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015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docx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

为明确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发放、使用、维护和更换。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1.2本制度为公司强制性执行制度。

适用于天津市瑞德螺杆泵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所有业务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非瑞德员工。

1.3如果当地法律、法规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的相关规定比本制度更加严格,则以当地法律、法规为准。

2引用文件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2《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2001)第302号

2.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监总局(2005)1号令

3定义

劳动防护用品:

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病危害的所配备的一种防护性装备。

适宜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各种正确装配的装置和服装,能够有效保护员工和非员工因物理有害因素(如冲击、打击、噪声、高温、电气)和化学有害因素(如溶剂,粉尘),和生物有害因素(如病原体)的原因受伤或致病。

瑞德员工:

公司直接雇佣(即:

临时或永久)或被瑞德公司管理的所有人员,无论其是否直接通过公司的薪酬体系获得报酬。

非瑞德员工:

合同方人员及第三方人员。

合同方人员由合同方或分包方雇佣的(即:

短期或长期)、为瑞德公司工作或提供服务(包括运输)的所有人员;第三方人员包括厂商、供应商、参观者、客户或与瑞德公司存在相互关系的所有人员(如:

与瑞德的车辆相撞的其它社会车辆)。

4职责

4.1人事行政部:

4.1.1制定并定期回顾该制度;

4.1.2制定培训和参考资料,支持本制度的实施;

4.1.3从公司层次对本制度提供解释。

4.2各部门管理层:

4.2.1遵守并实施本制度;

4.2.2审计和确保本制度的实施。

4.2.3执行现场劳动防护用品需求分析,并保持记录;

4.2.4制定并实施整改计划;

4.2.5制定书面的现场劳动防护用品操作程序并实施(见6.4部分);

4.2.6确保适宜的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发放、使用、维护和更换;

4.2.7实施并确保本制度的落实。

4.3瑞德员工和非瑞德员工:

4.3.1根据本制度6.2和6.3要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4.3.2妥善维护劳动防护用品,使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4.3.3妥善保管劳动防护用品;

4.3.4对破损的劳动防护用品或劳动防护用品达到使用寿命的(即过期的)提出更换要求;同时,立即报告存在的任何可能降低或失去防护功能的缺陷的劳动防护用品。

5劳保防护用品的管理

5.1采购、检验

5.1.1各部门根据需求编制年、月度劳动防护用品需求计划,提交健康安全环保部审核,由采购部门采购。

5.1.2采购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在持有资质的生产厂家及定点销售的单位采购。

选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设计标准、当地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的规范。

5.1.3对安全用具要保证安全可靠性,且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准购买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质次低劣的防护用品。

5.1.4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审核、检查并确定劳动防护用品的合格供方。

合格供方评价标准《采购控制程序》和《供应商管理程序》执行。

5.1.5采购部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人事行政部对采购质量进行检查。

5.1.6各部门,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并及时向人事行政部反馈使用单位或员工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要求。

由人事行政向采购部门反馈使用单位或员工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见和要求。

5.1.7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商必须持《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及检测报告。

5.1.8计划外、追加预算的劳动防护用品,由领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的实际情况写出书面报告,呈分管领导审批后,报人事行政部审核并造发计划和备案。

5.2发放

5.2.1各部门应确定各岗位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范围、标准等,由由人事行政部审核,并确保向其提供保护用品。

5.2.2员工工作岗位变动后,应按新的工作岗位重新发放符合新岗位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由人事行政部门审核。

临时性特殊条件下的作业,应先做风险评估,再发放临时适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5.2.3人事行政部要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情况,根据作业环境、条件变化及安全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改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

5.2.4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并根据发放标准建立健全领发、登记、保管程序。

使用回收帐卡,做到发放清楚,账物相符。

发现冒领或滥发的,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责任。

5.2.5凡病、伤、事假、产假等连续休息三个月以上者,应延长使用期限。

脱产学习人员,在学习期间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5.2.6各部门根据新进公司员工安全教育合格后,由专人到发放部门领取。

5.3使用管理

5.3.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单位应建立员工个人防护用品领用登记台帐,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劳动防护用品。

