你可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4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据《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省庄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

……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

于是茸屋植树,敢致功力。

——据《五代史·周太祖本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

……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6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饿莩耳。

——据《救荒话民书》

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4分)

 

(2)分析我国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

(4分)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内在矛盾。

(4分)

 

贵州省云峰中学2010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ABA6-10CDBAD11-15BCBAD

16-20BACDB21-25ADADB

二、非选择题

26.

(1)原因:

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进步性:

①两税法是以资产的多少为收税的依据,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②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改变了贵族官僚免税的特权,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实行募役法,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

实行方田均税法,官僚地主必须按土地实有数量交税,增加了国家收入。

(3)废除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放松。

对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7.

(1)《南京条约》附件中“片面最惠国待遇”;《马关条约》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

(2)地位作用:

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同盟国在远东的军事指挥中枢。

影响:

重庆成为国际性的政治文化和旅游名城;重庆成为国内工业名城。

(3)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4)背景:

应对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国家工业东西部布局的不合理状况;60年代中国经济状况开始好转。

现实意义:

巩固了国防;理顺了中国的工业和国防发展的布局;缩小了中国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差别。

历史意义:

为后来中国西部开发打下了基础;根本上优化了中国战略防守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28.

(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欧洲大批优秀科学家移居美国。

法西斯实施种族灭绝和文化专制政策。

(3)迅速消灭德国法西斯。

变化:

反对使用核武器。

原因:

①德国已经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握。

②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评述:

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②爱因斯坦富有正义感,人格高尚。

29.

(1)《尼布楚条约》。

特点:

平等协商基础上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史实:

1945年苏联对日本宣战,围歼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加速中国抗战的胜利;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在苏联的帮助,中国建立了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3)不同点:

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是结盟关系,针对第三方;材料三反映的中俄关系是不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

(4)与苏联结盟的背景:

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尖锐对峙;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的封锁、包围。

与俄罗斯不结盟的背景:

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5)中俄关系的历史证明,两国结盟和对抗都是不成功的。

现在中俄两国建立的新型国家关系,既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时的结盟,更不同于20世纪60-70年代时的对抗,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睦邻友好的正常的国家关系。

这种关系才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能够持久。

30.

(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有利因素;每一个封建王朝在建立之初往往采取奖励垦荒和扶持自耕农的政策。

不利因素:

封建国家加在自耕农身上的负担沉重,自耕农经济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封建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3)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的自耕农存在,但是封建政府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不断威胁自耕农经济,形成封建社会一种基本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