管理应按发放标准到物流部劳保库领取员工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在发放过程中将发放日期、品种、数量、使用期限详细登记。

员工退休离职或调出本公司时,必须到各单位、劳动防护用品发放部门办理劳动防护用品结帐手续。

5.3.2工作时,员工应按从事的工作需要,穿戴好一切劳动防护用品,否则按违章处理。

5.3.3公司内变换工种的员工,个人领用的劳动防护用品不改回,一律在登记卡上登记。

变换工种后不需要的“备用”劳动防护用品,由原单位收回。

员工变换工种后需增加的劳动防护用品按现工种发放。

5.3.4各单位对指标规定的备用劳动防护用品,应妥善保管。

5.3.5员工因病、伤、事假、产假以及脱产等原因休假超过一个月的,按月发放的劳动防护用品停发。

5.3.6外单位在公司参观学习、实习的人员,工作服、鞋由原单位自备,其它劳动防护用品可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协商解决。

5.3.7经人事劳动部门安排在生产区域长期劳动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按同工种标准领用防护用品。

5.3.8劳动防护用品属公司的公共财产,员工应加以爱护和妥善保管,不得随意送人变卖。

5.3.9员工离职、退休办理完一切手续之后,必须将所有劳动防护用品交回,由登记单位进行人员注销登记。

5.4使用期限和更换发放

5.4.1各部门/分厂安全管理部门对劳动防护用品及其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有缺陷或受损的或超过生产厂家规范要求的使用期限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使用并提出更换要求。

5.4.2每一位员工有责任在使用前检查确认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失效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停止使用,予以更换。

对于报废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统一收回和销毁,避免不符合规定要求和报废的劳动防护用品误用。

5.4.3对于电工绝缘鞋的使用,当绝缘鞋浸水、钢包头破损等可能失效的情况,必须立即更换。

5.4.4对于正常损耗或失去防护功能的劳动防护用品,公司免费提供更换。

5.4.5在使用期限内判废的劳保用品,由使用部门严格把关,提供相关依据,经所在安全管理部门做出判废处理决定,以旧换新,否则不予领取。

5.4.6非工作原因损坏、丢失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原价赔偿。

5.4.7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换发流程:

阶段

申请人

所在部门/分厂

所在部门/分厂安全管理部门

物流部/废弃物管理部门

输出文件

申请

 

判废

 

领取

 

存档

 

 

 

 

劳保用品换发申请单

 

劳动防护用品销毁登记卡

 

劳保用品台帐、发放记录

5.5判废规定和程序

5.5.1判废条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即予判废:

5.5.1.1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

5.5.1.2未达到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功能指标。

5.5.1.3在使用或保管贮存期内遭到损坏、或超过有效使用期,如使用中安全帽、劳保鞋遭外物砸坏变形,经检验未达到原规定的有效防护功能最低指标。

5.5.2判废程序

5.5.2.1由各部门/分厂安全管理部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内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抽查与检查,需要技术鉴定的送相关单位检验。

5.5.2.2做出判废处理决定。

5.5.2.3判废后的劳动防护用品,禁止作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5.5.3销毁程序

5.5.3.1被判废的劳保用品由部门/分厂统一收集,填写《劳动防护用品销毁登记卡》,运送至废弃物回收点。

被判废劳保用品应当做好标识、妥善保管,避免误用或再次使用。

5.5.3.2被判废的劳动防护用品统一由废弃物管理部门销毁。

柳州本地事业部、子公司及各单位由装载机事业部物流部统一销毁;异地事业部或子公司自行确定销毁部门。

6规定和要求

6.1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HOC)

员工和非员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受到实际或潜在的工作环境中的伤害:

如机械、工作方法、工作程序,以及能导致伤害、疾病的有害物质或环境。

导致伤害和疾病的风险,必须通过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HOC)的原则进行消除或控制。

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和有效性次序依次为:

a)消除–消除危险源(如对设备或工艺进行改造,永久的消除噪声危害);

b)替代措施–采用低危害的材料或工艺措施替代高危害的材料或工艺(如用粉末漆代替油漆);

c)隔离措施–将工作人员与危害隔离(如通风、减噪装置、环境隔离等);

d)工程措施–降低危害的暴露(如安装机械防护设施和联锁装置,防止人员接近移动部件;如在粉尘较大区域安装远程粉尘监测装置等);

e)管理措施–降低危害的暴露(如实施安全工作程序,培训和工作许可);

f)劳动防护用品–通过正确的使用防护装置和设备,降低危害的暴露(如在交通流量较大区域穿戴反光外衣)。

当上一层次的控制措施不可行或不能提供充分的保护时,劳动防护用品可能提供辅助性的防护。

6.2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

6.2.1强制性劳动防护用品

对柳工员工和非柳工员工,最基本的强制性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包括:

a)安全鞋:

带有抗冲击钢包头,抗穿刺,耐热和绝缘鞋底;

b)安全帽:

带有绝缘的硬质外壳和防震荡内衬,以能够缓解高空坠物的冲击;

c)高可见度服装:

能够确保着装人员在工作环境中醒目。

根据现场的具体危害,其它的劳动防护用品可能也会用到。

6.2.2基本劳动防护用品:

a)头部护具类:

安全帽

b)呼吸护具类:

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

c)眼(面)护具类:

焊接眼面防护具、防冲击眼护具

d)防护服类:

阻燃防护服:

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

e)防护鞋类;保护足趾安全鞋、防静电鞋、导电鞋、防刺穿鞋、胶面防砸安全靴、电绝缘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

f)防坠落护具类:

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

这些基本劳动防护用品有可能也是强制性需要的(见6.3)。

6.3现场风险分析(RA)

各部门/分厂必须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现场风险分析(参见附录1风险分析表A和B),以识别和评价实际或潜在的环境有害因素,并识别和评价现有控制方法和将要采取的控制措施,防止员工和非员工受到伤害或致病。

风险分析(RA)方法包括对现场工作区域、工艺流程或工作任务进行调查或对有害物进行检测(如噪声和粉尘),用以确定:

a)确定是否存在实际或潜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有害物(或可能存在);

b)确定现有的消除或降低危害的控制措施;

c)确定现在危害和风险的等级;

d)确定现场需要张贴什么样的标识;

e)确定需要穿戴什么样的适宜的劳动防护用品;

f)确定控制优先次序中的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和纠正计划(必要时)。

现场风险分析(RA)必须每三年进行一次重新评价。

在以下条件下,须再次开展现场风险分析(RA),包括:

a)在现场出现新的化学物质、新方法或流程或其他的危险源之前;

b)在现场进行大的工艺改造之前;

c)在现场进行大的建筑施工或维修活动之前;

d)员工或非员工认为需要的时候;

e)管理制度发生变化时;

f)出现伤害或职业病趋势变坏时;

g)现场检查或审计发现需要时;

h)并购新的工厂/现场时。

如果现场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为“高”时(参见附录1风险分析表A和B),部门/分厂必须至少制定一个整改计划,并依据控制优先次序(HOC)的要求,消除或控制隐患。

6.4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

依据本制度的规定、检查发现和现场风险分析(RA)后的结果,各个部门/分厂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用以明确各个工作区域和各项工作的劳动防护用品要求,并执行。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必须包括以下各个方面的要求:

a)有员工/非员工的参与;

b)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和更换;

c)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

d)培训和记录保存;

e)管理规定和执行措施;

f)现场标识的规定;

g)劳动防护用品的检查、维护和卫生清洁;

h)体检,必要时。

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必须进行定期的回顾和更新,具体要求见7.2。

6.5培训

6.5.1培训要求

公司须确保每一位员工和非柳工员工都得到劳动防护用品制度和规定要求的岗前培训。

培训要由有资质的人员进行,培训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危害的辨识和认知;

b)部门/分厂不同位置劳动防护用品的具体规定;

c)如何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穿戴、调整等);

d)劳动防护用品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以及如何维护;

e)回顾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相关管理程序。

非柳工员工必须接受入职培训,包括现场劳动防护用品具体的规定。

对于一些需要进行专业检查和维护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坠落保护、电气安全作业时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等,应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6.5.2下列情况需要重新培训

6.5.2.1因工作任务的变更,工作危害变化;

6.5.2.2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变化;

6.5.2.3员工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知识不足导致不能正确的使用;

6.5.2.4因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或配备原因造成事故等。

6.6移动设备/车辆

所有的员工和非柳工员工,在驾驶任何移动设备(如叉车、装载机等)时,或者在驾驶或前排乘坐任何车辆(如运输车辆、班车、汽车、出租车等)时,作业和行驶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的系好安全带。

6.7厂外工作场所

当需要在厂外工作场所开展工作时,柳工员工必须至少按照公司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最低强制性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参见6.2部分),以防止员工受伤或致病,同时,也是以身作则的体现。

厂外工作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区域:

建筑工地、客户或供应商的生产现场等。

6.8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

适宜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免费提供给柳工员工。

同时,对于非柳工员工,必须由其雇主免费提供给他们。

对一些非柳工员工,如合同方和运输商员工,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给其员工提供劳动防护用品。

6.9卫生

总的来讲,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是提供给个人的,属于个人专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对于一些与皮肤直接接触、很难进行消毒处理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能共用。

如耳塞、一次性防尘口罩、安全鞋等。

对于一些很容易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和安全眼镜;或者对于一些没有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漂浮装置等,可以进行共用。

部门/分厂必须提供给员工和非员工洗手设施。

这些设施必须配有水、肥皂或其它洗涤液,用来清洗皮肤和清洗劳动防护用品。

6.10个人方面

如衣服松大、长头发或配戴首饰、服饰,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限制、取下或保护,防止影响劳动防护用品的正常使用。

避免发生衣服、头发、首饰或服饰卷入设备危险,造成伤害。

6.11工作服

所有员工和非员工,必须穿戴适当的工作服,工作服须由各地区标准化。

工作服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a)合身(即不松大);

b)有很好的可视性(即有反光条);

c)结合气候条件和风险分析(RA)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覆盖皮肤;

d)定期清洗;

e)存放在干燥,整洁地点,防止工作服和个人衣物交叉感染(即使用有锁的储物柜和更衣室)。

6.12标识

现场使用的标识必须符合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必须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或行业规范。

标识包括图片、文字、颜色、标语和图形。

对于需要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的场所,必须在该场所的边界处张贴适宜的标识牌。

7制度的实施和控制

7.1实施流程

要求每个部门/分厂按如下步骤执行该制度:

第一步:

差距分析

a)回顾制度的要求;

b)开展劳动防护用品风险分析(RA),要对所有的流程和任务都要开展风险分析。

第二步:

落实公司具体的应用程序

依据5.4规定,制定书面的具体的劳动防护用品应用程序。

第三步:

编制纠正措施

制定纠正措施的计划,计划包括问题的描述、时间期限、负责人和费用预估。

第四步:

实施部门/分厂具体纠正措施

7.2定期回顾与调整

在公司发生如下变化时,要求对该制度进行相应的回顾:

现场改造、并购、组织调整、法规的变更、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评估发现的问题以及事故(如果适用)。

8制度实施纪律

以下规定适用于员工,因个人原因未严格执行本劳动防护用品制度规定的情况。

各部门或分厂对劳动防护用品制度实施纪律的要求,不得低于本制度规定,将按照公司违章级别进行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a)初级违章:

第一次违反劳动防护用品制度和管理规定,将处以警告处分,取消当年所有的评优资格。

b)中级违章:

一年内连续两次违反劳动防护用品制度和管理规定,将处以5天没有工资的安全培训,安全培训由安全部门具体安排。

c)严重违章:

一年内连续三次违反劳动防护用品制度和管理规定,经部门讨论并批准后将可能被解雇。

d)所在车间同时有5人次以上(含5人次)违反劳动防护用品制度和管理规定的,车间/工段负责人按初级违章处理;一年/季度内再次发生,按中级违章处理;一年/季度内发生三次,可报HR部门讨论并批准后将撤职。

初级违章由违章个人所在安全部门在认真调查后作出。

中级和严重违章由违章个人所在安全部门根据本规定制定处理草案,经部门讨论批准后执行,对中级违章和严重违章处理结果报总部健康安全环保部。

对于因管理责任造成所负责区域或部门员工多次违反劳动防护用品制度和规定的,将追究管理人员责任。

对于任何严重违反公司安全制度和管理规定、或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任何个人,可能导致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即便是第一次违反规定。

对于非柳工人员,依据合同规定处理。

9检查与考核

本制度由总部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每年全面检查考核一次。

各事业部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部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更换、回收及销毁工作的检查并提出考核意见;健康安全环保部负责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发布并实施。

10相关文件

TW/LG02.9.18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程序

TW/LG02.7.05采购控制程序

TW/LG02.7.06供应商管理程序

11附则

本制度自二0一一年一月起实施,本制度由总部健康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12附录

附录1-劳动防护用品标准——风险评估表(RA)

附录2-劳保用品换发申请单

附录3-劳动防护用品销毁登记卡

附录1

劳动防护用品标准——风险评估表(RA)

(附表A)

风险评估编号

公司健康安全操作标准

第一阶段:

风险的辨识,目前风险控制的方法&紧急整改措施

事业部/部门

分厂

车间

生产区域

风险分析日期

紧急整改计划制定者:

姓名

姓名

风险分析成员名单

姓名

姓名

姓名

紧急整改计划审核者: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A-依据标准,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存在危害的辨识

B-目前的控制方法

C-为提高目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紧急整改行动

序号

机器、设备、生产工艺或生产区域

将开展的作业

插入图片

作业频次

目前的工作方法

描述目前的工作方法存在的危害

相关的风险(估计)

目前的控制方法(控制层次)

描述目前预防作业风险所采用的安全措施

有效性评估

紧急措施

负责人

开始时间

完成日期

风险评估编号

公司健康安全操作标准

第二阶段:

改进风险控制方法

部门

分厂

车间

生产区域

整改计划制定者:

姓名

整改计划审核者:

姓名

实施日期审核者:

姓名

延期审核者: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D-依据风险控制优先次序(HOC),制定整改计划,以更有效的控制作业风险

序号

机器、设备、生产工艺或生产区域

将开展的作业

插入图片

作业频次

相关的风险(估计)

目前的风险控制次序

将要采取的风险控制次序

需要采取的措施

参考的最佳实践

负责人

整改的优先顺序

投资(capex项目)

费用(运行成本)

预计完成日期

实际完成日期

下表作为风险等级评估的指导原则(附表B):

相对风险

隐患(HAZ)–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1

永久性的,严重的,致残的,不可救愈的疾病,伤害或死亡

2

永久性的,不严重的疾病、伤害或失能(如听力损失)

3

暂时性的,可以痊愈的,不会对身体造成残疾(如疼痛)

4

不需要通过医疗处理的伤害

暴露(EXP)–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xposure

A

长期暴露在危害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或经常发生事故的环境中。

B

经常性的或频繁的暴露在危害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或事故会多次发生的环境中。

C

较少或很少暴露在危害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或事故会可能发生的环境中。

D

极少暴露在危害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或事故不太可能发生的环境中。

附录2:

劳保用品换发申请单

单位

性别

工种

车间

姓名

年龄

电话

班组

换发劳保用品名称

换发申请时间

换发原因

 

申请人(签字):

审批意见

审批人(直接主管领导)

 

签名:

日期:

判废验证人(安全员)

 

签名:

日期:

附录3:

劳动防护用品销毁登记卡

单位

 

运送

日期

 

销毁单位接收人

 

接收

日期

 

序号

劳保用品名称

数量

备注

销毁方式

销毁日期

销毁结果

 

 

 

 

 

 

 

 

 

 

 

 

 

 

 

 

 

 

 

 

 

 

 

 

 

 

 

 

注:

销毁方式按实际填写,如:

作为工业垃圾运出、用设备损坏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